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是我們日常隨處可見的一種棋類遊戲。
夏日街頭,傍晚時分,每每在昏黃路燈下,都會有三兩好友圍桌對弈,一旦棋逢對手,叫好聲此起彼伏,還會有圍觀者,常常忍不住發出聲來,引得他人側目。
如果說,黑白兩色間,要勝天半子,這楚河漢界三尺處,也同樣揮斥方遒。
不過,中國象棋為何要叫象棋呢?
這個問題早就有人思考過,在十八世紀,英國人威廉·瓊斯便有考據認為中國象棋應該起源於印度,理由便是印度是產象國,而中國古代並沒有大象。
但在我國古代的很多歷史資料中,其實已經有了大象的記載,《楚辭·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王逸註:「言宴樂既畢,乃設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為棊,麗而且好也。」,以象牙做材料,如果說當時沒有野生大象,似乎有些不合常理。
而且像我們熟知的典故還有「曹衝稱象」等等,當然,有大象不代表就是產象國,這還需進一步考證。
關於象棋中的「象」,本身也有很多爭議,除了認為指大象外,還有種觀點認為,此「象」並不是實際指象這種動物,而是中華道家文化中所謂的「象」。
在道家文化裡,尤其是道祖老子在《道德經》中直接告訴我們大道有幾個特點:「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裡的「大象」便明顯不是指動物界裡的大象。
此處的「大象無形」可以簡單理解為世界上最偉大恢宏、崇高壯麗的氣派和境界,往往並不拘泥於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現出"氣象萬千"的面貌和場景。
那如果按這種說法,象棋中的「大象」並不是實指動物大象,又該如何理解呢?
《辭源》中是這樣解釋的,「象」,包含萬物,借指一切事物的本源,也就是道祖老子開示給我們的大道,後引為封建帝王的一統天下,因此,代表著一種權威,一種集權,或者說是一種對資源的有效控制。
這樣理解起來,象棋中的「象」,與「車、馬、炮」等共同拱衛「將、帥」,也同樣是王權與兵權的象徵。
而象棋這個名稱本身,包羅萬象,通過棋理、象理演道,一展胸中韜略,達到對競爭合作間的的基本認識和實踐,正是中國象棋這種遊戲設立的名稱指地。
最後,道祖老子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了世間萬物從整體系統上依據這四個層次相互作用而成,道、天、地、人,其規律內涵由簡到繁、外延由大到小。
仔細想想,人生漫漫,棋盤攤開,誰又不是這茫茫天地中一個沒有退路的小卒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