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美術丨黑暗中亦會有光明,上承古羅馬藝術下啟文藝復興的連結

2020-12-12 文史咖

文:文史咖

引言

歐洲中世紀的美術,曾經並不被人們所認可。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裡,很多人把它稱為歐洲的「黑暗時期」。在這段時間裡,社會制度逐漸演變,農業生產受到阻礙,社會動蕩加劇,人民的心態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轉變。

在這種社會條件的前提下,歐洲中世紀的美術也經歷了一段複雜的發展過程。在一千年的時間裡,歐洲的美術,承接了古早期的古希臘美術和古羅馬美術,並且為後來的文藝復興美術做出了很大的啟發,它的作用之大也是世所罕見。

中世紀的美術,可以說是融合了古典與當時的流行趨勢,在文化方面,它既有西方文化的特點,又從東方人的身上吸取了很多獨特的藝術風格。尤其是基督教統治了整個歐洲之後,中世紀的美術,將上述的文化特點融會貫通後,形成了一個時代的輝煌,也是一種藝術形式的輝煌。這個時期的美術成就,可以說對世界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中世紀的歐洲美術,是對希臘美術的一個承接和發展。而拜佔庭美術的繁盛與輝煌,是對希臘美術的一個臨摹和發展。除了繼承希臘美術風格,拜佔庭還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精華。

偉大的哲學家黑格爾說過:

「在有教養的歐洲人心中,一提到希臘就會湧起一種家園之感。」

古希臘的文化,作為一顆啟明星,在千百年來一直照耀著歐洲文化的發展。古希臘人的浪漫情懷和奇思妙想,他們的智慧和文化,創造出無數綺麗的神話傳說。

也正是由於希臘人的這種浪漫情懷和崇尚典雅優美的性格,他們的美術的誕生,就是整個歐洲美術的開始。作為希臘化的一個過度,拜佔庭空前繁盛的美術,也被認為是對希臘美術的一個臨摹和發展的過程。

拜佔庭帝國,是中世紀歐洲一個異常繁榮的國度。它不像其他國家那樣內部戰爭頻繁,社會混亂,反而呈現了經濟和文化及其繁榮的局面。君士坦丁堡,是拜佔庭帝國的神經中樞,帝國所有的政治決策都是這裡發布的。

這還是一個中世紀東西方貿易的集散地,也是文化的交流中心。世界各國的商人往來與此,在進行貿易的同時,也傳達著個國家不同的文化氛圍,從而形成了拜佔庭獨特的美術風格。不只吸收了西方的古典文化,還融合了東方的文化內涵。

在六世紀的時候,拜佔庭的美術體現在建築和裝飾繪畫上,主要為宗教服務。拜佔庭的建築風格十分的獨特,以教堂為例,拜佔庭的教堂,最開始是沿用古羅馬的圓頂,後來加以創新,造出了符合自己獨特審美的穹頂和半穹頂結合的宗教建築,在後來,原型房型十字形多邊形……各種豐富的造型的不斷發展,讓拜佔庭的建築風格更加多變了。

教堂內部裝飾極其奢華,用了大量的金粉銀粉加以裝飾,在教堂內部有各種雕花,並且用珍貴的寶石裝飾牆面,這些寶石,來自世界各地,還有十分稀有的鑲嵌畫點綴其中。

到了八世紀以後,拜佔庭的雕像畫和牙雕等藝術品由於聲響破壞運動,而被禁用。那是的拜佔庭美術進入了一個瓶頸時期,由於太多的限制,美術在人們心中已經不再是宗教的一種表達方式,藝術家們更加關注世俗美術,花草自然等在美術上有更多的體現。

到了十三世紀以後,拜佔庭的美術題材更加自由,宗教美術與宮廷美術並駕齊驅,更加追求華麗的效果和視覺衝擊力。在這個時期,古希臘的影響與東方的文化在拜佔庭被很好的融合,拜佔庭的藝術家吸取了東方的創作特色,把雙向對稱的構圖方式融合到自己的創作中,同時又用豐富的線條,去描述自己心中關於藝術的故事。

二、羅馬式的美術,在十一世紀之後,成為了西歐主要的美術風格。這時候西歐城市已經逐漸興起,隨著十字軍東徵,基督教在西歐的控制範圍逐漸加大,在宗教建築的興建中,羅馬式美術被應用其中。

從十世紀開始,隨著西歐的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經濟水平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人們在物質文化得到初步滿足之後,對精神文明的建設熱情就十分的高漲,再加上十字軍東徵,這種大規模的傳教活動,讓宗教已經成為了西歐的主宰。

