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的三個階段

2021-02-16 鄭悟清太極拳

第一階段為「著熟」,即外形階段
  學習太極拳應先從拳架開始,要求從松靜入手。靜,即為心靜,去除雜念,專心練拳。松,即為意松體松,內外皆松,四肢百骸,五臟六腑,肌膚骨節都要鬆開。初學者身上都或多或少帶有僵勁拙力,身上的肌肉、韌帶、關節等都很緊,不易放鬆。

  因此,首先要強調放鬆,用意不用力。一般說來,經歷兩三個月時間,就可達到初步的摧僵化柔效果。但這只是非常初步的鬆柔,在後續的練習過程中,一直要強調放鬆,將放鬆貫穿於練拳的始終。
  練習太極拳要求心靜體松,可以緩解精神壓力,同時還能陶冶情操,達到修身養性的功效。
  同時要注意基本的身法、手法、步法、眼法等練習。要立身中正、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松腰落胯收臀、圓襠扣膝、五趾抓地;要沉肩墜肘、塌腕舒指;要分清虛實、步法輕靈、邁步如貓行;要眼隨身轉、威而不猛。
  姿勢要中正圓滿,架子勿高低漂浮,動作要輕靈圓轉。這些太極拳前輩們總結出來的要領,需要我們在長期的練拳過程中時刻注意,才能逐步做到。

  第二階段拳架
  應該說,練好拳架是太極拳的基礎,是邁向太極殿堂的第一步。師資、天資、刻苦是練好太極拳的三個必要條件。「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因此,學太極拳一開始就要選好老師,一定要有明師指點。
  學習太極拳最好找一個老師,特別是在學習拳架的時候,容易走向誤區,有老師的幫助能快速入門。
  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習文練武莫不如此,尤其是練習太極拳,老師的作用是先決條件,無師自通的例子至今尚未見到。如果僅以習拳為娛,玩玩而已,自不在此列。
  要想練好太極拳,必須有一位品德高尚、技術精湛、理論精通、教學有方的明師,才能引導學生步入正確途徑,少走彎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沒有明師指導,一旦誤入歧途,太極拳殿堂終難問津。
  應先把太極拳的外形動作學會練好,規規矩矩,認認真真地把一招一式練好。這好比小學生學寫毛筆字,要先學會正確握筆,先描紅帖,從橫豎撇捺,間架結構學起。否則,一開始基礎就沒打好,以後就無法建造太極的大廈。
  俗話說「學拳容易改拳難」,可見師承是多麼的重要。然後,隨著動作的熟練,身體的協調性越來越好,做動作時要注意主宰於腰,每一個動作都是用腰來帶動。逐步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

  做到上下相隨,節節貫串。同時動作要舒展大方,以柔為主,儘量放鬆,該發勁的地方要儘量發透,該跳躍的要跳。二起腳高高躍起,玉女穿梭快如旋風等等。  周身的關節就活不開,內勁就引不動,這就是以外形引動內氣的方法。通常,學一套要3至5個月,但這只是初略地能把拳架動作畫下來,離高質量完成動作還差得很遠。
  一般說來,外形階段要經歷4至5年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如有條件,要一直跟隨老師練,如沒有條件,也可自己練,但也要定期請老師指點,以求不斷發現問題,糾正拳架。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只有外形沒有內在的東西。
  有的人身體條件好,基本功紮實,加上刻苦練習,外形很好看,參加比賽,還可以拿金牌。但卻沒有太極功夫,只是空架子而已。

