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完成基因編輯T細胞的I期臨床安全性試驗

2020-12-17 科學網

中國科學家完成基因編輯T細胞的I期臨床安全性試驗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9 10:25:07

四川大學You Lu等研究人員報導了CRISPR編輯的T細胞在難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2020年4月27日,《自然—醫學》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研究人員報導了由CRISPR–Cas9編輯PD-1後的T細胞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進行的首次人類I期臨床試驗結果(ClinicalTrials.gov NCT02793856)。主要終點是安全性和可行性,次要終點是功效。探索性目標包括跟蹤編輯的T細胞。所有預定的終點均符合。研究人員使用電轉Cas9和單向導RNA質粒來離體生產了PD-1編輯的T細胞。

共有22例患者入選; 17人有足夠的編輯T細胞用來回輸,而12人能夠接受治療。所有與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均為1/2級。輸注後在外周血中可檢測到編輯過的T細胞。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7.7周(95%置信區間為6.9至8.5周),中位總生存期為42.6周(95%置信區間為10.3至74.9周)。通過下一代測序,在18個候選位點,脫靶事件的中位突變頻率為0.05%(範圍為0-0.25%)。

研究人員認為,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T細胞的臨床應用基本上是安全可行的。未來的試驗應使用更好的基因編輯方法來提高治療效果。

據介紹,CRISPR-Cas9編輯免疫檢查點基因可以提高T細胞療法的療效,但是首要的任務是了解其安全性和可行性。

附:英文原文

Titl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CRISPR-edited 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uthor: You Lu, Jianxin Xue, Tao Deng, Xiaojuan Zhou, Kun Yu, Lei Deng, Meijuan Huang, Xin Yi, Maozhi Liang, Yu Wang, Haige Shen, Ruizhan Tong, Wenbo Wang, Li Li, Jin Song, Jing Li, Xiaoxing Su, Zhenyu Ding, Youling Gong, Jiang Zhu, Yongsheng Wang, Bingwen Zou, Yan Zhang, Yanying Li, Lin Zhou, Yongmei Liu, Min Yu, Yuqi Wang, Xuanwei Zhang, Limei Yin, Xuefeng Xia, Yong Zeng, Qiao Zhou, Binwu Ying, Chong Chen, Yuquan Wei, Weimin Li, Tony Mok

Issue&Volume: 2020-04-27

Abstract: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Cas9 editing of immune checkpoint genes could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T cell therapy, but the first necessary undertaking is to understand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Here, we report results from a first-in-human phase I clinical trial of CRISPR–Cas9 PD-1-edited 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linicalTrials.gov NCT02793856). Primary endpoints wer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and the secondary endpoint was efficacy. The exploratory objectives included tracking of edited T cells. All prespecified endpoints were met. PD-1-edited T cells were manufactured ex vivo by cotransfection using electroporation of Cas9 and single guide RNA plasmids. A total of 22 patients were enrolled; 17 had sufficient edited T cells for infusion, and 12 were able to receive treatment. All 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 were grade 1/2. Edited T cells were detectable in peripheral blood after infusion. 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was 7.7week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6.9 to 8.5weeks) and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was 42.6week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0.3–74.9weeks). The median mutation frequency of off-target events was 0.05% (range, 0–0.25%) at 18 candidate sites by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We conclude that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RISPR–Cas9 gene-edited T cells is generally safe and feasible. Future trials should use superior gene editing approaches to improve therapeutic efficacy.

