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江蘇泗陽生態桃林長出10億元產業

2020-12-23 人民網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05日18 版 版面截圖

原題:江蘇泗陽從種桃樹到賣桃花茶、賞桃花景

生態桃林長出10億元產業

初夏時節,江蘇省泗陽縣盧集鎮薛嘴村田間,農民薛家聰忙著給桃果套袋,「去年淨賺了30萬元,這些水蜜桃和秋桃是我家的搖錢樹!」

在泗陽,像薛家聰一樣靠生態種桃致富的農民可不少。近年來,泗陽立足「桃果之鄉」優勢,桃果產業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全縣種植名特優桃果6萬畝,去年全產業產值10億元,帶動1.2萬多人就業,增加農民收入近億元。

泗陽桃果成了富民果,生態種植是關鍵。

「我們的桃子,價格沒低過10塊錢一斤!」南劉集鄉桃花源記桃果種植合作社負責人華松青說,「你看這個滴灌系統,養豬場的沼液稀釋後,順著管道直接滴到桃樹根部,施的是有機肥,防治病蟲一律噴灑生物農藥,雜草都用打草機打碎後翻入土中,當作綠肥用。」

泗陽縣委副書記耿曉雲介紹,縣桃果協會推廣果樹寬行稀植、長梢修剪等新技術,藉助江蘇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全縣已經建成20個桃果標準園、5個標準化種植基地,綠色桃果佔到90%以上。

為了讓生態桃得到消費者認可,泗陽的桃果合作社全部加入了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桃子上市時,消費者掃一下二維碼就能知道是怎麼種出來的,「貼上二維碼,桃子賣價高,倒逼桃農生態種植。」副縣長魏國說。

生態種植產好桃。泗陽縣33個鮮桃生產基地通過綠色食品認證,「泗陽鮮桃」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地理標誌農產品,並先後在全國和省級賽桃會上獲得15個金獎、28個銀獎。

不光賣鮮桃,桃園也成了風景。這個「六一」兒童節,成子湖旅遊度假區的桃果公園裡歡聲笑語,不少遊客帶著孩子賞桃果、拍美照。泗陽縣以桃為媒,農旅融合,先後打造了盧集的桃果公園、南劉集的桃花源記、愛園鎮的百年梨園等農旅基地,開發農耕體驗、垂釣採摘、養生養老等項目,舉辦「桃花節」「鮮桃爭霸賽」「採摘節」等節會活動,每年吸引遊客10萬多人次,綜合旅遊收入1億多元。

在泗陽,桃花不僅當做風景「賣」,也被製成茶。「過去疏下來的花蕾、掉落的桃花都白白扔掉,現在做成桃花茶,1斤能賣1000元呢!」南劉集鄉莊灘村久盛桃果合作社負責人章健正說,今年合作社烘製的桃花茶賣了3萬元。

要消化全縣6萬畝桃果,既要打好「原字號」牌,還要做好深加工。「一箱6瓶罐頭,網上90元不愁賣,桃子做成罐頭後身價漲了四五倍。」 愛園鎮愛園村大康莊園主人劉正軍,嘗到了深加工的甜頭。目前泗陽已形成桃花茶、桃花酒、桃花蜜、桃膠等系列深加工產品,去年產值5.6億元,其中雲渡桃雕還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整合創新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泗陽一二三產有機融合,桃果產業越來越「甜」。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05日18 版

