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豔婷,1980年生於山西,書畫落款又作「豔亭」,號與點齋,2007年山西師範大學美術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研究方向為山水畫創作,後深造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工作室,現為晉中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美術學專業負責人,山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晉中市美協會員,魏榆書畫院副院長。
近期主要參展經歷:
2020年,《大山不言,忠誠可見》入圍第十屆名族百花獎——中國各民族美術作品展。
◇2019,《蒼茫翠谷》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大美觀音山全國中國畫山水作品展
◇2019,《蒼原雄鷹》獲第十七屆山西省美術作品展優秀獎,同時入圍中美協「時代丹青-全國第三屆現代工筆畫作品展」,
◇2019《雪國瑞獸》入圍中國美術家協會「重溫經典」第四屆婁東全國山水畫雙年展,
◇2018《「人文精神」回歸——構建當代中國畫的「時代氣質」》中美協全國首屆高峰論壇入會資格作品。
◇2016 著作:《四君子的雅俗世界——文人畫與裝飾藝術之對比研究》,鄭州大學出版社,河南鄭州。
作品欣賞:
中國山水畫之最高境界為「天人合一」,歷代畫家無不注重師法造化。如荊浩長期隱居於太行,「遠觀其勢,近取其質」,方得自然山川之形質神韻;石濤終生雲遊山水之間,「搜盡奇峰打草稿」,才成其蒼鬱恣肆、豐富多變的獨特畫風。李豔婷醉心於山濤林海、溪澗泉瀑、流嵐霞靄,側耳聞松風鳥鳴、山間萬籟,懷萬千丘壑,人與山渾然同化。
李豔婷作品有宋畫的精緻嚴謹、優雅,又有元畫山高蒼雲之氣勢。在結合宋元繪畫精華基礎上,又獨具創新,融入當代視覺審美與西方繪畫的構圖與技巧,讓畫面的布局更加飽滿,用色更為豐富細膩,將情境營造的既有高古之滋味又有時代之特色,別具風格。
李豔婷老師的水墨山水作品以靈活多變的筆墨語言表現山泉樹石之千姿百態,高度提煉出自然物象之神韻與靈性。畫面蘊含儒家之中正平和、道家之抱樸歸真、佛家之圓融無礙,散發出一種質而不野、雅而不矯、韻味雋永的特彆氣息。
尋常者見山是山,不知山之深層意味,山水無言,唯有靈性者可與之精神交流,溝通對話,氤氳合一。山水知音自能聞山水間耳不可聞之天籟之音,自能見目不可見之奇崛圖像,渾然忘我,心遊白雲縹緲間。有自然之敬畏,後須有人生之積澱,可於山水中寄寓身心,重構山水之精神內涵。自然,筆墨情趣與學養累積也是進入此境的前提。
李豔婷只有深入氣象萬千的大山中,通過寫生來了解掌握山石樹木的生存狀態和形體結構,從而提煉、升華出自己獨有的筆墨程式。他的構圖極為飽滿充實,往往是黑壓壓的深山大壑布滿了整個畫面,驚心動魄、氣勢逼人。皴法粗細結合,厚重多變,節制有度,雖層層積墨而結構空間分明,較好的表現出山石的體面組合乃至因歲月風雨侵蝕而產生的裂痕於縫隙,從而傳達出一種歷史的沉重感。
相較之下,在當代成功的山水的畫家中,很多重於主觀性的表現,他致力於把握山石的靈魂、宇宙的律動,創造雄渾博大的精神景觀,超越地域性,超越時空,趨於意象化、抽象化。而李豔婷選擇的則是寫實性的表現,他醉心於具體的山脊、大坡的描繪,追求平凡中的厚重與偉大,在充滿張力的筆墨之下,依然貫通著歷史的血脈,書寫著我們民族的命運與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