DOI: 10.1038/s41591-020-0840-5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840-5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個CRISPR人體I期臨床試驗結果公布:安全有效
    時間撥回到2016年7月21日,《Nature》官網發布消息,中國科學家將開展全球首個CRISPR人體I期臨床試驗。該基因是人體免疫反應的關鍵開關,刪除它能夠恢復T細胞的抗腫瘤能力。經CRISPR編輯後的T細胞在實驗室中擴增後,再回輸到患者血液中。研究小組希望,經過改造的T細胞經過血液循環能夠回到癌症部位。 2016年10月28日,世界首例基因編輯細胞人體注射完成。
  • 什麼是臨床試驗的I、II、III、IV期及其目的?
    I期臨床試驗I期臨床試驗即是指將初步的臨床藥理學及人體安全性評價試驗。觀測人體對於新藥的耐受程度和藥代動力學,為制定給藥方案提供依據。試驗目的:1.觀測健康志願者(或患者)的安全性或毒性2.藥代動力學3.評價耐受性,確定最大耐受劑量II期臨床試驗通過I期臨床研究,在健康人身上得到了為達到合理的血藥濃度所需要的藥品劑量的信息,即藥代動力學數據。當然,通常在健康人的身體上是不可能證實藥品的治療作用的。II期臨床試驗是對治療作用的初步評價階段。
  • 海南海藥:抗纖維化新藥I期臨床試驗達到預期
    來源:中金在線9月3日晚,海南海藥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海口市製藥廠有限公司與中南大學聯合申請的氟非尼酮膠囊於近日收到I 期臨床試驗總結報告。目前氟非尼酮已完成I期臨床試驗並獲得臨床試驗總結報告。公告顯示,氟非尼酮膠囊I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整個試驗過程,無嚴重不良事件發生。該藥物I期臨床試驗達到預期試驗目的,並為II期臨床試驗的開展提供充分的依據,II期臨床試驗工作將於近期啟動。
  • 海南海藥(000566.SZ):收到氟非尼酮膠囊I期臨床試驗總結報告 Ⅱ期...
    格隆匯 9 月 3日丨海南海藥(000566.SZ)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海口市製藥廠有限公司與中南大學聯合申請的氟非尼酮膠囊於近日收到I期臨床試驗總結報告。氟非尼酮是一種具有抗纖維化作用的吡啶酮類化合物,由海口市製藥廠有限公司和中南大學聯合開發,屬於化藥創新藥1.1類新藥。
  • 中國抗體-B(03681.HK):SAD臨床試驗已經完成 40名受試者參加
    格隆匯1月29日丨中國抗體-B(03681.HK)公布,關於SN1011在澳洲進行的I期臨床試驗,公司一直在對SN1011有關單次遞增劑量(SAD)及多次遞增劑量在一組健康成人受試者中的安全性及耐受性進行臨床試驗研究。董事會宣布,截至1月15日,有關SAD的臨床試驗已經完成,已有40名受試者參加了該臨床試驗。
  • 基因編輯T細胞治療癌症是安全的!華西醫院全球首個...
    2020年5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對免疫檢查點基因進行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編輯可以提高T細胞治療的療效,但首先必須了解其安全性和可行性。近日發表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對細胞進行的首次人體試驗結果表明,這種療法是安全且持久的。
  • 開拓藥業-B(09939)在美國完成普克魯胺II期臨床試驗患者入組
    公告 開拓藥業-B(09939)在美國完成普克魯胺II期臨床試驗患者入組 2020年7月19日 19:37:01 查看PDF原文 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開拓藥業-B(09939)發布公告,截至2020年7月16日,集團已在美國完成II期臨床試驗方案規定的患者招募工作。公告稱,普克魯胺美國I期臨床試驗於2019年5月完成。
  • 康寧傑瑞(09966)新藥獲美國FDA批准II期臨床試驗
    原標題:康寧傑瑞(09966)新藥獲美國FDA批准II期臨床試驗   康寧
  • 應世生物IN10018單藥和聯合化療治療胃癌的I期臨床試驗完成首例...
    上海2020年7月9日 /美通社/ -- 應世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應世生物」或「公司」)宣布,公司旗下黏著斑激酶(FAK)抑制劑IN10018單藥和聯合化療二線及後線治療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處(GEJ)腺癌的I期臨床試驗已在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 降糖新藥艾託格列淨3期心血管臨床試驗結果出爐,安全性達到臨床終點
    核心提示:第80屆美國糖尿病協會年會在芝加哥召開,會上一項名為VERTIS CV的心血管臨床試驗的III期研究結果公布,為合併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及安全性的依據。   近日,第80屆美國糖尿病協會年會在芝加哥召開,會上一項名為VERTIS CV的心血管臨床試驗的III期研究結果公布,為合併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及安全性的依據。
  • 全球新冠疫苗競賽最新進展:多款疫苗Ⅲ期臨床試驗啟動
