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御宅族的二次元宅文化,催熱了哪些經濟?

2021-03-01 娛樂資本論


經驗豐富,隨即掌握人生發言權的老輩人說,這是一群自我墮落的人,他們「脫離社會」,「狹隘封閉」。

但,有一種人相反很愛他們,把他們奉為衣食父母,對他們無微不至,甚至恨不得包辦他們所有的衣食住行、娛樂起居。這就是宅文化所養活的一批不同行業的經濟體。


必須承認,人們更願意在家裡看電視、看視頻,而不是在路上、地鐵裡、咖啡廳。宅男們也許另有樂趣,但對許多宅女們來說,一天的工作之後,最渴望的一刻通常躺在床上抱著薯片看wuli歐巴。毫不誇張地說,綜藝、電視劇大部分的觀看場景都是被臥室、客廳承包。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類媒體也從中受益。WebInsight的研究總監陳雁冰說:「宅人大部分時間都活在網絡上,用社會化媒體來滿足身心的需求。宅人們潛居於網絡世界,對各種新鮮信息和事物有敏銳的觸覺,宅人比普通大眾對新鮮事物有更早的嘗試和實踐。」

相比於27%的新浪微博一般用戶,43%的宅人用戶早在2009年、2010年就創建了新浪微博,明顯早於新浪微博一般用戶。

因而,宅人們不是不溝通,而是都喜歡在社交媒體上溝通。

第二大類從中受益的毋庸置疑就是網購。網購不僅帶來了生活的便利,也為「宅男宅女」們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的「宅男宅女」通過網購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並且,宅人的網購生活橫跨各種電子商務平臺,但他們對社交電子商務有更強的偏好。據調研,15%和12%的宅人關注「蘑菇街」和「美麗說」微博官方帳號,而新浪微博一般用戶對他們關注的比例都只有7%。宅人更傾向將社交融入網購生活,他們喜歡在網上主動地與好友分享各種信息。

與電子商務一脈相承的就是O2O的興起。上門外賣、上門保潔、上門洗衣、上門洗車、上門維修……這些新O2O服務業態都是依託著宅人們生存。而動動手指,就能享受足不出戶、服務到家的感覺讓宅人們樂此不疲。

許多類似服務都打出了提高生活效率的口號——它們能解放你的時間,讓你空出時間來與你所關心的人多溝通。事實上,他們巴不得這些人永遠待在家裡。

伴隨著網上購物和O2O的火熱而興起的就是快遞產業。大家都明白:這些線上快遞應用是現代都市年輕人為他們自己設計的。對於許多人來說,只要手指輕輕一掃,快遞就能速速送上門的體驗著實讓人興奮。


快遞產業發展到極致的有這樣一種情況:你再不需要在快遞上門的時候開門了:會有專人到你的公寓裡,幫你把食品都擺到冰箱裡。你不必親自將髒內衣送到 上門服務人員的手上:服務人員會把洗好的內衣整齊地擺在你的抽屜裡。只要每月付給固定的錢,就能享受所有這些服務。

一邊回答朋友們的各種動漫問題,一邊玩網路遊戲。靠著製作動漫遊戲和參加網遊大賽的獎金過活。這樣的場景在日本很常見。

事實上,「宅文化」是隨著動漫和計算機遊戲的出現而誕生的。野村綜合研究所不久前的一次市場調查稱,日本電子遊戲、動漫、追星、連環畫等與「宅文化」有關的市場規模高達2900億日元。

家已經成為宅人最重要的活動場所,幫助和引導宅人更好地享受宅居生活的品牌會很受宅人喜歡。為宅人提供以前只能在外面享受到的服務的「家居版」產品是很好的切入點,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比如雀巢Nespresso咖啡機和可以讓消費者享受電影院效果的三星3D家庭影院設備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們為宅人提供了無與倫比的休閒娛樂體驗。 

 

不被看好的宅一代,卻是催生經濟發展的引擎。更何況在宅人們和依靠他們的品牌們看來,「宅」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省下時間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哪怕減少交通擁堵,也是好的呀~

在國內,宅文化並不是90後的專屬,它的起點應該是75後。其間經過80後的經營,至90後進入圈子時,這種亞文化藉由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得以迅速傳播壯大,因而一般人將其誤認為是「90後現象」,這本身是一種信息的不對稱。這種不對稱體現在商業運作上就如前些時間出現的彈幕電影,彈幕吐槽是宅系群體的特有行為而非90後群體泛化現象,因此市場規模極為有限。

