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地圖 大坊咖啡店:日本咖啡職人的終極詮釋

2021-02-07 HomelyCoffee



    早在去年年初,看到「A Film about Coffee」中的這段關於大坊咖啡店的影像時,就深深被這位老者以及他的咖啡店完全吸引,惋惜的是再也沒有機會探訪他的店了。於是決定一定要寫一篇關於這家店的文字。經過一年多的沉澱與雕琢,這篇近4000字的文章終於呈現在自己的面前。畢竟不是親身體驗,定然會有瑕疵與遺漏。不過我還是想與更多的人分享關於這家早已不復存在的咖啡店的故事。

    那麼,就讓我們開始吧。

——Eaton


    它聽起來就像是白色噪音,隱藏在那地下二層,在東京交通的喧囂聲中幾乎無法察覺到的溫柔的靜止。但當你坐在吧檯邊上,這個聲音會吸引著你從凳子上站起來,去找尋那隱藏在某個角落裡的聲音之源。隨著你步伐的邁近,聲音逐漸變大,起初如秋葉飄落般的瑟瑟聲,然後像划過花園地面的掃把聲。你轉向角落裡,看到小帘子後面一系列輕柔的動作,把你拉回到現實。


    一位戴著一副厚厚的眼鏡,滿頭白髮的老者坐在一張桌子邊。在他面前有一個寬扁的柳條籃子,他彎著腰坐在椅子上,他的臉離籃子很近,就像一個尋找金子的勘探者。當你將目光聚焦在聲音的來源處時,你會大吃一驚。這位老者正在手選一批冒著熱氣、剛剛烘培完的咖啡豆,咖啡豆一個接一個的在他的指尖划過,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贖罪者在盤捻念珠一般,尋找著任何可能會汙染他下一杯咖啡的細微缺陷。


    這並不是這些豆子的第一次手選。當它們離開巴西鄉村的種植園前,已經完成了第一次篩選。在海邊的加工廠中填滿一個個貨櫃發往東京前,它們完成了第二次篩選。而第三次篩選,就在32分鐘前——在這位戴著眼鏡、滿頭白髮的老者在把它們放進他的手搖烘培爐並著手將它們由淺綠色生豆變幻成紅桃木般的球體前。不過,對於老者來說,當他將自己完全沉浸在這最後一次手選之中時,此前的一切都不在重要了。


    他的名字叫大坊勝次(Katsuji Daibo),66歲,東京表參道區(Tokyo’s Omotesando District)大坊咖啡店(Daibo Coffee)的主人,他製作著可能是全世界上最為傳統的咖啡。


38年間

大坊已將咖啡從一杯咖啡因飲品轉變為一種宗教體驗


    「我希望把茶道的細節精髓移植到咖啡的世界,」他說。這是一個不小的野心;茶道擁有幾千年的歷史,錯從複雜的文化、宗教和歷史實踐的沉澱使得茶的生產得以有條不紊的發展著,一杯茶就要花費幾個小時的工序。但是38年來,大坊已經實現了他的目標,將這一杯咖啡因飲料轉變為一種宗教般的體驗。不過正如許多其他的日本工匠大師一樣,即使是最純粹的祈禱也無法永存於世。對於大坊來說,這位烘培與滴濾的高級祭司,最大的敵人就是經濟體系的發展。他店面所在的樓盤已經被一個對未來有著雄心勃勃的計劃的資本家購買。所以,2013年12月23日,大坊將會向客人提供他最後的一杯咖啡。



大坊和他的妻子在這個吧檯後面已有38年


    日本可以稱為世界上最大的茶文化地之一,但他們對咖啡也並不陌生。隨著蜂擁而至的荷蘭貿易船隻,早在18世紀咖啡就已經來到了這個國家。直到20世紀初,此前一直忽視日本市場的巴西政府開始向東京的咖啡店主寄送免費的咖啡豆。到了20世紀30年代,你可以在東京找到超過3000家日式傳統吃茶店。但是由於二戰期間咖啡供應進入枯竭階段,這些店主使用其他豆類代替咖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咖啡文化的傳播。


