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兒保中心: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2020-12-21 騰訊網

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我家女兒已經一歲3個月了,還不會走路,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也沒發現什麼問題,但就是不會走路。而鄰居家的兒子滿十個月的時候就已經會走路了。街坊鄰居私下都說,鄰居的兒子走路早,智商一定高,而我女兒那麼大還不會走路,以後一定笨笨的。我聽了心裡很不是滋味,誰不想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啊!」

聽完這位媽媽的講述,韓主任挺無奈的:其實,寶寶走路早聰明,寶寶比較會爬聰明,寶寶多遊泳聰明,這些說法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寶寶學走路是很自然的過程,當寶寶身體的平衡能力達到,四肢力量達到,寶寶自然而然就會走路了。通常來說,一般寶寶「自己站得很棒」的時間段為近10個月-13個月;「自己走得很棒」的時間段在11個半月左右-13個多月;到14個月時,絕大部分寶寶都能掌握走路的技巧!其實,15個月內學會走路都屬於正常。

晚走路的孩子

雖然寶寶學走路的平均月齡是12個月左右,但寶寶的個體差異,這不僅與季節,家長提供的客觀環境有關,更與孩子自身的運動發育,心理及氣質特點密切相關,如果寶寶膽小、怕摔跤,相應的走路就會晚一點。所以對於走路稍晚的寶寶,如果去醫院檢查沒有什麼異常,家長不必擔憂。

但寶寶學會走路很重要,因為寶寶走路不僅能促進肌肉發達,而且通過四處行走,不僅能開發智力,還能讓寶寶增長見識。同時,學走路難免要跌倒、跌痛,爬起來再走的過程,這樣還鍛鍊了意志,對形成孩子良好的性格很重要。

寶寶學步這些都是錯!

1.不讓學爬,先學走

爬行是孩子大動作發展的重要一環。爬行需要雙眼、雙手和雙腳的配合,需要兩側大腦共同協調,這對孩子大腦發育非常有益處。

通過爬行,孩子手臂、腰、腿的力量得到提升,身體協調性和平衡性得到鍛鍊。同時,全身大動作能力也日益提高,這都為行走打下堅實基礎。

所以,爬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請別因為怕髒或者為了讓他早點學會走而阻止他爬,反而應該多創造空間和條件讓孩子盡情地爬,這對TA將大有裨益。

2.走路必備學步車

學步車一度被譽為學步神器。把寶寶放進學步車,不用特別照顧,寶寶不會摔倒,沒有危險,還可以練習走路。既省事,又省心。

然而真相是:學步車不僅不利於孩子學走路,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嬰兒長期使用學步車容易導致「O」或「X」形腿,日後走路姿勢也易出現異常,如八字腳、腳尖走路、彎曲走路等。

3.怕孩子摔,用學步帶拎著走

很多人都覺得,學步帶很方便。隨時隨地拎著,孩子不會摔倒,同時也省力,不用彎腰附身。其實學步帶也有不少的弊端:

首先,使用學步帶的寶寶每走一步都由大人使力,孩子自身的平衡性沒得到良好鍛鍊;

其次,長時間使用容易造成寶寶的錯誤走姿,如走路前傾或後仰、腳尖走路等。

同時,學步帶剛好綁在寶寶的胸部,對胸部產生壓迫,會影響呼吸,降低肺功能。

4.怕寶寶腿力不夠,不讓走

有些家長因為知道孩子過早站立行走對腿部發育不好,於是他們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不讓孩子走。當寶寶已經會獨自站立,會蹲下站起,可以控制搖晃的身體,甚至能扶著物品走上一陣,這些都是寶寶發出的信號,他在說:「我已經準備好邁出第一步啦。」但家長卻還常常把孩子抱在懷裡,生怕TA多走幾步會累著。

其實家長的過度保護,並非真的對孩子好。想走不讓走,不僅寶寶腿部肌肉得不到鍛鍊,大腦思維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因為0~3歲的孩子是通過身體來學習和記憶的,你限制了他身體運動發育,也就限制了其大腦發育。

孩子學走路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TA手腳並用地努力站起來、搖搖晃晃走向你,TA的臉上,綻開了笑容。從那一刻起,本能就會指引他一步步地走得更穩定、更堅實。

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真的不多。不過是在孩子蹣跚學步時,張開懷抱接住他;在孩子奔跑跳躍時,陪他一同縱情歡樂;在孩子走向遠方時,默默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相關焦點

