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本質的再認識

2020-12-10 中國教育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舉行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旗幟鮮明地指出: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至此,立德樹人,「五育」並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成為全體教育人的共同目標。2019年發布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進一步提出「更加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明確提出「五育」融合的教育發展目標。實事求是地講,當前無論教育理論工作者還是一線校長教師對何為「五育」融合,「五育」融合從何而來,「五育」融合基本價值追求是什麼,「五育」融合如何落地等問題的認識還不夠清晰,共識度還不夠高,或見仁見智,自信心不強,亟待進行基本概念、本質要義的辨析和價值反思。

「五育」融合是在「五育」並舉提法基礎上歸納出來的,是對「五育」並舉政策話語的理論提升。「五育」並舉,融合育人,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礎教育綜合改革面臨的重大課題。「五育」並舉更多是從名詞或副詞意義上的教育構成要素層面來說的,而「五育」融合則是從動詞和實踐意義來講的,從「五育」失衡到「五育」並舉,再到「五育」融通、「五育」共生和「五育」共美,是「五育」融合五個重要階段,其主旨就是要回歸教育的本質規律,回答教育究竟「如何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為方便國際學術交流,「五育」融合的英文表達為:直譯the Integration of Moral,Intellectual,Physical,Aesthetic and Labor Education,意譯:holistic education(全人教育)。

「五育」融合中的德智體美勞分別代表真、善、美、健、富五大教育價值追求,其中真、善、美為教育的終極價值,健和富為教育的手段價值,它們應該平衡在一起。「五育」融合的提出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是新時代基礎教育理論與實踐工作者急需協同攻關的教育重大課題。「偏於智、疏於德、弱於體、抑於美、缺於勞」是對五育失衡以及「五唯」(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痼疾的總結和概況。為什麼學校教育在傳遞知識與價值的同時,又在不斷扼殺學生的好奇心、想像力和創造力?基礎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是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完整的人。從德、智、體、美、勞等「五育」分別代表著真、善、美、健、富五種教育價值追求看,他們應該和諧統一在一起,尤其是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盛行的時代,我們更應該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全面的教育。

「五育」融合的提出既傳承了中國文化元素,又具國家視野和世界眼光,是深入汲取中外近現代思想家、教育家基於對國家命運、民族危機和「人的全面發展」以及全人教育、終身教育的深刻認識和實踐基礎上提出的。19世紀末嚴復提出「民力、民智、民德」的「體智德三育並舉」思想;梁啓超在《新民說》《新民議》呼籲「新民為當今中國第一要務」,提出「三不」(不惑、不憂、不懼)的君子人格思想;20世紀初王國維從康德哲學理論出發,率先從人的個體發展角度探討教育的本質,提出教育旨在培養「完全之人物」,在德智體上加上精神層面的「美育」(情感)即「四育並舉」思想;蔡元培提出了「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等「德智體美群」和諧發展的「五育」並舉思想。馬克思教育理論家楊賢江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又接受了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提出新的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的新思想,提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和個性特徵要貫徹實施到整個「五育」融合過程中。日本近代教育家小原國芳的基於「六育」(學問、道德、藝術、宗教、身體、生活)的全人教育思想對理解和詮釋「五育」融合有很大的啟示意義。西方新全人教育理念對更好詮釋和理解「五育」融合奠定了深層理論基礎。全人教育最早由美國學者隆·米勒對其進行系統化闡述,隆·米勒認為全人教育哺育完整的人的發展,即哺育人的智力、情感、社會、生理、創意/直覺、審美和精神潛力等方面的發展。後續者約翰·米勒從三個層面來解釋全人教育的內涵:一是教育全人,整合人的不同側面;二是將人視為整體而不是部分的組合進行教育;三是在整體的環境中進行。全人教育著重站在整體的角度看待世界和人,認為教育要整體培養人在智力、職業能力、道德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通過教育單獨培養人的各方面能力、素質,教育必然是整體、整個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把學生看作整體的人、完整的人。印度哲學家克裡希那穆提認為,教育的意義在於解放心靈、喚醒智慧,培養自由而完整的人(終身成長),為「五育」融合實踐指明了方向。

