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十大最美「枯山水」庭園指南!

2021-01-20 知日


本文節選自《知日・枯山水》特集,點擊「閱讀原文」直達購書連結



枯山水庭園,不僅有很高的美學研究價值,更是具有吸引著普羅大眾一覽其風採的魅力。即便不是參禪者,眺望枯山水庭園,也能獲得片刻的平靜。在日本境內的枯山水庭園之多,各有其不同的個性。


知日為你精選了日本最具代表性的10處枯山水庭院作為你的遊覽嚮導,

快快加入收藏心願單吧。



No.1

京都 金福寺枯山水庭院



金福寺位於京都北郊,屬南禪寺派,這裡不僅是當地人們非常喜愛的賞楓之地,也是京都著名的枯山水庭園之一。金福寺的枯山水庭院主要由白砂布置而成,背靠假山,風格簡單質樸,使觀者的內心平靜,而待花開之時,砂石的潔白與杜鵑的豔麗又形成強烈的反差,美得炫目。




再向深處延伸,我們還可以看到芭蕉庵的茅草屋頂(庭園東側的一間草庵,仿千利休茶室而築,松尾芭蕉旅行到京都時曾在此短暫居留,故而又名芭蕉庵。),遠處作為借景的東山,這些景致也為這個枯山水庭園增色不少。



這裡陪你一同賞景的,還有一隻可愛的貓。金福寺的招牌貓小福,是一隻圓潤的三花小貓,據說非常安靜,從不打擾客人,但是會如悟禪一般靜靜地臥在你身邊,和你一起化身為枯山水景致中的一部分。想像一下,都讓人覺得安靜祥和,歡喜自在。


地址:京都市左京區一乗寺才形町20號

交通:乘坐叡山電車在「一乘寺站」下車步行約20~30分鐘;乘坐市營巴士在「一乗寺下り松町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




No.2

京都 妙心寺退藏院



妙心寺是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大本山,與金閣寺、龍安寺不同,妙心寺是由大大小小46處塔頭(本寺院內的小寺)組成的寺院集群,面積廣闊,曾經是花園天皇的離宮。妙心寺境內以桂春院、春光院、退藏院三院最為有名。特別是退藏院的枯山水「元信之庭」、是由當時著名的畫家狩野元信設計的。庭園以景石組合及剪枝來表現立體,並用白砂繪作曲線,這是狩野派奠基人狩野元信所特有的風格。



園林布局為蓬萊式,以中央的龜島為蓬萊島,磯島與之相襯,池邊又出一個半島,形似鶴,故名鶴島,形成龜鶴相對的格局。在龜鶴兩島的左側假山上,又立有一塊圓形的蓬萊石,蓬萊石右側有立石與慄石組合而成的枯滝石組相襯,布局之精心巧妙令人讚嘆折服。除此之外,「元信之庭」所在的妙心寺也是現代日本少有的可以留宿的寺廟之一(官方名詞叫作宿坊,指佛教寺院中專為雲遊的和尚以及參拜的教眾準備的住宿地方,在江戶時期逐漸開始接納一般民眾),如果想要和《朝5晚9》男主山P一樣帥氣的和尚來一次美麗邂逅,也不妨可以一試。




地址:京都市右京區花園妙心寺町35號

交通:乘坐JR電車在「花園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乘坐市營巴士、京都巴士在「妙心寺前站」下車步行約3分鐘;乘坐京福電車在「妙心寺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



No.3

京都 龍安寺石庭




龍安寺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的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寺院,創建於1450年,以其枯山水方丈庭院而聞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龍安寺的石庭是以油土矮牆圍成的長方形庭院,長25m,寬10m。地面鋪著一層細白砂石,表面梳著極整齊的波紋,從東端起白砂上依 5、2、3、2、3五組的數目放置了了十五顆巖石,石組以苔鑲邊,往外即是砂石耙成的同心波紋(寓意雨水濺落池中或魚兒出水),此外別無一物。




一直以來,關於庭園中組石的獨特布局大家眾說紛紜。可能也正是因為全無定說,大家可以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說法,愈發吸引著人們去思索。因石庭屬眺望園,故除耙制細石之人以外,無人可以邁進此園,因此凡是入園之人會坐在庭園邊的深色走廊上——有時會滯留數小時,靜靜地凝視眼前的景致,通過砂、石之妙趣來參悟布道者的深刻蘊意。




