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奶茶和網絡上癮,可能是生活需要「止痛」

2021-02-23 看理想

我們常常沉迷於描述愛情的滋味,或許因它複雜而迷人,充滿詩意與浪漫,又無法拋卻一種原始的衝動,介於人性與動物性、理性與非理性之間。

不妨回想一下有關愛情的情緒體驗——當接近和擁有的時候,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仿佛體會到了巔峰的快樂;而在無法得到的時候,則焦躁難安、茶飯不思、難受至極。

這些因熾熱的愛情而起的起伏情緒,哪怕是痛苦,聽起來似乎也足夠浪漫,令人嚮往。

但如果現在告訴你,熾熱的愛情與上癮,其實有著非常相似的體驗呢?

《諾丁山》

古今中外,有無數文學和電影作品都把愛情與癮相比。而現代科學更好地證實了這一點——

大腦掃描的研究表明,當感受強烈的愛情時,我們大腦中關於能量、注意力、學習、動機、渴望、狂喜的多巴胺神經路徑 (dopamine pathways) 呈現的狀態與人們對藥物、毒品和一些行為成癮(如網絡、賭博、購物)時的狀態是一樣的 (Fisher et al., 2016)。

在愛情中人們體會到強烈的渴望、劇烈的情緒波動、耐受性的增加、身心的依賴、抽離時的痛苦,以及情感的反反覆覆,也與美國《精神疾病與診斷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中所描述的關於對藥物和賭博成癮的基本症狀不謀而合。

但是有戒毒、戒酒、戒網癮的治療和幹預系統,卻沒有戒愛情的地方。

人們眼中的愛情是美好的,連痛苦都成為她迷人的一面。而上癮卻是墮落的、病態的,連它所帶來的快樂都是有罪的。

就像我們不知道愛情什麼時候會降臨,大多數人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就對一個東西上癮了——它可能是藥物、酒精、賭博,也可能是抖音、奶茶、追星。

因為在我們的社會中,人們把上癮看成是不負責任的自作自受,無法戒斷則是意志薄弱的自我放縱。

所以成癮之後我們不僅內疚,還常因此受到他人的責怪,甚至是鄙視和辱罵。而戒斷的方法也往往是以懲罰、羞辱和孤立成癮者為主。

可是,成癮的癥結真的是選擇和意志力的問題嗎?我們真的可以靠發毒誓和嚴厲的獎懲機制而從「癮」中解脫,獲得「自由」嗎?

01.

上癮是病嗎?

幾十年前,西方也曾將「成癮」看成是一種意志力薄弱、墮落,不為自己負責的個人選擇。就像他們也曾經把抑鬱症看成是「玻璃心」「矯情」一樣。

但現在,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主流精神病研究體系裡,成癮被看作是一種長期的大腦疾病。

其表現為對某種物質(如毒品和酒精)有著強烈的渴望和不可控制的使用,儘管知道它會帶來嚴重的傷害。除了物質成癮之外,近幾年對賭博、打遊戲依賴的行為成癮,也逐漸被認定為一種疾病。

為什麼說成癮是疾病呢?因為大量的研究發現,對物質和行為成癮都會改變人的大腦——特別是會影響多巴胺的代謝。這些大腦的變化還伴隨著認知和情緒調解功能的改變,使得人們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也無法控制自己(NIDA, 2014)。

從這個角度來說,跟成癮者說「要振作」「要清醒」「用意志力去克服」不僅對他們毫無益處,甚至可能有負面的效果——因為可能加重他們的自責感和羞恥感,會更不願意去尋求專業的幫助。

雖然這種疾病模型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社會的進步,但越來越多的學者也開始不認同這個說法。

心理學家 Marc Lewis 教授就提出,人類任何一種習慣的形成都會使大腦發生改變,所以成癮導致大腦變化並不能說明這是病理性的。

他認為,癮是由強烈欲望激發的,大腦會想要重複滿足這個欲望是正常的功能,而重複才是使得癮成為強迫行為的關鍵——大腦根據行為所產生的新「腦迴路」會越來越穩定且有跡可循,所以一個行為重複得越多,我們就越會想要繼續重複它。這是一個正常的大腦機制,而非疾病。

