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就是同情心嗎?

2021-02-13 怡禾心理

曾經有這麼一種觀點,認為在萬事萬物裡,不存在絕對的因果關係。

比如說,你對這個家庭付出了很多,未必能得到伴侶的感激;也許某個夜晚你熬夜加班,第二天得到的依然是領導的訓斥。

該觀點繼續引申,提出:其實我們面對的每時每刻的生活,是由一個個細小的獨立事件組合而成的。

就好比說,你正專注於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你並不知道同一時刻還有其他事情在破壞著你所期望的結果。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理解,人每天一睜開眼,面對的每個時刻,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

既然有這麼多不確定,那麼生活中遇到挫折、挑戰、矛盾,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們脆弱的小心靈每天都在承載著這些起起落落,有時不但自己有負面情緒,同時還要面對他人的負面情緒,實屬不易。

面對這些負面因素,產生的情緒,以及如何管理情緒,面對矛盾,成了老生常談的話題。其實這裡面,避不開幾個人性裡面的基石。

這裡我們著重談談同情心、同理心和撫慰能力。

相比於「同理心」,我們更常聽到的是「同情心」。為什麼呢?因為同情心更加貼近於人的本能。例如看見有人受傷了,會自發地去想像、評估、感受對方的痛苦,尤其是按照自己的生活體驗,來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慰問和關切。

同情心,有時會被人們拿來作為善與惡的衡量準則。例如,我們經常聽到的:「你怎麼一點同情心都沒有?!」那麼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你是個惡人!」

如果真的這樣評價一個人,顯然是有失偏頗的。同情心更加像是一個人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體驗對方的正在遭遇的事情;而同理心,則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體驗Ta的感受,再去客觀地評價其心理狀態……我們來舉幾個生動的例子吧:

● 冬天,外婆看見孩子在吃雪糕,非常緊張,嘴裡連連念叨:「哎呀呀,這麼小的孩子怎麼能這麼吃啊!胃都吃壞了!」

很顯然,這是同情心在「作祟」。簡而言之就是外婆主觀地認為冬天吃雪糕就會傷身體,於是開始憐憫孩子。而同理心的表達方式,則是去觀察孩子吃雪糕的樂趣,並與他討論這個天氣吃雪糕會有什麼影響。

● 一個女孩的寵物狗去世了,心情非常低落。朋友過來試圖安慰她:「想開點啦,寵物的壽命就是這麼長啊」「開心點吧,不要想那麼多」,

這種表達,其實會讓對方更加難受。主觀的期望是好的,但是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只有同情,沒有同理。

● 婆媳有矛盾,丈夫把妻子拉到一邊,勸她說:「算了,不要和老人家計較那麼多」「想要些什麼?還是想我幫你把購物車清空了?」

丈夫很明顯是一番好意,但卻並沒有去同理妻子內心的感受,試圖用「和稀泥」的方式解決問題,兩個人內心的情感橋梁並沒有就此而搭建起來。

「同理心」這個詞其實誕生得很晚,大概是20世紀初一位名叫蒂奇納(Edward  Titchener)的心理學家,借鑑德文和希臘文創造出來的,而其希臘文的本意,就是「感覺到」的意思。而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們對「同理心」的總結,是一種「設身處地辨識他人情緒和需求」的能力。

所以,當遭遇一個事件(例如爭吵),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首先感知到的是「生物體驗」,例如:驚嚇、痛苦、流淚、憤怒等等。這裡為什麼不說「情緒」呢?

試想一下,你是否能夠在沒有任何生理反應的情況下,憤怒起來,或者悲傷起來?

因此,不論是自己,還是對方,當產生情緒時,往往是一個很自我的狀態。這個時候,如果單純用同情心(或者對抗)去與對方交互,多數情況下不會得到太好的效果。

其實還有學者曾經指出過:同情心和憤怒,具有很多類似的特點。因為,它們基本不需要人們去總結人生經驗,屬於一種本能的、自發的情緒能力。所以,人除了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憤怒,也要學會用同理心來替代同情心。

如何練習自己的同理心呢?當對方在表達自己的感受時,你在一開始覺得很牴觸(甚至憤怒),也可能很想幫助對方解決問題。這時,你可以以一種更加「同理心」的方式回應,例如:

1)多聆聽一會兒(先不要急著表達);

2)再聆聽一會兒……確認對方表達出來的內容是明確而真實的;

3)感受自己的感受。確保自己理解了對方的話,而且明確了自己有什麼情緒和動機;

4)最後再問自己,自己是在與對方對抗,還是謀求共識?自己能解決問題嗎?能向其他資源求助嗎?

