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小衫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像生瓷清代乾隆年間由於受到西方寫實主義的影響,加之乾隆皇帝對西方藝術的愛好,景德鎮御窯製作了一批像生瓷,用瓷雕的方式模仿各種動植物的造型,並通過彩繪使其達到逼真的視覺效果。此類像生瓷主要表現的內容有硯臺、筆洗等文房用器,胡桃、蓮蓬、花生、茨菇、藕節、棗慄、菱角、南瓜、石榴、荔枝、靈芝等農作物產品,海螺、螃蟹等海產品等。像生瓷多體現吉祥寓意、祈福納善之事。高度寫實的像生瓷為宮廷陳設瓷,清代乾隆年間最為流行,嘉慶時期仍有延續。
這類像生瓷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海螺,高5.3 釐米,長9釐米,為清代乾隆年間的像生瓷。此瓷質海螺為清代宮廷的陳設物,海螺外部用褐彩描繪出真實的紋理,表面有粗糙感,內部有海螺的鋸齒,內壁較為光滑。在形體的塑造方面已經十分準確,並加入白、褐彩使其更加逼真。南瓜,高10.6釐米,為乾隆年間的製品,現藏於景德鎮陶瓷館。此南瓜為八角,上有瓜蒂,瓜身上礬紅釉,瓜蒂施綠彩,整個南瓜色彩響亮,極富生活趣味。此瓷塑胎體及釉色光滑細膩,礬紅釉繪製均勻,發色泛著光亮,而且瓜蒂與瓜身之間形成色彩以及質感的對比,堪比真實的南瓜。南瓜、海螺形象的出現,多少帶有田園和農家氣氛。
乾隆年間為整個清代像生瓷的創作繁榮時期,成就也最為突出,像生瓷不像中國傳統的雕塑瓷,它在外觀上十分逼真,對於事物極盡所能地進行模仿,有西方雕塑和繪畫的特質,但是在種類上又不同於西方雕塑,所製品類均為日常生活中的農產品、海產物、假山石、樂器等,極具中國本土的審美特色。文房用品是文人雅:士觀賞、把玩或使用的筆墨紙硯等,清朝滿族人入駐中原之後康熙帝推崇儒家漢文化,並對中原文化十分賞識,因此皇家所用的各類文房用器製作也十分精美。文房用器在不斷發展中從原來的筆墨紙硯等簡單的書寫工具逐漸地發展為筆山、筆床、墨床、筆掭、筆筒、筆洗、水盛、水注、鎮紙、印章等,甚至還包括僅供文人觀賞的小型的假山等。
假山,高6釐米,長12.3釐米,為清代乾隆年間景德鎮的督陶官唐英所作。此假山先用瓷泥製作出山的突兀稜角形狀,燒制後上色,經低溫燒烤而成,為文房用品,有把玩的元素,而褐色釉的使用,使其更具有石頭的質感。文房用品的像生瓷在嘉慶年間仍有創作,珊瑚紅釉靈芝形洗,為文房用品,在外觀造型上採用珍貴的草藥靈芝的外形,外用珊瑚紅釉,內用青釉,青釉的效果如同玉質。
在文人的文房用器中多數為真材實料,但是有些文房用品為追求奇異的造型或者其他材質在很難求得的情況下,仿製是最好的辦法,像假山石和珊瑚紅釉靈芝的筆洗,無論是造型還是釉色都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這滿足了皇家或者文人雅士對這類物品的求取之心。陶瓷在此充分體現了其表現能力,首先通過形體的刻畫塑造出與真實物象相似的造型,再通過色釉、彩繪等色彩的表現形式體現木質、石質、瓜果的質感和色彩,使其達到以假亂真的視覺效果。
仿生瓷乾隆年間出現了許多在形式上仿造漆器、竹木器、青銅器的陶瓷器皿。 這些作品不僅僅在造型上仿造得惟妙惟肖,在色釉的配置上也使漆器具有光滑的質感、青銅器的鏽跡斑斑、竹器的紋理等,這是清代乾隆年間的一大創造。「戧金、 鏤銀、琢石、髹漆、螺鈿、竹木、匏蠡炮蠢諸作,無不以陶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陸子剛治玉,呂愛山治金,朱碧山治銀,鮑天成治犀,趙良壁治錫,王小溪治瑪瑙,蔣抱玉治銅,濮仲謙雕竹,姜千裡螺鈿,楊土員倭漆,今皆聚於陶之一工」 。可見當時的陶瓷通過釉色和彩繪的施加可以達到玉器、漆器、銀器、寶石、銅器、竹器、螺鈿等的藝術效果。
這一類別與前面介紹的像生瓷不同,它仿造的不是大自然中有的事物,而是人們通過各種材質製造出來的器物,陶瓷仿造的是其材質的特點,因此這一大類稱為仿生瓷。圖69所示的仿古銅彩犧耳尊高21.8釐米,為乾隆年間的作品,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此尊不僅僅在形制上仿造古青銅器的造型,在色釉上也仿造出青銅器鏽跡斑斑的視覺效果,質感與青銅真品相仿。器肩上有雙犧,四足站立,回首上望,腰部拱起變成圓形的系,古代陶器上多為圓形的過橋系。
清末還出現了大量的陶瓷彩繪筆筒,筆筒在製作時也借鑑了當時的國畫,並通過浮雕的形式表現出來,由於長期以來文人使用的筆筒多為竹子的製品,因此陶瓷筆筒也通過雕刻和釉料的施加達到竹筆筒的效果。在刻畫內容上也多。選取文人偏好的題材,如梅、蘭、竹、菊、松樹等象徵文人氣節的內容;也有的刻畫山水,是對文人畫的一種直接借鑑,也是對文人嗜好的不為市井所煩擾的隱居生活的反映。這類,文房用品主要出現在清朝末年,其時社會動蕩不安,官窯逐漸衰落,部分文人為謀求生路,在景德鎮以刻繪陶瓷為業。
黃釉仿竹刻山水人物圖,高11.9釐米,口徑釐米,現藏於景德鎮陶瓷館。黃釉的使用使得此種瓷器在外觀色澤上更加地接近竹子,筆筒上遠景雕刻的山巒,在清代受四王的影響,山水講究筆法,此山有脈絡,有皴法,章法清晰,前景為茅舍、人物、松樹、竹子,意為隱居生活,整個筆筒的刻畫十分細膩。這件瓷雕竹筒在畫面上仿山水場景,通過色釉的施加,使得筆簡看起來更像竹刻的樣式。「如仿木製之器,木之理紋色彩,均極肖似,遠望之,儼如木製,其他仿各種之品,亦均稱是,可謂精矣。」
參考資料《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