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Design360 ,作者Design360°
Design360
《Design360°觀念與設計雜誌》, 創辦於2005年,是亞洲著名專業設計雜誌。致力於整合資源傳播設計,建立中西互動交流平臺,探索設計的價值可能。
後臺回復「設計說」
日站君會為您推送一條設計物語
365天,365句經典,每天只更新一次哦
Hello~大家好,我是日站君。字體排印從側面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書籍到社交媒體、從貼在燈柱上的尋貓啟事到數字屏幕上的動態信息,它們無處不在地發揮著隱藏的作用。
各大設計院校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也將字體排印作為一門重要的選修課程教學,那麼QS排名世界第一的藝術設計學院的視覺傳達系,又是如何進行字體實踐的呢?
英囯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的視覺傳達系師生每年都會策劃一個特別的實驗字體慶典——「版式奇點(Typographic Singularity)」,展示課程之外的字體排印、版式設計和代碼編程項目。
今年,面對疫情這個特別的挑戰,他們合力遠程協作為這個創意展覽開發了一個「線上展覽空間」。
展覽網站:www.typographicsingularity.com
這個「空間」不僅是一個展示網站,它更像是一個具有流動性的策展平臺,它既能將信息和圖像並置,也能調整閱讀者點擊查看作品的節奏。
網站中包含了作品、簡介、人物和評論四個分欄,以及許多「[ ]」小按鈕,其中隱藏了每個作品的詳細信息,瀏覽者可點擊查看裡面的內容。
Design360°將這些作品收集整理展示如下,看看RCA視傳系的師生如何將字體玩出新花樣。
·Contro WIP·
Magda Tritto
Contro是一款仍在創作中的字體,設計師用不同的方式和方向拉動著字形,對字體在維持穩定和對稱之間的平衡度進行研究,探索著曲線的張力以及與負空間的交集點,平衡和不平衡在此同時存在。
·Mihi Nili·
Camile Le Flem
Mihi Nili是一款顯示字體, 這些古怪字母的靈感源自今年2月創作者Camile在飛機上的感受:他在感到溫暖的同時不停地出汗,好像融化了一般,所以決定在字母的底部「粘」上膠水,填充那些通常空白的地方。
Camile試著讓圓形出現在每個字母中,就像字符在出汗一樣。
·Public Foundry·
Joshua Trees/YM/KO
公共字體鑄造廠(Public Foundry)項目希望讓人類和機器一起合作創造一種新的字體排印方式,重視重新詮釋而不是複製,以藝術和科學的方式開創字體鑄造技術的新方向,呼籲價值、激勵行動。為此,設計師們還寫了一份宣言。
·Happysad·
Anastasia Arjalies
設計Happysad的初衷是因為設計師找不到一款適合用於個人網站的字體,所以決定設計一款自己的字體。
創作者Anastasia基於個人塗鴉創造出的抽象形狀,並讓它們出現在每個字母上。
Anastasia希望通過使用正負空間的對比來創造一種有趣的字體,每個字母的外部都是非常簡單的形狀,但是內部的抽象形狀給字體帶來了更多的樂趣。讀者甚至可以在一些字母中找到微笑的表情。
·Xronica2020·
Maya Gulieva
可變字體Xronika看起來總會給人一種調皮的感覺,但基於使用者的意圖也能變得比較收斂,可以為更理性的內容增添閃光點。
·Grotes\<·
Daniel Johns
其實對現有字體進行修改和重新排列,或許比使用任何新的字體能收穫更多的興奮。Daniel重新排列了Neue Haas Grotesk字體的字形,通過調整字距和基線偏移,從原始符號文件中重新創建一款小寫字母,為原本稜角分明、不平衡的字母之間創造了有趣的對比。
·Family time·
Meli Berney
這個字體是基於創作者Meli祖父公司的LOGO設計的。Meli決定使用家族遺產作為起點創造這個字體項目,目標是使這款建立於60年代的LOGO更現代化。
這家公司過去會生產手錶等細工機械,因此Meli參考數字時鐘的形態創造了這款字體,以此捕捉時間流逝的概念,推動觀者重新思考目前的狀態和對時間的理解。
·Notation Symbols·
Konstantina Benaki
基於做筆記的方式,創作者Konstantina對列印自己的視覺筆記產生了興趣。他認為用符號將文本分開,並分別對它們進行檢驗會很有趣。
這個過程啟發了他去思考語言作為一種材料的狀態,於是開始嘗試使用中密度纖維板(MDF)進行雷射切割,觀察使用科技和實體操作兩種不同書寫過程的狀態和它們之間的對話。
·Cold Metal·
Adrian Shaughnessy
導師Adrian最近邀請了設計師Rejane Dal Bello來做一個關於字體排印的演講,在Rejane看來最重要的並不是字體,而是信息。Adrian表示同意,他認為字體很重要,但前提是人們不會忽視其傳達的信息。這套被Adrian故意拼錯的製成餅乾模具的字體呼應了Rejane的信息。
