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市北村:昔日「北大荒」 ,今日奔小康

2020-12-16 騰訊網

盛夏時節,微風拂面。

漫步在周市鎮市北村,

白牆黛瓦的小樓整齊劃一,

屋前鮮花盛放,

河堤兩岸綠樹成廊,

新修的村間小道四通八達……

產業利民

村民變股民 荒地變寶地

七月秧苗青青,

市北農場近300畝優質農田

朝著遠處鋪展,

一望無際。

村民 唐永江

「我家中5畝閒置土地轉給村裡,每年不僅能有7000多元的股金分紅,還能騰出時間務工增收。現在的農民早就不是只會種地的農民了,城裡人能做的我們都能做,城裡人有的我們也不缺。」

2013年,市北村黨委以解決閒置土地利用率不高、現代化機械設備施展不開、土地產能打折扣、經濟效益低等痛點為出發點,大膽探索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建立社區股份合作社,鼓勵村民「持地入股」,農民變身「股民」,整合了全村近2000畝土地。

▲市北村農田連片及閒置地整治

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在將土地變廢為寶的基礎上,市北村大力推廣智慧農業,田間地頭用上了無人機等現代化設備,並將生態農業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推出「範潭大米」等品牌,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實現富民增收。去年,市北農場畝產水稻達500-600公斤、小麥380公斤,畝均流轉費超千元

近20年來,市北村圍繞「一產穩村、二產興村、三產強村」「跳出市北、發展市北、壯大市北」的發展理念,走出了一條「富民強村」之路:市北村旗下企業青禾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屢獲蘇州市級榮譽;市北農貿市場提檔升級;投資近億元建設的市北大廈吸引崑山商廈、維也納酒店等一批高端商業項目入駐,僅租金這一項,就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700多萬元

▲市北大廈

2019年

市北村實現村級資產超3.8億元

村級收入2136萬元

村民人均收入達到5.1萬元

生態富民

「包袱」成財富 小村成「畫卷」

如今的市北村魅力無限,

到處充滿了活力和希望。

郭家灣村民 顧菊英

「道路拓寬了,環境美化了,車位調整了,垃圾分類了,村裡還修了現代化公廁,建了健身場地,老人小孩有了休閒去處……看,我們村變得多漂亮!」

春天,農民公園百花盛開;夏天,果園裡的桃子、葡萄掛滿枝頭;秋天,收割機馳騁在金色稻田裡,吹響了豐收的號角;冬天,銀裝素裹的新農村景色惹人沉醉。

▲農民公園

2018年以來,市北村以「三清三美」為目標,開展外牆美化、周圍綠化、道路硬化、夜間亮化、河道淨化等「五化」工程,與村民百姓共建「白牆黑瓦,清清爽爽」新農村,共享「綠樹碧水、鳥語花香」新生活。

抱著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市北村積極踐行「一線工作法」,對下轄自然村落開展重點整治,拆除違建23215平方米,實現了「復綠增綠」「大棚變花海」等轉變。同時,憑藉管道改造、「三線入地」、河道治理等基礎設施改造工程,有效解決垃圾「圍村」和髒亂差問題。

▲市北村河道兩岸環境整治前後

2019年以來,

市北村5次入選

崑山市人居環境整治紅榜自然村

2019年

郭家灣、木勺婁2個自然村

成功創建蘇州市三星級康居鄉村

市北村也一躍成為

遠近聞名的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服務惠民

幹部有作為 村民有奔頭

真金白銀的福利,

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

而看不見的「隱形財富」

在市北村同樣可感可知。

2019年,市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正式啟用,站內免費理髮室、手工公益坊、鄉村律師和醫生工作室等功能區域向村民全面開放,力爭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同時,樂仁、金色搖籃等四家社會組織也先後入駐市北村,開展社區服務、親子共成長、日間照料、居家養老等項目,讓村民小有所依、老有所養。

