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家居行業的玩家裡,可能有你想像不到的「狠」角色。
事實上,早在2003年國際快時尚品牌ZARA就已經開始跨界做起了家居產品,包括床上用品、餐具、衛浴用品等等。只是直到2011年,ZARA才讓旗下的家居品牌ZARA home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並逐漸在國內開出了20多家門店。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它的競爭對手H&M那裡。只是時間被推遲到2014年,H&M home到目前為止已經在國內一二線城市有了10家左右的門店。
而剛剛選擇權志龍為運動服飾產品代言的Kappa,也正打算在家居領域發力,並退出京東,與天貓全球家居品牌達成獨家戰略合作。
國際品牌,尤其是服飾起家的品牌集團,好像都對「家居」這塊肥肉垂涎。而隨著國內電商的蓬勃發展,線上家居用品的銷售情況更是一路看漲。對於這些正在嘗試「跨界」的國際品牌來說,一方面,家居系列作為原有品類的延展和補充,擴大了品牌的附加值;而另一方面,在線上謀求發展,並實現線上與線下的互動打通,對於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也是大有裨益。
品牌積澱 「有太多故事可以講」
對於剛「入行」沒多的kappa家居來講,之所以選擇進入家居行業,kappa家紡的產品經理周斌表示,「一是品牌經營多年本身擁有雄厚的資本,二則是家居行業屬於朝陽產業。」周斌認為,就目前國內家居市場而言,大家都看到宜家模式的成功,都在複製宜家的模式,但就結果來講,目前主要還是針對一線城市的白領人群,宜家模式在國內的地級市還並不成熟,再看整個家居行業,至少還需要3至5年的時間積累才有爆發的可能,這些都是非常有潛力的機會點。
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kappa是以運動品牌而為人所熟知,其家居品類並沒有在消費者中形成認知。如何找到適合品牌家居產品定位的人群?
「kappa品牌的服飾本來就是針對年輕時尚的潮流人群,年齡段在18至25歲之間,上下有一定的延展,而在家居的方面,kappa考慮的則是這部分年輕人群逐漸開始成家立業,有了社會地位和更強的購買能力,所以可以說,kappa在既有的年輕潮流人群下面,又增加了都市時尚的定位,kappa家居的定位是運動+都市,都市時尚是核心,運動時尚是補充。」
這時候服飾產品的「積累」就幫了大忙。品牌歷史長,中間可挖掘的元素就比較多,可以被融入到家居產品的研發中去,「產品可以講故事,故事本身就有很大的吸引力。」
具體到產品層面,「在顏色的飽和度上,會保持其鮮亮度,來維持品牌的調性。」周斌表示,kappa家居在面料和工藝上,會更多採用服飾產品的面料和做法,例如針織面料;而基於此前服飾的經驗,在細節工藝方面,kappa也顯得更有信心,「比如拉鏈、對角袋……這些很多都是總部定製的配件」,所以,在保證品質的基礎上,Kappa家居產品在定價上並不昂貴,價位更親民一點。
增開門店 「渠道打通才能保證價格一致」
3月24日,天貓百貨舉辦的天貓家居品牌戰略合作發布會上,kappa家紡將與天貓進行戰略合作。
「我們(kappa家居)將在線上與天貓進行合作,在天貓上進行獨家經營。」kappa家紡的總經理沈惠衝說。
而據了解,此前Kappa家居曾在京東開設過店鋪,並在3月底徹底退出京東全面轉戰天貓平臺。
「kappa在京東上屬於自主銷售模式,從kappa的品牌推廣和渠道打通的方面來講,沒有太大的潛力,京東的出發點是銷售產品的思路。」周斌稱,相比京東平臺而言,天貓能夠給kappa提供三個方面的幫助:首先是品牌傳播方面有更加快速的通道;其次是希望在粉絲經濟和網紅策略上有所建樹;第三是在線上線下的環節打通上,天貓能夠推進其O2O模式的真正落地,這些對於kappa家居來說很關鍵。「天貓現在所強調的品牌、內容以及線上線下的打通的觀點,尤其是後兩點與kappa家居的思路不謀而合。」
而此後,kappa家居將進行線上與線下的全面打通互動,同款同價,消費者在線上買到產品不滿意還可以在線下直接退貨。
全渠道是近兩年的熱門話題,對於在線下門店耕耘多年的傳統品牌來說,這個命題變得更為重要。「一般大家認為線上的東西便宜,線下的貴,原因在哪裡?」周斌解釋,線下的銷售效率低,成本高,改變了這個,才能夠真正實現渠道的打通。而線上真正起到的是品牌和產品的推廣作用,對於公司來講,整個公司的渠道架構應該更加扁平化,「從品牌到門店直接打通,渠道的扁平化是核心,銷售效率的提高,降低銷售成本和運營費用,這才能保證線上線下價格一致。」
kappa家居還計劃在2016年到2017年,快速形成300家線下門店的規模,同時希望通過網際網路的技術打造真正的數位化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