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郭德綱當眾批評秦霄賢倒水,這回可真沒小題大做
最近有個事情特別火,在真人秀節目《德雲鬥笑社》裡,郭德綱現場當眾批評了秦霄賢。
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郭德綱、于謙還有郭德綱的徒弟秦霄賢圍著桌子坐在一起聊天。秦霄賢在師父面前就像剛入職的新人一樣,有點緊張,也有點畏手畏腳。
但是,秦霄賢基本禮儀還是懂得,他麻利地拎起水壺給兩位前輩倒了杯水。
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事兒就出在倒完水把杯子放回桌面這裡。
原來,秦霄賢把壺嘴對著了師父郭德綱。
郭德綱非常講究這些細節之處,當即面有不快,對秦霄賢說道「你就這麼把壺嘴兒衝著我啊?」
秦霄賢一臉迷茫,這事兒于謙又從旁邊補刀說:這是規矩,這得懂。
啥規矩啊?就是倒完水後壺嘴衝著誰,就表示不歡迎誰。
網友們看了這節目議論紛紛,都覺得郭德綱小題大做。畢竟,都啥年代了,還講這麼多規矩。
甚至,還有的人覺得秦霄賢最近風頭正盛,郭德綱有意在公眾面前打壓下秦霄賢。要不然師徒二人肯定並非第一次一起吃飯,以前咋不指點徒弟,非得在電視面前揭短呢?
其實,這事兒真不是郭德綱小題大做,雖然事兒小,但是細微處見修養。無論是對徒弟,還是對兒子郭麒麟,郭德綱都要求非常嚴格。
郭麒麟有次參加華少的節目,他給華少倒水時,不小心把茶水倒滿了。俗話說,酒要滿,茶要淺。郭麒麟連忙說這杯水是自己的,立馬給華少重新倒了一杯。
郭德綱事事周到,教育出的郭麒麟為人處世也高了幾分。
所以郭德綱可沒有小題大做,而是正兒八經地提點徒弟。
畢竟在公眾場合,修養高的人都在細節上格外留心,因為細節處多注意一分,別人就感覺更為舒服一分。
畢竟,讓別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你可千萬別嫌煩,雖然多加注意細節看起來像是「窮講究」、太過時,但是如果不注意的話,那麻煩可就大了。
02沒修養的人,真的很可怕
前段事件,崑山世碩電子廠的一段視頻上了熱搜。
在小視頻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到,三位穿著紅馬甲的培訓人員正在給新入職的員工發證件。
當時,這三位員工站在小小的桌子前,桌子上面有很多名片。培訓人員一邊念著名字,一邊飛速地把證件扔到地上。
被念到名字的員工,只得上去彎腰在地上撿起來自己的名片。
顯然培訓人員一邊念員工名字一邊扔證件,是比員工挨個單獨去領快很多。
但是,這個細節真是太糟心了。
很快這件事不斷發酵,引來了一大波負面新聞。網友們從培訓人員的個人修養,罵到公司的管理團隊,足足讓這件事在熱搜上霸屏了好幾天。全國的網民都記住了這家公司不光彩的一幕,給公司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其實,我們身邊也有很多修養低的人,他們的行為雖然沒有這3名培訓人員這般誇張,但也夠讓人煩心。
我的同事老韓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其實沒啥壞心眼,同時需要幫忙的時候還會主動伸出援手。但是,令人惋惜的是,他有幾個小細節讓人覺得沒修養,也特別招人厭煩。
上班吃中午飯的時候,同事們都結伴去食堂。老韓沉迷於看球賽,從來都不去打飯,而是讓別人捎回來。
同事們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這種順手的事兒都愉快答應了,哪怕有時候捎一些湯湯水水的飯,十分不方便。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每次同事捎飯回來,老韓付飯錢的時候經常擅作主張自己把零頭給抹掉,明明花了13.5元,非要拿出現金給13元,還美其名曰自己用不慣微信和支付寶,只用現金。一次兩次事兒小,次數多了同事心裡難免會嘀嘀咕咕覺得不痛快。
慢慢地,同事們離老韓越來越遠,老韓需要捎飯或者工作上需要配合的時候,同事們都對老韓愛答不理。
本來沒啥壞心眼的老韓,就這樣慢慢被孤立了。
確實,有時候我們本來並沒啥惡意或者故意去佔別人便宜。僅僅因為沒有注意一點小事情,就顯得自己修養不夠,也影響了自己的人脈。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最快的方法就是提高同理心。
03 提高同理心,是增強個人修養的捷徑
老話說「將心比心,方得人心」。我們在為人處世各種非故意的小差錯中,都是因為同理心不夠。
缺少同理心的人,無法細緻體察別人的情緒和要求,自然也不會在細微處得體周到地滿足他人的需要。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同理心呢?百科上是這樣解釋的:
同理心,亦譯為「設身處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換位、將心比心。亦即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 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就拿疫情期間特別火的「礦泉水」事件來說吧。疫情當下,很多海外人員為了安全起見選擇回國。
但是,按照政策來說,這些人需要在賓館隔離14天。但是「一樣米養百樣人」。有的人非常配合,待在賓館裡寸步不出。但是,有名黑衣女子卻要出門買礦泉水。
工作人員好聲好氣地勸解,說在水可以用暖壺燒,食物也不會少,滿足正常的生活需求不成問題。
這名女子壓根不聽勸解,反而不依不饒、無理取鬧,認為水壺裡燒的水雜質太多,沒法下口。
視頻讓人憤慨,也讓人反思,為什麼她能做到這般「沒素質」呢?