咖啡因飲品的流行和人們渴求從城市生活中得到喘息的渴望

成為了將他們聚集在一起的紐帶


    像其他現代的日本文化一樣,真正的咖啡文化直到戰後才在日本紮根。依靠健全的進口貿易制度和對西方文化浪潮的強烈興趣,日式吃茶店在60年代爆炸。專業的咖啡店大行其道,每一個店面都在這張龐大的咖啡地圖中發揮著自己的獨特用途:爵士音樂會、商務洽談、小憩或是求愛。咖啡因飲品的流行和人們渴求從城市生活中得到喘息的渴望,成為了將他們聚集在一起的紐帶。到近80年代時,從北海道到衝繩,已有超過15萬家咖啡店覆蓋。


    接著,是一個全世界都非常熟悉的咖啡文化發展的故事:連鎖咖啡店誕生,如Doutour Coffee這種承諾提供一杯更快捷、更便宜的咖啡的現代化咖啡店出現了。現代咖啡店的崛起也促使冷熱咖啡自動售賣機應運而生,無論城鎮還是鄉村均有設立,成為日本全國無所不在的咖啡飲品供應商。到1981年,隨著便捷式咖啡店大幅激增的衝擊,日式吃茶店的總數縮水了將近一半。




    大坊恰巧經歷了商業咖啡的之於傳統咖啡店由繁榮到衰落的全部過程。他第一次對咖啡感興趣時正值60年代的咖啡因浪潮。他和他的高中同學們走訪東京附近的咖啡店,學習滴濾和相關的知識、技術。一開始咖啡只是他的一個愛好,直到1975年,他搬到他現在的地方,開立了大坊咖啡店。


    「自那時以來幾乎沒有變化,」大坊說。手搖砂輪磨豆機被電動鬼齒磨豆機替換(店內唯一一個需要電插座的咖啡設備)。牆壁和書架被咖啡與香菸幾十年來的洗禮已經燻得變暗了,但一切都沒有變過:長長的吧檯看上去就像刨光包漿一般,牆上的黑板菜單依舊掛在那裡,還有那些絡繹不絕的熟客也依舊進出於他的店裡。




    首先被襲擊的是你的嗅覺系統,那種一開始猶如烤麵包一般的氣味從店裡飄到外面的人行道上,混雜著太妃與菸草的深濃誘人的味道會迫使你不由自主地推門而入。書、牆壁和窗戶框子上都沾滿了這股氣味,包括大坊的身上也不無例外的散發著這股香氣,如同香氣持久的香水一般。而如果你在這裡坐得久一點的話,這股咖啡香氣也會浸到你的身上,持續好幾天不會褪去。


    大坊出售的每一杯咖啡的豆子都是他通過自己的手搖烘焙爐親自烘焙的。他耐心的站在那裡,緩緩的搖著烘焙爐,以確保爐中的每一顆豆子都能受熱均勻。一開始,當豆子由綠色變為米色時,會有一縷縷薄煙從爐中飄出。當豆子由米色變深棕色,煙霧會形成雲狀上升到天花板,續而籠罩住整個咖啡店,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咖啡豆本身的一種進化。



烘焙


散熱


冷卻


手選


衝煮


招待


    30分鐘的烘焙後,他將豆子倒入一個大籃子中,並扇動扇子為其散熱。然後,他會再次進行一次手選,在送到吧檯上進行研磨、濾泡之前把不夠完美的豆子剔除出去。


    大坊採用傳統的日式慢滴手衝法,所謂慢滴手衝法不同於傳統手衝的區別在於,注入到咖啡粉上的水並非細流,而是如同漏水水龍頭般均勻有致的水滴。他通過升降手衝壺的高低,讓水從傾斜的壺嘴中滴落,緩慢的畫著同心圓。而他使用的滴濾器具是傳統的法蘭絨濾布。就這樣,注滿一杯大致需要5分鐘的時間。


    他將衝好的咖啡倒入精緻的陶瓷杯子中(倒入咖啡液前會先用熱水溫杯並擦乾)。一般的咖啡店通常會使用20克的咖啡豆衝煮出一杯12盎司的咖啡,而在大坊咖啡店則會用25克的深焙豆子衝煮一杯僅需4口就能喝完的咖啡。

 