舉個例子,我第一天下班後喝一杯奶茶發現特別解壓,於是第二天下午,我決定下班再喝杯奶茶。果不其然,喝了之後我確實又感到非常快樂,那麼第三天,我就又開始期待下班的奶茶。

特別是當開著難以忍受的組會時,我滿腦都是那杯能讓我快樂的奶茶,恨不得馬上就能喝到。所以我一下班就迫不及待地去買了杯奶茶,並再次感受它給我帶來的及時滿足。於是漸漸地,我不僅每天下班都要喝奶茶,上班的時候也會時常想著奶茶,想著它給我帶來的輕鬆和愉快的感覺。

而越是想著,渴望就越強烈;渴望越強烈,喝到之後的快樂就越會增加,然後再次增強對奶茶的渴望。

大腦會深度學習每一次這樣的循環並適應,它會讓我對與奶茶相關的一切都更敏感,也會釋放更強的信號要求更快滿足這個欲望,同時使抑制渴望的能力下降,有效地讓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想要立馬得到奶茶上。

這,就是上癮的過程。但 Marc Lewis 等學者認為這不僅不是病,而是一種能夠讓我們快速有效地分泌多巴胺的聰明機制——畢竟促進多巴胺分泌的物質、行為通常是利於人類生存的。

就像我們對愛人和糖的渴望,是一種利於生存的本能欲望。

  

02.

癮與痛

如果成癮不是病,只是為了追求多巴胺分泌,那不就說明癮就是放縱地追求快感的結果嗎?那可不就是意志薄弱,自作自受嗎?

追求快感確實是一種本能動力,但不要忘了,快感還有一個不可分離的另一張面孔——痛感。任何一種追求快感的行為,幾乎也都可以看作是擺脫痛感的努力——有時是為了擺脫已經存在的痛苦,有時是為了避免還未到來的痛苦。

Gabor Maté 醫生在他的書《餓鬼道:與癮的近距離接觸》(In the Realm of Hungry Ghosts: Close Encounters with Addiction) 裡認為:止痛,是人們上癮的最重要的心理動因——儘管這往往是潛意識裡的。

這個理論的最直接佐證就是對止痛藥上癮的現象。在美國,止痛藥的濫用和成癮已經被認為是一個嚴重的大流行病。2015年時,約有200萬美國人有濫用藥物的問題,其中約有近60萬人對阿片類止痛藥(Opioids)成癮(ASAM, 2016)。

在國內,許多人也都聽說過阿片類止痛藥會「致癮」,所以即使有嚴重的生理痛,很多人也會害怕服用這類止痛藥,仿佛只要用了就大概率會上癮且難以擺脫一樣。

但止痛藥致癮其實是一個迷思:大量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阿片類藥物並不會顯著增加上癮風險(Furlan et al., 2006)。

當年美國的越戰士兵中,只有不到1%在上戰場之前是對阿片類藥物成癮的,在戰爭期間,有近一半的士兵使用過阿片類止痛藥,並且有20%的士兵成癮。但是,在他們回國之後,有95%的成癮者都不再有癮,毒癮率很快就降到了戰前水平(Robins et al., 1975)。

也就是說,即使在極其痛苦的戰爭環境下,使用止痛藥也遠遠不等同於會成癮,而即使成癮,也完全不代表難以戒斷。

正如 Lewis 和 Maté 等人指出的,止痛藥成癮的原因並不是藥物本身,而在於人們對長期止痛的需求,並且這種痛,往往都不只是生理的疼痛。


另一個例子也許可以讓你更直接感受到癮和痛的關係:

2009年,柴靜在採訪楊永信的青少年戒網癮中心時,面對著一屋子上百名有網癮的少年,她問道:

「自己因為父母關係而受到較嚴重傷害的人請舉手」——幾乎一半的少年都舉起了手;

「你覺得你父母不愛你的人請舉手」「認為自己家庭關係有嚴重問題的請舉手」——幾乎所有的少年都舉起了手。

也許如果不是楊永信慘無人道的電擊療法和地獄管理模式,人們根本不會用同情和理解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少年」,不會注意到他們原來並不是因為「貪玩」才對網絡、遊戲上癮的,原來他們更多只是想通過網絡和遊戲讓自己逃離生活的痛苦。

03.