前面談了同情與同理,這裡還要引入另一個概念:「撫慰」。

撫慰是一種比同理心和同情心更高檔次的能力。除了意識到對方或自己處於痛苦中(同情心),除了去理解對方或自己的痛苦,撫慰則會一種拿出意願和行動,去減輕對方或自己的痛苦。

很多人可能以為,撫慰就是拿出行動去解決問題,其實完全不是這樣。

就好比一個悲傷抑鬱的人,她並不需要朋友去譴責讓她受到傷害的人——因為那個人可能是她深愛著的丈夫,她也不需要人們去列舉一些手段或方法——因為有些事情的解決方案是顯而易見的。她需要的只是有人能夠安靜地坐在那,聽著她哭一場,接納那一刻她軟弱、任性和悲慟。 

撫慰,就是這樣一種姿態。它不是一個精密的育嬰室來保護寶寶,而是一雙媽媽的手,帶著溫度,任由寶寶如何哭笑打鬧,都能軟軟地接住。

其實對待自己也是一個道理。當我們遭遇挫折或矛盾,並不一定立刻就能找到能夠同理自己的人。這時,自我撫慰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最後,分享給大家一些金句,希望每個人都能在他人需要,或者自己需要時,說出來,用同理和撫慰,溫暖這個世界:

澳大利亞女性心理治療中心,澳大利亞聯邦心理治療協會認證臨床心理治療師。

相關焦點

  • 同情心與同理心的區別
    同理心會激發人與人的連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情心會使人們關係疏離
  • 同情心和同理心——哪一個更重要?
    同情心和同理心在語言學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很多人很容易將這兩個概念搞混。 首先我們來看看同情心的定義是什麼?同情心,首先是指對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覺察與同步情感,同時也指這種感情的表露。這是同情心的基本含義和初級層面,人人都應該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情心。
  • 同理心、同情心傻傻分不清?自閉兒需要的是...
    一般人對自閉症孩童的印象通常是不懂他人的感受,缺乏同理心;也有人說自閉兒不懂得同情他人。但同理心與同情心我們真的分的清楚嗎?對自閉症患者來說,具不具備同理心,又有何重要性?今天,編編就要帶各位來一探究竟。
  • 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什麼區別?關鍵在一個行動!
    同理心我們常把同情心與同理心情混淆,認為它們有相似的含義。但這兩者還是有所不同的,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同情心是感覺他人的感受,而同理心是一種理解他人的感受,不僅可以理解他人的感受,還可以與他人的痛苦融為一體……使自己陷入困境,就好像這件事也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想像正在經歷的事情。同情心是我們對他人情緒意識的感覺。同理心是對同情心的情感反應,是一種嘗試理解他人的感受,並產生幫助的願望。
  • 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什麼不同呢?
    究竟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什麼不同呢?同理心會激發人與人的連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情心會使人們關係疏離,感到心灰意冷。同理心有四大特質:1. 接受他的想法,如此能了解他們心中的真理2. 不給予批評 (這並不容易,因為大家都喜歡批評)3. 了解他人的情緒,將心比心4.
  • 從心理學角度看,如何區分同情心和同理心?
    同情心好比一瓶發酵的米酒,雖然也是經過外在幹擾因素的催化發酵而成,但時間卻不用很長。而同理心好比一瓶高年份的陳釀,歷經時間長,過程彌久而悠長,底蘊氣質完全不同。並且,很多時候,同理心已經成為了衡量一個人情商高低的標準,同情心則不然,具體而言,兩者到底有何不同呢?
  • 缺乏同理心&他們的行為的例子
    在其他情況下,很少或沒有同理心可能是自戀者或反社會行為患者的一種特徵。 缺乏同情心的人的跡象和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的例子: 1. 缺乏親密的關係 無法與他人建立長期關係的人會發現建立長期關係非常困難。
  • 同理心的力量——3分鐘英文影片讓你了解人性
    究竟什麼是「同理心」?什麼又是「同情心」?
  • 同理心很重要,但我們可能理解錯了!
    老公的反應讓我開始反思:我說的話有什麼問題嗎?顯然,我的安慰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帶著這個疑惑,我找來幾本最近看過的溝通書籍查閱。當看到《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這本書對「同理心」的解釋時,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平日裡以為的「同理心」都錯了,而且錯得很難察覺。
  • 什麼是同理心
    心理學家輕描淡寫地說:「同理心。」我自己也有一次憤怒被化解的經歷。有一天,我在超市買東西,我買了一些瓷杯,因為怕瓷杯摔壞,我要求工作人員給我一個紙盒子。他們的臉是板著的,態度是「不關已事」的樣子。我已經很生氣了。到了收銀員那兒,當我跟他多要幾個袋子分裝物品時,他根本不給。我的火氣非常高漲。
