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上映的《蕎麥瘋長》,可以說是把很多觀眾都騙進了電影院。結果電影開播的第一天,就是漫天的差評。如今這部作品的評分一路跌至4.5分的成績,領銜主演的馬思純也成了眾矢之的。
甚至,有人嘲諷馬思純本來就是蹭了一個影后,演技實在一般。
私以為,就這部電影中的情節故事,別說是馬思純就算是鞏俐都挽救不回來。
翻看網友評論時,發現不少帶有粉籍的「客觀」網友,為這部劇打出了高分。他們高舉著「覺得不好看,是因為你沒看懂」的旗幟,嘲諷了近一萬兩千位將這部劇打入不及格陣營的網友。
說實話,他們到底看沒看懂不知道,但是一部劇到底好不好看,還是應該觀眾說的算。
如果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打出一星和兩星的成績,那這部電影就肯定存在問題。
說起來,文藝片一向在電影的市場是不受歡迎,與商業片相比,文藝片就是小眾電影。
但是它就算再小眾,再難懂,只要是好電影就一定能得到欣賞。觀眾看不懂的文藝片很多,但是如果它真的好,那麼無論是評分還是拿獎都不耽誤。
說到底,《蕎麥瘋長》的評分跌入低谷,不是因為觀眾不懂,是因為導演和編劇的水平一言難盡。
刻意文藝最為致命
在看電影之前,我光看電影名字就覺得穩了。《蕎麥瘋長》多文藝,多高級,但是當我發現電影中的三位演員分別叫雲蕎、李麥、吳風的時候,突然就覺得索然無味了。
影的名字分別取主演的一個字,然後拼湊出來,這樣刻意文藝的行為居然還有人買帳。
當然電影的名字不能決定電影的好壞,這部電影的劇情才是觀眾吐槽的焦點。
電影故事圍繞著三個主人公,在上世紀90年代,兩個初入社會的女孩和一個男孩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遭受著殘酷的命運。導演想表達的思想就是底層的年輕人,如何在充滿惡意的生活裡,逆風成長。
但是在電影中呈現的故事卻是主人公的自暴自棄。在充滿惡意的生活中根本就看不到他們為了生活做出的努力。
本以為雲蕎要絕地反擊的時候,她卻突然消失了,直到電影的最後才跑出來講大道理。而以為李麥終於成長的時候,她卻出賣了自己的尊嚴。當你覺得吳風會勇敢追愛的時候,他卻淪為了長期的偷窺者。
這些只有墮落的情節,讓大多數的觀眾在看完這部電影唯一的想法就是:「什麼?講了啥?你在教我做事?」
很明顯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了,他用三條線講述著三個人的故事,但是一個也沒有講好。不知所云的將近兩個鐘頭,到了電影的結尾才想起升華主題。
到了電影的最後是女主雲蕎的獨白,看著她眼神迷離的說出那些在qq空間盛傳的非主流語錄,更是讓眾多觀眾覺得心靈雞湯是如此難喝。
不過,畢竟電影的導演是一位新人,所以電影有瑕疵也是可以理解的。洋洋灑灑了整部電影,一直在跑題,一直在胡編,到最後才想起自己拍的是一部文藝片,該是時候點題了。
整部電影處處瀰漫著無病呻吟,刻意文藝的鏡頭,實在是讓人無法共情。
演員是好演員,劇情是一點邏輯都沒有
其實,演員在劇中的表現還是不錯的,馬思純的演技在線、鍾楚曦的顏值抗打,而黃景瑜的表現雖然不突出,但也絕不掉隊。三人的組合明明是一副王炸,卻硬生生被打成了爛牌。
說到底,很多觀眾能走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都是衝著在各大平臺上刷到了馬思純拍戲的花絮。影片中有一個情節是她被自己的姐夫侵犯了,據悉,為了拍這個戲份,馬思純甚至還出現了心理問題,拍攝完止不住的哭泣,真的讓人很心疼。
在進入角色這方面,其實三位演員做的都很到位。可是觀眾卻並不可憐角色的遭遇,只覺得他們活該。