以一草一木,一砂一石為佛陀,目之所及,心為之通。這樣的龍安寺石庭代表著日本人探索世界的一種傳統,追求平淡、含蓄、單純、空靈,體現出外部世界與內在心靈相通的禪宗美學。


地址:京都市右京區龍安寺御陵之下町13號

交通:乘坐京福電鐵到「龍安寺站」下車步行約7分鐘,乘坐市營巴士59路到「龍安寺前站」下車後即可到達



No.4

京都 西芳寺洪隱山



西芳寺原是作為聖德太子別墅而建的寺院,1339年重建為禪宗寺院,是日本最古老的庭園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該寺以庭園而聞名,滿園生長有100多種苔蘚植物,因此又稱為「苔寺」。其庭園分為上、下兩段,下段為平地的池泉迴遊式庭園,而過了「向上關」和「通宵路」,則是上部依山而建的以指東庵為中心的枯山水庭園。西芳寺枯山水庭園是日本枯山水庭園的開山之作,由日本枯山水鼻祖、禪學國師夢窗疎石設計建造而成,融合了禪宗中幽玄、素樸、自然、清靜等理念。



遊覽西芳寺庭園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石與石組的布局與配合,在西芳寺西北面山腰上一塊不大的地方,夢窗用白色砂礫耙出波紋,用幾組天然石作為役石(角色石):坐禪石、須彌石、龜石、鶴石、蓬萊石等,創作了洪隱山枯山水石組,被認為是現存的最早的枯山水範例。夢窗主張「草木國土,悉皆成佛」,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皆是神靈的寄託,尤其是石組,更是表達石頭靈性之精髓,因此,洪隱山枯山水無論從石組的命名還是石頭的布局,每一處都深深地表達著禪意。如果你想在靜謐、深邃的禪宗寺院,來用心感悟深奧的禪宗道義,這裡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西京區松尾神ケ谷町56號

交通:乘坐市營巴士在「苔寺前站」下車即到



No.5

京都  銀閣寺庭園



銀閣寺的原名慈照寺,是日本室町時代遺留下來的國寶級建築,位於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屬於代表東山文化的臨濟宗相國寺派。銀閣寺內的銀沙灘和向月臺為日本特有的「枯山水式」庭園,是江戶中期之後建造而成的。圓錐形的礫石置於鋪滿白砂的空地上,白砂象徵著大海,而礫石上砂礫製造出的紋理則代表著萬頃波濤,構成一幅極為抽象的風景畫。




月明之夜,月光將沙灘染成銀白色,更具詩情畫意,而礫石的設計則據說是為了在滿月之夜將月光返照入閣。這些沙礫造景是銀閣寺最為特別之處,也是日本庭園枯山水藝術的經典景觀,雅致而又巧妙,令人拍手叫絕。



地址:京都市左京區銀閣寺町2號

交通:乘坐市營巴士5、17、100、204路等在「銀閣寺道站」下車後步行約8分鐘



No.6

京都 東福寺方丈庭園



東福寺位於京都東南的月輪山麓,是臨濟宗大本山,位列京都五大寺院之一。寺內共有25座分院,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東福寺方丈庭園,它由日本造園大師重森三玲於1938 年建造(東福寺於明治時代初期遭火災,其方丈庭園於1939年重建)是在東福寺自鎌倉時代建立起來的庭園的基礎上,引入現代抽象藝術的結構而營造成的一個枯山水式禪院庭園。