毫不客氣的說,因為她壓根沒有同理心,所以她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
在她舒舒服服躺在賓館有吃有喝有網還有空調的時候,門口那些看護人員卻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為了不浪費珍貴的防疫物資,他們常常一穿就是大半天,而且東奔西走、不吃不喝。
但凡這位海歸女子能有一點點同理心,就會體諒並配合這些工作人員,也不會招來一片罵聲了。
沒有同理心,真的很可怕。不僅坑慘了自己,也會傷害別人。
蘋果CEO庫克就曾經說過,我不擔心人工智慧跟人一樣有思維,而擔心人類變得像電腦一樣,失去價值觀和同理心,科技需要人性的光輝。
既然同理心這樣重要,我們該怎麼辦呢?
04這樣做,才能修煉出自己的同理心
魯迅先生曾有這麼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可是,我們人類真的悲喜不通麼?恰恰相反,哪怕同理心再低,也能通過以下3個步驟,來提高自己的同理心,與別人共同悲喜。
首先,識別並接受別人的觀點。
在這裡我們需要觀察別人的言語和舉動,從而識別對方的觀點。
當然,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環境、成長經歷不同,所以很容易對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要隨便評價別人的觀點。
舉個例子來說,雪梅和曉璐在同一家公司上班,但是最近因為一丁點的利益就鬧翻了臉。這時,雪梅找你吐槽說「我明明把她當朋友,但是她居然為了一點好處就這麼對我」。
看到這裡,你一定能夠識別出雪梅的觀點就是「同事可以做朋友」。無論你是否贊同這個觀點,都不要急著表示認同或者進行反駁。現在我們需要來到第二步。
其次,覺察他人情緒
這時我們可以依據生活中的經驗,觀察對方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從而判斷對方的情緒。同一件事,我們觀點和立場不同,自然也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只要我們更為敏感和細膩一些,還是能夠識別出細微差距的。
就拿剛才的事情來說,雪梅可能覺得自己的好心都被浪費,感到非常失望。也可能以前覺得小璐非常好,但是沒想到原來這個樣子,從而非常震驚。再或者,因為自己被出賣,雪梅可能感覺非常憤怒。
當然現實情況中通常是幾種情緒交織在一起,非常複雜,但是只要用心分辨,就能找出主導情緒。
最後,和他人一起「感同身受」
察覺到對方的情緒後,我們需要來到最後一步,那就是和對方一起「感同身受」。也就是順應對方的情緒,說出自己的感受,從而寬慰對方。
還是接著上面的例子。如果我們察覺雪梅比較憤怒,就可以說「我知道你比較生氣,這事兒確實是小璐不地道」,如果我們察覺小璐比較失望,就可以安慰「以後不要隨便對人這麼好,並不是所有人都懂你的好」。
我們與人交往中的大事小事,只要按照這3個步驟去走,就能更好提高自己的同理心,注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而提高個人修養。
小說家伊恩·麥克尤恩曾說:「在人性的最核心處,除了我們的自我之外,還有另一個人存在,那就是同理心的藝術。」
同理心不僅能根植於內心的最高修養,還是一門好好生活和工作的偉大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