    當天,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國際臨床(Ⅲ期)啟動。目前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新冠肺炎滅活疫苗生產車間,投入使用後新冠疫苗產能將達到年產1.2億劑。一旦中國生物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獲準上市之後,可以很快滿足國內龐大的接種需求。
  • 回顧:《周琪:服務臨床 基因編輯還需邁過技術和倫理關》
    在應用層面,主要集中在重大疾病的體細胞基因治療,比如2016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首次批准了Sangamo公司基於鋅指核糖核酸酶(ZFN)的基因編輯療法用於治療MPS I和血友病B;2018年12月,美國FDA首次批准了Editas Medicine公司基於CRISPR基因編輯EDIT-101藥物的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用於治療Leber先天性黑蒙10型(LCA10),這是世界上第一例獲得
  • ...在美國完成福瑞他恩(KX-826)Ib期臨床試驗 用於治療雄激素性脫髮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開拓藥業-B(09939)發布公告,於2020年8月3日,集團已在美國完成福瑞他恩(KX-826)Ib期臨床試驗。福瑞他恩(KX-826)是集團開發作治療雄激素性脫髮用途的潛在同類首創小分子AR拮抗劑,並正在中國及美國持續進行臨床試驗。公告顯示,在美國的福瑞他恩(KX-826)Ib期臨床試驗是對雄激素性脫髮健康男性受試者進行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平行組、劑量遞增的研究,以評估福瑞他恩(KX-826)於局部多次遞增劑量給藥後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藥代動力學。
  • 開拓藥業-B(09939-HK)在美國完成福瑞他恩(KX-826) Ib期臨床試驗
    來源:財華網【財華社訊】開拓藥業-B(09939-HK)公布,8月3日,集團已在美國完成福瑞他恩(KX-826) Ib期臨床試驗。福瑞他恩(KX-826)是集團開發作治療雄激素性脫髮用途的潛在同類首創小分子AR拮抗劑,並正在中國及美國持續進行臨床試驗。在美國的福瑞他恩(KX-826)Ib期臨床試驗是對雄激素性脫髮健康男性受試者進行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平行組、劑量遞增的研究,以評估福瑞他恩(KX-826)於局部多次遞增劑量給藥後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藥代動力學。
  • 美國首個人類胚胎編輯成功,「編輯人」或已不遠
    近日,來自美國波特蘭的科學家們即將在胚胎基因編輯方面發表重大發現。他們通過CRISPR技術,成功改寫單細胞胚胎信息,完成首個「美國製造」的編輯人類胚胎,證明人類可以通過基因編輯技術,高效安全的對胚胎DNA進行編輯。「定製嬰兒」也許就在眼前。一直以來,在人類基因的編輯上,美國科學家都懷著一種複雜的情緒——敬畏、羨慕、而又束手束腳。
  • 遠大醫藥:新冠DNA疫苗在美國獲批啟動I期臨床試驗
    11月3日晚間,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遠大醫藥,00512.HK)發布公告稱,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DNA疫苗CORVax12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批准,並啟動研究者發起的I期臨床試驗。
  • 亞盛醫藥Bcl-2抑制劑連獲中美三項Ib/II期臨床試驗許可
    此前,APG-2575針對治療血液腫瘤的I期臨床試驗已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啟動,迄今未觀察到任何劑量限制性毒性(DLT)以及Bcl-2抑制劑常見的腫瘤溶解症候群(TLS),顯示了APG-2575在臨床試驗中的良好的安全性。
  • 基石藥業pralsetinib全球I/II期註冊性試驗,完成首例既往未接受過...
    蘇州2020年2月13日 /美通社/ -- 基石藥業(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基石藥業」或「公司」,香港聯交所代碼:2616)宣布,由公司合作夥伴Blueprint Medicines開發的在研產品pralsetinib的I/II期註冊性試驗,已完成首例既往未接受過含鉑化療的
  • NKMax宣布啟動其NK細胞療法的I期臨床試驗 挑戰難治性癌症
    2019年8月13日,NKMax America,一家開發NK(自然殺傷)細胞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宣布啟動SNK01-US01的I期臨床試驗,SNK是一種離體擴增的自體的NK細胞療法,用於難治性癌症治療。
  • ...分別處於I/II期臨床試驗的不同階段 未來將陸續進入II/III期...
    ,分別處於I/II期臨床試驗的不同階段,未來將陸續進入II/III期臨床研究。肝病研發管線,公司布局了四個治療NASH的創新藥,分別是ZSP1601、ZSP0678、ZSYM008及RCYM001,其中ZSP1601片目前處於Ib/IIa期臨床試驗,是國內第一個獲批臨床用於NASH治療的小分子創新藥物,作用機制新穎,有望成為First-In-Class藥物,目前處於Ib/IIa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