▲市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市北村以超前的理念發展村、哲學的理念管理村、法治的理念治理村,「下沉辦公」為村民提供零距離服務,把群眾放在心坎上。2010年,市北村在全市範圍內率先成立「老書記工作室」,搭建起一座村民和村黨委溝通的橋梁。隨後又接連打造了志願驛站、農家書屋、老年大學等活動載體,推行「五道保障」「八業富民」「八項福利」,持續擴大「幸福市北」品牌影響力。

▲老書記工作室

市北村每年還制定《為民服務50件小事計劃表》,圍繞尊老助殘、環境改善、扶貧幫困、惠民行動、便民服務、文化強村等六方面收集亟待解決的50件小事,充分發揮市北村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試點單位」先鋒模範作用。

根據村民需求,市北村還積極豐富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成立舞蹈、歌唱、門球等隊伍,幫助村民協調場地、協助演出等,通過各類活動,讓村民融入城市發展大潮,提升思想素質。通過不懈努力,市北村村民走上了「收入多元、保障多重、生活多彩」「三多」幸福之路。

▲2019年周市鎮「歡樂文明百村行」市北村文藝演出專場

市北村將堅持

黨建引領振興鄉村,

「七星市北」為黨建品牌,

為村民出點子、想法子,

鑄就「先鋒市北」,

共建「紅色家園」,

帶領村民奔向小康。

責任編審 | 陳佩華 金燕博

融媒體記者 | 巫曉亮

融媒體攝影記者 | 黃春宇

融媒體編輯 | 戴賀孝慈

綜合 | 周市發布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五堡鎮小泉子村:趕著雞鴨鵝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五堡鎮小泉子村:趕著雞鴨鵝奔小康 2020-07-22 00: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巧手播種萬頃田 大糧倉裡奔小康
    農民日報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推出系列報導,聚焦基層一線,展現各地群眾小康生活的幸福圖景。敬請關注。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糧食安全的支撐作用怎麼樣?共和國大糧倉裡群眾的小康生活成色如何?
  • 浙江衛視播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譜寫「兩山」新篇章》,永康...
    ,我市作為經濟強市,更是承載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使命,為記錄好呈現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永康人公眾號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報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二)
    2013年4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博後村考察時提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句話從此深深紮根於3600多名博後村村民心底,也鼓舞全國億萬老鄉奮力奔小康。近年來,博後村先後被評為海南五星級美麗鄉村、海南省衛生村、海南五椰級鄉村旅遊點、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24520元。圖為博後村俯瞰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②|老家河南,今朝更出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全面小康質量高成色足、脫貧攻堅進度符合預期,成就舉世矚目。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聚焦全國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區域「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持續進行中第二站我們來到河南圖為2019年通車的運寶黃河大橋。一橋飛架,天塹變通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國內首個沉浸式...
    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宣傳部署,由徐州市檔案局、徐州市委研究室、徐州市檔案館、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徐州市史志辦、徐州市總工會主辦,該館通過徐州城鄉普通家庭「衣食住行娛購健學」等全方位的巨大變革,以小見大呈現國家發展、社會變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扶貧幹部一小步 貧困戶一大步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扶貧幹部一小步 貧困戶一大步 2020-08-03 15: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鄉村變得「淨、綠、美」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記者手記」我們一起走向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記者手記】我們一起走向小康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在荔園堡採訪,眼前展現的是草長林茂、牛壯羊肥、谷豐藥香的美麗新畫卷,生機勃勃、充滿希望;時時刻刻感受到的是老區人民不等不靠、拼搏實幹、奮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勁頭兒。在荔園堡採訪,文明鄉風浸潤人心,精神扶貧為鄉村鑄魂。荔園堡村建立協商民主議事制度,村裡大事小事大家商量著辦。家家戶戶孝老愛親,鄰裡和睦。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板橋鎮東雙莊村:產業興 百姓富 鄉村美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板橋鎮東雙莊村:產業興 百姓富 鄉村美 2020-10-17 20:4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滿面愁容變成了一臉笑容
