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塊石頭,一片砂礫,便是整個世界!
一塊石頭,一片砂礫,便是整個世界! 枯山水製作 日本枯山水大師枡野俊明上海現場制止枯山水 現場
-
枯山水詳解 · 100圖
大德寺大仙院的枯山水,是連千利休都為之傾倒的枯山水。此處的枯山水,環繞方丈正殿,建築物後面的細長庭園中,便是主石的安放之地。在方丈庭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著5組長著青苔的巖石,此外別無一物,面積僅330平方米,庭園地形平坦,東西走向 15塊大小不一的石頭,放置怪異,據說不管從任何角度看,都有一塊石頭隱身不見。
-
日本十大最美「枯山水」庭園指南!
遊覽西芳寺庭園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石與石組的布局與配合,在西芳寺西北面山腰上一塊不大的地方,夢窗用白色砂礫耙出波紋,用幾組天然石作為役石(角色石):坐禪石、須彌石、龜石、鶴石、蓬萊石等,創作了洪隱山枯山水石組
-
最詳細的枯山水製作過程
最嚴格意義的枯山水就是京都府龍安寺方丈楠庭(傳1450年)和大仙院方丈北庭和東庭(約1509年)此外還有退藏庭、靈運院書院等的庭院他們都是些閒庭小院,面積不大卻要在「方寸之地幻出千巖萬壑"方法就是寫意、就是象徵象徵就是調動觀賞者的想像力也就是觀賞者的哲學、文學、藝術修養因此枯山水常和禪學聯繫在一起運用隱喻和頓悟對空與有、虛與實作出心靈的觀照枯山水耙制方法一(視頻時長:11分49秒)
-
想看懂枯山水,要掌握哪些密碼?
三是特別重視氛圍的營造,主要通過石頭、植物完成,以幽玄、侘寂等氣氛為主。最後,日本庭園貫徹了留白的美學思想。不難看出,枯山水是將氛圍營造和留白美學發揮到了極致的日本庭園的特例。△ 現代的枯山水庭園(日本足立美術館庭園)02 解讀枯山水的五個關鍵詞《作庭記》「枯山水」一詞最早出現在平安時代末期,被記錄於日本最古老的庭園典籍《作庭記》中。《作庭記》在江戶時代中期以前都被稱作《前栽秘抄》,是造園界的秘傳書。當時「枯山水」作為造園用語,在書中僅僅指代池泉庭園中運用石組做出的局部景觀及其手法。
-
日本枯山水的形成發展過程,枯山水是超越園林的園林藝術
以往的園林以石為山、引水為池、植樹成林,但都是石即是石,水即是水,樹即是樹,只是依據不同的理念將這些要素進行組合,但是枯山水卻完全不同。山倒還罷了,它竟然以砂為水,以靜止之水紋代替運動不止的波浪,以極簡抽象的方式來表達日本人對於園林藝術的理解:「一片白砂,幾塊石頭,就是大千世界;一剪植籬,幾叢矮樹,就是萬般風雲。砂就是海,石就是島,砂紋起波濤,樹籬築海浪,這就是枯山水園林。」
-
日式枯山水,是一場直面自我的修行
只用白砂和石頭,也能成為藝術、蘊藏哲學、塑造出一個新的世界嗎?枯山水,這個概念放在今天已經不再罕見了:它小則是一個茶盤大的家居擺件,大則是連綿起伏的一整座林園;可以是幾百年前室町時代留下的風物,也可以是近幾年新銳園林設計師們的先鋒設計;常常出現在傳統的日式庭院中,也與硬朗的現代鋼筋水泥相得益彰……
-
寺院住持設計的枯山水
出身於一個禪僧世家,枡野俊明早年學習藝術,研究生畢業後迷戀枯山水、研習佛教禪宗,進而出家為僧,一心一意潛心研究枯山水,他把營造枯山水當作參禪悟道的主要修行手段,並把作品的創造過程視為修行的過程。十幾年間,他受邀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倫敦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著名學府進行演講和集中講義。
-
枯山水之置石造景藝術,就是這麼有魅力~
因受到禪宗文化影響,枯山水的置石方式獨樹一幟,包括石頭的組合方式、擺放姿態、空間關係等,具有很強的人工性、裝飾性、寓意性。枯山水置石造景要素1、主石「石」在日本具有宗教的象徵意義,日本人視「石」為神祭拜,石庭園便成為一處神聖場所。置石的選擇及配置在枯山水庭園中非常重要。
-
看上去很高大上的枯山水,原來是這麼做出來的(含視頻示範)
用石象徵山巒、用沙象徵湖畔、用線條表示水紋……如副留白的山水畫卷。因其無水而喻水,因無山無水而得名。最嚴格意義的枯山水就是京都府龍安寺方丈楠庭(傳1450年)和大仙院方丈北庭和東庭(約1509年),此外還有退藏庭、靈運院書院等的庭院。它們都是些閒庭小院,面積不大,卻要在「方寸之地幻出千巖萬壑"。