另一個例子是,小米公司的產品風格設計對二次元宅文化也有一定借鑑,但小米走的是中間路線,並非完全面向狹義的宅系人群,而是在宅與非宅的90後群體間做了風格偏好的權衡,這恰恰迎合了宅文化向主流文化滲透過程中受其影響的廣大「偽宅」群體。這部分人本身不是純粹的宅文化愛好者,但由於文化與審美交集等原因成為其潛在受眾,且數量規模龐大,是未來該領域的消費中堅力量。

隨著臉萌、神經貓一夜走紅,更多人開始關注宅文化所催生的群體經濟。ACG領域的創作者們不再滿足於早期的字幕組、漢化組事業,如今他們投身於更新穎、多樣化的內容創作當中,而這些創作正潛移默化地改變宅文化在年輕人心目中的主流比重,逐漸成為未來網際網路內容市場的新亮點。

如今頻頻現身各大動漫視頻站上的初音未來已成為ACG領域公認的虛擬偶像,其一首《甩蔥歌》曾一度紅遍大江南北,甚至成為眾多大媽級用戶常見的手機鈴聲。初音未來是一個虛擬歌手,其音源來自於Yamaha公司的Vocaloid歌聲合成器。


Vocaloid軟體可供用戶錄入各種真人音源並附帶一些歌星音源用於原創和翻唱歌曲合成,這本是一款體驗平平的音頻合成軟體,但其在營銷方式上追加了二次元平面和3D虛擬歌手之後取得了相當樂觀的效果。

直戳宅系人群審美痛點的初音未來一面世就引發了ACG領域的創作熱潮,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粉絲為其創作,迄今為止,僅利用初音音源合成的歌曲就多達數萬之巨,這不可謂不是一個奇蹟。


Vocaloid家族的虛擬歌星並非只有初音未來,2012年7月在第八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上現身的洛天依中文音庫和虛擬形象同樣令國內二次元創作者熱情爆棚。幾天後,國內各大動漫視頻站遍布洛天依的合成作品,平均點擊量均達10萬以上,其中一曲充滿中國風的《千年食譜頌》更令其一舉成名,天依還為此被粉絲們親切稱為「世界第一的吃貨殿下」。

說起同人創作在國內並不新鮮,早在十年前曾有過起色,當時僅僅停留在漫畫繪製的過程。隨著軟體技術發展,製作工具豐富完善,移動互聯讓創作素材隨處可及,ACG同人創作面臨二次興起。創作者們取材動漫、遊戲等二次元原作品進行二次加工創作已成為宅文化領域的普遍現象。

當初音未來風靡全球之時,ACG圈的創作者們設想何不自製虛擬動漫形象來進行視頻創作,於是一款基於初音未來等角色3D模組的免費軟體MikuMikuDance(簡稱MMD)呼之而出。

MMD為國內3D同人創作提供了可能,使一群熱衷於二次創作的同人視頻作者有了自己動手和發揮想像的空間,各種天馬行空的3D虛擬動漫小品、舞蹈、MV、搞笑劇如火山爆發般噴湧而出,精美的自製模型與生動的原創劇情相結合吸引了大批為之興奮不已的粉絲人群。

除了3D同人創作之外,傳統的平面MAD也深受歡迎。MAD是指影視原作的剪輯配上作者挑選的音樂,編輯合成類似動漫MV形式的同人作品。這種創作隨著2005年網際網路視頻站的興起而發展,08年後動漫視頻彈幕站的出現讓MAD作品傳播交流更為廣泛,此類創作也呈現出日益蓬勃之氣象。

活躍在各大動漫視頻站上的網絡歌姬、舞姬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般ACG領域的草根歌手擅長翻唱動漫歌曲,也有風格迥異的原創歌曲;網絡舞者們則更多模仿國外原創編舞或是自創舞技,一般3人以內輔以萌系的舞姿配上二次元宅文化特有的音樂,創作形式深受年輕觀眾喜愛。