    開欄話: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為全面反映我市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的非凡歷程,展示我市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即日起,營口新聞微信公眾號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欄目,多維度、全方位、多視角展示我市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生動實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有感而發】在瓜甜果香中品味小康成色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有感而發】在瓜甜果香中品味小康成色   近年來,全區各地均高度重視打造擁有地理標誌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尤其是林果業把曾經依靠口口相傳積攢起來的口碑,通過高質量發展打造成了可靠、穩定、優質的「金字招牌」,造福了天山南北一大批農民群眾。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就在幸福的小日子裡
    搬出沉陷區,告別髒亂差,東華園社區百姓開啟安居樂業新生活——「小康」,就在幸福的小日子裡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6月30日,吃過晚飯,家住撫順市順城區前甸鎮東華園社區的陳玉芳一家,坐在一起聊天、唱歌,屋內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長三角百家媒體看海鹽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長三角百家媒體看海鹽 發布日期:2020-10-23 09:17 信息來源:海鹽新聞瀏覽次數: ■全媒體記者 馬卓儀 劉行  潘成豪  見習記者 鄧黎傑本報訊 昨天上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長三角百家媒體看海鹽」大型媒體採訪活動正式啟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產業扶貧結碩果西瓜「圓」了小康夢...
    「能抱著奔小康的西瓜,你說甜不甜。」在阜城縣漫河鎮,如果你問瓜農,你的西瓜甜不甜,就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如今,在當地瓜民眼中,西瓜不僅甜,還圓——「圓」了他們的小康夢。可是在數年前,漫河只是個空守著幾百年的西瓜種植歷史和落後的種植技術的窮鎮,貧困人口多、經濟落後、產業發展滯後、群眾增收困難,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任務重、難度大。
  • 白沙觀坪村:昔日石頭山變身小康希望園
    近年來,白沙鎮觀坪村成立合作社,因地制宜發展獼猴桃、油茶、藥材等特色種養業,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十萬元,造血功能不斷增強,昔日的石頭山變成了今日奔小康的希望園。入冬後的觀坪村,氣溫比山下低了近5度。蜿蜒而上的柏油馬路,兩邊山色朦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昆明鬥南:小康生活像花 越開越美
    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村民,通過大力發展花卉特色產業,用鮮花鋪就了一條小康路。如今,鄉親們的小康生活也像花兒一樣,越開越美。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鬥南花卉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 徐藝嘉:我們鬥南人感到變化最大的是這幾年,我們新建了28萬平米的花卉交易市場,升級改造了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形成了集花卉種植、交易、物流、旅遊等為一體的現代花卉產業集群,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託布裡哈提村幸福生活踏歌來
    脫貧,希望所在;攻堅,力量所在;奔小康,目標所在。通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們村裡交通改善了,環境變好了,大家也都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提起這幾年村裡的變化,村民阿衣努爾·哈曼感慨萬千。  「沒有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幫助,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好生活。」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村民百山哈孜·阿依提哈孜成為了博樂市磊鑫沙石開採有限公司的一名鏟車司機。他從原來給別人放羊,每月2000元,到現在開鏟車,每月能拿到7000元,日子越過越好。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家和萬事興
    「這甜蜜生活得感謝李叔。」陳壬招口中的「李叔」叫李奎龍,是茨坪鎮黃竹坳路社區「五老」(老黨員、老幹部、老法官檢察官、老基層法律工作者、老教師)金牌調解室調解員。去年9月,74歲的李奎龍把陳壬招夫妻請到調解室,一番平心靜氣調解,化解了夫妻倆的心結。丈夫寫下保證書,拉著陳壬招的手回家去了。  「感覺挺對不起老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麵館老闆一天賣出800碗面,在合肥買了3套房
    2020 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從今日起,本報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連續刊發記者從基層一線發回的報導,貼近火熱生活、走進群眾心坎,講述發生在江淮大地的百姓故事、小康故事。在充滿溫度與感動的小康故事裡,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匯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