·Edible Plastic·
Daniel J. Khurana
創作者Daniel在這個項目中想探索設定算法自動生成的視覺設計,如同它在自我衍生一樣。
Daniel使用的媒介定義了字形的結構,讓字體像素化,而同時字形將保持筆尖和筆劃的質感。
最後,Daniel想用印地語、馬拉地語、克什米爾語等語言的基礎腳本——梵文腳本來創造這個字體。
·Quintain·
Costas Kalogeropoulos
Quintain是一種具有高對比度的襯線字體,其主要創作靈感來自Aldo Novarese和Jean Jannon的作品。
最初這款字體以更大的字號顯示,但在創作過程中,Costas為了讓標題外的副文本顯示得更清晰,將小寫字母進行調整,強烈的銳度和對比度讓它更易適用於多種語境中,同時呈現出一種古典的色調。
·Stack·
Minjeong Kim
Stack是一種可由用戶隨意組合的模塊字體。鍵盤上從A到Z的按鈕分別代表一種筆劃,通過按下不同字母可以組合堆疊出一個完整的字母。
每一筆都有其獨特的幾何圖案,用戶可以將筆畫組合成個性化的字符。每一筆的字重和形狀也都可以由用戶自行調整,以創建出每個獨一無二的字體。
·Carv Yo Font·
Betty Brunfaut
Carv Yo Font是一個思辨性的項目和網站,致力於把字體變得更具可持續性。「可持續性字體」的原則是使用少33%的墨水,但看起來與原來以12字號大小印刷的樣式沒有明顯區別。Betty試驗的第一個字體是BentonSans Regular字體。通過這種顛覆性嘗試,創作者想改變目前RCA缺少在可持續性方面的行動這一現狀。這種方法受到Ryman Eco和Ecofon的啟發,目前這個項目仍停留在理論層面,但應該很快會落地。
·Cartographic Typo·
Sean Steed
印刷術通常會被解讀為一種在平面上鐫刻的二維形式,而製圖則是在平面上對三維景觀進行二維展示。這個作品通過使用受製圖方法啟發的技術,通過正負空間營造層次感來展示景觀的深度,讓觀眾將這種新的排版景觀視作一種二維空間的表現手法。而象形文字被用作生產工具,讓每個字母都擁有自己的一套相關聯的「數據」。一旦符號被並排組合,瀏覽者可以看到組合之間發生的重疊和倒置,使書面內容變得抽象並難以辨認。
·Just In Case·
Meli Berney
這個字體由廁紙塑造而成。在這裡,創作者展示廁紙這個「符號」的方式激活了一種敘事,將廁紙從抽象結構轉換為一種清晰的交流形式。
·Will Font·
Inès Iragui
通過將書法的自然曲線和字重調整到一個更系統的、可調節的簡單形狀系統中,創造者Inès創建了自己的第一款字體。
·Index to Image·
Emily Schofield
在RCA學習的18個月裡,創作者Emily設計了12張宣傳活動的海報。隨著學生們在RCA的歷程因為疫情突然以一種倉促的方式結束,這些海報就像是一個苦樂參半的提醒,向Emily展示著曾經的時光。
就像任何在活動結束後的海報一樣,它們不再是一個標誌——日期和地點只是空白的文字。
Emily在印表機上印製了一層又一層的海報,並創造出了一些毫無意義的海報,以前的索引字體變成了圖像,最後的成果是一層包裹著所有經歷的外殼,似乎反映著Emily複雜的心情一般。
·Grid System·
Max Kohler
這是一個具備思辨性的字體編輯器,也是一個創造模塊化字母的設計工具。Max在預定的網格上放置標記創建了這些字母樣式,然後讓系統將這些標記替換為構成字母形式的幾何形狀。以下是轉換形狀和底層網格的過程圖。
·Neue Venera·
Maya Gulieva
Neue Venera是一種高對比度的圓形襯線字體,靈感來自於1974年的字體ITC Tiffany(出自電影導演塔倫蒂諾的驚悚片《危險關係》中)和1970年的ITC Grouch字體。從本質上說,這款字體借用了70年代的風格,並將其轉化為當代的話語。如同主角Jackie Brown在電影中對Foxy Brown的點頭示意一樣,Neue Venera字體似乎也在對所有女人眨眼。
·NASTA『LQ ·
Bakhtawer Haider
Nasta『līq是一個波斯阿拉伯文的腳本,可以將其描述為一種精緻而華麗的、輕微向下傾斜的狀態。想要將這種文字轉化為靈活的字體,需要對這種審美傳統進行超級簡化。在一個同質化的字體體系中,文字往往會失去節奏和流動性,同時也會失去藝術性。創作者從Nasta『līq文字中汲取靈感,努力保持住這種傳統腳本的審美,並將其保存在現代數字時代。
對部分人來說,字體排印是溝通的基礎,就像口頭語言一樣。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它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技藝,他們會用一生去完善和探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