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時,男子求妻多求賢求淑求德,如此才能安心託付中饋,綿延後嗣。而女子大多願望嫁得一戶好人家,與夫君恩愛扶持,榮華一生。《知否》裡的盛家後院有四個女兒,嫡長女華蘭在劇的最開篇就由父親盛老爺千挑萬選後嫁給了忠勤伯府二公子袁文紹為正妻。家裡還有四女墨蘭,五女如蘭和么女明蘭待字閨中。這三姐妹的擇偶標準可以說是劇中的一大亮點,也可以給現在的女孩們一些參考。
愛權勢黨:墨蘭
盛家四小姐盛墨蘭,出類拔萃,冰雪聰明,喜好詩詞。雖為庶女在盛府卻能養尊處優,有親娘的庇護和父親的偏寵。她為璞玉,本因在府中大娘子的教養下成為一個大家閨秀,而後嫁一門清流人家,相夫教子,平安一生。
奈何她被養在自家小娘膝下,雖全了母女情分,但卻失了最佳的教養機會,這就是她那位寵妾親娘為她鋪的第一步錯路。一個一心只想上位的妾室會怎樣去教養兒女呢?那就是貪戀權勢。她的娘親和主母搶夫君的寵愛,她就搶家中子女們在父親心裡的偏愛,吃穿用度樣樣都要爭第一。
女子終歸要外嫁,她自然不願在這方面輸給家中的姐妹。大姐姐已然是伯爵娘子,所以在她小娘的攛掇下,她想過小公爺齊衡,伯爵公子梁晗甚至二叔顧廷燁,全都是高門顯貴。在得知她爹爹給她挑了一個農戶出生的新科進士文炎敬之後,她和她的小娘終於走險棋了,私會外男,生米煮成熟飯。她踩著盛家一門的臉面和前程走到了永昌伯爵府六公子梁晗嫡妻的位子上,同時也失去了娘家的扶持。
墨蘭找老公的標準就是要權勢要富貴,在排面上不能輸。她從小耳濡目染自己母親做妾(而且還是一個不安分的妾)的本事去伯爵府中當大娘子主持中饋,最終失去了丈夫婆母的歡心,在沒有兒子沒有娘家撐腰的情況下悽涼一生。
惜真心黨:如蘭
盛如蘭可以說是盛家姐妹中嫁的最低的一個女兒,她嫁給了父親曾經準備給墨蘭挑選的進士文炎敬,如蘭滿心歡喜地喊他「敬哥哥」。身為嫡女的如蘭從小錦衣玉食有作為正室母親的寵愛,養成了她傲嬌的性子,但是她本心不壞,是個心思恪純的人。姐妹之中也只有她看得最通透,她曾經跟自己的母親說:
嫁到高門顯戶之家也沒什麼意思,左不過就是受氣,還不如嫁一個普通人家。嫁得再好日子若是過得不舒心,那犯得上嗎?
她選老公必得是自己真心喜歡的才行。當初顧廷燁為了娶明蘭故意讓盛家人以為要求娶的是如蘭,這可把如蘭給嚇壞了,即使是有侯爵夫人的身份,潑天的富貴她也不願。她哭鬧,絕食,但她和墨蘭不同的是她有家族使命感,她不會和墨蘭一樣做出「生米煮成熟飯」的事情讓全家人冒險。走投無路的她最後只能忍痛和「敬哥哥」做最以後一次話別,就是這樣一份品性和堅決反倒成就了她和敬哥哥的姻緣。
如蘭是姐妹中過的最幸福的一個,她在婆家有丈夫的偏愛,在娘家有父母姐妹的扶持。求的越單純,要的越少,反而會越幸福。
求平安黨:明蘭
哪個少年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明蘭對婚姻生活有過嚮往嗎?是有的。但是從小的所見所聞所感所受讓她很冷靜,冷靜到近乎現實,現實到接近殘酷。她年紀最小卻洞察世事最早,對於家中後院那些彎彎繞繞,她不屑也無能為力。
她其實要得不多,也就是一份公平。她小時候希望自己的娘親能得到家中妾室該有的待遇,起碼冬日能有一份足量的銀絲碳,不求多要什麼,只希望能拿到自己該有的那一份。她也期待父親能關愛她多一份,不需要偏愛,只是一個父親對女兒該有的那一份就行,可就是這些她都沒有得到過。
家中林小娘管家一手遮天,她的孩子墨蘭錦衣玉食,嫡母大娘子身份貴重,她的孩子如蘭自然也不會受委屈,唯獨明蘭獨自一人,若不是祖母,她一個六小姐恐怕過得連下人都不如。這就是「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所以明蘭對於自己婚姻的要求就是一個普通人家的主母位分,只求一份公平安定的生活。對於元若她是一種無法辜負的爭取,對於賀家小哥她是一種失望的拒絕,而顧廷燁給了她一切的底氣和偏愛,才讓她的聰明和霸氣發揮到極致。
明蘭曾經說過一番話:
沒有誰是誰的靠山,最好不要太指望別人,指望越多,難免會有些失望,失望越多,就生怨懟,怨懟一生,仇恨就起了,這日子就難過了。
不要太依靠他人,倆人相互配合併駕齊驅才有最穩定的婚姻。若是有明蘭這份清醒,很多人的婚姻都會過得很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