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除西突厥對庭州等地的威脅,唐高宗派兵滅了西突厥,國界西越蔥嶺,遠達威海東、南一帶。
為了更好地控制西突厥的廣大地區,武則天於702年1月7日(長安元年十二月初五日)在庭州設置了北庭都護府,統轄天山以北地區的西突厥十姓部落諸羈縻府州。管理區域東起伊吾,西至鹹海一帶,北抵額爾齊斯河到巴爾喀什湖一線,南至天山。府治在庭州(今中國新疆吉木薩爾北庭鄉)。
709年,北庭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和安西大都護府平級,分管天山南北。唐朝在當地推行二元化管理,在漢族集中居住的地區,推行和內地一致的均田制、租庸調製、府兵制和行政區劃。在其他區域維持當地民族的行政管理制度,僅假以其首領唐朝官職名號,以示羈縻。全盛時期,北庭都護府下轄金滿、輪臺、蒲類三縣;瀚海、天山、伊吾三軍;以及鹽治州、鹽祿州、陰山州、大漠州、輪台州、金滿州、玄池州、哥系州、咽面州、金附州、西鹽州、 東鹽州、叱勒州、迦瑟州、馮洛州和孤舒州等十六個羈縻州,轄區內的遊牧民族主要有:突騎施、堅昆和斬啜。
唐德宗貞元六年(788年),吐蕃攻佔庭州,北庭大都護府遂廢。後元朝至元年間亦一度將別失八裡行省改名為北庭都護府,不久亦廢。
目前,北庭都護府遺址仍存,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12年1月7日,南非黑人的第一個全國性的政治組織--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成立。該組織主張非洲人團結,反對任何形式的種族主義,「建立一個非種族的、統一的、民主的南非」。
1929年與非洲人工會、南非共產黨聯合成立非洲人民權利,要求廢除通行證法和許可證制度。1952年與南非印度人大會發起「蔑視不公正法令運動」。1955年6月參與制定《自由憲章》,要求一切非洲人享有平等的公民權。
1960年參加發動「反對通行證法運動」。「沙佩維爾慘案」後被宣布為非法組織。1961年建立武裝組織「民族之矛」,同時大力開展政治、外交等多種形式的鬥爭,國內影響不斷擴大。得到非洲統一組織的承認與支持。
1989年重新成為合法組織。非國大在1994年選舉中獲得了62%的選票,在此基礎上,納爾遜曼德拉當選為南非首任黑人總統,並與南非國民黨組成民族團結政府。
在俄國革命影響下,阿根廷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掀起革命高潮。1919年1月,布宜諾斯艾利斯工人舉行罷工。是日,英國華森公司冶金廠罷工工人遭到資方僱傭暴徒的槍殺。1919年1月7日起,進行全市抗議總罷工,20萬人為死難者送葬,又遭警方射擊,激起工人起義。政府派正規軍鎮壓。
15日起義和總罷工失敗。一周內工人死傷約6千人,成千上萬人被捕。
我國彝族飛行員楊國祥於1972年1月7日,駕駛強·5甲飛機,成功地投擲了我國第一枚實用氫彈,使這次核試驗獲得圓滿結果。
1971年12月30日,在我國西部靶場作實用氫彈的投擲試驗,由於掛彈推脫機構出了故障,三次均未投下,因而強·5甲不得不帶氫彈返場著陸,而1972年當日是在充分優化和訓練純熟條件下完成使命的。
葛柏(Peter Fitzroy Godber 1922年4月7日—) 英國人,出生於倫敦,是一位以貪汙成名的香港總警司。他的罪行導致香港廉政公署的成立。
1946年,葛柏在英國哈斯丁斯郡自治市的警察隊當警員。1952年8月出任皇家香港警察隊見習副督察。1971年12月1日,調任九龍區副總指揮,是九龍區警察第二位最高負責人。曾於1968年至1972年獲得殖民地警察服務獎及英女皇警察服務勳章。
1972年1月,他以太太健康欠佳及自己體力衰退為由,要求提早退休。定於1973年7月20日退休。但於1973年4月,警務署長接獲報告,指控葛柏貪汙。因此警方檢舉貪汙組開始調查葛柏的財產。
調查發現,葛柏由1952年8月10日至1973年5月30日的總薪金為89.19萬港元。但他的總財產竟有437萬港元。1973年6月警方根據防止賄賂條例第17條第一節,要求他解釋收入來源,亦禁止他離港。可惜他於1973年6月8日以警方證件進入機場禁區,避開出境檢查搭飛機經新加坡回英國隱居。葛柏的潛逃導致積聚已久的民怨爆發,並發起「反貪汙、捉葛柏」的大遊行。為平息民憤,當時的港督麥理浩爵士委任高級副按察司百裡渠爵士成立調查委員會,徹查葛柏逃脫原因及檢討當時的反貪汙工作。