與其他禪寺庭園不同之處在於,東福寺方丈庭園是四面環繞式的。南庭是在白砂坪上用長達 18 尺的巨石組象徵蓬萊、方丈、瀛洲、壺梁四島,勾畫出滄海波紋的白砂則代表著八海,亭西還植有青苔假山作為陪襯,在白砂、巨石與青苔的組合下,營造出水闊天長、青山永在的深遠意境;比起南庭較為雄渾的風格,西庭顯得更加柔美,該庭園裡長滿青苔和杜鵑花,植株被修剪成方格圖案,仿似「井田」;北庭造型主要以青苔和正方形石頭組合,分布在小方格內,該庭園借景了「通天橋」及溪谷,秋日裡,溪谷仿佛被塗上色彩,人們稱之為「洗玉澗」;東庭布局則更為利落,利用七根圓形石柱排布在青苔田中,象徵大熊座中最主要的七顆星北鬥七星,展現出一個小小的宇宙空間,這些石柱取自寺廟其他地方用作基石後剩下的餘材。東福寺方丈庭園是造園天才重森三玲的第一部傑作,用精緻巧妙的設計表現出了博大精深的禪法境界,對其今後的創作生涯及日本枯山水庭園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除此之外,東福寺芬陀院與龍吟庵也是極具盛名的枯山水庭園。芬陀院中的龜鶴兩島是日本最早實例,以鶴島為中心,兩島浮現於青苔坪之上,與山口市的常榮寺雪舟庭院非常相近,均為室町時代畫聖雪舟匠心所致;而龍吟庵方丈則為日本最早的方丈,1964年由重森三玲主持修復,園名敬愛庭,主庭以雁起海洋為主題,用黑白兩種沙子構成波浪圖案,主石象徵大雁展翅,栩栩如生,內庭以赤沙代水,水中置九石,一個中心石,另八石分為兩組形成追逃陣勢,形態不同、大小不一,彷佛兩組孩童在玩鬧嬉戲,趣味十足。相信對於喜歡枯山水之人,東福寺一定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去處,因為在這裡你可以獲得多樣的視覺享受,盡情感受枯山水帶來的別樣之美及其蘊含的無盡禪意。

 

地址:京都市東山區本町15丁778號

交通:乘坐JR奈良線·京阪本線在「東福寺站」下車即到



No.7

京都  大德寺大仙院書院庭園



大德寺大仙院書院庭園的枯山水,是連千利休都為之傾倒的枯山水。這是一處表現水源出自深山幽谷、流向大海的枯山水之景。圍繞著書院的兩塊矩形空間的交界處,聳立著全庭最高最大的立石,代表水流所出的源頭;立石之下設置了一組三段式的枯瀑布,枯瀑布之下則是一組天然石造成的橋石組,白砂的水流經過石橋下,分為東、北兩支;東支流較短,止於石組之間的「深潭」,北支流則較長,匯入一片白砂鋪就的「大河」,又流過一堵照比,匯入「大海」。平坦的白砂上還放置了一塊舟石、數塊石組,舟石代表海上往來於蓬萊島運輸寶物的寶船,石組則象徵著海上點點島嶼。庭園中水流的部分完全使用白砂紋路來替代,使觀者不見水而如見水。其設計之精巧,蘊意之豐富使得遊人駐足觀賞這座枯山水庭園之時,就彷佛置身於真山水之中,堪稱為師法自然的巨作。



大德寺另一分寺龍源院中的枯山水之景,則較之前者風格大為不同。此石庭簡單而精緻,只有數席大小的空間,中置三石,皆小巧玲瓏,布置均衡,在白砂之海上搭配了龜鶴造型的蓬萊式庭院,風格質樸卻又帶有幾分意趣。除此之外,大德寺高桐院內還有被稱為「楓之庭」的枯山水庭園,也是日本枯山水代表作之一,值得前去一看。


地址:京都市北區紫野大德寺町53號

交通:乘坐京都市營巴士到「大德寺前站」下車即到



No.8

東京 玉堂美術館



位於東京都郊外青梅線御嶽站附近的玉堂美術館,是人們為了紀念日本畫巨匠川合玉堂所修建的。館內不僅有許多名家畫作收藏,還擁有景致優美的枯山水庭園,曾被美國一本關於日本庭院的專門雜誌《The Journal of Japanese Gardening 》評選為日本最美的二十處庭園之一。



玉堂美術館的枯山水庭園位於建築的北端,靠近多摩川,是平鋪的枯山水樣式,與龍安寺石庭風格極為相似,以白砂鋪地,並搭配一些形狀各異的巖石,石群的聚合、離散、遠近、起伏中又蘊含著深刻的禪意或哲學,吸引人們去用心感悟。在觀賞枯山水之時,還可以聽到牆另一側溪谷(多摩川)流淌的聲音,讓人感覺仿佛置身於真正的山水之中,享受大自然的那份寧靜。在枯山水稀少的東京地區,這裡可以稱得上是絕佳的選擇。