這些ACG網絡歌舞者依靠獨立創作吸引粉絲關注,在微博上平均擁有數萬至十幾萬粉絲不等,雖然影響力有限,但也充實了網際網路草根文化內容,為宅文化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說起AcFun和bilibili大家都知道它們是可供用戶吐槽娛樂的彈幕視頻網站,但很少人注意到這兩個影響力頗大的ACG網站實際上已充當了二次元宅文化的內容整合者。一直以來我們對宅文化的全貌了解甚少,是因為該領域的內容存在嚴重碎片化,且本身具有一定封閉性。

視頻彈幕站以其吐槽社交屬性令各類宅系群體彼此交流機會增多,同時將宅文化各種領域創作整合進相關欄目,不同欄目代表著不同受眾興趣取向,它們之所以能夠被整合是因為彼此間存在交集。比如動畫和科技是兩個不同欄目,但喜歡看《少女與戰車》(動漫番劇)的人同樣喜歡看《軍武次位面》(科技視頻)。

視頻彈幕站的整合效果顯現之後,整個宅文化的全貌就比較清晰地呈現在大眾面前,其影響是深遠的:它不僅促成了各種宅系群體間的交流融合,也讓廣大非宅群體得以認識宅文化的本質內涵,並大大增加了他們成為潛在受眾的可能性。這就是強勢亞文化所呈現出的滲透力。

以上是筆者羅列的一些當前宅文化主流內容創作的例子,這些雖然不能代表宅文化的全部,但足以供人管中窺豹來探究該領域的魅力活力和蘊藏的市場前景。

在國內,宅文化經濟一直潛伏在動漫產業發展大局之下,也就是說人們對宅文化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動漫文化的表面上。據可靠消息,我國2013年動漫產業總產值為870億元,這與2000億美元的美國動漫產值和3900億美元的11區動漫產值存在較大差距。

中國人民大學和文化部文化產業司聯合發布的「中國文化消費指數」顯示,我國存在超過3萬億文化消費缺口,鑑於我國人口紅利對動漫市場的消費拉動仍處發力階段,多大的消費缺口就能對應未來多大的潛能空間。

儘管背靠移動互聯時代下的宅文化發展有了新的進展,但現階段其受眾規模與經濟體量仍十分有限,這讓那些由衷關心該領域發展的人不禁產生疑問:為什麼一個郭敬明可以催生一個小時代,而成千上萬的二次元作者卻難以託起一個理想鄉(二次元愛好者常以理想鄉代指自己所熱愛的事業與生活)?這與宅文化本身的封閉性、碎片化和在國內起步較晚的現狀是分不開的。

當前各大網際網路公司在該領域尚未真正入局,但大佬們早就盯上這塊沃土已是不爭的事實。從小米黎萬強對亞文化的深究到微軟推出聊天機器人小冰和Cortana語音虛擬助手,如今我們在許多智能化領域已能看到宅文化的影子。

我們應當看到宅文化的潛力,看到宅系群體的創作熱情,看到當前表象之下的那一片廣闊藍海,也許下一個千億級市場就在這裡誕生。

如果您的文娛項目需要尋找合適的投資方

請添加微信號:yulewanjia2015

如果您需要娛樂資本論報導或者項目合作

請添加微信號:kefu_ylzbl 

或將您的BP與需求發送至小娛郵箱

我們將光速與您聯繫

小娛郵箱:yulezibenlun@163.com


找項目| 聊影視| 娛樂網際網路| 招夥伴| VIP資源  

北京、上海、湖南、廣東.

