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多數人缺乏同理心 ?

2021-03-05 原素生活

在我們生活的某個階段,我們時常會與一些似乎缺乏同理心的人進行互動。雖然這些經歷會讓我們感到沮喪、憤怒、失望,甚至是背叛感,但無法避免的是,這種情況主要還是發生再我們自己需要他人支持的時候。

如果你和一個無法站在你立場上的人相處那麼你可能就會感到有些痛苦。然而比這更糟的是,這些人中常常有很多是我們的朋友甚至是家人,不得不經常與他們接觸,這時那種感覺就像是在我們的背上放了一座大山一樣。

在本文中,我將與你分享,當某人缺乏同理心時的跡象;

為什麼有些人會缺乏同理心;以及如何處理與他們之間的關係,這樣你就不至於會感到沮喪和失望,提升自己生活的幸福感。

那麼同理心到底是什麼

根據網上的說法,同理心[專業術語也叫做共情]是:

對他人的感覺、想法或態度的心理認同或換位思考。。

心理學網站將同理心定義為:

從他人的角度而不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和經歷的狀況。就是讓你試著想像自己處於他們的位置和環境下,去了解他們的感受或經歷。

同理心有助於來自內心的親社會(或幫助)行為,而不是被迫的,因此我們的行為更具同理心。

換句話說,同理心是當你能夠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時的心理特徵,無論是在情感還是其他水平上。

此外,同理心是情緒智力的定義特徵和基本要素之一。

真正的同情不僅意味著感受他人的痛苦,還意味著被感動以幫助對方減輕痛苦——丹尼爾·戈爾曼

缺乏同理心的跡象

儘管人類天生就是社會型生物,但同理心並非自然而然地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有些人生來比其他人更有同理心。而在極端的情況下,一些人卻會患有同理心缺陷障礙( EDD )。

道格拉斯·拉比博士,商業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心理治療師,華盛頓進步發展中心主任。說道:

同理心障礙是一種普遍存在但被忽視的疾病。事實上,我們過去幾年日益分化的社會和政治文化表明,EDD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重。它對個人和社會的心理健康都有深遠的影響。

他解釋說,當你遭受EDD時,你會無法走出自己的世界,去了解別人的經歷,尤其是那些感覺、思考和信仰都與你不同的人。這使它成為人際關係破裂以及個人衝突的根源,也是對信仰、傳統或生活方式與自己不同的群體敵對態度(包括仇恨)的根源。

以下是一些跡象,可以幫助您識別周圍的人是否缺乏同理心:

他們在不換位思考的情況下,就會去匆忙地批評別人。

他們一般很冷淡,或者與那些正在受苦或不幸的人切斷了聯繫。

他們100 %相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並覺得任何不認為自己正確的人都是是錯誤的、無知的或愚蠢的。

他們很難為別人感到高興。

他們很難交到朋友。

他們與家人相處也有困難。

他們覺得自己有權得到幫助,並利用你來滿足他們的需求,並且不表示感謝。如果不按他們規矩行事,他們甚至會覺得被冒犯。

在一個大環境中,他們會更多的去談論關於自己和自己的生活,而不會關心別人在分享些什麼。

他們會做或說一些傷害朋友或愛人的話,並時常把他/她的行為歸咎於對方。他們相信過錯是因為那些受傷害的人,因為他們反應遲鈍、太過粗魯或敏感。

事實上,沒有同理心,就很難與他人建立深厚的感情。

為什麼有些人缺乏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種天生或後天學習到的技能,它是由我們出生時的思維方式以及自己所處的環境和生活經歷所決定的。如果想要在某種程度上體驗同理心的作用,這可能需要我們更多的去接觸我們內心的情感。

缺乏同理心的人可能是在那些避免與自己內心接觸,甚至不斷譴責他人的家庭中長大的。有些人在生命的早期就學會了封閉自己的感情,以至於他們也封閉了自己的內心,甚至感覺不到自己的感情——以至於這些人就無法去表達或感受到別人的感情。

結果就是,這部分人最終大部分都會缺乏自憐、自愛,並且脫離了他們真實的自我和精神上的聯繫。他們甚至可能沒有意識到這種分離就像是自我防衛機制,因為如果他們具有同理心,他們就需要不斷聯繫他人,接觸對方的感覺,感受對方的痛苦。

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有當個體願意改變與他人的關係,並有意識地選擇重新訓練他們的大腦時,發展和培養同理心才是可能的。由於大腦的神經可塑性,我們可以創造出新的大腦運行模式。

然而,也有其他情況,缺乏同理心與嚴重的紊亂會反應出一些病症,

如無知的自戀、反社會人格紊亂和心理變態等。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人就需要得到專業的幫助,如果他們願意接受的話。

如何對待缺乏同理心的人

我知道與缺乏同理心的人打交道是多麼困難,因為他們大都是很敏感的人。當你試圖表達你的感受,得到的絕不是同情和理解,而是會得到憤怒。

這是相當讓人痛苦的,因為有時候我們會陷入惡性循環,他們越不了解你,你就越覺得受傷,你就越希望他們可以了解你的感受。這幾乎就像請求驗證,也應了那句「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的歌詞。

大多數時候,與這些人交談會讓你一無所獲,甚至感到筋疲力盡。

所以以下提供了一些簡單的步驟,遵循這些你就可以與缺乏同理心的人去打交道:

1 .不要把他們的憤怒或判斷強加到自己的身上

通過這樣做,你可以擺脫情緒上的起伏。因為這完全和你無關。提醒自己,他們是那些在情感上與他人溝通有問題的人。你自己並沒有問題!