地址: 東京都青梅市御嶽1-75

交通:乘坐JR青梅線在「御嶽站」下車步行越3分鐘



No.9

岡山縣 賴久寺庭園



除砂石枯山水這種大家所熟知的庭園類型外,還有一種以常綠低矮灌木植物為主、以砂石為輔的特殊類型的庭園,即所謂的「修剪式枯山水」。此類枯山水庭園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位於岡山縣的賴久寺庭園,該庭園誕生於桃山時代末期至江戶時代初期,由當時最著名的造園家小堀遠州設計。



該庭園中央雖有一小池,但觀賞的焦點卻是在被修剪過的植物上,因而被人們當作修剪式枯山水來看待。位於水池東北部的修剪植物有三個層次,前低後高,成條帶狀,猶如大海的波濤。水池南面還有象徵龜島和鶴島的修剪植物,位於白砂坪中,猶如蓬萊仙境一般。庭園中象徵波浪、龜島、鶴島的修剪植物是山茶花樹和杜鵑花樹。以淡綠色的杜鵑花樹為前景,以濃綠色的山茶花為背景的格調是當時小堀遠州園林流派的特色之一。



雖說賴久寺庭園因有一個小池可能算不上純粹意義上的枯山水庭園,但其設計與布局整體上與枯山水庭園並無差異,而且相比於常見的砂石枯山水,其風格也更為獨特,值得我們去一探究竟。


地址: 岡山縣高梁市賴久寺町18號

交通:乘坐伯備線在「備中高梁站」下車步行約14分鐘



No.10

和歌山縣 金剛峰寺



金剛峰寺為真言宗全日本三千多寺院的總本山,由弘法大師(空海)開創,位於和歌山縣伊都郡高野山,距今已有1200 年歷史。寺中有日本最大的枯山水庭園蟠龍庭,面積2340平方米,是在1984年弘法大師入定1150年「御遠忌大法會」時所創造的。園內白砂滿布,在白砂所代表的雲海中,兩條蟠龍遙遙相對,左側為雄,右側為雌,威嚴地守護著整個金剛峰寺。蟠龍所用石塊是弘法大師出生地四國之花崗巖,雲海則是京城著名的白川砂。不過,積雪使得枯山水變成雪山水,茫茫一片分不清究竟是雪還是白砂,平添幾分素樸之感。如果有時間想要領略枯山水之間的禪意,那麼一定要來這裡坐在迴廊上慢慢參悟,因為相比人滿為患的京都寺廟,這裡更要安靜優雅許多。



地址:日本和歌山縣伊都郡高野町高野山132號

交通:乘坐南海有軌電車在「高野山站」下車,換乘南海林間巴士大門方面在終點下車後步行約25分。或到「千手院前站」高野山交通中心乘坐巴士到「金剛峰寺」下車即到



枯山水不僅是日式美學典範,更是我們可以清心的道場。

帶上知日·枯山水》特集,去尋找那白石砂海中隱藏的人生真諦吧。


葛蓓蓓、梁琳 / text




《知日·枯山水》特集

 日本庭園的至高美學!