一小杯咖啡需要花大約50元人民幣,但喝起來卻物超所值

 

    大坊咖啡在40年間一直堅持著始終如一的經營方式:精心選購咖啡豆、自家烘焙、日式慢滴手衝法,有條不紊,始終如一。他的店就像一個與外部世界隔離的避難所,無論這幾十年間咖啡世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意式濃縮咖啡吧,拿鐵拉花興起,Chemex和虹吸的流行,奶制飲品或者摩卡壺的回潮。儘管大坊咖啡店的空氣裡散發著稍帶嚴肅的氣息,但在這裡卻沒有所謂的規矩和裝腔作勢。糖不會躲在吧檯裡,他會將它放在你的面前,連帶他自己製作的牛奶伴侶一起。

 

    事實上你並不需要糖與奶的點綴,因為你所品嘗的咖啡將給你帶來一次超乎完美的體驗,無論是醇厚度十足的哥倫比亞還是散發著濃鬱果香與酒香的肯亞。一杯喝完,你的身體將會在咖啡因的作用下嗡嗡作響,靈動的幻覺將會遊蕩在你的腦海中。這不僅僅是一杯可口的咖啡,更像是一種哲學領域的完美體驗,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猶如海岸線上的晨曦般絢麗。

 

    大坊似乎從未親口說出這句話,看上去也確實沒有這個必要。但當一杯咖啡喝完,這句話就浮現在杯子的底部:

 

    「你不可能超越我,只可能不同於我。」




    職人精神,指工匠畢生執著並專注的致力於他的手藝,是日本文化的核心精神。近來日本最著名的職人恐怕要數小野次郎了,這位紀錄片《壽司之神》的主人公,之於壽司的製作終其一生都在以最高的標準要求著自己。緊閉的木門,陰暗的小巷,狹窄的臺階,類似的景象隱藏在這座城市和國家的每一個角落:這位80歲高齡的天麩羅老人在過去的50年裡感覺到了這種精神仍在傳承著。身著燕尾服的調酒師親手將冰塊鑿碎放入酒中讓你品嘗到更好的味道,年輕的廚師繼承父親的手藝認真學習每一道工藝。無論何時,如果想要成為一位某一領域的大師,勢必要腳踏實地去做,並清楚自己到底應該做什麼。

 

    這些追求完美到小數點最後一位的匠人們,甘心處於生活的鋒利邊緣,堅持不懈與始終如一的專注精神有如瀑布划過堅硬的花崗巖一般。



大坊就是這樣一位職人精神的繼承者,他希望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職人精神是一種社會義務,一種為創造公共福利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工作的精神,」日本木藝雕塑家大館佐伯說:「這種義務既是精神遺產也是物質遺產,不管它是什麼,職人精神的責任感就是這個社會的基本需要。」


    「大坊咖啡店的大坊勝次曾說過:認真工作是會傳染的。大坊咖啡店裡的客人,可以看到大坊先生在他們面前,專注的製作出一杯又一杯的咖啡,」日本知名專欄作家、咖啡攝影師川口葉子說:「客人們接到這麼一杯用如此認真的態度製作出的咖啡,大概就會將這種認真帶到自己的工作當中去吧。哪怕是再小的咖啡店,哪怕是一句交流也沒有,只要來過這裡的人都會自然地被這種認真所感染,這就是大坊咖啡店傳遞給我的。」

 

在日本,這並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從另一個角度上講,大坊完全可以根據他的經驗與標準在東京選擇一家聲譽足夠響亮且出品穩定的優質烘焙商購買新鮮的咖啡豆,衝煮一杯同樣優質的咖啡,節省時間,也不至於讓自己太過辛苦。但是,他並沒有。因為在日本,這關乎的並不僅僅是結果,而是一個不斷追求完美過程。

 

    他從來沒有做過任何的宣傳,也沒有多少關於他的採訪或者文章,他記不起最後一次有人為他照相是什麼時候了。他就要結束他的咖啡事業了,他不會為一家新晉的咖啡店去做顧問,更不會像一個明星一樣在TED上巡講。這一天,他會衝上一杯他用盡畢生時間研究學習的咖啡,而這就是他的最後一杯。

 