  • 具有精神病特徵的人並不缺乏同理心,他們只是不在乎
    人類是一個社會性物種,同理心---- 對他人的感同身受是我們工作的關鍵。 有一種觀點認為,在精神變態、自戀和權術(心理特徵的「黑暗三性格」)測試中得分較高的人缺乏同理心。 新的研究表明事實並非如此。 他們可以同情別人,但他們只是選擇不去同情。
  • 用好同理心
    □ 王奇志  何謂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換位思考。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舉個例子。
  • 高考作文猜題、優秀作文點評:《「硬核大爺」的同理心》
    而我們進一步發掘「勿需讓座」的深意,又能感受到溫暖與感動:自尊自愛,而又愛人,多可貴的「同理心」!有這樣的長者在,代際關係如何不和諧?【點評:結合材料,稍加詳述,提出觀點,概括精到】同理心是現代交際情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
  • 沒有同理心那是冷酷,同理心泛濫也是災難 | 世界變壞,從人人都講同理心開始
    以上種種,都屬於同理心泛濫。 所謂同理心,是指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體會他人的難處。儒家講求「推己及人」,也把具備同理心,當成一種高修養。 沒有同理心,固然人際關係處不好,但可能你沒有想到,同理心太過泛濫,那就是聖母心,也是一種害人害己的重症。
  • 沒有「同理心」的戀人,就別結婚了
    導讀:婚姻裡,最怕遇到沒有同理心的男人,跟這類男人生活在一起,就算你嘗盡人間苦楚,他也能熟視無睹。0101知乎上有個網友提醒單身女孩:找伴侶一定要找有同理心,能為你考慮的男人。所謂同理心,簡單來講,就是能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懂得換位思考,能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然而,有很多家庭裡,男人因沒有同理心在深深傷害著伴侶的心。婚姻裡,大多數的女人都是心軟的,都會從各方面考慮問題;所以關於沒有同理心這一點,男人居多一點。
  • 為啥多數人缺乏同理心 ?
    那麼同理心到底是什麼根據網上的說法,同理心[專業術語也叫做共情]是:對他人的感覺、想法或態度的心理認同或換位思考。。心理學網站將同理心定義為:從他人的角度而不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和經歷的狀況。就是讓你試著想像自己處於他們的位置和環境下,去了解他們的感受或經歷。同理心有助於來自內心的親社會(或幫助)行為,而不是被迫的,因此我們的行為更具同理心。換句話說,同理心是當你能夠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時的心理特徵,無論是在情感還是其他水平上。
  • 家庭教育案例:媽媽的同理心
    書中第一章強調的就是在家裡要不斷地去刻意練習。同時我聯想到上周我們在城西NVC復盤時小夥伴舉的例子:我們在生活中要不斷的模擬火災現場去實戰演練,才能在真正的現場派上用場。這個案例背後真正的意義是:「在真正情緒來臨時,往往我們的大腦蓋子會處在打開狀態,很難幫助我們去思考!」
  • 同理心強有十個表現
    人們常說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等就是富有同理心的表現,此外,美國「讀者文摘雜誌網站」還總結了一些例子,大家可以對照看看自己是否屬於同理心強的人。1. 重視別人的需求。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臨床心理學家朱迪斯·奧爾洛夫認為,同理心強的人心胸開闊,總想幫助別人,但為此往往捨棄了太多自己的利益,很容易筋疲力盡。而且他們很看不慣那些自私自利的人。2.
  • 撩女人的聊天技巧:掌握同理心
    那麼,什麼是同理心呢?同理心即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通俗來說就是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會傾聽、情商高。在和異性相處聊天時,一個男人如果掌握了同理心,那麼撩動一個女人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大多數男人都沒有同理心,無法理解女人的思維,因此撩動一個女人就顯得十分困難。
  • 郭德綱當眾批秦霄賢倒水姿勢不對:一個人最高的修養,就是同理心
    最快的方法就是提高同理心。03 提高同理心,是增強個人修養的捷徑老話說「將心比心,方得人心」。我們在為人處世各種非故意的小差錯中,都是因為同理心不夠。缺少同理心的人,無法細緻體察別人的情緒和要求,自然也不會在細微處得體周到地滿足他人的需要。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同理心呢?百科上是這樣解釋的:同理心,亦譯為「設身處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換位、將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