「五育」融合不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的簡單拼湊、整合,而是實現「五育」之間的有機綜合滲透,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五育」融合中任何一個育之所得,並不意味著其他四育將有所損失。「五育」教育力分散乃至割裂的問題,迫切需要尋找一個契合點,把原先分離、割裂的教育形態,通過一個共同的契合點連接在一起。關於各育在全面培養體系的地位,有的學者認為應是德育為首;有人認為從內在邏輯出發考慮,「五育」的順序是體智德美勞;有人認為,德育和智育居主要地位,其他是次要地位。其實,「五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應同等重視,不可偏廢,重在全面和融合。「五育之間關係」實踐邏輯應該是:五育之中一個都不能少,又各具特色,重在平衡。現階段實施「五育」融合,要以德為先,以智為本,以體為徑,以美為核,以勞育為重。

「五育」融合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極具時代特徵和創新意義的教育熱點、難點和突破點。「五育」融合如何落地?一個基本指導原則是從「五育」融合視野深入反思區域或學校自身辦學過程「五育」失衡的深層癥結和突破口,找準口子,做出樣子,創出牌子。「五育」融合在具體行動路徑上要先行先試,聚焦「五全」和「七進」,其中「五全」指「全員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全息育人」;「七進」指五育要「進文化、進課程、進課堂、進生活、進評價、進治理、進生態」。

我們應形成這樣的共識:步入教育的新時代,我們正共同走著一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時代新人的教育實踐之路,「五育」是一個整體,既內在統一又各有側重,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有了「五育」融合的理念和思維方式之後,不僅各育之間的關聯度、銜接度將有所提升,各育自身的推進方式、運行方式和發展方式也會隨之發生革命性變化:此後,各育都將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之下,重新建構自身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機制。因此,我們需要樹立新時代的「五育」融合觀和基於「五育」融合的「新基本功」,學會在多元教育價值衝突與矛盾中辯證處理「五育」之間的關係,促進「五育」的相互融合,最終實現「五育」共美的整體育人功能。

總之,「五育」是一個彼此獨立又相互融合的複雜系統,只有各育各司其職、協同共進共生,才能真正實現1+1大於2的「融合」效應。正如施瓦布所言,「實踐」是教育的真正語言。「五育」融合是一項「擇宜」的實踐藝術,「五育」融合是否做得好,關鍵在校長和教師。理論是行動的先導,行動反過來通過必要的反思和修正又會自覺推動理論不斷豐富和向前發展。

讓我們以行動為基,以思考為翼,充分發揮個人智慧,根據學校規劃、教學目標、課程資源等條件,綜合採用一種或幾種融合創新範式並適時調整創新,在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動中作出「五育」融合的創造性轉化,發出自己獨特的教育主張和表達。