相關焦點

  • 江蘇泗陽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推動園區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2020年,江蘇泗陽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投資為要」理念,制定出臺三年行動計劃、產業集聚和登臺階等政策文件,突出招大引強、培大育強,強力推進15個總投資達19.8億元的重點項目建設。2021年,江蘇泗陽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將堅持項目為王,致力提升發展質態,緊緊抓住鄉村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助力入園企業從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發展轉變。
  • 又是一年花開時 泗陽以桃為媒引資160億元
    3月28日上午,作為2020「蘇韻鄉情」休閒農業系列活動第一場活動,泗陽桃花節開幕式在該縣盧集鎮桃果公園舉行。在當天舉行的2020泗陽縣特色產業招商推介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98家企業與該縣相關部門、單位籤約項目19個,計劃投資總額達160億元。  泗陽縣古稱「桃源縣」,歷史上曾有「夭桃千頃、翠柳萬行」之美名。
  • 泗陽:「三園」共建唱響工業強縣「變奏曲」
    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強江蘇泗陽經濟開發區、意楊產業科技園、全民創業園「三園」共建,夯實招商基礎,讓「三園」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主戰場。落戶江蘇泗陽經濟開發區的重點項目——江蘇永益食品有限公司,是由東莞永益食品投資興建,佔地面積約350畝,總建築面積約25萬平方米,分兩期建設,預計整體2022年將全面建設完成。
  • 泗陽:企業開足馬力全面掀起生產熱潮
    初冬時節,雖然室外的天氣比較寒冷,但記者走進位於意楊產業科技園的江蘇金迪木業股份有限公司泗陽生產基地的2號車間內看到,這裡卻是一派火熱的生產景象,智能化生產線全部啟動,開料機、滾輪機、組框機等設備正高速運轉,各條線的工人也都各司其職,趕製訂單。
  • 人民日報:南京溧水生態宜居聯通四方 宜業宜家
    遊客150多萬人次、收入3.56億元,這是江蘇南京市溧水區今年「五一」期間旅遊業的亮眼成績單。近年來,溧水大力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成為長三角初具聲名的休閒旅遊目的地,讓生態資源帶動經濟發展。 「真是火爆,一房難求!幸好我們預訂得早。」「五一」假期,來自南京建鄴區的王越來溧水晶橋鎮農家樂遊玩,「溧水是出了名的生態好,正好趁假期感受綠色溧水」。 保生態,抓生產,除了旅遊,溧水還在新能源汽車、臨空、健康等三大千億級地標產業上修煉內功。
  • 蘇北「黑馬」闖入產業矩陣:坯布產量逆勢增長19.77%!
    就行業整體情況看,泗陽表現突出,尤其是二季度逆勢增長,上半年產量同比增長近20%。據了解,泗陽集群化纖長絲織物產量增長是由於近年來新建廠房陸續投產,加之產品以家紡面料為主,受疫情衝擊較小。在後疫情時代,家紡終端相對於服裝終端來說,展現出了一定的韌性。
  • 優質桃,江蘇造——江蘇省桃產業技術發展論壇在宿遷市泗陽縣舉行
    此活動由江蘇現代農業(桃)產業技術體系、江蘇省園藝學會、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泗陽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旨在展示農業科技在助推果業振興中的作用,推動江蘇桃產業高質量發展。泗陽縣委副書記耿曉雲致辭時介紹,泗陽古稱「桃源縣」。目前,全縣桃果種植面積已達6萬畝,年產量10萬噸,年產值10億元,「泗陽鮮桃」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識農產品。
  • 江蘇宿遷:「四好」路託起美麗鄉村 - 人民周刊
    鄉村路,連四方,發展產業奔小康。近幾年,江蘇宿遷以「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一條條通暢、整潔的農村道路,已經成了宿遷鄉村振興的民心路、幸福路。
  • 政府服務+「市場化招工」 宿遷泗陽探出企業用工新路徑
    這家坐落在江蘇宿遷泗陽經濟開發區的企業,以生產醫用口罩和醫用防護服為主。前不久,企業訂單陡增,急需招聘500名熟練工人。   企業用工,從找縣長到找市場,傳遞出泗陽經濟開發區企業轉變用工理念的信號。過去企業用工,都是政府包辦。對於政府幫招的工人,部分企業不珍惜,難以滿足工人對薪資、環境、成長的需求,導致企業用工陷入「招了走、走了招、招了再走」的怪圈。   一邊是政府動腦筋招工,一邊是企業留不住工人。究竟如何才能跳出招工「怪圈」,確保員工「招得來、留得住、用得好」?
  •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探出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的「江蘇路徑」
    走在前列」的目標要求,明確了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的「江蘇路徑」。健全生態環境地方標準體系,累計發布15項地方環保標準,正在制訂71項,為歷年最多。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構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1+7+1」制度體系,積極推廣「南通經驗」,大力推進「每案必賠、應賠盡賠」,累計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374件,賠償金總額近6.4億元,位居全國前列。