懲罰和孤立是最糟糕的戒斷方法

儘管目前輿論已經把楊永信的戒斷方法看成是沒有人性的,可是大家對這種方式的批判主要在於電擊療法過於殘忍,以及他對這些青少年的精神及肉體的控制,卻很少有人去質疑,以懲罰和社會孤立為主導的戒斷方法是否存在問題。

如果我們能理解人們成癮的主要原因是痛的話,那麼對成癮者懲罰的意義到底在哪裡?是在懲罰他們的痛苦嗎?

也許你聽說過,只要在籠子裡放上鴉片水,老鼠會選擇不斷地食用鴉片水,直至過量死亡。這個結果被很多人用來證明鴉片類藥物的致癮性,也被用來說明只有強有力的外界幹預才能讓人停止上癮。

但 Bruce Alexander 教授的一個實驗卻向我們展示了另一種可能性:

他給老鼠建了兩種籠子,一種是傳統的實驗籠子,狹小逼仄,裡面除了嗎啡水(一種鴉片類藥物)和食物什麼都沒有,老鼠只能自己一個人在這裡呆著,除了吃飯和睡覺沒有其它任何事情可以做。

另一種籠子是「老鼠公園」,裡面沒有嗎啡水,但它比傳統籠子大200倍,不僅有很好的空氣流通和舒適的環境,裡面還有有很多供老鼠娛樂的東西,更重要的是,這裡還有16-20隻老鼠同伴。

這兩個籠子用一個狹小的通道連接著,實驗鼠可以經過這個通道到達兩個籠子獲取普通的水或者嗎啡水。如果說藥物是致癮的原因,那麼老鼠應該總是去那個逼仄的小籠子裡喝含有嗎啡的水。

但實驗結果表明,即使是已經對嗎啡成癮的實驗鼠,當有「老鼠公園」的選擇時,它們幾乎不會去另一個籠子裡喝嗎啡水(Alexander et al., 1981)。

Alexander 教授指出,老鼠使用嗎啡是在應對由社會和感官孤立所導致的壓力。只有讓老鼠當一直在貧瘠的環境中孤立地生活著,它們才有可能一直食用毒品,直到死去。

更重要的是,這個實驗還展示了戒癮的一種可能性:充分舒適的生活和社交環境或許可以讓癮自然褪去。這些老鼠可並沒有在老鼠公園接受什麼幹預和治療,讓它們自然地遠離嗎啡的只是一個更適合生存的環境,一個讓它們不再那麼痛苦的生存方式而已。

就像缺少與周圍人和環境的連結會讓我們抑鬱一樣,創傷和糟糕的人際關係是人們成癮的重要因素(Brady & Sinha, 2005),而可以保護我們減少上癮的可能性的,自然也是與人親近的關係和紐帶(Tops et al., 2013)。

可是,如若我們一直用懲罰、孤立甚至羞辱成癮者的方式,也只是不斷增加他們的痛苦而已。讓他們長期處於貧瘠又孤立的生活環境中,不就是給成癮者建造了一個更容易致癮的籠子嗎?

也許通過懲戒,他們會斷掉對當下這個東西的癮,但只要他們仍然經受著長期的痛苦,無法從周圍的環境中得到安撫和快樂,那麼他們很有可能還會很快再對另一個東西上癮。

除了網絡、菸酒、藥物、遊戲、奶茶,還會源源不斷地冒出其它讓人上癮的東西或事情,有些聽起來甚至還很「積極」,比如健身、減肥。

但無論成癮的對象如何變化,無論那些快感看起來多麼荒謬和瘋狂,我們都需要理解的是:為什麼TA在別的地方無法得到這樣的快樂?沒有這個「癮」所帶來的快樂時,TA的生活是怎樣的?

別把自己和他人生活的環境變成那個孤獨的籠子。

因為在成癮面前,導致上癮的那個具體的東西其實並不重要,甚至我們是誰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住在溫暖的公園,還是孤獨的牢籠裡。

1. Fisher, H. E., Xu, X., Aron, A., & Brown, L. L. (2016). Intense, passionate, romantic love: a natural addiction? How the fields that investigate romance and substance abuse can inform each other.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 687.

