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財經TF
近日,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東陽光藥」)發布公告,宣布與華潤醫藥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華潤醫藥」)籤訂了一份為期3年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公告稱,合作雙方將依託網際網路開展面向全國藥品終端、患者的藥品服務,提升東陽光藥的核心產品「可威」(通用名:磷酸奧司他韋)的供應。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1月6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一個是手握抗病毒重要產品的藥企,一個是銷售渠道眾多的大型商業集團,兩者的合作是「強強聯合」。
業績「奶牛」
根據東陽光藥官網信息顯示,東陽光藥專注於抗病毒、內分泌及代謝類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治療領域。「可威」作為該公司抗病毒核心產品之一,也是其最暢銷的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可威」是跨國藥企羅氏製藥的專利產品——「達菲」(磷酸奧司他韋)的仿製藥,也是抗流感病毒臨床應用一線用藥。根據此前媒體報導,2005年禽流感大規模爆發時,經過談判,羅氏集團先後將奧司他韋的生產銷售授權給上海醫藥集團和深圳市東陽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東陽光藥」母公司)。
時代財經注意到,目前僅有東陽光藥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同時,相比原研藥,「可威」在價格上具有優勢,且後者已進入醫保乙類目錄,可以報銷80%左右。現階段東陽光藥的「可威」在奧司他韋市場上處於一家獨大的地位。
自2015年開始,「可威」系列產品營業收入已佔到東陽光藥總營收的60%以上。2019年,該系列產品更是撐起了東陽光藥95%以上的銷售業績。時代財經查詢發現,東陽光藥2019年上半年銷售收入達29.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6.5%,半年銷售收入已超2018年全年(22.47億元)。
隨著入冬後中國流感季的到來,以奧司他韋為代表的抗流感藥物已進入市場放量期,但由於流感在全國多地區、大範圍的爆發,使得抗流感藥物在部分區域的藥店和醫院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斷貨的現象。東陽光藥與華潤醫藥的此次合作,將有助於「可威」進一步拓寬渠道、穩定藥價。
作為華潤集團旗下的子公司,華潤醫藥是國內大型醫藥流通企業。華潤醫藥商業官網顯示,該公司經營著一個由170個物流中心構成的全國性分銷網絡,覆蓋中國27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向中國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直接分銷產品。次外,該公司還經營著大規模的零售藥房網絡,通過多個全國或地區性品牌經營著853家零售藥房。
在史立臣看來,東陽光藥選擇與華潤醫藥合作,除了希望藉助對方的網際網路渠道打通線上線下的藥店零售外,更重要的是想藉此機會加速自身產品進入各大醫院的速度。「可威作為處方藥,最大的銷售渠道是醫院。但靠自有營銷團隊去打開醫院市場的方式難度大、周期長,選擇與華潤醫藥合作,可以借其龐大的醫院資源解決這一問題,並擴大覆蓋率。」
壟斷下的高價
時代財經注意到,儘管「可威」已佔據了奧司他韋市場90%以上的份額,但該藥物目前既不在帶量採購名單中,也不在醫保價格談判目錄中,而且價格也始終居高不下。
時代財經近日走訪廣州市的大參林、海王星辰、泉源堂等多家藥房了解到,相比扎那米韋(吸入噴霧劑)、帕拉米韋等同類型抗病毒藥物,奧司他韋系列藥品銷量最好,其中又以可威磷酸奧司他韋膠囊和可威磷酸奧司他韋顆粒為主。
有消費者向時代財經表示,此前其購買的可威磷酸奧司他韋顆粒(15mg*10袋)價格普遍都在80多元,但近期價格已經漲到100元一盒。
一位不願具名的藥店負責人1月6日向時代財經表示,「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藥品出現較大價格差異是常態,尤其是被藥企壟斷的藥品,降價非常困難,除非進入進入帶量採購或者醫保價格談判。」
史立臣分析認為,「可威」短時間內進入帶量採購或者醫保價格談判的可能性不大。「上述兩種政策的大前提是藥品要進行大幅度的降價,但顯然『可威』這款藥品在生產廠家少,且壟斷程度深的情況下,生產企業段短期內不需要以價換量。」
但史立臣稱,仿製藥不可能長期被一家藥企壟斷,「在研階段的同類藥品並不少,隨著其他藥企的仿製藥上市,勢必會逐漸瓜分奧司他韋市場。而競爭勢必導致藥品價格下降,到時『可威』可能會進入帶量採購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