  第三階段以外帶內
  通過不斷盤架子練習,以外形帶動內部,逐步領悟太極拳內在的東西。結合站樁或打坐,培養丹田之氣。意念常守丹田,心腎相交,水火相濟,丹田之氣開始飽滿,並在體內流動。逐步做到以意領氣,以氣運身,以內動帶動外動,即以內氣催動外形。
  即所有的動作用內氣來帶,開則貫至末梢,合則歸於丹田。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外柔內剛,上輕下重,內外相合,節節貫串,柔而不僵,動作自然。推手時,能做到,輕靈圓轉,比較自如地化解來力,進入懂勁階段。
  所謂「懂勁」,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懂自己的勁,即逐步體會到什麼是太極勁(即內勁)以及勁的蓄髮相變,松活抖彈,如何做到意到氣到勁到、內外相合、周身一家。
  其二是懂對方的勁,這需要通過練習推手才能學到。一般說來,練習推手應先從定步四正手開始,(也有人先從定步單手推挽開始)。練習者應先理解《打手要言》中所述要領:「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化動四兩撥千斤。
  引進落空合即出,沾粘連隨不丟頂」。首先,兩人接手,不能頂和丟,要輕輕接觸,用意不用力,沾粘連隨,刻刻留意,挨著何處,心要用在何處,在不頂不丟之中找消息;其次, 掤捋擠按四正手要認真練習,圓要飽滿、連貫,不得有凹凸和斷續處。

  要上下相隨、主宰於腰,周身一家,勁起於腳跟、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
  要引進落空合即出,即捨己從人、以柔克剛、不與對方頂抗,而是用太極的化解對方的來力,讓它落空。當對方前勁已出,後勁未續、處於被動之際,將對方發出。
  懂勁階段的特點,丹田發沉,膀胱發熱,足跟發重,頭頂發懸,肌膚發脹,手指發麻。這時候還不能算成功,這才算是把外形和內氣結合起來。據前輩講,這一階段需要十年時間。
  進入懂勁階段,才算入了太極之門。再練,就可以離開老師,不走彎路,「學人規矩不能學人巧,巧是由功夫得來的,跟老師學會規矩之後,要千回萬回多多練,功能熟時巧自生。」

  經過懂勁階段,再往下練,即可進入太極拳的高級階段,即神明階段。所謂神明,即,「不可言傳,只可神會,人所不知,獨我自明。」
  此時,渾圓練成,螺旋圈練至極小,陰陽渾於無跡,剛柔相濟,至剛至柔,周身極其虛靈,運動出於無心,鼓舞出於不覺,心領神會,意到勁隨,拳內奧妙無窮盡,功夫到時自通神。
  體內氣血通暢,周天貫通,無微不至,兩腎如湯熱,膀胱似火燒,五臟六腑得到潤澤,再以消化,飲食,怯病延年。練拳時活潑自然,一片神行。「周中規,折中矩,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知我之為我身,亦不知任之為督,督之為任,中氣之為中氣也。

  練一趟拳下來,氣不發喘,面不改色,談笑自若,完全用的先天自然之氣,靜如山嶽,動若江河,急如電閃,炸若驚雷。外邊看不見,內裡是力大無窮。
  外行人看不見,內行人才能看得出。與人交手時,「我身無處非太極,無心成化成珠圓,挨著何處何處擊,我也不知玄又玄。」至此,太極功夫神乎其技矣。 