    大坊並不是一位被現代咖啡市場所淘汰的老工匠,他的咖啡店了坐滿了客人,長者們讀著報紙,年輕姑娘們繼續著忙碌的工作,而熟客們則依舊坐滿了吧檯。他完全可以繼續他的咖啡事業直到他自己決定退出。不過資本市場無情的吞噬著紛擾繁華的表參道和青山地區,這棟大廈的新僱主若不抬高租金,大廈就將被拆毀。面對這樣的局勢,大坊覺得是時候退休了。




    如果你為這樣一家活化石般的日式吃茶店的關門而感到惋惜,不用擔心,在日本至少還有80000多家類似這樣的老式吃茶店照常營業著。在繁華的銀座,你可以坐在有著數十年歷史的Cafe de L』Ambre裡品嘗一杯高品質自烘焙咖啡;位於大坊咖啡店不遠處的澀谷,Chatei Hatou是一家專注於每一個細節的咖啡店。與此同時,也許你隨意推開一扇門,就會看到新一代的年輕職人正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做著一番大事業。

 

    不過,你不會再看到一位66歲高齡的老人旋轉著他的手搖烘焙爐,持續30分鐘烘焙出一鍋香氣四溢的咖啡豆,一顆顆細緻的手選,然後如同上古世紀的鍊金術士一般緩慢的滴濾出一杯神秘的液體。他是唯一的,從此以後,再沒有誰可以複製。


    以上,晚安,七夕快樂。

 




本文所有照片均來自美國攝影師Michael Magers(更多作品請訪問他的個人網站:http://mpmagers.com)

參考文獻:

