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構建高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圖譜

2020-12-18 食品夥伴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解析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圖譜,為研究二倍體馬鈴薯自交衰退分子機制和培育二倍體自交系提供了數據基礎,也為其他雜合基因組的組裝和分析提供了借鑑。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上。


  據黃三文研究員介紹,馬鈴薯營養全面,是世界第三大主糧作物。推動馬鈴薯產業發展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為了加快馬鈴薯產業的發展,他發起了「優薯計劃」,旨在用二倍體雜交種代替同源四倍體,提高育種效率,縮短育種年限,並用種子替代種薯。但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高度雜合,解析難度大,嚴重製約了馬鈴薯基因組設計育種的研究進程。


  研究人員結合多種測序數據,構建了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從頭組裝和分型的方案,首次完成了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品系 RH 的全基因組序列,並解析出兩套單體型。在此基礎上,揭示了雜合馬鈴薯基因組內部等位基因的序列差異和表達調控差異。對兩套單體型進行比較分析發現,16.6%的等位基因存在表達差異,30.8%的等位基因存在甲基化差異,有害突變和優勢表達基因在兩套單體型中分布均勻。這表明通過傳統雜交手段,利用重組剔除有害突變十分困難。此外,研究還打破兩個有害等位基因(幼苗白化基因( ws1 )和株型基因( pa1 ))的緊密連鎖,這是培育優良自交系的進程中必須克服的困難。

  圖: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組裝技術路線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深圳市科技創新項目等資助。

