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05日18 版 版面截圖
原題:江蘇泗陽從種桃樹到賣桃花茶、賞桃花景
生態桃林長出10億元產業
初夏時節,江蘇省泗陽縣盧集鎮薛嘴村田間,農民薛家聰忙著給桃果套袋,「去年淨賺了30萬元,這些水蜜桃和秋桃是我家的搖錢樹!」
在泗陽,像薛家聰一樣靠生態種桃致富的農民可不少。近年來,泗陽立足「桃果之鄉」優勢,桃果產業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全縣種植名特優桃果6萬畝,去年全產業產值10億元,帶動1.2萬多人就業,增加農民收入近億元。
泗陽桃果成了富民果,生態種植是關鍵。
「我們的桃子,價格沒低過10塊錢一斤!」南劉集鄉桃花源記桃果種植合作社負責人華松青說,「你看這個滴灌系統,養豬場的沼液稀釋後,順著管道直接滴到桃樹根部,施的是有機肥,防治病蟲一律噴灑生物農藥,雜草都用打草機打碎後翻入土中,當作綠肥用。」
泗陽縣委副書記耿曉雲介紹,縣桃果協會推廣果樹寬行稀植、長梢修剪等新技術,藉助江蘇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全縣已經建成20個桃果標準園、5個標準化種植基地,綠色桃果佔到90%以上。
為了讓生態桃得到消費者認可,泗陽的桃果合作社全部加入了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桃子上市時,消費者掃一下二維碼就能知道是怎麼種出來的,「貼上二維碼,桃子賣價高,倒逼桃農生態種植。」副縣長魏國說。
生態種植產好桃。泗陽縣33個鮮桃生產基地通過綠色食品認證,「泗陽鮮桃」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地理標誌農產品,並先後在全國和省級賽桃會上獲得15個金獎、28個銀獎。
不光賣鮮桃,桃園也成了風景。這個「六一」兒童節,成子湖旅遊度假區的桃果公園裡歡聲笑語,不少遊客帶著孩子賞桃果、拍美照。泗陽縣以桃為媒,農旅融合,先後打造了盧集的桃果公園、南劉集的桃花源記、愛園鎮的百年梨園等農旅基地,開發農耕體驗、垂釣採摘、養生養老等項目,舉辦「桃花節」「鮮桃爭霸賽」「採摘節」等節會活動,每年吸引遊客10萬多人次,綜合旅遊收入1億多元。
在泗陽,桃花不僅當做風景「賣」,也被製成茶。「過去疏下來的花蕾、掉落的桃花都白白扔掉,現在做成桃花茶,1斤能賣1000元呢!」南劉集鄉莊灘村久盛桃果合作社負責人章健正說,今年合作社烘製的桃花茶賣了3萬元。
要消化全縣6萬畝桃果,既要打好「原字號」牌,還要做好深加工。「一箱6瓶罐頭,網上90元不愁賣,桃子做成罐頭後身價漲了四五倍。」 愛園鎮愛園村大康莊園主人劉正軍,嘗到了深加工的甜頭。目前泗陽已形成桃花茶、桃花酒、桃花蜜、桃膠等系列深加工產品,去年產值5.6億元,其中雲渡桃雕還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整合創新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泗陽一二三產有機融合,桃果產業越來越「甜」。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05日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