1973年10月,政府採納了委員會的建議,於1974年2月成立了獨立於警務處及其他政府部門的廉政公署,致力打擊貪汙,並即時接手調查葛柏案,全力緝捕這位曾紅極一時的總警司歸案。
最初由於英國沒有收入與官職不相稱這項罪名,警方或廉政公署最初均未能引渡葛柏。至1974年4月,廉署得到已因貪汙在赤柱監獄服刑的警司Ernest Percival Hunt作汙點證人,指控葛柏曾收受警司鄭漢權港幣25,000元賄款,以安排鄭漢權得到灣仔區指揮官職位。1974年4月29日,葛柏於英國被捕。於1975年1月7日引導回港。2月17日受審,經過六日半的審訊,在2月25日被判罪名成立,入獄4年,25,000元的賄款悉數充公。判刑後,葛柏被關在赤柱監獄。出獄後葛柏隱居於西班牙,以避開港府對其貪汙而來財富的訴訟。
日本裕仁天皇登基62年,並曾一度被視為神。1989年1月7日,他因腸癌去世,享年87歲。他被安葬在林中墓地。
裕仁的一生歷經滄桑,有人說他是日本現代歷史的見證。裕仁生於1901年4月29日,稱號迪宮,是大正天皇嘉仁的長子。他於1916年11月被冊封為皇儲,1926年12月即位,繼任第124代天皇。在他執政的前半期,日本軍國主義先後發動了侵略中國的「9·18」事變、「7·7」蘆溝橋事變和向美、英等盟軍開戰的珍珠港事件。在「發揚皇威」、「八宏一字」口號下,成千上萬的日本人被矇騙、被驅使,為侵略戰爭效勞。長達14年的戰爭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把日本推向崩潰的邊緣。戰敗以後,日本國內外都有人主張應追究裕仁天皇的戰爭責任。但裕仁後來解釋說,從他執政到戰爭結束期間,他實際上只作過兩次個人決定。一次是在1936年「2·16」事變後他力主懲辦發動叛亂的少壯派軍人,另一次就是在1945年8月14日的「御前會議」上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
1946年1月1日,裕仁發表《人格宣言》,表明自己「是人不是神」,從而否定了一千多年來天皇一直被奉為神祗的傳統。一年後實行的日本國新憲法明確規定,天皇僅作為「日本國的象徵」存在,只能在內閣的建議和同意下從事象徵性的、禮儀性的國事活動,並無關於國政的權能。從此以後,裕仁嚴格遵照憲法的規定,履行自己的職責。他每年要在約1100份文件上簽字,參加象徵性的國事活動約50次,參加禮節性的活動約200次,發出致外國元首的函件、賀電約600份。有時他還作為日本的代表出訪外國從事友好活動。他是日本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天皇。
裕仁自幼酷愛自然,他登基以後,在從政之餘,潛心於生物研究,在生物分類學領域造詣頗深。他在皇宮內設立的生物研究所,僅陳列的植物標本就有6萬餘種。他還發表過《相模灣產後鰓類圖譜》、《那須植物志》等17本專著,其中有的書銷量高達60000冊。1971年,他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正式會員。日本《讀賣新聞》的記者曾不無感慨地稱裕仁為「科學家天皇」。
有關裕仁的戰爭責任,日本亞洲史檔案中心的高級研究員牟田昌平認為,日本國內如今對如何看待侵略歷史存在分歧的部分原因在於昭和天皇的戰時責任在戰後沒有被清算:「德國有希特勒。義大利有莫索裡尼。但日本缺少一個與之匹配的人物」,「這可能部分是因為日本的民族特性日本人習慣於避免把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明確化。」
林莉,1970年生。中國女子遊泳運動員。1991年1月7日在澳大利亞佩斯舉行的第四屆世界遊泳錦標賽上奪得女子400米混合泳金牌,是我國在遊泳項目上獲得的第 1個世界冠軍。在這次比賽中還獲得200米混合泳的金牌。