  • 闢謠: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聽得多了,小玉也開始懷疑,孩子走路早晚,真的跟智商有關係嗎?1、別傻了,孩子走路早晚跟智商沒關係大約在孩子7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有行走的意願,有些孩子的意願會強烈到不願意坐著。孩子學會走路的早晚和智商、缺鈣還真沒什麼關係,一般是與發育和性格有關,發育主要是在肌肉力量和平衡感方面,性格似乎才是影響孩子走路早晚的一大因素。性格比較溫和的孩子,他們認為地面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安全感,所以在學習走路的時候就顯得小心翼翼,學會走路自然比較晚。
  • 孩子走路早晚,跟智商有重要關係?家長們可別輕易相信外界流言
    在公園裡總是會聚集著非常多帶孫子孫女的老頭老太太,常常討論的無非就是自己家孩子的那些事情,但是最近他們談論的話題讓小編覺得非常驚訝。有一個李阿姨說她的孫子都快一周歲了可是還不會走路,旁邊有一些老人則是昂首挺胸地說自己家的孩子早早就學會走路了。
  • 寶寶說話晚、走路遲,什麼時候需要看醫生?
    寶寶的行走早晚,影響因素比出牙要複雜,有的因素還非常有趣——……..那寶寶到了幾月齡,還不會自己走路,才需要擔心呢?從大運動發展裡程碑(參考)來看,一般寶寶到9~15個月,會逐步學會扶走,獨立走路的時機會受到環境情境性格因素的影響,具有隨機性。少數孩子在15個月之後才會獨立行走,如果寶寶到18個月了還不會走路,就應該讓醫生做做檢查。
  • 寶寶開口說話的早晚,暗示了孩子智商的高低?老一輩人:貴人語遲
    但是,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都不同,有的孩子開口比較早,9、10個月就已經能清楚地叫人了,但有的小傢伙開口則比較晚,一歲多了說話仍是磕磕絆絆的,而這時老一輩人就會說:「這時貴人語遲,別著急!」寶寶們開口說話的早晚,真的暗示了孩子智商的高低嗎?
  • 孩子走路穩不穩關鍵要看感統能力,輔助工具收效勝微,別被忽悠了
    無法達到寶寶走路培養力量的需求當寶寶被學步車的圍擋固定在學步車裡的時候,實際上是不藉助自己的力量行走的,多數情況下無需用力就可以藉助學步車的車輪進行移動,以至於寶寶無法真正調動起來走路時所必須要進行的跨步和支撐能力。
  • 【育兒園】孩子越早走路越好嗎?答案是「NO」!
    寶媽陳女士最近有些小焦慮,和自家寶寶一樣大的一個小寶寶,剛滿1歲,已經自己慢慢學著走路了,而自家寶寶還只是會爬,「爬得可快了,就是不會邁步子。」陳女士說,都說孩子走路越早越聰明,她當然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越早走路越好是真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 孩子為什麼總是穿不住襪子?寶寶「光腳」走路,家長該注意什麼?
    孩子為什麼總是穿不住襪子?我認為孩子不愛穿襪子最大的潛意識排斥就是束縛感,穿著襪子會影響他們的整體感官觸覺,這也是為何包括大人在內回到家之後第一感覺就是脫掉襪子,因為襪子的束縛會干擾他們的感官觸覺不由地產生焦躁感,這種焦躁感會讓孩子不知覺找到源頭,並三下五除二地脫掉襪子還原自己的零觸覺。
  • 過早練習走路會給寶寶帶來多大危害?9月齡之前,三種行為要少做
    文 / 職場媽媽育兒路晚上吃飯時老媽跟我閒聊,鄰居家的小外孫才9個月就會走路了,聽得我一驚,老媽趕忙補充說:「他姥姥可開心了,說牽著孩子往前走娃就知道邁步,太聰明了!」要知道大多數寶寶都是在10月齡之後才開始學習走路,遲的甚至要一歲半才能學會。
  • 育兒園丨孩子越早走路越好嗎?答案是「NO」
    寶媽陳女士最近有些小焦慮,和自家寶寶一樣大的一個小寶寶,剛滿1歲,已經自己慢慢學著走路了,而自家寶寶還只是會爬,「爬得可快了,就是不會邁步子。」陳女士說,都說孩子走路越早越聰明,她當然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越早走路越好是真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 孩子走路「內八」or「外八」,可能和這 3 個小習慣有關!
    也有少數心思細膩的媽媽質疑:如果不糾正,會不會影響孩子成長發育? 我趕緊諮詢了一位兒科醫生。 醫生的話總結就是: 1. 走路外八or內八,以後有可能X型腿、O型腿,影響孩子成年後的腿型。
