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學齊建建教授團隊創造出自交親和、100%純合的二倍體...

2020-12-15 騰訊網

馬鈴薯是我國重要的菜糧兼用作物。廣泛栽培的馬鈴薯品種是基因組高度雜合的四倍體,遺傳分離極其複雜,且存在嚴重的自交衰退。缺乏合適的模式研究材料,是目前馬鈴薯功能基因遺傳定位與分離克隆工作面臨的主要難題。

近日,JIPB在線發表了內蒙古大學齊建建教授團隊題為「Developing a new model system for potato genetics by androgenesi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以野生二倍體馬鈴薯Solanum verrucosum為供體,通過小孢子培養創製了自交親和、100%純合的二倍體馬鈴薯新種質SVA4SVA32,豐富了馬鈴薯遺傳研究的材料類型,也為下一步馬鈴薯突變體庫創製工作奠定了基礎。

自交親和、純合二倍體馬鈴薯SVA4和SVA32的創製與鑑定

(A)11種小孢子誘導培養基激素組分與植株再生統計;(B)由胚狀體和愈傷組織誘導獲得再生植株;(C)流式細胞法(左)和根尖染色體計數(右)鑑定再生植株倍性;(D)SVA4與SVA32表型;(E)全基因組重測序鑑定SVA4與SVA32純合度;(F)供體PI275256中雜合SNP窗口的頻數分布。

齊建建教授團隊以自交親和的雜合二倍體馬鈴薯S. verrucosum(PI275256)為供體,通過篩選11種不同成分的誘導培養基,獲得23份再生材料。結合根尖染色體計數、流式細胞法等對再生植株進行倍性鑑定,發現其中6份為二倍體、17份為一倍體。利用22對多態性InDel標記進行純合度分析,發現這6份二倍體的理論純合度接近100%。團隊對上述二倍體材料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表型評價(包括株型、自交親和性、結實率、結薯情況等),最終成功篩選出兩份表現優良的二倍體SVA4SVA32,二者具備了經典模式植物純合、可自交、易於遺傳轉化等特點。本文通過全基因組重測序獲得了更為精準的SNP基因型數據,分析結果進一步證明SVA4和SVA32是完全純合的二倍體材料。

此外,該研究還開發了基於重測序數據的再生植物材料純合度鑑定方法。與傳統的SSRInDel等分子標記體系相比,該方法可將遺傳位點檢測數量提高1000倍以上。這種方法也可用於其他物種後代群體的純合度評估。

內蒙古大學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青年教師杜密茹和團隊已畢業碩士生王婷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齊建建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中國農科院深圳基因組所練群和英國James Hutton Institute的Glenn Bryan教授也為本研究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內蒙古自治區傑出青年培育基金等項目資助。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IPB)是由中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國植物學會共同主辦,Wiley出版的同行評審月刊。JIPB面向全球,刊發整合植物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創新成果,包括宏觀和微觀領域有創新性的重要研究論文、特邀綜述、突破性報導、新資源、新技術和評論性文章。2019年2年SCI 影響因子是4.885,位於植物學TOP7.3%,已連續8年處於SCI的Q1區。Scopus資料庫中CiteScore是8.1,位於 TOP4.2%。2019年,JIPB進入中國科學院期刊分區Q1區,併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