  • 染料龍頭江蘇安諾其獲巨額補償並退出響水生態化工園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上海安諾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諾其」)今天(7月2日)晚間發布公告稱,近日,根據江蘇省《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方案》、《響水生態化工園區企業退出補償政策》等相關文件標準要求,江蘇安諾其已與響水生態化工園區管理委員會籤訂了
  • 泗陽:電商經濟按下高質量發展「加速鍵」
    「十三五」期間,泗陽縣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市場有效、政府有為,實施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倍增計劃,發揮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獎勵激勵作用,撬動社會資金髮展電商產業,擴大電子商務覆蓋面,以信息化手段推動數字經濟轉型升級,全縣電商產業集聚發展態勢迅猛,按下了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鍵」。
  • 鹽城:打造環黃海生態經濟圈產業高地
    上海在鹽城還有307平方公裡的「飛地」,與江蘇省合作共建的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已被列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集聚了臨港集團、光明集團等龍頭企業,滬蘇浙合作的正泰新能源項目開工建設,是承接上海和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  鹽城也是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城市。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提出,將淮河打造成為繼長江、珠江之後中國第三條出海水道,而淮河的出海口就在鹽城。
  • 海水藍和生態綠相得益彰 東臺在滬籤下66億元大單
    現場籤下22個新興產業項目,總投資達66億元。 東臺素有「黃海明珠」之稱,底蘊深厚的人文歷史與活力激情的創新創業交相輝映,經濟社會發展一直穩中求進,在全國百強縣(市)排名第40位,先後榮獲全國工業百強縣(市)、全國營商環境百強、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眾多美譽。
  • 泗陽:直播聯盟「帶貨」每秒成交一單
    6月20日,宿遷市泗陽縣各電商網絡主播們都使出「渾身解數」,在屏幕前不斷地試吃、宣講,以最優的價格和品質,與廣大網友們「見面」。  當天泗陽本地多家電商企業齊聚「蘇貨直播 E起小康」「食在泗陽,美在食尖」農產品直播活動,主播們在網絡直播間藉助「雲」平臺開展「直播帶貨」活動,為泗陽農產品「帶貨」「打call」,立體式推廣泗陽食用菌、鮮桃、水餃、洪澤湖大米等特色農產品。
  • 宿遷泗陽薛嘴村:「創意濱湖」的特色田園鄉村之路
    村貌之變、文化之變、理念之變,這些交錯紛呈的密集轉變,以最直觀的方式重新界定出截然不同的鄉村生活,見證著薛嘴村在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中化蛹成蝶的繽紛過程。近年來薛嘴村以「生態、宜居、活力」為發展定位,按照邊界管控、提煉特質、功能優先、生態田園、因戶制宜、村民參與的建設原則,著力打造以林果採摘、濱湖旅遊為特色的田園鄉村。
  • 總投資 60億元,天通高新集團泛半導體產業基地項目籤約江蘇徐州
    集微網消息,12月11日,天通高新集團泛半導體產業基地項目籤約落地江蘇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圖片來源:金龍湖發布天通高新集團泛半導體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60億元,主要在開發區發展電子新材料、電子元件模組、高端專用裝備等產業。一期實施項目為年產1440萬片藍寶石圖形化襯底項目(總投資10億元)、新型高效單晶爐及切磨拋設備項目(總投資6億元)、光學應用項目(總投資8億元)。
  • 生態修復丨「修」出最美生態
    鍾學滿攝 目前,中國多地都在積極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推進生態修復產業發展,並以此為切入點探索建立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需要堅持系統性原則、市場化原則、全民參與原則。
  • 布局百張5G專網,落地千個應用場景 江蘇移動DICT生態聯盟正式成立
    12月8日,江蘇移動DICT生態峰會在江蘇南京正式召開,當天,江蘇移動DICT生態聯盟正式成立,並啟動中國移動「9 one平臺」計劃江蘇落地。根據《中國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白皮書(2020年)》顯示,江蘇「新基建」競爭力指數達86.3,僅次於北京和上海,列全國第三。以DICT應用為代表的信息服務業將擁有廣闊的增長空間,預計2025年國內產業規模將超過20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