(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中國教師報》2020年12月09日第6版

作者:寧本濤

相關焦點

  • 「五育融合」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根子上,傳統育人方式的弊端就在於「五育沒有並舉」「五育不夠融合」,因而「五育沒有共生」。然而,如果只是如此看待「五育融合」的源起,依然低估了這一理念的新時代價值。若將「五育融合」置於全面培養體系的重構這一大背景之下,其價值的獨特性和重要性將得以重新認定:在新時代全面培養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五育融合」具有支點、抓手或突破口的作用。
  • 五星學校:五星合一 五行並舉 五育融合
    把這五顆星叫金木水火土,是把地上的五元素配上天上的五顆星而產生的。今也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上的五顆五角星。五星學校將把學生、教師、家長、行政、社區視為五顆星,增強辦學凝聚力,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辦學水平,努力打造成蒲江縣的鄉村星級學校。
  • 杜威:教育的本質,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認識
    導讀:對教育本質的認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東西方教育現在還沒有達成一致的共識。一、中西方對教育本質的認識「教」「育」這兩個字,最早出現在中國的甲骨文中。「育」,形象字,是指婦女養育孩子之形,意指教育就像產婦分娩孩子一樣,痛苦、艱難。查閱先秦古籍,「教」與「育」連用的很少,大都只用一個「教」字來論述教育的事情。最早將「教」「育」二字連在一起用的是孟子,見《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但這兩個字在當時沒有確指涵義。
  • 校長論壇丨300餘名省內外校(園)長同上「五育並舉」大課堂~
    五育並舉主陣地在課堂教學和課程實踐,著力點在於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完善,實現「五育」融合育人,需要課內外結合、學科間整合、活動中融合,破除教育評價制度的壁壘和桎梏,改革學校評價,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評價學校的根本標準。主旨演講:五育並舉的關鍵在融合
  • 小馬快跑託育課程與朗潤教育COMPLEX兒童成長中心達成深度融合
    (原標題:小馬快跑託育課程與朗潤教育COMPLEX兒童成長中心達成深度融合)
  • 體育引領「五育並舉」 健體強心全面發展
    理念先行體育奠基「五育並舉」初冬的清晨,天氣微涼。薄霧籠罩中的西大附中操場上,早起晨練的學子們身穿鮮豔的運動服,猶如林間跳躍的小鹿般輕快靈活,生機勃勃。像這樣的鮮活場景,在西大附中早已成為常態。近年來,強化體育健康課程、提高青少年身體健康素質已寫入國家層面的政策規劃。
  • 耕育農莊:促進三生農業耕育田園多功能發展
    耕育農業是在「刀耕火種」原始農業之後,從農耕文明「天人合一」的有機質農業,到石化產業「西方模式」的現代農業,再到航天信息「物聯智慧」的未來農業精粹優勢的集成。耕育農莊以田園牧歌農業為載體、集娛樂、購物、消費於一體,依照人類的需求理論,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層次中,提升人們的高層次生態綜合需求,滿足人類回歸自然的與生俱來的天然苛求。
  • 烏魯木齊學生居家學習「五育並舉」
    (受訪者供圖) 新疆網訊 (記者王暢彤 劉薇)疫情雖然暫時拉開了師生與校園課堂的空間距離,但停課不停學打通了教與學的交互、拉近了家校共育的距離。 烏魯木齊各中小學及職業院校在停課不停學的過程中,以特殊的教育方式為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提供了生動的實踐,構建起居家學習的新模式。
  • 「五育並舉 特色發展——昆明市第四屆校長(園)長論壇」在昆一中舉行
    「五育並舉 特色發展——昆明市第四屆校長(園)長論壇」在昆一中舉行「五育並舉 特色發展——昆明市第四屆校長(園)長論壇」在昆一中舉行12月18日,「五育並舉 特色發展——昆明市第四屆校(園)長論壇」在昆明市第一中學舉行
  • 「龍生九子,鳳育五雛」,分別是哪九子?哪五雛?你認識幾個?
    《說文解字》中說:五,陰陽在天地之間交午也。五從二,在古意當中「二」是指天地,五在天地之間、陰陽交匯口,只有五存在的時候,天地萬物才能相生相剋,正如陰陽五行。古人根據九和五,又創造出了「龍生九子」、「鳳育五雛」。
  • 淄博博山自閉症療育中心組織兒童參觀感受互助融合
    近日,博山自閉症療育中心組織部分特需兒童及家長走進竹林幼兒園,開展「有愛、互助、融合、共享」主題活動。特需兒童在興致勃勃地參觀中切身體驗到了幼兒園的快樂生活。
  • 教育的本質(三):教育的本質是真善美