全網現貨發售中

京東/噹噹/天貓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購買連結


相關焦點

  • 日本最美「枯山水」庭院指南,庭院深深深幾許?
    枯山水庭院,不僅有很高的美學研究價值,更是具有吸引著普羅大眾一覽其風採的魅力。即便不是參禪者,眺望枯山水庭園,也能獲得片刻的平靜。在日本境內的枯山水庭園之多,各有其不同的個性。該寺以庭園而聞名,滿園生長有100多種苔蘚植物,因此又稱為「苔寺」。其庭園分為上、下兩段,下段為平地的池泉迴遊式庭園,而過了「向上關」和「通宵路」,則是上部依山而建的以指東庵為中心的枯山水庭院。西芳寺枯山水庭園是日本枯山水庭院的開山之作,由日本枯山水鼻祖、禪學國師夢窗疎石設計建造而成,融合了禪宗中幽玄、素樸、自然、清靜等理念。
  • 「建築界」日本最美枯山水庭院,具有很高美學價值的金福寺庭院
    枯山水庭園,有著很高的美學研究價值,即便不是參禪者,眺望枯山水庭園,也能獲得片刻的平靜。在日本境內的枯山水庭園很多,各有其不同的個性。我們一起來感受金福寺庭院的風採。  金福寺位於京都北郊,屬南禪寺派,這裡不僅是當地人們非常喜愛的賞楓之地,也是京都著名的枯山水庭園之一。
  • 日本枯山水庭園賞析,四面環繞式的東福寺方丈庭園
    寺內共有25座分院,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東福寺方丈庭園,它由日本造園大師重森三玲於1938 年建造(東福寺於明治時代初期遭火災,其方丈庭園於1939年重建)是在東福寺自鎌倉時代建立起來的庭園的基礎上,引入現代抽象藝術的結構而營造成的一個枯山水式禪院庭園。與其他禪寺庭園不同之處在於,東福寺方丈庭園是四面環繞式的。
  • 枯山水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 京都龍安寺枯山水庭園在全世界都開始關注日本庭園時,庭園水準極高的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在2001年5月,舉辦了一場為期4個月的日本庭園展——「運用日本傳統庭園技術的現代庭園展」,通過介紹日本的傳統造園技術,讓英國的普通家庭也能接觸到日本庭園中「與自然共生」的思想。
  • 20座最美枯山水庭院
    中國設計微刊,專注「家居、時尚、創意」設計分享 設計空間 | 書畫藝術 | 生活美學 其枯山水庭園是日本枯山水庭園的開山之作,由日本枯山水鼻祖、禪學國師夢窗疎石設計建造而成,融合了禪宗中幽玄、素樸、自然、清靜等理念。
  • 日本枯山水庭園賞析,「修剪式枯山水」賴久寺
    除砂石枯山水這種大家所熟知的庭園類型外,還有一種以常綠低矮灌木植物為主、以砂石為輔的特殊類型的庭園,即所謂的「修剪式枯山水」。此類枯山水庭園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位於岡山縣的賴久寺庭園,該庭園誕生於桃山時代末期至江戶時代初期,由當時最著名的造園家小堀遠州設計。
  • 「建築界」日本最美枯山水庭院,龍安寺石庭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枯山水庭園,有著很高的美學研究價值,即便不是參禪者,眺望枯山水庭園,也能獲得片刻的平靜。在日本境內的枯山水庭園很多,各有其不同的個性。我們一起來感受安寺石庭美景帶給我們的龍安寺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的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寺院,創建於1450年,以其枯山水方丈庭院而聞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龍安寺的石庭是以油土矮牆圍成的長方形庭院,長25m,寬10m。地面鋪著一層細白砂石,表面梳著極整齊的波紋。
  • 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
    出身於一個禪僧世家,枡野俊明早年學習藝術,研究生畢業後迷戀枯山水、研習佛教禪宗,進而出家為僧,一心一意潛心研究枯山水,他把營造枯山水當作參禪悟道的主要修行手段,並把作品的創造過程視為修行的過程。十幾年間,他受邀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倫敦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著名學府進行演講和集中講義。
  • 日本枯山水庭園賞析,1200年歷史的金剛峰寺
    金剛峰寺為真言宗全日本三千多寺院的總本山,由弘法大師(空海)開創,位於和歌山縣伊都郡高野山,距今已有1200年歷史。寺中有日本最大的枯山水庭園蟠龍庭,面積2340平方米。蟠龍所用石塊是弘法大師出生地四國之花崗巖,雲海則是京城著名的白川砂。
  • 在貴賓室造一片枯山水,轉化日本禪風庭園意象