這時候,對上帝的熱情達到空前,很多封建貴族和當時的富有平民,都願意為上帝貢獻自己的所有。為了應對這種巨大的宗教需求,很多宗教相關的建築物如雨後春筍,被建造出來。

所以羅馬式美術,就由此產生,它更像是一種基於基督教發展的美術風格,在展現宗教文明的同時,也融合了很多其他的文化風格,尤其是東方文化。

古羅馬詩人霍雷斯說過:

「我們羅馬人徵服了希臘,可是文化上卻被希臘所徵服。」

希臘人徵服羅馬人不只是在文化上,建築上同樣也徵服了羅馬人。羅馬式的建築,有著濃烈的希臘風格,羅馬的建築,在吸收了希臘的風格後,又發展出自己特有的風格,創造出獨特的骨架體系,並且將這種建築體系運用於建築物的穹頂上,尤其是教堂,應用更為廣泛。

在教堂的設計上,十字架的運用更為廣泛,十字架已經成為後來羅馬式建築的標誌性表現形式。羅馬的建築,窗戶普遍比較小,而且窗戶距離地面的距離也高,有說這是為了防禦敵人進攻的獨特設計。

在雕刻方面,羅馬式的教堂大多應用了大量的雕刻作為裝飾。尤其是浮雕和圓雕,可以說是當時的一種流行趨勢。當時的羅馬式美術的雕刻作品,不只用在教堂中,題材也比較廣泛,其中不乏很多寫實題材和民間的寓言。

在雕刻中,人物往往會被誇張的表現,與真實人類的形態不一樣,一般都是頭部比較小,身體被拉長,面部表情也比較恐怖。這種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往往傳遞的信息量十分巨大,比文字更讓人印象深刻。

羅馬式美術,與拜佔庭美術之間,有一定的承接關係。在羅馬式美術盛行期間,拜佔庭美術並沒有完全消失,兩者在一定的範圍內是並存的。所以兩者互相包容互相借鑑,互相影響。而對於後來的哥德式美術,羅馬美術可以說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承上啟下的銜接功能。

三、哥德式美術是另一種極端的藝術形式。在十二世紀以後逐漸在歐洲流行起來。被稱之為野蠻的藝術,所以用日耳曼野蠻人的名字哥特人為這種藝術命名。

哥德式美術其實與哥特人沒有任何關係,這種藝術形式是之前在法國開始流行,後來流行到整個西歐的一種很極端的美術風格。它是當時一種離經叛道的藝術方式,改變了很多當時建築、雕塑、繪畫的習慣,更多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學者,認為這種藝術形式根本毫無藝術感可言,是一種野蠻的表現,它荒誕怪異,所以他們把這種野蠻的藝術,用野蠻人哥特人來稱呼,哥德式美術的說法便流傳了下來。

哥德式建築,最出名的就是巴黎聖母院。我們可以看出,巴黎聖母院所有的屋頂都非常的尖銳,像一柄利劍刺入雲端,這就是哥德式建築的一個重要特點。

與前人的圓頂建築習慣不同,哥德式風格的主要亮點,就是這種向上伸展的屋頂,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尖屋頂,不止如此,整個建築幾乎沒有比較大面積的牆壁,在每個牆壁立面交匯之間,填充著巨大的窗戶。與之前建築風格不同,哥德式的建築窗戶很大,採光很好,尤其是窗戶上都用彩色的花格子裝飾,十分有自己的特色。

雨果曾經的對巴黎聖母院有著這樣的評價:

「這簡直是石頭製造的,波瀾壯闊的交響樂!」

哥德式的雕刻風格也與羅馬式的雕刻有很大的不同。羅馬式的雕刻更多的是在建築本身加以雕刻裝飾,而哥德式的雕刻,是把雕刻從建築物上脫離出來,更多的應用高浮雕的方式。

由於雕塑不再依賴於建築物,所以自由度往往更高,可以在空間上進行縱深的創作,空間感和立體感更強了。這時候的雕刻上的人物,更為傳神,情態也更為逼真,仿佛被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

哥德式的繪畫,在教堂的窗子上就可以見識到。哥德式的教堂,窗戶很大,在窗戶上會附有很多色彩豔麗的繪畫,這些繪畫主要以紅色調與藍色調為主,繪畫手法十分的複雜,對線條的應用非常靈活,勾勒出人物細微的表情。除了教堂的窗戶,哥德式繪畫還在很多書本的插圖、板畫和壁畫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從中世紀西歐的美術發展可以看出,這時候的美術並沒有完全停滯不前,它再以自己獨特的形式在西歐大地上傳播。尤其在建築、雕刻和繪畫上,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與提高,創造了無數讓後世驚嘆的作品流傳於世。由於當時的宗教盛行,基督教完成了對歐洲的統治,加上十字軍的東徵,宗教設施成為了展現當時美術能力的重要工具。