Daibo dreamed of coffee, Matt Goulding

吃茶店考現學 東京に存在した風景, 川口葉子


相關焦點

  • 時髦的人都去東京喝咖啡(附咖啡地圖)
    他們代表性彰顯在於與世界級精品浪潮接軌的欣榮之象,新生代業者的力量,既保留了日本傳統匠人細膩和專注,也敢於突破常規,讓精品咖啡文化更生活化,更人性化。借著這SCAJ的微風,我們將帶領大家再次進入東京,讓大家一睹經營者的匠心獨具.這是一家到東京必籤到的咖啡店,也是被譽為咖啡屆的咖啡界的Apple,當天我們非常幸運不需在門口大排長龍,進店消費,甚至有機會跟店員聊天互動的時間。
  • 咖啡職人 | 身穿和服,她在21歲和咖啡開啟新的生活
    如果你去了展會一定記得這位身穿和服衝咖啡的小姐姐不管是微笑的樣子還是衝咖啡時優雅的動作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名字是Yuka Sekine ,來自日本Yuka Sekine 說,是咖啡連接著自己和外界,連接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當她發現自己工作的地方每天來往各地不同的客人和同行,她開始想到了自己從前的職業,於是她開始了「咖啡 x 和服」想法,想讓更多人通過咖啡了解京都舞妓和日本傳統和服
  • 日本人的咖啡,讓藍瓶的老詹都讚不絕口
    老詹本人說起,創辦藍瓶子的理念和細節時都說,Blue Bottle Coffee是以日本的咖啡店為範本的。未來能在日本開店也是他的心願。而老詹在日本最喜歡的一家咖啡店就是——茶亭羽當。在2014年的電影《一部關於咖啡的電影》中,老詹本人特別推薦了東京澀谷的傳奇咖啡店「大坊咖啡」,他說:「他們對待咖啡的態度謙卑,通過努力和奉獻,化咖啡為神奇。」
  • 臺灣麵包職人「大師班」,只要3天就讓你的咖啡館裡麥香四溢
    咖啡店裡的咖啡品種,除了我們一些季節限定的創意咖啡之外,其實我們更喜歡那種不變的經典,濃鬱的牛奶咖啡,帶著遙遠大洲記憶的產區風味,然而,喝咖啡的同時
  • 日本咖啡編年史
    △ 古老的 Pokka 售貨機 ,圖片來自網絡△1975年 大坊咖啡店在表參道開業,這時採用虹吸和濾紙一杯杯手衝的咖啡館開始增多。星巴克門店數在日本達到 500 家,在世界範圍內突破 5000 家。從名古屋起家的連鎖吃茶店「KOMEDA 咖啡店」向關東地區進軍。2005年 達到頂峰的罐裝咖啡市場開始萎縮。2007年 第 8 屆 WBC 在日本舉行,這也是 WBC 首次來到亞洲。
  • 他在日本喝了杯咖啡,後來開了咖啡界的「蘋果」
    而讓人驚訝的是,James Freeman在多次採訪中都表示,Blue Bottle Coffee是以日本的吃茶店為範本的。在日本開店可謂是James Freeman的心願,對他來說,這是與日本的咖啡大師們交流的一種方式。日本吃茶店,也就是日本本土的咖啡店,已有百年歷史了。
  • 咖啡 | 墨大旁邊的精品咖啡店
    作為一名精品咖啡愛好者,上學之餘最大的愛好就是跑學校旁邊的咖啡店,跟朋友聊聊天亦或者給自己放個半小時的假。墨爾本作為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城太名副其實了,隨便一條街角的小巷都藏龍臥虎,形態也不盡相同。下面幾家是自己的小私藏,有可以消磨半個上午的,有可以拿出電腦趕due的,當然也有拿完即走的窗口,滿足每一個不同需求的同時,又用高出品滋養著這座城市人的味蕾。
  • 日本6大連鎖咖啡店大揭密:旅遊中來杯悠閒的咖啡吧
    熟知日本的人就知道,日本是個愛咖啡、需要咖啡、依靠咖啡的民族。日本的連鎖咖啡店更是提供許多熱騰騰的熟食,逛街逛得腳酸,不如來日本人日常倚賴的咖啡店如何?除了中國也有的星巴克外,大家有去過其他日本本土的連鎖咖啡店嗎? 小編按照店數的多寡排名一起介紹給大家!
  • 他在日本喝了杯咖啡,後來開了「咖啡界的蘋果」 精選重發
    而讓人驚訝的是,James Freeman在多次採訪中都表示,Blue Bottle Coffee是以日本的吃茶店為範本的。在日本開店可謂是James Freeman的心願,對他來說,這是與日本的咖啡大師們交流的一種方式。日本吃茶店,也就是日本本土的咖啡店,已有百年歷史了。
  • 一個「非主流」的日本職人,想和你談談咖啡這件小事
    鈴木先生是很「非主流」的日本咖啡職人,看了淺子的下面這段採訪,你大概會知道我們為什麼這麼說。作為一個日本咖啡職人,鈴木顯得有些「非主流」。他好奇、敏銳,並不是「咖啡一根筋」的嚴肅技術派。咖啡是他的熱情所在,但他不希望把它當作一門艱澀的學問而因此把自己和外界隔離開。
  • 日本的咖啡趣事與福岡那些值得一去的咖啡店
    走在日本的街道上也不難發現各種形形色色的咖啡店,從家喻戶曉的星爸爸到結合日本傳統特色的復古咖啡店。在日本的咖啡消費人群覆蓋面也很廣,男女老少都喜歡。其實日本是亞洲最大的咖啡消費國家。日本全國一年的咖啡豆消費量大約在5萬噸,僅次歐盟,美國,巴西之後,排名世界第四,實則亞洲的第一大消費國。