-
微景觀小歷史,枯山水
微觀小歷史微景觀自古有之,7世紀時中國隋文帝曾經贈送日本天王一副盆景,在漆盤裡放著幾塊石頭,估計這是最早的微景觀。這副盆景對日本的園林藝術未必有著真正的歷史意義,但是湊巧成為了一個象徵,日本的寫意庭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盆景式園林,他的集中代表就是枯山水。
-
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
出身於一個禪僧世家,枡野俊明早年學習藝術,研究生畢業後迷戀枯山水、研習佛教禪宗,進而出家為僧,一心一意潛心研究枯山水,他把營造枯山水當作參禪悟道的主要修行手段,並把作品的創造過程視為修行的過程。十幾年間,他受邀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倫敦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著名學府進行演講和集中講義。
-
日本京都龍安寺枯山水
此行京都龍安寺實際上是計劃之外的,一是嵐山的船因為颱風天氣尚未通航,再者聽聞小夥伴喜歡枯山水,而龍安寺方丈庭院的枯山水特別著名,便去了
-
枯山水的禪境
熱愛水卻不用真水,而是用石頭、砂石營造出水的波紋,對水的譬喻和想像成為枯山水的精彩和獨特之處,也是枯山水形成獨特美學風格的基礎。道元認為山水並不分指山和水的形態,而是山水合一。這種山水觀與枯山水的形成是一致的。水並不指物理的水的質感,而是水的意向,有水而成山,山水互相映襯彼此成就。枯山水中的巨石大多形態普通,不像中國的太湖石等各種名石一樣瘦漏皺透,石頭的形態自身便有百看不厭的文人美感。
-
京都龍安寺,枯山水的極致禪意
日本最著名的枯山水——石庭山水就在龍安寺中。1975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訪問日本,還專門前去京都參觀龍安寺內的庭園,並讚不絕口,自此,龍安寺石庭山水在世界範圍內名聲大噪。龍安寺以石庭山水聞名,但雅致的景色又何止石庭,一進入山門就可見的池泉園也別有一番風情。
-
日本枯山水庭園賞析,四面環繞式的東福寺方丈庭園
寺內共有25座分院,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東福寺方丈庭園,它由日本造園大師重森三玲於1938 年建造(東福寺於明治時代初期遭火災,其方丈庭園於1939年重建)是在東福寺自鎌倉時代建立起來的庭園的基礎上,引入現代抽象藝術的結構而營造成的一個枯山水式禪院庭園。與其他禪寺庭園不同之處在於,東福寺方丈庭園是四面環繞式的。
-
日式枯山水的代表——京都龍安寺
而這裡更是被稱為日本枯山水庭院的代表作。龍安寺是由室町時代應仁之亂東軍大將細川勝元於寶德二年(公元1450年)創建的禪宗古寺。龍安寺位於日本的京都,龍安寺庭園是日本庭園抽象美的代表:在寺廟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著5組長著青苔的巖石,建寺時是日本視覺藝術發生重大革新時期。
-
日本的「枯山水」雖不是「真山水」,但體現了山水的神韻之美
枯山水並沒有水景,其中的「水」通常由砂石表現,而「山」通常用石塊表現。有時也會在沙子的表面畫上紋路來表現水的流動。枯山水字面上的意思為「乾枯的景觀」或「乾枯的山與水」,通常出現在室町時代、桃山時代以及江戶時代的庭院中。
-
20座最美枯山水庭院
傳統日式庭園種類大致分為築山庭、枯山水庭和茶庭三大類,但無論哪種形類型,都不追求豪華與奇異,儘可能還原自然的本色。特別是退藏院的枯山水「元信之庭」、是由當時著名的畫家狩野元信設計的。庭園以景石組合及剪枝來表現立體,並用白砂繪作曲線,這是狩野派奠基人狩野元信所特有的風格。
-
去看冬天的枯山水吧,它是京都的世界觀
讓谷町君最感興趣的,是JR東海也結合今年的「京都冬之旅」推出了一個特別企劃:京都的禪寺和石庭巡禮。石庭,代表是枯山水,是日式庭園的精髓。冬天恰恰是觀賞京都石庭的最好機會。一來是因為遊人稀少,反而能獲得靜心的環境,也與日本文化的侘寂文化不謀而合。二來是因為天氣寒冷,反而能在觀賞石亭的片刻,感受到其中潛藏的能量和即將萌芽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