  • 三歲的孩子智商多少算達標?你會給你家的寶寶測智商嗎?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居住在英國的3歲男童納齊姆智商超過99.7%的人,是門薩俱樂部最小的成員。其父母表示,他7個月時就開始說話並很快學會閱讀,兩歲就可以根據記憶複述讀過的故事。如今他和一般3歲孩子沒太大區別,喜歡看動畫片,愛在水坑裡玩,喜歡繪畫和唱歌。不過,他對太空和數字表現出濃厚興趣。
  • 寶寶腳尖走路,O型腿,內八字……罪魁禍首原來是這4個壞習慣
    養娃,就像是一場闖關遊戲,過了這一下,還有下一關等著你!寶寶會翻身了,能坐起來了,終於到了「走路」這一關。在寶寶學走路的階段,有些家長心急,恨不得讓寶寶一次性完成從爬到走的飛躍,而犯了不少錯誤!1 寶寶越早走路,越聰明?
  • 寶寶一歲半還不會走路,你該著急嗎?
    但如果寶寶18個月之後還沒有踏出自己人生的第一步,那麼媽媽們可能就需要開始尋求醫生的幫助了。Q: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9個月就會走路了,而我們家的寶貝要拖到1歲半呢?引起寶寶不會走路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來自父母層面的,很多家長在帶著孩子出門時,都會嫌麻煩讓孩子坐在嬰兒車裡,或是抱在懷裡。
  • 走路也瘋狂 細數陪伴寶寶走路五大裝備
    第1頁:爬行墊+拉拉褲,讓運動更自由  俗話說「二三抬頭笑認媽,四五翻身辯聲佳,六七會坐學咿呀,八九學爬十叫爸。十三開步十五走,看圖說話在十八。」從開始翻身、到會坐著,再到會爬,孩子會用自己的運動去感知和探索整個世界。那在孩子學走路這個漫長的階段,如果讓寶寶更加健康安全呢?
  • 學步早的寶寶更聰明?最佳學步時間是這個月份,家長別被忽悠了
    李玫瑾曾經表示:寶寶走路的早晚與智商無關,家長不要被忽悠了。 原來是寶寶一直不會走路,小夏起初覺得沒有什麼,畢竟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走路有早有晚也很正常,但最近她聽說「學步早晚和智商相關」
  • 團購 好孩子卡通爬行墊,讓寶寶走路簡單點
    最近去朋友家玩,剛進門,客廳旁邊的一條舒適爬行墊第一眼就吸引了我的注意,養眼的天空藍,嫩綠的樹枝,繽紛的卡通色彩,仿佛把整個家庭帶入了童話的世界。今天團購為大家優選:2、學步 當寶寶長大一些,會站立,學著走路的時候,爬行墊的作用就更加明顯了。我們得準備一塊安全的區域讓寶寶練習走路。要知道,寶寶走路興致來了,即使不停的摔倒也還是會站起來走。這個時候柔軟的爬行墊就會保護他的腦袋、手、膝蓋等部位。
  • 喜歡光腳走路的寶寶,長大後會有哪些差距?沒準和你想的不一樣!
    在很多家庭中,從孩子剛開始學習走路時,家裡的老人便會一遍遍叮囑:一定要給孩子把鞋子襪子穿好,否則寶寶容易著涼。即使是在夏天,爺爺奶奶也會堅持給孩子穿襪子。但是很多寶媽會在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上發現,其實小孩是喜歡光腳走路的,有時候穿著襪子甚至會讓寶寶感覺到不舒服。
  • 寶寶腳尖走路就是腦癱? 大多數正常,這種才有問題
    但劉女士發現,貝貝走路時總是腳尖先著地,身體也有前傾的趨勢。劉女士想起之前跟同事分享育兒經時,對方提到寶寶腳尖走路是不健康的表現,還可能是腦癱的前兆之一,因此十分擔心。寶寶腳尖走路真的是疾病信號嗎?記者採訪了河南省兒童醫院NICU(新生兒監護病房)護士長蔣名麗。
  • 過早的讓寶寶學習站立和走路有什麼危害?
    過早走路對寶寶的影響● 影響腿型由於寶寶的下肢、腰背部的骨骼和肌肉發育尚不成熟, TA的骨質柔軟脆弱而難以承受超負荷的體重,嬰幼兒骨骼中所含的骨膠原較多,鈣鹽相對較少,骨質柔韌性強而堅硬度差,在外力作用下雖不易斷折,但卻容易彎曲、變形,尤其較為肥胖的寶寶,不僅容易疲勞,還可能出現「O」形腿或「X」形腿,影響其正常的生長發育
  • 還在用這個訓練寶寶走路?害娃而不自知,學步期弄懂這幾件事情
    一名12個月多大寶寶,坐著學步車在家裡四處亂竄。由於速度太快,家人來不及阻止,最後撞倒暖水瓶。開水灑出來,上半身被嚴重燙傷。寶寶頭部所佔身體比例比較大,上身較重,遇到不平的路面很容易翻倒。學步車並不能輔助寶寶學習走路,與之相反,學步車耽誤孩子正常的動作能力發育,不利於練習獨立行走和身體平衡的控制,其實是拖了寶寶學走路的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