  • 小布與咖啡店 | 19 熊煮咖啡 與完美的咖啡店
    一是因為終於寫到了這家我大愛的咖啡店;二是因為,「小布與咖啡店」公眾號終於被騰訊邀請成為了原創號,大家可以在文章末尾留言和打賞啦。言歸正傳,究竟一家什麼樣的咖啡店,才能被稱作完美的咖啡店?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利波特,在不斷的探店過程中,我也始終在尋找自己心中最完美的那一家。
  • 渝中區發布咖啡地圖,這些網紅咖啡店你去過幾家
    一滴水珠能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杯咖啡也能映襯出城市的顏值和氣質。隨著城市的發展,咖啡店越來越多,作為重慶母城,最早與國際接軌的渝中區,特色咖啡店更是密集。11日,2018重慶渝中國際咖啡文化節暨夏日消費季在解放碑商圈啟動,渝中區首次發布全市首個咖啡地圖。這幅《渝中咖啡地圖》標註了渝中區內各個特色咖啡店的信息,可謂將渝中咖啡「一圖攬盡」。對於廣大咖啡愛好者和文藝老中青來說,這幅地圖也是一份詳盡的渝中咖啡攻略。
  • 咖啡地圖 Vol.1 | 吐血整理,杭州獨立咖啡館地圖.一杯好咖啡,不負西湖最美春色!
    平時小族多是盤點一些上海的本地美食地圖,但是春光如此明媚,躁動的腳步就想走遠一點~~~ 今天,小族找到了一個新朋友,🍍 菠蘿DE海 (微信id:taste_inzju)來看看這位杭州吃貨,用了1個多月一家家實採出來的【最新的杭州咖啡地圖】。
  • 慢遊|5間咖啡店足以概括首爾的咖啡地圖
    最近聽說韓國人喝的咖啡比吃的泡菜還多;來到首爾一直納悶一樣的髮型一樣的長款黑色羽絨服藏著的皮囊有什麼不同?是什麼樣的咖啡讓人一天至少要喝兩杯?帶著對於韓國的種種疑問,引領我們走進了首爾無人問津的巷弄中,幸運的是,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令人失望,強大的民族性導致的一致化並沒有渲染進咖啡因裡。
  • 2020成都咖啡地圖
    YOU成都也有幸置身其中:我們在全國範圍內首次嘗試建立了精品咖啡外賣平臺——YOU點咖啡;我們把咖啡店裝進老爺車,與渴飲的人重回街頭;我們通過一場咖啡市集,向所有居民發出邀請;我們為在成都街頭散步的人,遞上一本咖啡指南……與此同時,「人肉咖啡地圖」YOU成都也回到真正的原點——回到咖啡本身。這是YOU成都更新的第三張成都年度咖啡地圖。
  • 日本人緣何鍾愛咖啡?
    近日,日本一份針對綠茶、紅茶和咖啡喜愛度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日本人更喜歡喝咖啡。日本人為何如此鍾愛咖啡呢?11月5日在進博會Tims咖啡展臺拍攝的一杯咖啡。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日本氣象新聞10月上旬針對「天氣轉寒人們更傾向選擇哪種飲品」開展了調查,10726個調查者中,有67%的人選擇咖啡,比例遠超其他飲品。這意味著在日本每三個人中就有兩個人喜歡喝咖啡。
  • 一對日本夫婦年過70,精神得很沒有孩子,為何卻對咖啡情有獨鍾?
    很多人都認同,去旅行,其實就是想要滿足「在別處生活」的心情。如果你想要體會東京感的生活,去咖啡店絕對會是一個好選擇。(PS:我們準備了一枚東京感十足的彩蛋,在 Lens 微信後臺回復「東京彩蛋」就可以捕獲)東京人很喜歡喝咖啡,也很懂咖啡,所以,像 Blue Bottle 這樣的咖啡界新貴都要率先選擇東京作為海外市場。
  • 咖啡界的Apple —日本藍瓶咖啡店合集
    >藍瓶咖啡店合集 誕生於美國西岸的Blue Bottle,除了堅持手工衝制的咖啡信仰外,整個品牌的設計風格也是獨樹一幟的存在。小到品牌LOGO、咖啡產品包裝、官網的設計,大到素有「咖啡界Apple Store」之稱的店面裝修陳設,都稱得上視覺審美的一股清流,比起誇張浮躁的網紅店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今次就來詳細盤點日本的10家藍瓶咖啡店。
  • 2021成都咖啡地圖
    這是YOU成都更新的第四張成都年度咖啡地圖。我們依舊從走過、喝過的2021年新開的幾百家咖啡店中,從咖啡風味、空間複合功能性、人氣指數、社區更新以及職人推薦等維度,選出以下50家咖啡店。即便「黃袍加身」,他仍堅持站立吧檯,每日營業,為每位客人製作有著可愛圖案的綿密咖啡。彬島就在灶咖隔壁,正好都和臺灣有關聯:彬島老闆來自臺灣,灶咖的老闆娘也是臺灣人,也都提供來自臺灣山脈的咖啡豆,同時兩家都專精於手衝,好似中青兩代咖啡職人,在一條陋巷裡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