相關焦點

  • 了解太極拳的五個階段,別總急著練下一個階段!
    這個階段,其實就是內功外練。通過此階段練習,使腿勁、腰勁、臂力都有顯著提高,使腿勁、腰勁、臂力都適應陳氏太極拳套路的緩慢、旋轉、發力要求。練習太極拳,若腿勁、腰勁、臂力練不出來,就不可能做到前面所講的諸多要求,像虛靈頂勁、氣沉丹田、沉肩墜肘、定式下沉、襠走下弧等等。如果這些基本要求都做不到,更深的要領就無從談起。就像日常學習的廣場舞一樣,要從一些基本的動作開始練習。
  • 練好太極拳的「三個相結合」
    做到下肢穩定,上肢輕靈,我認為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套路練習與樁功相結合,二是做好動作與意氣相結合,三是做好雙腿支撐平衡和單腿支撐平衡相結合。我在訓練林秋萍、高佳敏、陳思坦等運動員時,儘管他們已經獲得了各種冠軍,但是,我還要進行各種形式的靜力性樁功練習。樁功不僅對初級太極拳習練者是重要的練習內容,對中級、高級階段的太極拳練習者也是重要的訓練內容。
  • 太極拳好處及養生功效有哪些?練習太極拳基本要求
    研究發現,6個月的太極拳練習,能明顯提高中老年人單腿站立及平衡控制能力。  2.延緩衰老  通過對比,持續6個月太極拳運動前後,中老年人血液中的主要免疫細胞(如T細胞亞群、NKT細胞等)的變化,以及練拳者的認知、情緒等心理指標的變化發現,體內免疫細胞的數量和比例均有所上升,免疫功能改善明顯,能延緩衰老,幸福感也更強。
  • 太極拳四個基本樁功練習方法
    太極拳四個基本樁功練習方法 太極拳基本功法—樁功練習方法樁功是一種靜站的練習方法,是太極拳基本功中下肢練習的重要內容。
  • 如何練習太極拳恰到好處?
    科學研究發現,習練陳氏太極拳不僅可增強心肺耐力及下肢肌力,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甚至可依靠這種方法促使突出的椎間盤迴納。 每天習練陳氏太極拳的樁功和套路,一般情況下,半年左右會有比較明顯的改觀。陳氏太極拳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對腰部的習練,每招每式中都包含著腰的運轉,所以經常習練陳氏太極拳是能夠減輕和消除腰間盤突出的症狀的。
  • 初習太極拳,這樣練才能把太極拳練得更好
    太極拳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的才能打好的拳種,看似柔和緩慢,但卻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漸地練好學好太極拳。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想要練好拳你還是需要經過幾個層次才能掌握太極拳的練習要領。第一層次 先學好拳架學習太極拳,我們之前說過,先要練好下盤的功力,把腿上的勁練出來之後,再開始練習太極拳的拳架。在練習太極拳拳加要的過程中,不要著急,如果可以的話,先練習簡化太極拳24式,從24裡尋找練拳的感覺。
  • 練習太極拳的正確方法及真實的境界體驗~《橐龠集》功法篇
    下邊是為筆者對太極拳的幾個小體悟:一、太極拳入門法要太極拳須由無極樁入手,同時每日用功靜坐、修煉丹道,體內靜極而炁動,動極而靜,是為太極下手之法。故太極虛則炁生,實則炁動,全憑體內先天之氣,以此氣之功,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達到易氣易力易肉易筋易骨之功效,以此氣之動,可快可慢可靜可動。
  • 24式簡化太極拳基本步法練習方法
    練習一套太極拳首先就是要把一些基本功練習好,這樣練習起來才能不費力氣。
  • 要想練好太極拳,誰也繞不開這三個規矩
    >上懸、中松和下沉,只要把握這三個規矩,相信長期持續下來,自然就能領略到太極拳的奧妙處所在,希望大家都能早日登堂入室,共享太極拳的神妙之境!練好太極拳的要訣之二:以腰胯帶動四肢1、手的動作其實只有四個,一是上提、二是下放、三是合掌變擠、四是雙手打開,而前提都是要以意導松肩來完成(如此手與身體才能形成連結),至於手要往左、往右或往後,完全要由腰的旋轉來主導帶動,兩手臂只是被動跟隨著,而腳的運作也是如此,甚至兩手腳的發勁也是由腰胯在主導操控。
  • 談談太極拳的盤架
    練習太極拳套路時,必須首先把八段九節真正鬆開,這是學習太極拳的關鍵。這裡要注意,松不是懈。什麼是松、什麼是懈?松,關節是開的。懈,關節是閉合的。懈是人之自然本能,即從上到下堆為一灘。脖頸懈則垂頭,腕懈則垂手,肩懈則垂臂,脊椎懈則弓背,腰懈則身癱,胯懈則身不正,膝懈則立不穩,腳腕懈則無力。
