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這麼一種觀點,認為在萬事萬物裡,不存在絕對的因果關係。
比如說,你對這個家庭付出了很多,未必能得到伴侶的感激;也許某個夜晚你熬夜加班,第二天得到的依然是領導的訓斥。
該觀點繼續引申,提出:其實我們面對的每時每刻的生活,是由一個個細小的獨立事件組合而成的。
就好比說,你正專注於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你並不知道同一時刻還有其他事情在破壞著你所期望的結果。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理解,人每天一睜開眼,面對的每個時刻,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
既然有這麼多不確定,那麼生活中遇到挫折、挑戰、矛盾,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們脆弱的小心靈每天都在承載著這些起起落落,有時不但自己有負面情緒,同時還要面對他人的負面情緒,實屬不易。
面對這些負面因素,產生的情緒,以及如何管理情緒,面對矛盾,成了老生常談的話題。其實這裡面,避不開幾個人性裡面的基石。
這裡我們著重談談同情心、同理心和撫慰能力。
相比於「同理心」,我們更常聽到的是「同情心」。為什麼呢?因為同情心更加貼近於人的本能。例如看見有人受傷了,會自發地去想像、評估、感受對方的痛苦,尤其是按照自己的生活體驗,來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慰問和關切。
同情心,有時會被人們拿來作為善與惡的衡量準則。例如,我們經常聽到的:「你怎麼一點同情心都沒有?!」那麼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你是個惡人!」
如果真的這樣評價一個人,顯然是有失偏頗的。同情心更加像是一個人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體驗對方的正在遭遇的事情;而同理心,則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體驗Ta的感受,再去客觀地評價其心理狀態……我們來舉幾個生動的例子吧:
● 冬天,外婆看見孩子在吃雪糕,非常緊張,嘴裡連連念叨:「哎呀呀,這麼小的孩子怎麼能這麼吃啊!胃都吃壞了!」
很顯然,這是同情心在「作祟」。簡而言之就是外婆主觀地認為冬天吃雪糕就會傷身體,於是開始憐憫孩子。而同理心的表達方式,則是去觀察孩子吃雪糕的樂趣,並與他討論這個天氣吃雪糕會有什麼影響。
● 一個女孩的寵物狗去世了,心情非常低落。朋友過來試圖安慰她:「想開點啦,寵物的壽命就是這麼長啊」「開心點吧,不要想那麼多」,
這種表達,其實會讓對方更加難受。主觀的期望是好的,但是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只有同情,沒有同理。
● 婆媳有矛盾,丈夫把妻子拉到一邊,勸她說:「算了,不要和老人家計較那麼多」「想要些什麼?還是想我幫你把購物車清空了?」
丈夫很明顯是一番好意,但卻並沒有去同理妻子內心的感受,試圖用「和稀泥」的方式解決問題,兩個人內心的情感橋梁並沒有就此而搭建起來。
「同理心」這個詞其實誕生得很晚,大概是20世紀初一位名叫蒂奇納(Edward Titchener)的心理學家,借鑑德文和希臘文創造出來的,而其希臘文的本意,就是「感覺到」的意思。而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們對「同理心」的總結,是一種「設身處地辨識他人情緒和需求」的能力。
所以,當遭遇一個事件(例如爭吵),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首先感知到的是「生物體驗」,例如:驚嚇、痛苦、流淚、憤怒等等。這裡為什麼不說「情緒」呢?
試想一下,你是否能夠在沒有任何生理反應的情況下,憤怒起來,或者悲傷起來?
因此,不論是自己,還是對方,當產生情緒時,往往是一個很自我的狀態。這個時候,如果單純用同情心(或者對抗)去與對方交互,多數情況下不會得到太好的效果。
其實還有學者曾經指出過:同情心和憤怒,具有很多類似的特點。因為,它們基本不需要人們去總結人生經驗,屬於一種本能的、自發的情緒能力。所以,人除了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憤怒,也要學會用同理心來替代同情心。
如何練習自己的同理心呢?當對方在表達自己的感受時,你在一開始覺得很牴觸(甚至憤怒),也可能很想幫助對方解決問題。這時,你可以以一種更加「同理心」的方式回應,例如:
1)多聆聽一會兒(先不要急著表達);
2)再聆聽一會兒……確認對方表達出來的內容是明確而真實的;
3)感受自己的感受。確保自己理解了對方的話,而且明確了自己有什麼情緒和動機;
4)最後再問自己,自己是在與對方對抗,還是謀求共識?自己能解決問題嗎?能向其他資源求助嗎?
前面談了同情與同理,這裡還要引入另一個概念:「撫慰」。
撫慰是一種比同理心和同情心更高檔次的能力。除了意識到對方或自己處於痛苦中(同情心),除了去理解對方或自己的痛苦,撫慰則會一種拿出意願和行動,去減輕對方或自己的痛苦。
很多人可能以為,撫慰就是拿出行動去解決問題,其實完全不是這樣。
就好比一個悲傷抑鬱的人,她並不需要朋友去譴責讓她受到傷害的人——因為那個人可能是她深愛著的丈夫,她也不需要人們去列舉一些手段或方法——因為有些事情的解決方案是顯而易見的。她需要的只是有人能夠安靜地坐在那,聽著她哭一場,接納那一刻她軟弱、任性和悲慟。
撫慰,就是這樣一種姿態。它不是一個精密的育嬰室來保護寶寶,而是一雙媽媽的手,帶著溫度,任由寶寶如何哭笑打鬧,都能軟軟地接住。
其實對待自己也是一個道理。當我們遭遇挫折或矛盾,並不一定立刻就能找到能夠同理自己的人。這時,自我撫慰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最後,分享給大家一些金句,希望每個人都能在他人需要,或者自己需要時,說出來,用同理和撫慰,溫暖這個世界:
澳大利亞女性心理治療中心,澳大利亞聯邦心理治療協會認證臨床心理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