2 .不要試圖讓他們理解你的感受

試圖灌輸同理心或自己的見解就是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這只會增加他們的憤怒和負面判斷。

3 .和他們談論事實

與其和他們談論你的感受,或者他們的所作所為所言讓你感覺如何,不如去談談事實和你的想法。用這種方式交流更容易,因為他們不會覺得受到指責或感覺羞愧。

4 .如果你不和這個人住在一起,試著和他們保持距離

你沒有必要直接結束你們的友誼或來往,但你需要設定一些界限,並注意與他們的互動。保持膚淺的聯繫,避免爭論,不要期望有什麼深度和深層次的理解。

5 .培養與你信任的人之間的關係

花些時間和你信任的人在一起,讓你覺得和別人分享你的內心世界和感受是安全的。

6 .要知道你的價值和價值觀並不取決於他們對你的認可和評價

你的自我價值絕不應該建立在他人的認可或評價之上。這裡有一個逐步的指南來幫助你實現你的真正價值:如何建立自尊(一個指南來實現你隱藏的力量)

7 .對自己採取愛的行動

善待自己,練習做一些反映自愛的事情——簡單的就是吃得健康,得到足夠的休息,追求自己的夢想,為自己工作,發展豐富的精神生活,讓自己身邊充滿愛和積極樂觀的人。

8 .最後,如果你覺得太累了,就去尋求專業的幫助

找一個有愛心的治療師或教練,在你感到痛苦的時候為你提供指導。要知道,我們的朋友和家人有時並不能提供我們需要的所有情感支持,有些事情,傾訴給陌生人反而會好一些。

如果你正在打交道的這個人表現出願意接受改變,變得更加善解人意和關心他人,那麼你就有機會加強與他們的關係。

總結一下

雖然有些人缺乏同理心有很多原因,和這些人打交道也並不容易。你應該知道你不能改變一個人,但是你可以改變你對他的態度。

記住,你不能拯救每個人,但你可以足夠愛自己,不讓缺乏同理心的人戰勝你。設定界限,做讓自己快樂的事。

最後,當你不知所措時,不要害怕去尋求專業的幫助。

相關焦點

  • 缺乏同理心&他們的行為的例子
    缺乏同理心使我們很難與一個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感同身受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品質,通過這種品質,我們可以欣賞他人的感受,不管這些感受是否也會影響到我們。那些缺乏同理心的人呢?
  • 具有精神病特徵的人並不缺乏同理心,他們只是不在乎
    人類是一個社會性物種,同理心---- 對他人的感同身受是我們工作的關鍵。 有一種觀點認為,在精神變態、自戀和權術(心理特徵的「黑暗三性格」)測試中得分較高的人缺乏同理心。 新的研究表明事實並非如此。 他們可以同情別人,但他們只是選擇不去同情。
  • 沒有同理心的人,很難收穫美好的愛情
    但是缺乏同理心的丈夫只有指責,沒有換位;只有理所應當,沒有將心比心。缺乏同理心就會像AA制中的丈夫一般,他認為女人帶孩子是天經地義,你能生你也能自己養,我們說好的永遠AA,在撫養孩子的事情上,你憑什麼就能佔我的便宜。
  • 同理心就是同情心嗎?
    這裡我們著重談談同情心、同理心和撫慰能力。相比於「同理心」,我們更常聽到的是「同情心」。為什麼呢?因為同情心更加貼近於人的本能。例如看見有人受傷了,會自發地去想像、評估、感受對方的痛苦,尤其是按照自己的生活體驗,來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慰問和關切。同情心,有時會被人們拿來作為善與惡的衡量準則。例如,我們經常聽到的:「你怎麼一點同情心都沒有?!」
  • 家庭教育案例:媽媽的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亦譯為「設身處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
  • 同理心、同情心傻傻分不清?自閉兒需要的是...
    一般人對自閉症孩童的印象通常是不懂他人的感受,缺乏同理心;也有人說自閉兒不懂得同情他人。但同理心與同情心我們真的分的清楚嗎?對自閉症患者來說,具不具備同理心,又有何重要性?今天,編編就要帶各位來一探究竟。
  • 沒有同理心那是冷酷,同理心泛濫也是災難 | 世界變壞,從人人都講同理心開始
    以上種種,都屬於同理心泛濫。 所謂同理心,是指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體會他人的難處。儒家講求「推己及人」,也把具備同理心,當成一種高修養。 沒有同理心,固然人際關係處不好,但可能你沒有想到,同理心太過泛濫,那就是聖母心,也是一種害人害己的重症。
  • 同情心與同理心的區別
    同理心會激發人與人的連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情心會使人們關係疏離
  • 用好同理心
    □ 王奇志  何謂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換位思考。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舉個例子。
  • 什麼是同理心
    很多人很好奇,到底是什麼法寶可以如此的神妙?心理學家輕描淡寫地說:「同理心。」我自己也有一次憤怒被化解的經歷。有一天,我在超市買東西,我買了一些瓷杯,因為怕瓷杯摔壞,我要求工作人員給我一個紙盒子。他們的臉是板著的,態度是「不關已事」的樣子。我已經很生氣了。
  • 同理心很重要,但我們可能理解錯了!