  • 太極拳入門的幾點建議~
    單勢練習還有一個便利因素,即不受時間、場地的約束,無論室內、室外、時間長短,少則左右重複三五遍,多則數十遍,總能隨心所欲,真所謂「拳打立腳之地」。把這些單個動作練純熟以後,就可以學習完整的套路了。 完整套路的練習 在掌握了步法與單個動作後,就可以結合一些過渡動作學習簡化太極拳的套路了。
  • 欣賞丨愛練習太極拳之人,必有六種奢侈品!
    等生病了,花再多的錢去治療、買保健品,還不如早早地練習太極拳。健康本身就是一種財富,練習太極拳也是在投資自己的身體。養成練習太極拳的好習慣之後,身體更硬朗,免疫力也提高了。耐心心急的人練習太極拳,造就了太極人有耐心的品質。
  • 練習太極拳中胯的概念及練法
    胯是個大拳頭,無有滯礙的時候,很多神奇就有發生,男人的胯比起女人來說,相對都不太靈便,尤其羸弱的男人,一般右胯都是死的,叫他把勁沉一沉,卡的死死的,走不動,這就像對一個捆了手腳的人說:你走吧,但真想走的順暢是很難的,直接的原因是大轉子與骨盆都禁錮在一起!
  • 生活中這種最常見的動作也可以練習太極拳
    這裡我向大家推薦一種利用太極拳原理走路的太極走路法,可以在走路的時候鍛鍊太極拳,加深對太極拳運動的理解,太極拳入門最重要的是放鬆、放鬆、放鬆,做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同時立身中正,和呼吸平順細密也是太極拳入門必修的功夫,這三種功夫需要大家常練不懈,但是平常大家忙工作,忙著學習,忙著生活,很少有整塊的時間進行相關的鍛鍊,而走路這種常見的運動方式融入太極拳理的三大要求後
  • 初學者應該怎樣習練陳式太極拳,收藏版!
    只要掌握一至三個套路(包括拳械),堅持練下去,熟能生巧,舉一反三,一通百通,直到入境入化才是最可取的辦法。學練陳式太極拳一般要經過四個階段:一是初學階段,重點是仔細看老師的示範動作,通過觀看、模仿、思考、記憶動作要領,通過跟練、學練、自練,掌握套路的基本內容,完成從模仿到自己能打出來,並且能夠找到」氣感」;二是熟練階段,在掌握套路動作規範標準的程度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提高動作質量
  • 陳式太極拳的呼吸
    自然呼吸就是不要過分注意呼吸和拳架、動作的配合問題,在做好拳勢動作基礎上,呼吸以自然、舒服為宜,你覺得舒服了,就對了。長此以往,呼吸自然就和動作配合上了,這實際上是以動作來調節呼吸。這種辦法的前提是動作要準確,要合乎規格,要規範,對動作要求比較高。採用這種呼吸法在學習太極拳的初級階段中是特別提倡的。
  • 太極拳:調身,調息,調神,調心
    調身這個階段是練拳中時間跨度最長、最難的階段,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年幾十年。因此修煉太極拳者必須要堅持練拳,不斷修正,「練柔易在三九冬,練剛 易在三伏夏」,肌肉的練習要天天練。和你每天要吃飯一樣,天天練拳等於你每天給組織細胞骨骼肌肉輸送更多的氧。 不是有人說每天練這一套拳太單調、太枯燥嗎?那樣是練不好太極拳的。
  • 弘揚國粹 強身健體 全省普及老年人太極拳第二階段驗收展示啟動...
    12月11日, 2020年全省普及老年人太極拳第二階段驗收展示啟動儀式暨全省老年人體育健身創新項目展演在淄博原山國家森林公園如月湖景區金色大廳內舉行。在省老體協的大力推動下,省體育局等八部門自2016年起在全省開展普及老年人太極拳活動以來,老年人太極拳在全省得到了很好的推廣。2020年既是普及活動第二階段驗收年,也是全省推廣太極拳健身活動的啟動年。活動開始前,播放了2020年全省老年人體育攝影培訓提高班部分參賽作品與山東原山林場錄製的《森林太極》宣傳片。
  • 太極拳最容易出現的通病!一律幫你糾正
    太極拳習練者技術的提高及動作掌握情況一般分為基礎、提高、自如三個階段。每個技術階段對習練者的技術要求要領是不同的。基礎階段的技術訓練要領是:體松心靜、身體中正、安舒自然、動作,技法規範準確、動作輕靈平穩、舒展柔和、眼隨手走、神態自然。這個時期練習時要注意:動作要慢,力量要輕,動作造型和運動路線要圓。
  • 從收胯到松胯| 練習太極拳「松胯」的兩個步驟
    從收胯到松胯| 練習太極拳「松胯」的兩個步驟 2020-11-25 08:26  陳氏太極拳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