    教育問題五、教育的本質是真善美人類藝術的真諦,發現了真善美,是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創造。藝術的本質,是真善美。人的本質,是真善美。世界的本質,是真善美。教育的本質,從根本意義上講也是真善美。當然這都是我們許多的父母、老師、長輩沒有充分認識到「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的重要原因和關鍵所在,因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導致造成的。在今天,對大多數的父母、老師、長輩而言,循循善誘、因材施教仍然不是唱高調,那高高的旗幟仍然飄揚在幾千年不倒的教育叢林上。
  • 努力把握規律性認識
    規律是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依據、改造世界的遵循。中國共產黨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世界觀和方法論。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積極運用規律,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重要法寶。
  • 西安經開第三小學「種子」課程 讓孩子的「五育」生根
    原標題:西安經開第三小學「種子」課程 讓孩子的「五育」生根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類生命個體的健康成長,著眼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長遠發展,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全面發展的人。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都為新時代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 五育並舉譜新篇,多元融和育匠才 四川蒲江職校召開新學期開學工作會
    會上,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王斌從五個方面回顧了過去一個的工作,並就新學期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副校長黃毅對人事工作、職稱評審工作、考勤紀律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部署,並組織學習了《教師職業道德基本規範》;副校長餘代雄部署壽安校區新學期工作;副校長陳維躍以信息化手段帶領大家學習雲課堂《學習借鑑勤實踐,五匠融和亮成效》,分別詳細介紹了「對職教類型與層次的理解」「對立德樹人與五育並舉的理解」,以及學校新學期作息時間、課程安排,課程資源包結構模型、信息化背景下四步五環智慧課堂結構模型等常規工作。
  • 帶你了解書本上沒有的、實踐派的阿育吠陀(上)
    阿育吠陀的字面意思是生命的科學,包括觀察、診斷、治療、預防疾病、身體排毒和更新、手術和草藥。阿育吠陀醫師們在開展治療前都會盡力探索,以全面了解患者,因為患者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會不斷變化的、有身體、有思想、有感情、有靈魂、有精神的。所以阿育吠陀又被稱作以意識為基礎的醫學體系。
  • 黑格爾,事物的本質就包含變化,認識的客觀性是隨變化而變化
    黑格爾認為,我們認識事物首先都是從一種單純的狀態產生,以一種單純的方式去認識事物,但是事物總會產生變動,當事物產生新的變動時,我們必須產生一種新的認識以使認識的對象與事物的對象相一致,以此類推,如果事物總在變化,那麼認識永遠要跟隨事物變化而變化,因為事物總會變化無窮,所以獲得關於事物的認識也是不斷變化的
  • 早教託育行業加速融合 MoreCare茂楷將託起「寶貝王早教」新時代
    (原標題:早教託育行業加速融合 MoreCare茂楷將託起「寶貝王早教」新時代)
  • 阿育韋達 五元素組成了我們自身和宇宙中的一切
    作者:迪帕克•杜德曼德[印]編輯:生命是一場創意之旅(本文系原創,轉載請與本帳號聯絡)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什麼是五元素?怎麼得到水果呢,我們首先需要播種,把種子播種到土裡,所以就有了土元素,然後需要灌溉,然後就有了水元素,它需要陽光來生長,這就是火元素,需要空氣,一個樹的成長運用了這些元素,這個樹要佔用一定的空間,所以空元素也用到了。所以一個水果融合這麼多元素,然後我們再把它吃進去。所以也就是說我們一口氣吃下了五個元素。這就水果而言,然後我們烹飪的食物呢?
  • 託育行業不再天真
    9月18日我們近150位投資人跑去南海邊開會,我與8位華南區域的幼兒園集團創始人曾談到託幼一體化的話題,感覺意猶未盡,仍然有太多點到為止的內容需要破題,所以這次特地選在山東這個傳統3-6幼教大省,對幼兒園向託育的轉型、銜接和融合再做深度的剖析。」參考閱讀:傅莊主:原創 I 託幼一體化的終極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