2. 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 (2014s). The science of drug use and addiction: the basics.

3. Lewis, M. (2015). The biology of desire: Why addiction is not a disease. Hachette UK.

4. Gabor Mate, In the Realm of Hungry Ghosts: Close Encounters with Addiction.

5. ‍‍‍Opiods addiction: 2016 facts and figures,https://www.asam.org/docs/default-source/advocacy/opioid-addiction-disease-facts-figures.pdf

6. Alexander, B. K., Beyerstein, B. L., Hadaway, P. F., & Coambs, R. B. (1981). Effect of early and later colony housing on oral ingestion of morphine in rats. Pharmacology Biochemistry and Behavior, 15(4), 571-576

7. Brady, K. T., & Sinha, R. (2005). Co-occurring mental an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the neurobiological effects of chronic stres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62(8), 1483-1493.

延伸閱讀

商業合作或投稿:xingyj@vistopia.com.cn

相關焦點

  • 上癮不是為了放縱,而是為了「止痛」?
    《對奶茶和網絡上癮,可能是生活需要「止痛」》,頭圖來自:《梅爾羅斯》劇照我們常常沉迷於描述愛情的滋味,或許因它複雜而迷人,充滿詩意與浪漫,又無法拋卻一種原始的衝動,介於人性與動物性、理性與非理性之間。就像我們不知道愛情什麼時候會降臨,大多數人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就對一個東西上癮了——它可能是藥物、酒精、賭博,也可能是抖音、奶茶、追星。因為在我們的社會中,人們把上癮看成是不負責任的自作自受,無法戒斷則是意志薄弱的自我放縱。所以成癮之後我們不僅內疚,還常因此受到他人的責怪,甚至是鄙視和辱罵。而戒斷的方法也往往是以懲罰、羞辱和孤立成癮者為主。
  • 比奶茶更讓周杰倫上癮的,明明就是「奶茶風女孩」
    甜而不膩、讓人上癮,確認過眼神是百分百的「奶茶風女孩」了! 比如昆凌小姐姐,笑眼+果凍唇,又甜又欲,配合茶棕的發色,這不就是奶茶給人那種甜美、上癮的感覺嘛~
  • 為什麼奶茶越喝越上癮?
    奶茶的傳播真的很像生物入侵,一旦在某地開始走俏,就會短時間內大面積擴散,迅速徵服男女老少的胃和心。而且凡是喝完奶茶的人,普遍會呈現一種滿足的靡靡之態。人類究竟為什麼會愛上奶茶?奶茶的魅力為什麼這麼大?對奶茶上癮可能是因為奶茶裡的糖即使你點的是無糖奶茶,其中也可能含有大量的糖分。
  • 三公裡內奶茶店平均超百家 咖啡因和糖會上癮