各式各樣風格的教堂被建造了出來,拜佔庭式、羅馬式、哥德式……它們不僅僅承擔了當時的宗教職能,還展現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所以,中世紀的歐洲,並不是美術的黑暗時期,相反,它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它承接了希臘美術、古羅馬美術的傳統,下啟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為兩個時代重要的連接點,中世紀歐洲美術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歷史文獻:

《淺談西歐中世紀文化的衰落》

《歐洲中世紀美術》

《哥特美術》

相關焦點

  • 中世紀文藝復興的出現,終結了西歐文化的沙漠時期
    這種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得當時西歐社會的資本主義萌芽率先在義大利地區的主要城市出現,新興的資產階級雖然也是在中世紀西歐的黑暗宗教思想中飽受薰陶的。 因此,義大利地區作為當時地中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為迅速、明顯的區域,成為了日後中世紀西歐思想解放運動的先鋒角色。 文藝復興,顧名思義就是要將一種已經興盛過的,具有極大社會影響力的思想文化藝術在新時期得以重新推崇和復甦。
  •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美術的藝術特色
    文藝復興美術以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方法為特點。最先萌芽於南部的義大利,隨後推及北部的尼德蘭和中部的德國地區。義大利文藝復興可分為初期、盛期和晚期。初期以佛羅倫斯為中心,自喬託始到波提切利止;盛期主要以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藝術成就為標誌;晚期則以提香為代表的威尼斯畫派著稱。文藝復興藝術的最卓越的代表是復興盛期的三傑。
  • 文藝復興的興起原因
    當時的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達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直到十四世紀後才獲得「再生」與「復興」,因此稱為「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最先在義大利各城邦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與16世紀達到頂峰,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線,文藝復興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之一。
  • 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
    喬託,《逃亡埃及》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思想從中世紀解放出來,義大利美術的內容、形式和題材也都有別於在中世紀唯靈論統治下的美術。雕塑藝術經歷了近千年的附屬於建築物之後,恢復了古典時代的獨立地位擴大了形象的概括範圍,具有人的個性。執政者、衛隊長的胸像、騎馬像大量出現。浮雕運用了繪畫上的透視法具有更強的表現力。
  • 簡答題|與中世紀繪畫相比,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藝術在創作上有哪些特色?
    ‍文藝復興運動是14世紀下半葉到16世紀在義大利開始又遍及歐洲各地的一種文化變革,它被史學界肯定為西歐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一次思想文化革命運動
  •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政治思想「百花齊放」,權利格局方興日盛
    前言文藝復興運動在義大利地區率先爆發之後,在我們今天看來好像其最為明顯的成就集中在文學、繪畫、建築等藝術領域範圍內。事實上這的確是中世紀末期西歐社會文藝復興運動的一個鮮明特徵,但是本文筆者想要向諸位讀者介紹的並不是文藝復興最為鮮明的藝術特徵,而是其鮮為人知的一面,即政治領域的對於西歐社會,乃至今後整個人類社會政治演進有著不可估量意義的政治思想。
  • 專題:西方美術史——藝術審美(一)
    成就這種永生境界的,無疑是我們在審美中表現的那種強大的精神意蘊與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培養審美力,從視覺藝術入門,聽覺藝術入手,輔以文學和哲思的修養。日復一日地修煉,終將達至"永生"境界,在一切可見的"物"外找到心靈的棲息地。 丁寧,浙江寧波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講授課程有《古典與唯美》、《西方公共藝術》、《西方美術史》。
  • 文藝復興:美術三傑經典作品賞析
    佛羅倫斯-文藝復興的心臟15世紀後期至16世紀前半期,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達到鼎盛,出現了「美術三傑」——達·文西、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巖間聖母》-1483年-1486年拉斐爾的作品中最有名的是《帶金鶯的聖母》(藏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草地上的聖母》(藏維也納美術史博物館)和《花園中的聖母》(藏於羅浮宮博物館)。其代表作為《卡斯蒂廖內像》和《披紗女子像》。
  • 光明與黑暗:西方文化史中的鏡像
