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山水是日本園林的一種,由中國漢代傳入日本,但也是日本畫的一種形式。
一般是指由細沙碎石鋪地,再加上一些疊放有致的石組所構成的縮微式園林景觀,偶爾也包含苔蘚、草坪或其他自然元素。
枯山水並沒有水景,其中的「水」通常由砂石表現,而「山」通常用石塊表現。
有時也會在沙子的表面畫上紋路來表現水的流動。枯山水字面上的意思為「乾枯的景觀」或「乾枯的山與水」,通常出現在室町時代、桃山時代以及江戶時代的庭院中。
枯山水字面上的意思為「乾枯的景觀」或「乾枯的山與水」,通常出現在室町時代、桃山時代以及江戶時代的庭院中。
山倒還罷了,它竟然以砂為水,以靜止之水紋代替運動不止的波浪,以極簡抽象的方式來表達日本人對於園林藝術的理解
一片白砂,幾塊石頭,就是大千世界;一剪植籬,幾叢矮樹,就是萬般風雲。砂就是海,石就是島,砂紋起波濤,樹籬築海浪,這就是枯山水園林。
夢窓疎石被認為是枯山水庭院的開拓者,他修建了最初的枯山水庭院----京都西芳寺庭園。
夢窓疎石俗家姓源,是宇多天皇九世孫,先居鎌倉,後住京都,是臨濟宗一代宗師,深諳顯密三昧,同時又是園林巨匠,以他的禪宗造詣所做庭園,是一般匠人難以企及的。
《夢窓國師年譜》:"開清池尋伏流,水出巖罅,潺潺如洗玉,可喜也。白沙之洲,怪松之嶼,嘉樹奇巖,間錯林立,船泛漣漪,館影水中,天下絕景,是非人力所能及也。"
到了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萬曆三十一年到嘉慶十一年),枯山水主要成為庭園組景的一部分
一個大的庭院往往是以水池為中心,周圍真山水、枯山水、茶庭、書院都包含在內的綜合性園林。
現代的枯山水組成的要素除了組石、青苔、砂之外,還會有植木,構造方式也有不同種類。
有砂石為主的石庭,比如龍安寺石庭、東福寺南庭
有以苔石為主的苔庭,比如西芳寺苔庭、東福寺北庭
還有一種用型木(修剪過的樹木)來做枯山水的,如島根足立美術館的日式庭院
還有一種書畫式的枯山水,這種枯山水直接脫胎於山水畫,有具體的模本
根據山水畫的構圖形式又分出立式、平式、立平結合式三種,大德寺大仙院就屬於立式構圖,而島根足立美術館的白沙青松庭就屬於平式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