    當看到《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這本書對「同理心」的解釋時,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平日裡以為的「同理心」都錯了,而且錯得很難察覺。難怪當我們竭盡所能、苦口婆心地勸導、安慰別人時,對方會無動於衷,甚至有些不領情的反感。《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由羅納德·B·阿德勒和拉塞爾·F·普羅科特合著。
  • 高考作文猜題、優秀作文點評:《「硬核大爺」的同理心》
    而我們進一步發掘「勿需讓座」的深意,又能感受到溫暖與感動:自尊自愛,而又愛人,多可貴的「同理心」!有這樣的長者在,代際關係如何不和諧?【點評:結合材料,稍加詳述,提出觀點,概括精到】同理心是現代交際情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
  • 同理心強有十個表現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郭 瑞 □蔡利超 編譯心理學中,「同理心」是指人能理解、感受他人情緒、行為的能力,這是一種優秀的心理品質。人們常說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等就是富有同理心的表現,此外,美國「讀者文摘雜誌網站」還總結了一些例子,大家可以對照看看自己是否屬於同理心強的人。1. 重視別人的需求。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臨床心理學家朱迪斯·奧爾洛夫認為,同理心強的人心胸開闊,總想幫助別人,但為此往往捨棄了太多自己的利益,很容易筋疲力盡。而且他們很看不慣那些自私自利的人。2.
  • 沒有「同理心」的戀人,就別結婚了
    導讀:婚姻裡,最怕遇到沒有同理心的男人,跟這類男人生活在一起,就算你嘗盡人間苦楚,他也能熟視無睹。0101知乎上有個網友提醒單身女孩:找伴侶一定要找有同理心,能為你考慮的男人。所謂同理心,簡單來講,就是能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懂得換位思考,能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然而,有很多家庭裡,男人因沒有同理心在深深傷害著伴侶的心。婚姻裡,大多數的女人都是心軟的,都會從各方面考慮問題;所以關於沒有同理心這一點,男人居多一點。
  • 從心理學角度看,如何區分同情心和同理心?
    而同理心好比一瓶高年份的陳釀,歷經時間長,過程彌久而悠長,底蘊氣質完全不同。並且,很多時候,同理心已經成為了衡量一個人情商高低的標準,同情心則不然,具體而言,兩者到底有何不同呢?心理過程和心境歷程心理學上,對於同理心的認知和認識是一個深入發展的動態過程,初步結論是:有同理心的人能夠理解、預知別人的情感,並且能夠將自己代入對方的處境,客觀而冷靜的去感知對方的感知,關懷對方的需求,從這個角度看,同理心的心理歷程是相當複雜而有序的。
  • 撩女人的聊天技巧:掌握同理心
    兩性相處中,常常會提到「同理心」這個詞。
  • 同理心Empathy和同情心Sympathy到底有什麼不同?
    同理心源自身體上模仿他人的痛苦,從而引發相同的痛苦感受,同理心是極為高級的一種心理能力,因同情並無感同身受之意。話題延伸:認知同理心(Cognitive Empathy),即理解他人處境的能力。 情緒同理心(Emotional Empathy),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 同理心關懷(Empathic Concern),即明白他人需求的能力。現實生活中常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強調的也是同理心。
  • 同情心和同理心——哪一個更重要?
    同情心和同理心在語言學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很多人很容易將這兩個概念搞混。 首先我們來看看同情心的定義是什麼?同情心,首先是指對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覺察與同步情感,同時也指這種感情的表露。這是同情心的基本含義和初級層面,人人都應該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情心。
  • 施政應有同理心
    不難判斷,三名官員直陳心曲,如此坦誠,或能產生一定效果,那些不滿或疑慮的人,興許從此對官員們多了一些理解。這些官員要麼是全國人大代表,要麼是全國政協委員,這種身份決定了他們必須直面輿論質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代表委員參加兩會本應該盡職盡責,真誠回答記者提問,面對轉基因食品、飛機晚點等輿論關心的焦點話題,不迴避、不遮掩、不撒謊,本是履職的題中應有之義。
  • 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什麼不同呢?
    究竟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什麼不同呢?同理心會激發人與人的連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情心會使人們關係疏離,感到心灰意冷。同理心有四大特質:1. 接受他的想法,如此能了解他們心中的真理2. 不給予批評 (這並不容易,因為大家都喜歡批評)3. 了解他人的情緒,將心比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