    貴賓室設置的用意,是提供旅人或客人一個暫歇的場所,而這間由香港建築設計公司NCDA操刀的「The Garden Pavilion」,除了營造私密放鬆的環境,也打破典型貴賓室的印象。貴賓室位在香港繁忙地段的一間購物中心裡,NCDA負責公共花園與私人休息室兩個區域的設計;中心概念為「創造放鬆的逃離感」,從日本傳統的禪風庭園汲取靈感,轉化成一種現代花園的景觀;以低彩度的象牙色調、有機的曲線和質地、地景般的綠意貫穿整體,讓人們有破繭逃離的感受。
  • 寺院住持設計的枯山水
    出身於一個禪僧世家,枡野俊明早年學習藝術,研究生畢業後迷戀枯山水、研習佛教禪宗,進而出家為僧,一心一意潛心研究枯山水,他把營造枯山水當作參禪悟道的主要修行手段,並把作品的創造過程視為修行的過程。十幾年間,他受邀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倫敦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著名學府進行演講和集中講義。
  • 日式枯山水,是一場直面自我的修行
    枯山水本身不僅從日本走向了世界,它的內在哲學也影響著更多位面的設計。我們總說,如果在一旁靜靜凝視,能在枯山水中看到玄之又玄的「禪意」,而所謂「禪意」從何而來?在京都的寺廟中,石頭與沙子被僧人用來呈現自然與宇宙,把禪宗精神與山水畫意境相結合,用有形之物凝結住了無形的意蘊,便形成了日本獨有的「枯山水」。
  • 想看懂枯山水,要掌握哪些密碼?
    枯山水,指以白砂和石組為主要元素,不引流亦不用水,通過鋪設白砂、勾勒砂紋、放置石組而做成的庭園樣式或造園手法。時而以砂喻海、以石喻島,時而砂又幻化成雲海,石又變成了露出雲端的大山。枯山水巧妙地組合砂石,使之呈現出小宇宙一般的意境,是禪宗世界觀的絕佳體現。01 枯山水與日本庭園枯山水是日本庭園發展的結晶。
  • 走進最美的十個日式庭園,了解日本造園文化的精髓
    說到日本你們會想到什麼呢?科技?動漫?宅男?……但是你知道重點嗎?無論從何說起,日式庭園在日本文化中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接下來小編先帶你走入這10個最美的日式庭園,看看什麼是日式庭院的禪意之美。什麼是日式庭院的最重要構成要素,及其營造的注意事項。
  • 被世界連續17年評為日本第一庭園,隱藏在美術館裡的日本最美庭院
    囊括自然山山水水「枯山水庭園」如果您在苔蘚花園中漫步一段時間,就能到達「 枯山水庭園」,這是足立美術館的主要庭園。柔軟細膩的白沙像水流一樣傾瀉而出,好像來自苔蘚庭園的水流湧入了大海一般的氣勢磅礴。為了看到和自然山林間一樣的紅葉美景,每到秋季眾多的遊客湧入這裡欣賞枯山水庭園的秋色景致。背後山林裡的紅葉像一團團紅色的火焰染紅了林間山色。足立美術館多樣化的庭園幾乎都可以在館內能夠遠眺近觀。特別是能看到枯山水庭園的大廳的一角最受歡迎,坐在這裡180度欣賞日本庭園的景色。
  • 枯山水詳解 · 100圖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鎌倉時代又稱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堪稱日本古典園林的精華與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無論大園小園,古園今園,動觀坐觀,到處可見枯山水的實例。枯山水之名最早見於平安時代的造園專著《作庭記》,不過這時所言的枯山水並非現在通常所指的那種以砂代水,以石代島的枯山水,而僅僅指無水之庭。
  • 一塊石頭,一片砂礫,也許便是一個枯山水庭的大千世界
    以砂喻海、以石喻島 時而砂又幻化成雲海 石又變成了露出雲端的大山 「枯山水」就是這樣一種極為抽象 極富象徵性、又貼近日常的庭園形式
  • 日本枯山水庭園與禪的空無性,無中生有,衍生巧妙的建築感染力
    南北朝時期日本室町時代,禪的「空無」文化精神,影響著造園藝術,「石庭」、「枯山水」庭園就成為這時期的庭園基本特色。從這時期開始,在僧侶中出現了半專職的造園家,稱做「立石僧」,以自然石裝點庭園,稱做「石組」,亦即「石庭」,它提高了當時的建造庭園的技術,大大地推動了庭園建築藝術的發展。
  • 禪意·枯山水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鎌倉時代又稱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堪稱日本古典園林的精華與代表。 一般來說,觀賞者要脫離枯山水,在建築物內觀賞。在走廊可以最近距離地觀賞枯山水,但是從房間中向外看也別有一番意趣,房間將庭園分隔開,風景宛如被嵌入畫框之中。這使得枯山水區別於其他庭園尋求開闊的觀感,以一種類似畫框的觀感來延伸感知,或是體悟自然觀、宇宙觀。
  • 去看冬天的枯山水吧,它是京都的世界觀
    石庭,代表是枯山水,是日式庭園的精髓。冬天恰恰是觀賞京都石庭的最好機會。一來是因為遊人稀少,反而能獲得靜心的環境,也與日本文化的侘寂文化不謀而合。二來是因為天氣寒冷,反而能在觀賞石亭的片刻,感受到其中潛藏的能量和即將萌芽的生機。那麼在這個冬天,京都有哪些庭園可以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