回復關鍵詞「八卦」、「資本」、「電視」、」綜藝「、「政治」、「數據」、「電影」、「二次元」

相關焦點

  • 老宅拒絕背鍋 宅文化不是二次元 罵二次元關宅圈什麼事
    最近有網友貼出了某乎上一個關於「為什麼現在有這麼多人罵二次元?」的問題的回答,引起不少網友的討論。 這篇回答還引發了500多條的評論,而重新引起爭論的地方在於,是提出了宅和二次元是有區別的,宅文化不是二次元。
  • 二次元的「宅」生活,宅出新境界
    對於一個資深的御宅族來說,在這個疫情期間,人人宅在家裡的模式對我沒有太大區別。唯一不同的是,我被安排在家辦公。周一到周五,按照往常一樣起床開電腦,準備一天的工作。以前在公司工作的時候,總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巴不得下班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刷B站,看最新的日本動漫和輕小說。
  • 「宅文化」編年史
    當二次元投融資市場風起雲湧時,本土二次元內容產品的表現卻差強人意。這一現狀可以歸根於新晉從業者對於二次元文化的粗暴理解,對受眾群體「不懂裝懂,懂了點東西以為自己很懂」的態度。作為核心受眾的國內宅圈,對此的反饋是「凍鰻」、「二刺螈」、「不是很懂你們二次元」、「二不起」等等帶有諷刺意味的圈內流行語,表達了對現狀的憂心與諷刺。
  • 60歲日本御宅族被手辦壓死,御宅不可怕,可怕的是自理能力差
    大家好~這裡是你的靈子呀~手辦是二次元文化的產物之一,很多經濟實力尚可的御宅族都有著收藏手辦的習慣。然而最近日本卻發生了一件與手辦有關的悲劇,一名60歲的日本御宅族,被自己堆起來的手辦包裝盒活生生壓死。
  • 萌宅廚:從日語傳入中文的那些二次元用語
    在中文裡「萌」=「可愛」,但日語的「萌え」更偏向御宅族對二次元(動漫遊戲中)角色感受到的喜愛之情,普通民眾並不會使用。宅(zhái)來源自日語的「オタク(お宅)」。在中文裡「宅」已經漸漸變成了「不喜歡出門(的人)」的意思,而日語的「オタク」則表示沉浸在興趣愛好中的人,比如「動漫宅」(喜歡動漫的人)、「偶像宅」(喜歡偶像的人),「鐵道宅」(喜歡鐵道的人)等等,普通民眾並不會使用。廚(chú)來源自日語的「廚(ちゅう)」。
  • 從「御宅族」到「正氣少年」:彈幕互動中的亞文化資本匯集與認同構建
    [[1]]這些群體對日本動漫、影視劇、遊戲感興趣,屬於資深的「ACG」愛好者,被稱為「御宅族」。隨著國內追隨日本動漫網站而相繼出現「AcFun」和「Bilibili」網站,使早期國內彈幕用戶也有類似於日本彈幕視頻發展初期的相關特質,彈幕文化在國內也幾乎被視為等同於御宅文化、二次元文化,具有諸多區別於主流文化的青年亞文化特徵。
  • 為何二次元這麼討厭「飯圈文化」?其實跟二次元宅的年齡有關
    」的洗禮了,尤其是二次元圈子對飯圈文化的厭惡,已經在各個平臺的二次元圈子中三發出來了。但我想說的是,其實咱們並不是一味地排斥所謂的「飯圈文化」,而是有比較深的理由的。畢竟二次元圈子中本身就有「飯圈文化」的存在,錯的並不是「飯圈」,而是「飯圈文化」中的部分人的言行。或許,咱們可以從觀眾們喜歡某個角色的出發點入手,去解釋「飯圈文化」被二次元圈子所討厭的原因。
  • 東京的一座電器市場,被稱為通往二次元的入口,宅男心中的天堂
    東京秋葉原在普通遊客眼中,只是一條規模巨大、商品齊全、價格實惠的電器市場,而在喜愛二次元文化的御宅族看來,這裡無疑是世界的中心,是文化的天堂。走在秋葉原的街道上,既存在扛著電飯煲的遊客,也不乏翻著漫畫書的青少年,這個區域就仿佛是不同的空間的重合點一般。
  • 動漫中幾種御宅族的房間,你最喜歡哪一種?
    由於動漫作品,本身就是面向喜歡二次元御宅族的小夥伴,也因此,在動漫設定中,也有很多宅男宅女作為主角的作品。而這些角色,在動漫作品中,有時候也會顯露出他們的房間,讓我們領略一下動漫中,御宅族的房間。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動漫中,幾種御宅族的房間吧!
  • 為啥二次宅這麼窮?看看他們的房間就知道了
    二次宅就是其中之一。「宅」指的是足不出戶,每天待在家裡。而「二次宅」從字面上來說,則指喜歡二次元文化並且每天宅在家裡的人。在日本,通過宅男的引申,形成了一個新的群體,那就是「御宅族」,專門用於形容熱愛動漫和電腦的怪人。
