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制假售假團夥藏匿在花都區獅嶺鎮一個大型別墅小區內,大量加工銷售假冒名牌手袋。他們在微信和網上開設網店,同時線上招聘加盟代理商。通過網絡銷售和線下聯繫,以單價60元至1000元不等的價格,將假冒名牌手袋批發銷往全國多個地區,獲利數百萬元。
近日,廣州花都警方在獅嶺通過對一個制假售假窩點的打擊,擴線排查出一個涉及全國多個地區銷售下家的微商網絡,搗毀製售假窩點5處,抓獲12名犯罪嫌疑人,查獲6000餘份快遞單據、約1000個假冒品牌女式手袋,總涉案金額為5000萬元。
警方查獲大批假冒品牌手袋。9月中旬,花都區公安分局經偵大隊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在微信中銷售假冒名牌手袋。辦案民警根據這一線索順藤摸瓜,逐步掌握了該團夥加工銷售涉假商品種類、售假模式、聯繫方式、資金往來、人員架構、窩點地址等相關情況。經查,該團夥從今年1月份起藏匿在花都區獅嶺鎮一個大型別墅小區內,大量加工銷售假冒名牌手袋。該樓盤地處獅嶺鎮山前大道旁,遠離鬧市區,且入住率較低。「他們租的兩層別墅,一樓是生產窩點和辦公地點,二樓是他們住宿的地方。」辦案民警說,該團夥分工明確,其成員譚某負責從別處購入無品牌標識的手袋半成品,以及多種商標標識,並根據客戶的需求加工製成假冒名牌手袋成品,包裝好對外銷售。「他們主要是將半成品包裝和貼上標識,然後打包銷售。每晚7點和11點發貨,由快遞公司上門收取貨物。」新快報記者了解到,辦案民警還在現場排查出另外一個窩點,裡面有大量存貨,在別墅的客廳裡貨物都快堆到天花板高。10月13日,花都警方對該特大製售假團夥進行查處,分別在該小區的5個涉假窩點抓獲蘇某、謝某等12名犯罪嫌疑人,查獲假冒知名品牌女式手袋約1000個、涉案電腦7臺,以及6000餘份快遞單據。經初步估算,總涉案金額為5000萬元。據警方介紹,這12名嫌疑人都互有親戚關係,該團夥是家族式經營。而被搗毀的窩點相互之間是有關聯的,不同的窩點負責不同工序,一個窩點負責進貨、接單,其他窩點負責打包、將半成品製作成成品。目前,對該案在逃犯罪嫌疑人的追逃工作及案件偵查工作正在抓緊進行中。警方介紹,隨著網絡購物日益流行,尤其是微信應用開通了購物、紅包、轉帳等交易業務後,「微商」、代購等網購模式也日益流行起來,在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犯罪嫌疑人打起了歪主意。據花都警方介紹,該團夥在微信和網上開設網店,同時線上招聘加盟代理商。通過網絡銷售和線下聯繫,該團夥以單價60元至1000元不等的價格,將假冒名牌手袋批發銷往山東、江蘇、新疆、北京、上海等多個地區。「他們賣60元一個的包,正品大概需要800元。」辦案民警說,該團夥成員將包加工後就拍照發到朋友圈,並聲稱所售的是正品。「我們也看過正品的照片,從外觀上看,他們生產的包和正品是一模一樣的,消費者很容易被他們矇騙。」民警說,從涉案物品看,事主多被騙買下護膚品、手機、包包、服裝、鞋子等小件物品。該類詐騙的侵害對象多為年輕女性,大多單純好奇,對於朋友圈中的「低價商品」、「超值代購」等虛假信息不能有效甄別,防範意識較低。新快報記者了解到,不少微信商家通過不斷地在朋友圈裡發產品圖片,利用朋友推薦,通過展示真貨專櫃、快遞單、專櫃小票來誘惑消費者,但仔細觀察卻不難發現,所謂的圖片很多是網絡盜圖或者櫃檯樣板照。至於小票,不少網店專門賣各種小票模板,和真票據沒多大差別,只有拿條形碼到正品專櫃掃才能發現。而專櫃一般不會提供辨別服務,所以賣家往往很自信地支持顧客去驗貨。警方表示,在微信朋友圈交易時,一是要了解清楚賣家的真實身份信息;二是要保留相關的聊天記錄,大件物品最好籤訂書面的買賣協議;三是要保留銀行、支付寶等匯款、支付憑據,要注意觀察接受匯款的帳戶是否與賣方身份相符。做到以上三點,賣家一般不敢只收錢不發貨或者出售假貨,即使出現問題也可以依據這些證據及時維權。有律師建議,不要輕信「微商」,應到正規店面購買商品,以免上當受騙。如果在「微商」處購買產品最好選擇知名品牌,收到貨品再付款,並掃描產品外包裝上的二維碼或條形碼標識檢驗真偽。作為消費者,在微信朋友圈買到假貨應該如何維權?有律師表示,微信朋友圈的商品交易,在法律上屬於「偶發的民事交易行為」,它可能基於朋友關係、信任關係、情誼關係等產生,一般是發生在個人之間的偶發交易,這種交易由一般的民事法律來規範。如果買到假貨、遇到違規銷售等相關問題,可以依據《民法通則》、《合同法》等相關法律來維權。例如,購買到不符合質量約定的產品,可以依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定要求出售人承擔相應責任,即「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新快報記者 陳海生
實習生 蕭珈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