    記者探訪  3公裡內平均有100家奶茶店   數據顯示,點奶茶的女性用戶數比男性高3倍,藉助外賣平臺的力量,95%的年輕女性用戶,每周必點奶茶。   昨天,記者探訪揚州市場時發現,站在揚報集團附近搜索奶茶,顯示周邊三公裡內有超過200家奶茶店;站在時代廣場,周邊三公裡奶茶店有123家;站在新城吾悅廣場,顯示周邊三公裡奶茶店有190家。   「奶茶一般在下午和晚上的點擊率更高,秋冬天以熱飲為主,春夏天則是冰飲較多。」外賣小哥小劉告訴記者,揚州平均三公裡內奶茶店至少有100家。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癌症吃止痛藥會上癮?規範用藥才是關鍵!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癌症吃止痛藥會上癮?規範用藥才是關鍵!癌痛患者服用止痛藥真的會上癮嗎?藥物的成癮性和耐受性嗎啡是臨床上治療癌痛最常用的藥物,止痛效果好。在治療過程中,癌痛患者對此類藥物一般屬於身體依賴,即停藥後出現的依賴症狀,在停藥一段時間後,會逐漸消失。因此,只要按照規範治療的方法,把握好劑量,服用嗎啡是不會上癮的。規範用藥是關鍵
  • 快樂食譜 | 比肥宅水上癮,特調奶茶最新喝法
    人氣熱度:★★★★★茶飲特點:好喝、上癮適宜場所:閨蜜下午茶、隨時隨喝「年輕人的續命神仙水」小丸子3個、奶油奶酪25g、原味煉奶25g、食用鹽1g、純牛奶25g、淡奶油100g、豆漿粉20g、純淨水450ml1、將紅茶和糖放入茶籃中,奶茶器中倒入豆漿粉和純淨水
  • 對奶茶上癮的除了周董還有林允!98斤的她也開始戒奶茶減肥了,你呢?
    還不是因為奶茶上癮!最近,林允胖出了新高度,自己也用小號發了微博,號稱98斤的自己是近期最胖的自己。小編搜了一下微博,原來,林允變胖是因為奶茶上癮↓↓↓98斤的林允也在微博上立了flag,準備開始戒奶茶了!5天沒有喝奶茶已經瘦了一些,相信wuli林允很快就能瘦回原樣了!但是只是戒奶茶還是遠遠不夠的↓只戒奶茶還不夠跟女明星一起運動健身吧!
  • 奶茶、咖啡和酒的愛恨情仇
    在新年來臨之際,IP選擇了三種飲品及其背後的上癮機制進行簡單的分析,希望小夥伴們可以享受快樂,規避風險!奶茶作為新晉爆款飲品,一度讓人們又愛又恨。我們既享受奶茶帶來的快樂,也承擔著發胖的風險和奶茶成癮的折磨。甜食會刺激大腦特殊區域的信號物質「血清素」的分泌。血清素會影響人的胃口、內驅力(食慾、睡眠、性)以及情緒。
  • 喝了容易「上癮」的4種飲料,樣樣經典,透明奶茶你喝過嗎?
    在生活裡面的除了平常我們所吃的主食以外呢,就像是這些小零食,對大家來說都是沒有辦法去抗拒的,雖然爸爸媽媽都是告訴我們,這些零食都是一些垃圾食品,不能夠多吃的,但是好吃的味道卻都是讓我們根本見不了。吃多了零食會讓我們嘴裡面感覺到非常的渴,而在這個時候一杯好喝的飲料一下肚那味道別提有多愜意了。
  • 鴛鴦奶茶,是奶茶與咖啡完美融合的結晶,是一口上癮的味蕾侵略者
    但鴛鴦這款奶茶和咖啡混合組成的這一款飲品,卻讓大眾「上癮」。奶茶的香甜濃鬱和咖啡的苦澀,這看似截然相反的兩種口味,看似風牛馬不相及的飲品,混合在一起卻相得益彰,十分和諧,口感極佳。關於鴛鴦,還有一個流傳已久的小故事。傳說以前在香港碼頭一代,水手、船夫一直是通過飲用奶茶為身體儲存能量。
  • 磕奶茶上癮?那些你不知道的奶茶冷知識
    喝奶茶為什麼會上癮 個體有追逐快樂、享受愉快感覺的特性,而成癮行為的行成則跟這種愉悅感密不可分,為了追逐這種愉悅感導致個體反覆從事某種行為,或使用某種物質,最終會導致成癮行為的行成。 是不是聽起來有些晦澀難懂呢?
  • 奶茶還能嚼著吃?這8款「珍珠奶茶」零食,方便即食,一試上癮!
    說起珍珠奶茶,大多數人都會開始回憶它醇厚的奶味和回甘的茶香,更別提奶茶裡有嚼勁的珍珠在嘴裡交織出值得回味的滋味。珍珠奶茶已經成為了全球受到歡迎的飲品,自然也有許多珍珠奶茶味的零食出現!這一集,小汐就給大家分享8款珍珠奶茶零食,方便即食,奶茶從此不只可以喝,還可以嚼著吃!第1款 :NOBEL諾貝爾珍珠奶茶軟糖這款諾貝爾珍珠奶茶軟糖可是在日本颳起了一陣風潮,吃過的人無一不贊同這奶茶糖就和真的珍珠口感一樣,Q彈軟糯,頗有嚼勁。