相關焦點

  • 內蒙古大學齊建建教授團隊創造出自交親和、100%純合的二倍體...
    馬鈴薯是我國重要的菜糧兼用作物。廣泛栽培的馬鈴薯品種是基因組高度雜合的四倍體,遺傳分離極其複雜,且存在嚴重的自交衰退。該研究以野生二倍體馬鈴薯Solanum verrucosum為供體,通過小孢子培養創製了自交親和、100%純合的二倍體馬鈴薯新種質SVA4和SVA32
  • 超詳整理|多倍體物種研究熱點與思路
    通常二倍體基因組裝出單套基因組,異源四倍體能組裝出兩套基因組。而由於早期的技術限制,同源多倍體物種往往只能組裝1-2套(例如2017年甘薯基因組)。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發現僅單套的基因組數據難以完全演示該物種的全面信息。尤其是一些同源多倍體的物種,同源染色體之間不同遺傳位點的組合對生物表型有重要影響,如動植物中的雜種優勢、某些物種雜交不育現象等。
  • 追溯八倍體栽培草莓的二倍體祖先
    Edger等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的八倍體草莓基因組論文(Edger et al., 2019, 51: 541–547)推測其有4個不同的二倍體祖先,分別是森林草莓(F. vesca)、飯沼草莓(F. iinumae)、綠色草莓(F. viridis)和日本草莓(F. nipponica
  • 人類基因組DNA環高清4D圖譜繪成
    人類基因組DNA環高清4D圖譜繪成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 (記者聶翠蓉)最新一期《細胞》雜誌以封面文章刊登了美國貝勒醫學院、萊斯大學、史丹福大學和布羅德研究所聯合科研團隊的重要成果:他們為基因組在細胞核內摺疊成環狀結構繪製出高清4D圖譜。
  •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39:49 德國哥廷根大學Nils Stein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 五個異源四倍體棉花起源被釐清—新聞—科學網
    棉花的染色體特徵和種間基因組差異的分布。南京農大供圖 他們繪製了所有五個異源四倍體棉花種的高精度參考基因組圖譜,為探究多倍體植物基因組演化規律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據了解,主要的栽培棉花為異源四倍體,其形成經歷了複雜的雜交、多倍體化和馴化過程。大約150萬年前,起源於非洲的二倍體棉和美洲的二倍體棉雜交、基因組加倍形成五個異源四倍體種,分別是陸地棉、海島棉、毛棉、黃褐棉和達爾文氏棉。
  • Nature:構建出SARS-CoV-2編碼容量圖譜
    SARS-CoV-2與另外兩種密切相關的高致病性病毒SARS-CoV和 MERS-CoV同屬冠狀病毒科β冠狀病毒屬。SARS-CoV-2有一個大小為30kb的正義、單鏈RNA基因組。它的核衣殼蛋白(N)和由膜蛋白(M)、包膜蛋白(E)以及刺突蛋白(S)組成的外膜包覆著它的基因組。圖片來自NIAID-RML。
  • 首個山蒼子基因組圖譜:揭秘精油合成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木蘭類與雙子葉植物為姐妹類群 2016年10月,汪陽東團隊啟動了山蒼子基因組測序項目。經過3年多努力,圓滿完成項目,獲得了大小為1.37G,contig N50為607.34kb的基因組。通過Hi-C技術,他們進一步將基因組錨定到24條染色體上,錨定率94.56%,獲得質量優良的山蒼子基因組圖譜。
  • 萬種鳥基因組圖譜提供重要線索
    近十年前,隨著一項覆蓋現生約10500種鳥類的萬種鳥基因組學計劃啟動和研究的深入,科學家有望構建起所有鳥類的基因組圖譜,解析鳥類演化的歷程。11月12日,《自然》雜誌以封面論文形式,同期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了該計劃第二階段的研究結果,為深入了解基因組多樣性演化奧秘提供了契機。
  • 北京基因組所構建完成質體基因組結構變異資料庫
    質體是負責真核生物(如植物、藻類和原生生物)光合作用的關鍵細胞器,它也被當作遺傳轉化和操作的重要材料。質體的結構和數目不同於包括線粒體在內的其它細胞器,其表型同時受到遺傳學和環境因子的影響。質體基因組產生數量可觀的參與多種生物學過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翻譯等)的核心蛋白質。
  • 科研人員破譯中華蟾蜍大型基因組揭示其「成功」的秘訣
    為了揭秘中華蟾蜍的適應性遺傳機制,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呂彬、江建平和傅金鐘聯合華中師大吳華、河南師大陳曉紅、信陽師大宋曉威和西華師大廖文波等高校的科研人員,共同發起了中華蟾蜍基因組測序項目,破譯了中華蟾蜍基因組,獲得了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是水平的蟾蜍基因組參考圖譜。
  • ...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在愛滋病毒研究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據在線發表於《自然·通信》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美國科學家已成功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猴免疫缺陷病毒,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密切相關,即愛滋病的病因)。這一突破是在愛滋病病毒研究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將使研究人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開發出治療人類HIV感染的方法。主持研究的天普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表示:「我們首次證明,單次接種由腺相關病毒攜帶的CRISPR基因編輯構建體,可從恆河猴的感染細胞中編輯出SIV基因組。」
  • NRGene和日本Kazusa DNA研究所利用Illumina數據揭示八倍體草莓...
    大多數植物、動物和人類基因組均為二倍體 ——每個基因含兩個變體。草莓基因組中每個基因包含八個幾乎相同的變體,因而,要對每個基因進行準確定相,依靠原有技術無法實現。這一不可能被 DeNovoMAGICTM 3.0 改變。
  • Cell:構建出人類免疫細胞圖譜,可確定遺傳變異對基因表達的影響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LJI)的研究人員分享了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對於破譯這種自然遺傳變異如何影響免疫系統保護我們健康的能力至關重要。四年多來,在Pandurangan Vijayanand博士的領導下,這些研究人員一直在進行大規模的免疫分析工作,並詳細說明了DNA序列中的變異如何影響不同類型免疫細胞中的基因活性。
  • 科學家在基因組尺度上測量出DNA力學
    科學家在基因組尺度上測量出DNA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4:55:19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aekjip Ha小組在基因組規模上測量了DNA力學。
  • 亞林所繪製首個山蒼子基因組圖譜 揭秘精油合成分子機制
    該研究首次繪製山蒼子染色體水平基因組圖譜,並基於此揭示樟科物種進化及其精油合成分子機制。深入南方香樹有怎樣的價值?我國山蒼子栽培面積21.60萬畝,精油年產量14.01萬噸,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每年產生的經濟價值約20億元。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科所參與的大麥泛基因組構建研究成果在Nature發表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小麥大麥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創新團隊通過參與大麥泛基因組構建國際協作研究,在破譯大麥泛基因組方面取得了裡程碑意義的研究進展,將為未來開展大麥青稞種質資源鑑定、遺傳研究、種質創新及新品種選育提供有力支撐,相關研究成果北京時間11月26日在《自然(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