點擊「分享,點讚,在看」,讓好內容被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正交、反交、雜交、自交的實驗方法
    孟德爾的雜交實驗實際上包含了兩種交配方式:一種交配方式稱為雜交,另一種交配方式稱為自交。
  • 研究人員構建高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圖譜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解析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圖譜,為研究二倍體馬鈴薯自交衰退分子機制和培育二倍體自交系提供了數據基礎,也為其他雜合基因組的組裝和分析提供了借鑑。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上。
  • 【經典題型】自交與自由交配下的推斷與相關比例計算
    純合黃色圓粒豌豆和純合綠色皺粒豌豆雜交後得子一代,子一代再自交得子二代,若子二代中黃色圓粒豌豆個體和綠色圓粒豌豆個體分別進行自交、測交和自由交配,所得子代的性狀表現比例分別如下表所示:表現型比例Y_R_(黃圓)自交黃色圓粒∶綠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皺粒25∶5∶5∶1
  • 中國農大陳紹江教授團隊實現雙子葉植物單倍體誘導技術突破
    中國農大陳紹江教授團隊實現雙子葉植物單倍體誘導技術突破 2020-05-27 04: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復旦大學王磊/桑慶團隊發現人類卵子成熟障礙新致病基因並探索了...
    2020年5月29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王磊教授、桑慶副研究員,聯合國內多家生殖中心在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期刊上在線發表了題為:Bi-Allelic Missense Pathogenic Variants in TRIP13 Cause Female Infertility Characterized
  • 一所名為「塞外小北大」的大學,曾創造出中國第一個試管山羊
    在西北有一所著名的211大學,人稱「塞外小北大」,它曾經創造了中國第一個試管山羊以及第一個試管牛。那麼這是哪所大學呢?首批211大家一聽到內蒙古大學,可能會想到它可能會是一所照顧性211,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內蒙古大學自1957年成立,是我國第一所民族自治區內的綜合性大學,其創立之初由北京大學援助,曾有很多優秀的北大教師直接到內大任教,因此,上世紀內蒙古大學排名很靠前。所以說,內大當時被選為211大學,是真正靠自身實力的。
  • 西北大學王仲孚教授團隊硫酸化寡糖研究取得新進展:用於糖晶片分析...
    近日,西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王仲孚教授團隊在硫酸化寡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一項研究成果、題為《Strategy for Isolation, Preparatio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Chondroitin Sulfate Oligosaccharides
  • 追溯八倍體栽培草莓的二倍體祖先
    但對於其二倍體祖先的爭論持續了半個多世紀,至今懸而未決。Edger等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的八倍體草莓基因組論文(Edger et al., 2019, 51: 541–547)推測其有4個不同的二倍體祖先,分別是森林草莓(F. vesca)、飯沼草莓(F. iinumae)、綠色草莓(F. viridis)和日本草莓(F. nipponica
  • 海大教授研製出能100%生物降解保鮮膜
    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西南交通大學張旭教授團隊在固體力學頂級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5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學力學學院張旭教授研究組在固體力學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上在線發表論文「Cyclic plasticity of an interstitial high-entropy alloy
  • 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這款海藻食品保鮮膜能100%生物降解
    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大學教授用甄嬛體教高數」引師生廣泛關注 登上多個熱搜榜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31日(記者 李華錫)5月30日,中國青年網刊文《大學教授用「甄嬛體」教高數 還用「八卦限」作總結》,報導了西南交通大學數學學院教授趙海良將「甄嬛體」應用到高等數學課堂上,把看似枯燥乏味的數學語言轉化為通俗易懂、古色古香的「甄嬛體」,還用「八卦限」進行總結。
  • 青島農業大學85後「擼貓」教授團隊在貓科...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曲順 通訊員 曲天澤 青島報導  日前,記者從青島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趙明輝博士團隊通過攻關,成功獲得森林貓體細胞克隆後代,學校成為中國首個成功完成貓科動物體細胞克隆的高校。
  • 2021年內蒙古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工作已經展開,新東方在線考博頻道將為廣大2021考博考生發布轉載各博士招生單位發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考博專業目錄、考博參考書目、及導師聯繫方式,以下是2021年內蒙古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 暨南大學李丹教授團隊JACS:高核銅富勒烯核殼結構配合物
    找化工醫藥原料,用化學加搜索 導讀 近日,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李丹教授研究團隊在高核銅(I)富勒烯核殼結構配合物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的突破(J. Am. Chem. Soc.
  • 北方全國性重點大學,內蒙古大學和寧夏大學
    內蒙古大學和寧夏大學都屬於典型的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建校目的也主要是培養本地建設人才的高校,相對來講目標明確。雖然兩所學校建設模式不同,但是服務宗旨相同,這就使得兩所學校獲得了地方政府強有力的支持。
  • 劉志勇團隊與李洪傑團隊合作連續克隆兩個小麥抗白粉病基因!
    從精細定位群體中篩選重組體,用15個純合抗病和20個純合感病重組家系再次構建抗、感混合池,進行第二次轉錄組測序,並繼續開發分子標記,將Pm5e定位在分子標記WGGB2和WGGB3之間0.04 cM遺傳區間,對應中國春基因組13.5 kb的物理區間。
  • Plant Physiology|自交不親和新思路!通過LC-MS/MS發現自交不親和造成花粉蛋白不可逆氧化修飾,影響蛋白功能
    按:植物自交不親和是一種有趣的被子植物促進異交
  • 大學教授甄嬛體教高數 網友:我的數學終於能被拯救了
    大學教授甄嬛體教高數 網友:我的數學終於能被拯救了時間:2018-05-30 19: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學教授甄嬛體教高數 網友:我的數學終於能被拯救了 大學教授用甄嬛體教高數,別人家的教授永遠不會讓人失望~ 這位西南交通大學的趙教授,不僅用甄嬛體教高數,還能用八卦限做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