就拿鍾楚曦飾演的李麥來看,這姑娘花容月貌、身材絕美。但是,就是改不掉被渣男欺騙的臭毛病,既被騙財又被騙色的她,整個就是一沒長腦子的傻白甜。
更奇怪的是,她那麼需要幫助,不去找愛慕自己的團長幫忙,卻選擇獻身於一位老頭,用出賣尊嚴的方式獲得機會。
再看另一位被姐夫侵佔的雲蕎,就更詭異了。她灑脫至極,一心想要活出姿色,結果被侵佔之後不選擇報警,也不去戳穿姐夫的惡行,而是選擇站在鏡子面前迷離地塗著口紅。
看到這裡,很顯然雲蕎根本不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她是把自己定義成為了文藝電影中的美強慘。
而另一位男主的結局就更讓人匪夷所思,他愛慕李麥,但是不願意表白,就喜歡偷窺。社會小哥吳風血拼之後,又開始偷窺,結果就撞見了李麥和那位老頭的事。
就在這場「你情我願」的交易進行到一半時,老頭卻心梗了。而兩人的第一反應不是報警,傻白甜李麥在雷電交加的夜晚抱著路燈突然開始了尬舞,一點都不怕被雷劈的樣子。而當男主吳風幫女主埋屍時,因為自己血拼地太狠,導致體力不支,結果就因失血過多而死。
單純從三個角色的生活經歷來看,能體會到的就是不要怪生活太苦,而是他們的生活毫無邏輯。而導演為了營造藝術的氣息,讓這些人物都成為了不可理喻的對象。這才是這部電影最讓人無法接受的地方。
藝術高於生活,但是生活畢竟不是藝術。
電影不是拍給自己看的
很多導演都說拍電影就是拍自己喜歡的題材,所以,大部分的導演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比如王家衛導演的風格就非常突出。其中,朦朧和迷幻就是王家衛指導的很多電影中的基調。
而《蕎麥瘋長》中的基調就有些讓人摸不清頭腦,馬思純的部分拍的迷幻,鍾楚曦的部分拍的華麗,可黃景瑜的部分又拍的樸實。很明顯,導演本人是沒有自己風格的,他只是把他覺得厲害的元素融合在了一部電影中。
比如,他會為馬思純的哭戲感動,會被鍾楚曦的舞姿震撼,也會被黃景瑜的演技徵服。但是作為統籌電影的導演,他只知道一味的感動和滿足自我,卻忘了拍攝風格需要服務於電影情節。
所以,很多觀眾在看這部電影時都會有一種脫節的感覺。這種感覺其實是因為導演徐展雄太仰慕其他導演的風格,太欣賞大咖的拍攝技巧,最後導致拍了一部讓自己感動到哭,卻讓觀眾們覺得莫名其妙的電影。
當然,許展雄算是一個有品位的導演,只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太不接地氣。這部電影作品更像是許展雄在炫技,他似乎在觀眾們展示:你看,我對電影風格多了解,你看,這些大咖的拍攝技巧我也能拍出來。
可電影終究不是拍給自己看的。如果只是想要檢驗自己的水平大可不必用這樣的方式。而這位新人導演,也算為其他導演敲了個警鐘。所以,拍攝電影的重點是要遵從自己的風格,同時兼顧劇情,也能感動觀眾。
《蕎麥瘋長》這部電影確實沒有太多優點,看完電影之後唯一覺得印象深刻的就是鍾楚曦的好身材,以及憨厚的男主吳風最後死的不明不白。
對於文藝電影來說,演員真的很重要。需要演技要極為突出,並且長相和外形都要特別寡淡,而在另一方面,好的劇本和角色才是吸引觀眾的決定性因素。為了藝術片去塑造一個自怨自艾、無病呻吟的角色,只會讓觀眾覺得像是中學時代幼稚的叛逆,毫無意義。
所以整部作品呈現口碑評分差的局面並不是馬思純的問題,希望新人導演能夠在文藝片和真實的生活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再接再厲能夠拍出口碑好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