    ■ 15世紀晚期,義大利託斯卡納地區出產的淺浮雕裝飾凸面鏡,鏡框下方飾有兩尊丘比特像。鏡子,既能照己,又能照人,既能反射光線,又能製造幻影;同樣,鏡像,不僅象徵著自我的凝視與他者空間的敞開,更象徵著真理的光明與虛無的黑暗。人類對於鏡像的認知,伴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
  • 文藝復興美術——西班牙
    因穆斯林宗教禁止再現式藝術,伊斯蘭國的擴張使得原本存於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古羅馬和地中海藝術頹然衰落,古典傳統的中斷使得中世紀時期的西班牙不得不重新開始發展它的藝術。 至西班牙立國之時,正值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的發端之際。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汪毅 ‖ 抗戰時期成都的一次「文藝復興...
    二、「此文藝復興權輿,肇於成都」1944年1月,作為巴蜀最有影響的藝術團體的四川美術協會,不僅舉辦規模盛大的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展,而且編著並由西南書局於1944年5月印行了《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展覽特集》。
  • 文藝復興的藝術殿堂
    凝聚文藝復興的精華  佛羅倫斯被認為是文藝復興的誕生地,但丁、達·文西、米開朗基羅、薄伽丘都曾生活於此。這裡也是歷史上許多文化名人誕生和生活的地方。在烏菲茲美術館流連,如同穿越至昔日歐洲文藝復興那段光輝的歲月。  文藝復興發軔於14世紀的義大利,15世紀後期擴展到西歐各國,16世紀達到鼎盛。
  • 巨人的時代—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是一場大致發生在14世紀至17世紀歐洲的思想文化運動,在中世紀晚期發源於義大利中部的佛羅倫斯、威尼斯等義大利城市,後擴展至歐洲各國。當時的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直到14世紀後才獲得「再生」與「復興」,因此稱為「文藝復興」, 其辭源為義大利語「Rinascimento」意為重新出生。
  • 中世紀藝術—基督教藝術
    承上啟下的中世紀藝術,哥德式和羅馬式美術佔據主導地位;哥德式藝術的產生預示著新的藝術即將開始.    中世紀時期,泛指自公元前4~5世紀至14~15世紀的1000年。古希臘、古羅馬是歐洲古代文明時期,文藝復興時近現代文明的起點,中間經歷了1000年從古代文明走向現代文明的過渡期。
  • 文藝復興美術——尼德蘭(由光國繪畫課堂整理)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除了義大利在文化藝術諸方面成為先導者以外,在歐洲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各個國家和地區,以城市為中心也逐漸出現了新文化新藝術的曙光。就繪畫藝術而言,當時的尼德蘭和德國已成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又一個繁盛之地。
  • 公元1520年代:文藝復興盛期的文化藝術
    本期提要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是歐洲歷史上意義非凡的思想文化運動。在文藝復興盛期這個短暫的、卻最為輝煌的時代中,義大利產生了許多擁有驚人創造力的藝術家,例如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等,他們的藝術作品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文藝復興的特點。他們樹立了不朽的人文主義典範,為西方的藝術發展奠定了深遠的基礎。
  • 從西歐社會的發展角度,分析修道院是如何影響十二世紀文藝復興的
    修道院一直是中古西歐的文化和教育中心。中世紀早期的西歐經濟蕭條,社會秩序混亂,後又遭到蠻族的入侵,文明受到重創。作為古典文化和藝術的棲息地,修道院使西歐文化在「黑暗時代」之後得以恢復和傳承,對後來的「十二世紀文藝復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文藝復興畫家自畫像,文藝復興早期畫家
    為什麼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畫像都是側臉?文藝復興時期繪畫風格特點:由「神」轉為「人」,採用了光線和明暗透視的新手法,既加入了人的因素,保持了宗教藝術的傳統特色,對後來的畫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文藝復興之前教皇統治的「黑暗一千年」裡,聖母只是一個僵死的神的符號。冷麵、呆板、拘束、正襟危坐、高高在上。
  • 美術研究|以藝術進化論為名:美術入華語境中的中國畫論!
    考慮到康、陳及其同時代人都自覺把中國繪畫劃入了「美術」這樣一個外來範疇,倘若我們果真打算對其藝術理論作出合理評價,至少應追問一下,「美術」對他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一近人多有指出,「美術」(fine art)乃近代自東瀛舶來的西洋貨。據大村西崖之說,日本「因參與奧國維也那博覽會之報告書而有『美術』二字之新譯語。每回內國勸業博覽會亦設美術部,繪畫遂視為重要」④。
  • 張敢:看懂文藝復興——達文西時代的名家與名畫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藝復興,看看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到底有什麼神奇魅力?輸「文藝復興三傑」如何在《雅典學院》中罕見同框?「蒙娜麗莎」到底在笑什麼?達·文西在《基督受洗》中畫的小天使讓他的老師委羅基奧自慚形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