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科技實力進入全球前十強,任何一家跨國公司都不能忽略中國市場,任何一家跨國公司的CEO都要對董事會匯報中國市場策略。
可是你知道20年前的2000年,中國在亞洲國家裡的經濟地位嗎?
你可能無法想像,那一年中國人均GDP才959美元,排在斯裡蘭卡前一位,低於菲律賓、敘利亞、哈薩克斯坦、伊朗、泰國等國家。西方的商業媒體幾乎很少提到中國。
那麼回到2000年,20年前,我國哪些企業在全球500強榜單中呢?
2000年至今已有20年,在當時全球500強榜單企業中,美國一共上榜179家;日本上榜107家。作為佔全球20%人口的大國,中國只上榜10家,在榜單中佔比僅僅2%。
而中國上榜的企業,以石油公司、電力公司、銀行和大型國企為主,沒有一家民營公司進入其中,也沒有一家科技型的國有企業,更沒有一家消費型企業。
全球500強企業榜單也被業內人士稱為「全球經濟指向標」,正因如此,《財富》雜誌每年公布該榜單時都萬眾矚目,並在經濟圈中引起熱議。
20年如轉眼雲煙,很多大型公司倒閉破產,也崛起了很多後起之秀,其中變化最大的仍然是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的企業。
今年,《財富》雜誌公布了最新全球500強企業榜單。其中,美國榜上有名的企業一共有121家;日本企業一共53家;中國企業數量達到133家。
此次中國上榜企業數量同比20年前多出123家,中國也憑藉此次實現逆轉,超過美國和日本。
其中既包括華為,聯想、中車、小米、格力、海爾等跨國科技公司,也包括騰訊、京東、蘇寧和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巨頭,中國的北汽、一汽、東風和上海汽車也進入榜單。
而且,與世界500強公司橫向比較,中國企業平均銷售收入和平均淨資產兩項指標,終於達到了《財富》世界500強的平均水平。
在這20年間,美國和日本企業數量呈現下降趨勢,中國則恰恰相反,每年遞增。換句話說,該份榜單中我國實現逆賺,就是中國經濟迅速騰飛的最好體現。回歸榜單本身,不難看出全球500強企業已經全面「洗牌」。
回首我國經濟發展之路,不得不驚嘆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堪稱「神速」!同樣的經濟發展之路,歐美發達國家需要用大概100年的時間走完,而中國只用1/3不到的時間,在30年間快速走完。
20年前,中國GDP只有約7.91萬億人民幣,排行全球第六;在2019年,中國生產毛額實現91.52萬億人民幣,排行全球第二。
去年廣東省的GDP超過了10萬億元,就連山東省的GDP也超過了7萬億元。
受今年年初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體都呈現經濟下行的局面。據相關預測,2020年發達國家經濟將會同比下跌5.8%;而新興經濟體以及發展中國家經濟同比下跌3.3%;而中國經濟體系預計同比增長達1.9%。
得益於中國經濟體系的韌性,致使中國經濟能實現「逆風增長」,這也是中國企業能逐漸擠進全球500強榜單的主要因素。
幾十年前,「落後」一直是中國的代名詞。但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許多國家都認為中國已不再是發展中國家,足以窺見中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影響力。
其實,在2000~2020年間,我國在多個領域中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例如製造行業,早在2000年時,中國在製造業規模就已反超德國,排行世界製造業第三。到2010年,中國又陸續超過日本和美國,成為全球製造行業第一大國。
與此同時,中國在科技領域也取得了優秀成績,誕生了許多優秀的科技企業。像華為、小米和騰訊等科技企業,不僅是代表性的民族企業,還都登上此次全球500強榜單,我國在航天、高鐵、機器人等技術領域的公司,也打進了世界500強。
結尾
由於這20年來中國的變化太快,很多國家的人對中國還有貧困落後的偏見,甚至菲律賓人、印度尼西亞人、馬來西亞和泰國人,還仍然普遍證明中國社會是貧瘠落後的農業國家,城市非常的骯髒和混亂,對此中國仍然需要對外加強宣傳。
你對2000年左右的中國有什麼印象呢?2000年的千禧年,你有哪些非常重要的有意義的記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