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11月16日體育專電(記者樹文 趙仁偉 王雁霖)「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回想20年前的北京亞運會,這首《亞洲雄風》豪邁雄壯的旋律仍舊迴蕩在人們腦海。
那麼,20年後的廣州,亞運歌曲能否重現這種輝煌?是《重逢》,還是《日出東方》,還是其他,或者賽會過後悄悄消失?
與此同時,兩位普通的農民工,聲嘶力竭般吼出了一首《春天裡》,粗糙的嗓音吼得人渾身顫抖,吼得人熱淚盈眶,吼得人靈魂深處如受重擊。
不可否認,現在中國的體育歌曲,或者是賽會歌曲,很難在其中感受到這種「震撼靈魂」的力量。
當體育「戀」上音樂
「歌以詠志」,而體育更代表了一種純粹的情緒釋放。從現代奧林匹克誕生起,音樂與體育猶如一對孿生姐妹,共同成就了一首首迴腸盪氣的「天籟記憶」。有了音樂元素的注入,體育就像插上有力的翅膀,飛得更高,舞得更美。體育,和音樂從來沒有結合得這樣緊密。
無論是體育,還是音樂,都擁有這種拋棄世俗約束,超越種族、信仰、國籍、貧富的鴻溝,「震撼靈魂」的潛質。
音樂與體育,看似不同的藝術品種,實際上卻有共同的「天性」。英文movement(運動)一詞就含有樂章、韻律等音樂上的含義。而對生命的張揚、激情的釋放、奔放的節奏等內在的共性,使體育與音樂天然地走到一起。
現代奧運會創辦之初,體育便和音樂緊密結合在一起。現代奧運之父顧拜旦本人就是貝多芬、華格納的「粉絲」,他曾說過:「同文學等藝術形式相比,音樂能給體育運動帶來更直接的支持。」在顧拜旦的推動下,音樂擺脫了早期只是為比賽伴奏的配角地位,而在為體育儀式烘託氣氛、擴大賽事影響力等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古代不朽之神,美麗、偉大而正直的聖潔之父……請照亮跑道、角力與投擲項目,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競賽,頒贈優勝者長青樹編成的花冠,塑造出鋼鐵般的軀幹……」這首在第一屆奧運會上演唱的《奧林匹克聖歌》後來被確定為奧林匹克永久性會歌,每屆奧運會東道主也都會單獨創作主題歌。在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亞洲人在上世紀50年代有了自己的綜合性運動會。1954年在馬尼拉舉行的第二屆亞運會,也誕生了第一首亞運會會歌《永遠向前》。
除了在綜合性運動會上,各種單項體育賽事、職業聯賽也與音樂密不可分,更不用說在藝術體操、花樣遊泳、花樣滑冰等項目中,音樂本身就成為比賽的內容。音樂甚至成為體育的標誌,談起1988年奧運會,自然就會想起《手拉手》;談起1998年世界盃,自然就會想起《生命之杯》;談起利物浦,自然就會想起披頭四,想起《你永遠不會獨行》……
人民選擇經典
在浩如煙海的中外體育歌曲中,有不少成為不朽的藝術經典。以奧運會為例,到了20世紀後期,隨著流行音樂的興起,奧運會歌曲也一改以前莊嚴神聖的古典風格,融入了現代感十足的旋律和豐富多彩的音樂元素,從而得到廣泛傳唱。
不需要故作深沉,要的就是朗朗上口,直抒胸臆,用最簡單的節奏抒發最真摯的情感。在體育場上,平常的面具都扔掉了,一起大聲吼起來。從這種角度出發,選擇什麼樣的音樂就不言而喻了。
不管是1998年首爾(漢城)奧運會的《手拉手》、還是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夢想的力量》、2000年雪梨奧運會的《聖火》,這些奧運會主題曲不僅登上了各國流行音樂榜,也凝結了人們對那屆奧運會的經典記憶。
影響力堪比奧運會的足球世界盃,也是誕生經典體育歌曲的重要領地。1990年的《義大利之夏》已經讓人回味,2010年的《非洲時刻(WAKA WAKA)》也不遑多讓。最火的當屬1998年世界盃上的《生命之杯》,這首激情四射的歌曲經拉丁王子瑞奇·馬丁演繹後,迅速席捲全球,當時的大街小巷到處是「Go Go Go!Ale Ale Ale」的節奏。
不過,要知道,1998年世界盃的主題歌並非這首《生命之杯》,而是《我踢球你在意嗎》。相比前者的大紅大紫,後者早已默默無聞。
這也恰恰說明了一點,歌曲只有得到人民的喜愛,才有可能流傳。
請震撼我們的靈魂
新中國體育事業的崛起之路上,也有一首首經典老歌作為歷史的見證。上世紀70年代,當桌球多次扮演「小球轉動大球」的特殊外交角色,老一輩歌唱家鄧玉華演唱的《銀球飛舞花盛開》也隨之走紅。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女排取得五連冠,《大家都來打排球》經 王潔實、謝莉斯這對當時國內樂壇的當紅組合演唱後,也風靡一時。1990年北京亞運會,唱火了《亞洲雄風》。北京奧運會上,《北京歡迎你》等奧運歌曲一時風光無限。
那麼現在呢?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可以給中國體育人,也給中國音樂人:中國觀眾,在賽場上唱什麼給自己的球隊、選手加油?
除了《團結就是力量》,記者在十多年的採訪過程中聽到最年輕的助陣歌曲竟然是《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這還是1987年電影《紅高粱》的插曲,本身根本不算體育歌曲,卻也只能拿來給中國女隊們加油了。
這還只是在球迷歌曲的層次。
放在賽會層次,這些年中國國力大發展,舉辦賽會越來越多,每個賽會都會創作各自的歌曲,有超過《亞洲雄風》的麼?
放在俱樂部層次,號稱建設了十多年的中國各種聯賽,有一首拿得出手的聯賽會歌,有一首拿得出手的俱樂部隊歌麼?
……
很多中國的體育歌曲歌詞創作恨不得把字典搬出來,用盡各種形容詞,卻一點感情沒有,完全是蒼白的華麗;很多中國的體育歌曲曲子恨不得把人人都當成「高音C之王」,讓普通人壓根無法演唱,完全是孤芳自賞型的清高。這種創作態度和創作理念,如何能「震撼靈魂」,自然也談不上流行了。
在另外一個層面,誰來選擇這些歌曲,或者制定選擇標準,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廣州亞運會也非常重視音樂,他們將音樂作為宣傳亞運會的一張金色「名片」。正如廣州亞組委常務副秘書長、廣州市副市長許瑞生所說:「亞運音樂是廣州亞組委努力塑造亞運品牌的一個重要元素,我們要掀起亞運文化大潮。」
廣州亞運會能否留下音樂經典,請交給時間檢驗。
(樹文 趙仁偉 王雁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