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中國的探測數據已經開始進入頂級的太空資料庫,並且中國對太空探測數據的共享性也讓很多國家希望和中國進行太空探測合作。
近期的一項月球隕石坑計數任務中,中國的月球軌道數據作為計數的基準,幫助科學家新發現了超過11萬個全新的隕石坑。
該研究項目由吉林大學的科學教授負責,隨著十萬多個全新的月球隕石坑被記錄,中國的月球隕石坑資料庫成為世界上最全面的隕石坑資料庫。
隨著資料庫的成型,科研工作者可以通過月球的經緯度自動提取隕石坑數據,幫助科研工作者更快的搜尋符合研究條件的隕石坑,提高月球科研的效率。
月球撞擊坑被認為是太陽系的「歷史書」。
根據這些化石的大小和形狀再結合其年齡和成分,可以判斷某一段時期太陽系發生的變化。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天文學家只能通過人工觀察的方式記錄隕石坑,並且絕大多數的隕石坑都存在重疊、掩埋的情況,這樣隕石坑的判斷和記錄非常困難。
此次月球隕石坑的研究項目,將使用計算機進行識別處理,計算機的高速計算,可以直接分析月球表面的像素塊,從而更為精準的計算隕石坑。
利用計算機輔助計算隕石坑,讓隕石坑的數量急劇提升,很多普通肉眼難以分辨的隕石坑,計算機也可以通過其微小的像素進行區分,這些隕石坑最小直徑只有1公裡,最大直徑達到了550公裡。
根據中國月球軌道器的拍攝數據,計算機還會自動劃分月球隕石坑的年齡段:
雖然計算機也不可能完全無誤,但根據後期的人工檢測,計算機得到的隕石坑數據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0%左右。
該研究團隊希望通過月球隕石坑的整理和分類,搭配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能夠更加透徹的了解月球的誕生過程。
未來天問一號帶回火星地表數據後,該研究團隊還希望通過該計算機算法,計算火星表面的隕石坑、火山坑情況——只要幾分鐘時間將圖像上傳,計算機就可以在幾個小時後得出成套的隕石坑資料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