2020-12-15 2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山西日報記者郭慧報導 4.9小時。這是當下我國國民平均每日在線休閒時間。在網際網路全方位引領生活的今天,人們從未像現在這般如此依賴一根網線、一部手機。12月9日,中國社科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對我國國民的文化休閒生活進行了多維度剖析,其中,突破時空限制的移動休閒表現亮眼,呈現供需兩旺趨勢。刷劇、直播、網購、旅遊……幾乎所有的線下消遣都能在線上收穫別樣的體驗,疫情的襲來使得在線休閒產業迎來了全面爆發,「宅經濟」迅速升溫,催生出一大批新型文娛消費。
逆勢上行 盡展雲端精彩
「搖滾的、抒情的、民謠的……各種曲風應有盡有,隨時隨地,想唱就唱。」12月12日,記者見到了正在和朋友們在線K歌的省城「90後」白領杜浩陽,他手持專用麥克風縱情高歌,音響音效甚至可以同專業練歌房媲美。他告訴記者,以前,每個月他都會組織親朋好友到KTV一展歌喉,疫情暴發後,他便將陣地轉移至線上,利用唱吧、全民K歌等手機軟體,足不出戶就可體會酣唱的樂趣。他表示,在當前的防控形勢下,在線K歌能有效地避免人群聚集,減少交叉感染,「宅家還可以享受最大的自由度和舒適感,快樂加倍。」除了在線K歌外,看直播、刷劇等在線休閒也豐富了杜浩陽的業餘生活,「我平常工作壓力比較大,經常加班,休息時間就想宅家,在線休閒既可以滿足娛樂需求,又能讓疲憊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鬆。」
同時,在線休閒的觸角已延伸至各種場景,不僅涵蓋瀟灑玩樂,還可以提升自我、充電蓄能。疫情期間,「雲健身」悄然興起,許多健身達人紛紛轉戰室內,塑身健體的腳步從未停下。32歲的省城市民王振國便是受益者之一,各類健身視頻成為他塑造體形、強健體魄的「私人教練」。一方面,他根據自身條件,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視頻進行跟練;另一方面,他還準時蹲守健身教練的在線直播,通過實時遠程指導,傳授訓練要領、規範動作,並積極與教練互動,聽取飲食及生活建議。王振國對此讚不絕口,「這種『客廳健身』完美地替代了健身房的功能,還能制定專屬鍛鍊計劃,事半功倍。」
此外,現下許多知識付費平臺也開設了門類繁多的休閒文娛直播課程,如網易雲課堂、慕課等平臺通過向用戶收取較低的費用,提供烹飪、插畫、茶藝、舞蹈等網課,家庭化身「雲課堂」,方便人們學以致用,裝點生活、陶冶情趣。
綠皮書指出,不同性別人群,在線休閒時間分布大致相當。不同年齡段人群,整體呈現年齡越小,在線休閒時間越長的特點。從在線休閒的品類來看,網絡直播尤其引人矚目,發展速度最為迅猛,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實現井噴式增長。
多方給力 點燃騰飛引擎
從傳統到線上,在線休閒百花齊放、勢頭正勁,休閒場域的變化見證了後疫情時代新消費模式的興起。指尖一族雲端衝浪,不斷衍生出新的行業分支,觀念、技術、市場……多重因素助推在線休閒產業激發創新動力,持續釋放潛能。
以關注度最高的網絡直播為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的迅速擴張,既是信息技術進步和休閒內容聚合的必然結果,也是疫情背景下休閒需求由線下向線上轉移的特定反映。省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李玉萍認為,一方面,疫情的確導致許多線下休閒資源轉而注入線上「儲備池」;另一方面,國民文化休閒意識的建立也促進了在線休閒市場的繁榮。
「短視頻的爆紅就充分印證了這一點。」她表示,短視頻現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殺時利器」。據統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已突破9億人次,尤以短視頻的用戶使用率最高,達87.0%,用戶規模突破8億人次,並以人均單日110分鐘的使用時長超越了即時通訊。「這與人們休閒意識的覺醒密不可分,既契合了碎片化休閒的理念,又能幫助身處快節奏社會的人們自我療愈,驅散孤獨。」
「在線休閒產業的壯大有賴於多方力量相互作用。」太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李瑋認為,其一,技術的成熟是先決條件,網絡基建的完善為其提供了堅實的硬體支持,4G+5K+AR/VR等現代科技與文娛活動深度融合,網速更快、圖像更逼真,盡享更極致的感官盛宴;其二,行動支付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提高了生活便捷度。疫情期間,一部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滿足所有的生活需求,人們在解決難題的同時也愉悅了精神,牽引在線休閒熱度持續走高;其三,網絡承載的信息量巨大,人們利用閒暇時間刷手機,不僅可以第一時間了解社會熱點,而且能夠及時跟進事件動態,提升自身與社會的結合度和存在感。
厚植優勢 廣闊藍海大有可為
多姿多彩的在線休閒以其新奇、有趣、親切的「打開方式」,讓按部就班的生活隨時充滿變化的可能,最大程度地迎合了人們的個性化多樣化訴求。
在線休閒在普及休閒觀念的同時也在加速休閒方式的轉變。疫情期間,「雲旅遊」成為新風尚,許多博物館利用AI、VR等技術手段,對內展進行虛擬化或三維圖像化,升級遊客觀展體驗。「山西博物院在官網開設網上展廳,遍及所有展廳的各個角落,遊客點擊進入後,宛如置身現場,飽覽珍奇文物,聆聽生動講解,對疑惑之處還可反覆觀看,加深記憶,體味三晉文明的源遠流長。」山西博物院對外交流部工作人員段志莎表示,音視圖文360°展示以及數位化沉浸式體驗,讓遊客擁有比實地遊覽更加真切細緻的感受,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覽。
現如今,在線休閒產業方興未艾,疫情的蔓延更為其蓬勃生長按下「加速鍵」。當疫情過後,一切駛入正軌,唯有進一步拓展新優勢、培育新動能,才能行穩致遠。
「未來,在線休閒必將走向常態化,若想尋求長遠競爭需提高站位、提升品味。」李瑋建議,首先,內容為王。這是在線休閒贏得市場的重中之重。當前,行業內部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大大增加了用戶的辨識難度。今後可通過大數據實現精準推送、定點推送,主打個性化消費。從業者應目標高遠,推出有內涵、正能量、滋養人心的精品,讓用戶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取更有價值的優質內容。其次,價格致勝。由於不存在空間成本,在線休閒的價格低廉、性價比高,用戶的支付意願更強。最後,雙線並進。線上不是線下的單純代替,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從業者應雙管齊下,緊扣用戶心理,深挖線上資源。以健身為例,可以在健身房鍛鍊之餘,為用戶奉上每日健身小貼士,延續良好的健身習慣,逐步培養用戶依賴,增強用戶黏性。
原標題:《「宅經濟」有了新形態!在線休閒「疫」外走紅》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