  • 「磕」奶茶上癮了?這個系列不要碰!
    新型毒品,帶著好玩、減壓、不上癮、減肥等標語,使得學生、新青年、女性都成為了它的目標。隨著我國對毒品打擊的力度不斷加大,毒販們隱藏毒品的技術也越發高明。不僅藥效持續性更長,而且給人的感官刺激更劇烈,食用後會產生興奮、躁動、和類似精神病的症狀。大量的資料表明,吸食此類毒品奶茶會對大腦神經細胞造成直接的損害作用,導致神經細胞變性、壞死,出現急性、慢性精神障礙。更嚴重的還會導致神經中毒反應,損害心臟、大腦組織、腎臟甚至死亡。
  • 特殊時期孩子們的網絡上癮及戒網後的幹預
    我和風老師在昨天和前天,把最近收集到的一些孩子,網癮的症狀,都給形象表演出來給孩子們看了,可以說,對有的孩子是很觸動的。我表演了:上周有一個家長反饋的,孩子因為網絡上癮,嚴重,直接送到精神病醫院,家長說,孩子進去的場景,感受太沒人性了。自己都有點後悔把孩子送進精神病醫院!  我們對許多場景做了預設性的表演。
  • 戀愛也會上癮?沉迷於愛情,可能也是一種心理病
    戀愛上癮(又稱病態愛情),是指一種行為模式,其特徵是對一個或多個浪漫伴侶的不適應、普遍和過度的興趣,導致缺乏控制、放棄其他興趣和行為以及其他的負面後果。在戀愛上癮中,不成熟、不確定、外在、盲目和無法控制的愛完全滲透一個人的生活。這種病態愛情的患病率為3-10%,但在某些人群中可能更高(例如,大學生群體為25%)。
  • 止痛藥越吃越上癮,這是真的嗎?
    止痛藥越吃越上癮,這是真的嗎?因此止痛是絕大多數風溼病的初步治療方法,而止痛藥也成了風溼病治療中運用最廣泛的藥物之一。長久以來,在風溼病患者群中流傳著這樣一個觀點,即「止痛藥越吃越上癮」、「止痛藥吃了就停不下來」,因此不少患者寧願強忍著疼痛,也不選擇吃止痛藥。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1.運用於風溼病治療的止痛藥主要有哪些?
  • 小心,你可能被上癮了
    而據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的《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6月份,短視頻的用戶規模達到8.18億人,人均單日使用時間超過110分鐘。此外,另一份相關報告顯示,大約有3.7億人刷短視頻的時間超過了1小時,佔總人口比重超過了26%,遠遠大於閱讀時間超過1小時的人數。
  • 網紅奶茶圖鑑,一杯上癮,十杯害命 Ⅰ 安全情報 94
    珍珠奶茶沒有牛奶還有可能含有有毒成分從幾年前開始,「反式脂肪酸」這個詞悄然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很可能沒有用牛奶,而是用奶精類的植脂末來做代替。而除了這些已知食品安全隱患外,這些奶茶還有可能含有有毒致癌成分。大家知道或記得2011年臺灣塑化劑事件嗎?
  • 怎麼做到每天頹廢喝奶茶和咖啡
    可能你會幫你可愛的奶茶拍出像米蘭時裝周的照片一樣然後輕描淡寫,抒發自己對奶茶的感情奶茶工之後每天都有喝不完的奶茶開心,你們只能在心裡嫉妒我你慢慢得了解多了能力也會不斷提升等哪天你有想開店的想法的時候這些都是你的資本哦除了奶茶外還有絕大多數人如牛叔一樣對咖啡會對上癮
  • 【杜克生活】RTP的奶茶店——拯救你杜克生活的一道光
    圖片來源於網絡俗話說得好,留學生活五件事,衣食住行+奶茶,沒有奶茶,單調的(農村)留學生活就又增加了一道蒼白。今天小編就替大家歷數杜克大學周邊的諸家奶茶店,為你提供一個開學暖心奶茶菜單。小編個人不靠吸奶茶過活,所以不擅於品味奶茶質量只擅於品嘗糖分濃度,對奶茶的要求只有一個——不要太甜,因此所有評論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