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進一步繁榮生態文化,培育生態價值觀念,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聯合中國環境報社面向全社會組織開展「大地文心」第三屆生態文學優秀作品徵文活動。自活動啟動以來,社會各界積極響應,踴躍投稿。現對部分作品予以發表,以饗讀者。
蝴蝶飛到哪去了?
高國鏡
鳥是人類的朋友,蝴蝶也是人類的朋友;就連我的小孫子,也想讓蝴蝶做他的朋友。
那天有一隻花蝴蝶,飛到我家院裡,小孫子看著那蝴蝶,感到格外新鮮、好奇,他嘗試了各種方法去抓,但往往剛一撲過去,蝴蝶就飛走了,左右包抄也沒用,最後蝴蝶翩翩然飛到了牆外。
我讓孫子背古詩: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可孫子那一刻對唐詩並不感興趣,注意力全在那飛舞的蝴蝶上。「爺爺,爺爺,您給我講您和奶奶小時候抓蝴蝶的故事吧?」 孫子急切地說。
看著孫子期盼的臉龐,一下子勾起了我許多的往事。
那時花多,水也多,蝴蝶也就多。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蝶飛——節氣剛過九九,那陽坡上便會出現蝴蝶的影子。那是從冬日裡飛來的蝴蝶,跌跌撞撞,翅膀金黃,仿佛春的使者、春的姑娘,帶著一縷春光飛進了歷經寒冬的山鄉。
那時,人們打開窗戶,總免不了有蝴蝶飛進小窗,有的不小心迷了路,一頭扎進了屋裡的水缸,有的調皮好奇,落在了山裡人用古法曬的黃醬上,甚至有的會落到村姑的蝴蝶結上,讓人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泉邊是蝴蝶聚集最多的大本營。泉邊的花兒層層疊疊地開著,蝴蝶則繞著泉水翩翩地飛著,有紅蝴蝶、白蝴蝶、黃蝴蝶、藍蝴蝶、粉蝴蝶、灰蝴蝶、黑蝴蝶、綠蝴蝶……當然最多的是花蝴蝶。此外,還有一種蝴蝶,灰色的,帶著麻點,體量還沒有成年人指甲蓋大,卻愛聚集,密密麻麻的,飛起又落下,仿佛一幅很有張力的畫。
我們最喜歡的事就是,大人們在泉邊洗衣服,我們「貓」在泉水邊或藏在樹後邊,反反覆覆唱著歌謠,呼喚和引誘花蝴蝶:
「蝴蝶蝴蝶落落,
大水大水泡泡……」
成群結隊的蝴蝶仿佛真聽召喚,沒頭沒腦地落到水裡才知上當,一勁兒地掙扎,想飛也飛不起來。一旦再飛起來,沒有脾氣的蝴蝶,好像也有了脾氣,不再和我們「玩」了。
有一種大蝴蝶,平時很難看到。這大蝴蝶比巴掌還大,像是穿著綾羅綢緞,顯得很高貴;這大蝴蝶的翅膀是黑色的,卻閃著藍光,帶著花點兒,飛起來翩翩然然,楚楚動人。這樣的蝴蝶,被我們稱為蝴蝶王、鳳凰蝴蝶。
要逮著一隻這樣的大蝴蝶,不是很容易。但這種蝴蝶身子比較笨,我們幾個小夥伴會想法把它追到草叢裡,把它的氣力逐步耗盡,等到它飛不起來了,我們再撲上去,它只能「束手就擒」。
其實我們抓到蝴蝶也並沒有什麼用,只是捏在手裡,笑嘻嘻地看它們亂舞。望著那仿佛在顫抖、呻吟、求饒的蝴蝶翅膀,我們有時候也會大發慈悲,手下留情,玩一會兒就將其放飛。卻不曾想,蝴蝶的翅膀是否會因此而受損?即使重回藍天,它們的生命是否會存在危險?
有時候,上學路上也能發現蝴蝶。它們特別喜歡穿花衣裳的女孩子,往往落到女孩的衣服上、紅領巾上。有人說那蝴蝶不要臉,撲頭蓋臉的,便不斷地抓蝴蝶,想送給老師;可捏著蝴蝶給老師送去的時候,老師卻勸告說:快,把蝴蝶放飛了。蝴蝶飛舞著才好看。
是的,現在回想起來,蝴蝶的確飛舞著才好看。成群的蝴蝶,在陽光中飛上落下,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白蝴蝶飛在綠色的麥田裡,黃蝴蝶飛在綠色的菜花中,仿佛古詩裡的意境。記得有一次,我們驚飛了一大群白色的蝴蝶,那畫面如同滿天飛舞的雪花,有種震懾人心的美。
時間匆匆而過,我們長大了,快要變老了。想起兒時的蝴蝶,真的有些難過。我們為什麼這麼殘酷地對待那無助的精靈呢?
記得當年我們逮蝴蝶,每個人都拿著一個或幾個玻璃瓶子,把抓到的蝴蝶一隻只塞到瓶子裡去。有時候一個瓶子裡會放進幾十隻、甚至近百隻,那些蝴蝶密密麻麻、擠擠縮縮地在瓶子裡掙扎,想飛卻飛不出來,最終被活活憋死。
現在,蝴蝶成了回憶,成了稀罕物,孫子甚至問我蝴蝶到底長得什麼樣?蝴蝶都飛到哪去了?
蝴蝶飛到哪去了?我到底該怎麼回答他呢?是告訴他因為我們小時候不知珍惜的玩鬧,還是如今噴灑越來越多的農藥?
我拿出來一塊收藏的瑪瑙石,上面的圖案是一隻金黃色的蝴蝶,飛舞在一片金黃色的、星星點點的菜花中。我對孫子說:你看,這石頭上不就有黃蝴蝶和黃菜花嗎?
孫子瞪大了眼睛,望著那石頭,天真地說:爺爺,爺爺,是那蝴蝶飛到石頭上去了,還是蝴蝶化成了石頭啊?
我無言,只好笑笑問孫子:你說呢?
作者簡介
高國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品《石頭與人生》獲全國「孫犁散文獎」,散文集《太陽照耀我們》獲第五屆「冰心散文獎」,在《中國作家》等數十種報刊發表各類詩文數百萬字。
來源:中國環境報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原標題:《生態文學 | 蝴蝶飛到哪去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