  • 肥宅文化當道,世界盃或成「肥宅快樂杯」
    此類人群具有重度二次元屬性、高度社交媒體依賴性以及強烈的嗜碳酸飲料性,而這樣的特徵與人們現在常津津樂道的「肥宅」有著極大的重疊。喝著肥宅快樂水,吃著肥宅快樂餐,衝著肥宅快樂浪。仿佛一夕之間,肥宅快樂的文化就已淹沒了年輕人的社交平臺。無論胖瘦,人人可自稱肥宅;只要喜愛肥宅的生活方式,就能在「肥宅快樂套餐」中收穫共鳴。
  • 日本宅文化新風向標,「放開手飲奶茶」成為新貴,臣妾做不到!
    文/聖光、圖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日本是宅文化最為發達的地方,許多有趣的宅文化都是從日本流傳出來的。進來日本二次元圈子興起了非常有趣的玩法「放開手飲奶茶」,一時間風靡於推特,更是讓無數畫家跟風操作,一時間成為了日本畫家們的新貴玩法。
  • DIP:2015年御宅族調查報告 61.9%的人沉迷於自己的愛好 | 網際網路...
    日本公司 DIP(Dream Idea Passion)之前調查了日本人自己對御宅族的看法,他們的問卷得到了 1843 個回應,其中 37.4% 的人自稱御宅族。雖然「御宅」這個詞已經沒有那麼羞恥了,但許多人還是覺得(在某些圈子裡)承認自己是御宅族有點小羞澀。
  • 給御宅族207平米,能做一個什麼夢?
    御宅族三大定理:慣性定律:宅是一種日常生活的選擇。對於御宅族來說,宅不是生活方式,而是一種選擇。宅只是一個選擇的結果。往往御宅族選擇宅,是因為這是工作:畫畫,追劇,寫段子……時間就是浪潮。你在等公交時,我在看著《權力遊戲》第五季,我在聽著維塔斯的海豚音,我在北風苔原打怪升級…… 加速度定律:宅是為減少外力幹擾,原力越大,加速度越大。在武俠小說裡,BOSS成型前,都必須閉關修煉。宅本就是一種修煉,隔絕外界的誘惑,潛心鑽研,七七四九天後,方成大器。
  • 冷空氣催熱羽絨服「暖經濟」
    原標題:冷空氣催熱羽絨服「暖經濟」   連日來的低溫陰雨天氣,讓人們領略到了冬天的刺骨寒冷,卻給共青城市的羽絨服
  • ——從二次元萌文化到野生動物保護
    但毋庸置疑的是,二次元萌文化在近十幾年來深刻影響了世界的流行文化圈,數不清的作品,以及其相關的同人作品(可以理解為基於原作品的背景二次創作的產物),乃至與之相關的各類文化活動,大概能在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找到蹤跡。而在這樣的「萌即是正義」的背景下,一些艱澀而嚴肅的命題或許能夠變得平易近人。
  • 庚子年初疫情下的冷思考:「宅文化」正逢其時?
    作為一種青年亞文化現象,「宅文化」近年來在網絡上持續走紅,「資深宅」「技術宅」「遊戲宅」「動漫宅」「肥宅」等詞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上隨處可見。緊步2017年「喪文化」「佛系文化」後塵,媒體將2018年稱之為「肥宅文化元年」,一股「肥宅快樂」風迅速蔓延到社會各個角落。隨著社會「肥宅」的增多,青年「宅文化」形態已經成為一種值得我們關注與思考的社會文化現象。
  • 對於二次元的宅,判斷標準是什麼?是否要見多識廣
    #英梨梨的動漫屋#隨著二次元文化的不斷發展因此,對二次元知識見多識廣的宅,咱們只能稱之為是「資深宅」。既然咱們是想要知道判斷二次元宅和普通宅的方式,就肯定不能用這種找「資深宅」的方式。因此,在我看來,分辨普通宅與二次元宅的最好方式就是創造話題,創造的這個話題還必須是二次元中比較有討論價值的問題。
  • 日本大阪有間「只限女性御宅族」的「Ataraxia咖啡廳」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
  • 昆明鬥南花市:假日催熱鮮花經濟
    作為亞洲最大鮮花交易市場,呈貢鬥南花市鮮花經濟持續升溫,鮮花銷售火爆。  國慶中秋「雙節」假日以來,昆明市呈貢鬥南花市鮮花經濟持續升溫,在鬥南花花世界大賣場,每天人流量均保持在2萬以上,上千個品種的鮮花讓人眼花繚亂,猶如置身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春城市民利用假日前來選購鮮花裝點家居,許多省外遊客則把琳琅滿目、價廉物美的雲南鮮花產品作為最好的伴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