據新華社2000年1月7日電,1999年12月28日,國務院第二十四次常務會議決定,將中央人民政府授權的工作機構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新華通訊社澳門分社,分別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據了解,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的職責是:聯繫外交部駐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澳門部隊;聯繫並協助內地有關部門管理在香港、澳門的中資機構;促進香港、澳門與內地之間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體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聯繫香港、澳門社會各界人士,增進內地與香港、澳門之間的交往,反映香港、澳門居民對內地的意見;處理有關涉臺事務;承辦中央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及其人員將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當地的法律,依法履行職責。
新華社還宣布,原新華通訊社香港、澳門分社內的新聞業務,將由新華通訊社提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註冊的新華通訊社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分社承擔。
2003年1月6日晚19時30分左右,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與宣城路交叉口,合肥工業大學南區北大門口,發生一起嚴重車禍。造成合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英語國貿專業兩名女學生被撞身亡,另一名女同學嚴重受傷。2003年1月7日下午,在安徽省《新安晚報》刊發了一篇有爭議的報導,認為死難者的不幸是由於闖紅燈造成的,引起部分學生的不滿。
1月7日12點左右 合肥工業大學學生開始聚集在學校門口,中斷了屯溪路與宣城路交通,要求來往汽車一概繞行。要求摩託車與其它車輛下車推行。
13點30分 合肥工業大學學生打出「還我同學,嚴懲兇手」的標語。
14點 約10000名合肥工業大學學生匯集在合肥市最重要的幹道長江中路上。
14點02分 進入省政府大院。
14點05分 在隨行老師與學生幹部的勸阻下,學生們退出省政府大院。
14點06分 所有學生在省政府外靜坐,嚴重堵塞了長江中路。
14點20分 合肥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朱新民喊話呼籲學生保持理智,同樣未獲得學生響應。此後,合肥工業大學領導再未出現。
14點28分 又一批學生匯集到省政府,打出標語「還死者公道」。
14點30分 第三批學生加入。打出標語「年僅二十二」、「何為『三個代表』」,此時學生總數達到近20000人。
14點33分 部分學生開始投擲雜物。
14點40分 學生重新衝進省政府大院。
16點34分 安徽省教育廳長陳賢忠再次與學生對話,提出四條:一、已經抓住三名肇事者。二、明天(1月8日)將召開現場辦公會。三、將督促交警加強管理。四、要求學生返校。學生們對這四條處理意見不以為然。
16點47分 學生們退出省委。
17點02分 大部分學生匯集在四牌樓。
17點20分 部分學生出現打砸行為。
18點左右 學生遊行至《新安晚報》社。喊出「《新安晚報》,胡說八道」的口號,要求《新安晚報》公開道歉。在教師與學生會幹部的極力勸阻下,所有學生於18點16分退出。
事件過後,2003年1月8日,合肥工業大學戒嚴,嚴禁任何人出入。2003年7至9月間,合肥工業大學北門(即正門)外行人過街天橋終於完工,但學生普遍反映橋址離校門過遠,因此走行人天橋過馬路者寥寥。不久,北校門外被合肥市以保障安全為由建起隔離護欄,行人只能走過街天橋過馬路,且車輛無法再取道北門進入工大。北門(正門)形同虛設。
2003年12月,合肥工業大學換新校長。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於1月7日晚作出重要批示:
嚴懲肇事者;
做好高校門口交通安全工作;
各高校做好學生思想工作。
《新安晚報》社做出如下答覆:
明天頭版對於不實報導做出公開道歉;
更正1月7日的不實報導;
根據有關新聞紀律,處理造成不實報導的記者;
向社會各界呼籲「關注合肥工業大學門前的交通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