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汪俊剛:先做到「好」,再做「規模」

2021-01-08 紅星新聞網

麓湖生態城實景圖

麓湖藝展中心實景圖

成都萬華投資集團董事長汪俊剛

我們相信,簡單的規模化效應和依賴土地投資獲取效益的時代必將過去,而專注未來新城建設,致力高尚人居發展的公司會獲得更廣闊的前景。

2004年

萬華旗下4300畝大盤麓山國際社區與眾多千畝大盤一道,第一次開啟了成都樓市的「大盤時代」

2011年

城市級項目麓湖入市,以未來的理想水城為目標,經過多年的打造,再次成為成都面向全國樓市的一張名片

從麓山到麓湖,十幾年的時間裡,萬華集團親歷了住房制度改革的絕大多數過程,這家民營企業在回顧改革開放40年有關住房制度改革時,獨具話語權。圍繞改革開放40年,成都萬華投資集團董事長汪俊剛近日接受了《成都商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從「製造」走向「智造」

成都商報: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在您看來,改革開放對您個人有什麼影響?對您所在的行業帶來了怎樣的機遇和變化?

汪俊剛: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我現在或許還是農民(笑)。當年大學畢業後,我先是被分配到機關單位,後來追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海(海南)經商,與海南一同經歷了第一次房地產開發的熱潮。後來回到四川創建了萬華,開始了在家鄉成都的房地產開發之路,並在此後的十餘年時間裡,有幸經歷了成都房地產行業的變遷歷程。

對行業而言,是改革開放讓中國房地產走向了全面商業化,並深度參與到城市化進程中。於我而言,在這個過程中,見證了成都從區域中心城市到國家中心城市的跨越,更親歷了成都房地產從「製造」走向「智造」,人們的居住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都得益於改革開放。

從「不夠住」到「住得更好」

成都商報:您認為住房體制改革對普通老百姓居住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現如今中國的房地產發展又有怎樣的新使命呢?

汪俊剛:改革開放40年,從居住層面來講,人們的需求已經從「不夠住」轉化為「住得更好」。因此我認為,全面提升人們的「居住體驗」將成為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新目標與新要求。

目前,萬華在產品規劃、建築設計等方面已經廣泛獲得購房客戶的認可,但這顯然還不夠,我們還需要研究和發展包括物業管理、 社區服務、養老服務、文化藝術配套等一系列與居住、家庭相關的服務, 讓住房成為一種長期性、綜合性的消費行為,讓房地產真正圍繞客戶需求而展開。

同時我們也需要增強對於城市規劃和產業發展的研究與實踐能力,成為城市空間的運營者和城市產業發展的探索者。

從「同步城市」到「未來城市」

成都商報:麓山、麓湖是成都城市化進程中的代表作,您如何看待它們對城市和行業的影響?

汪俊剛:早在2000年,我們就對城市發展趨勢進行了預判,決定在位於天府廣場以南16km的地方規劃麓山國際社區。這在當時雖然頗具挑戰意味,但卻是非常正確的選擇。麓山不僅成為那個時代的大盤標杆,更重要的是,它具備非常強的前瞻性——嚴密契合了城市向南發展的戰略規劃思路,並在此後的十餘年間促成了麓山板塊的成熟,加快了成都樓市向南發展格局的形成,在行業發展進程中具備一定的裡程碑意義。

與麓山「國際社區」的定位不同,麓湖則是一個城市級項目。不僅在於其8300畝的超級體量,更在於這個項目涵蓋了一整套的城市系統:從城市整體的功能規劃到生態系統的重構,從創新型的居住及公共建築的打造,再到各種城市產業研究與發展。我認為,麓湖完全具備一個城市的多元性與複雜性,於萬華而言,也更具挑戰性。

我們常常會說,麓湖的終極理想是成功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生態系統」, 並保持其長久魅力, 成為成都的寶貴城市遺產,甚至成為中國新城發展的一種樣本和理想實踐,為未來的城市發展提供參考。

從「公園」到「生態」

成都商報:2018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明確提出「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麓湖正好與該規劃理念相契合,您是如何理解「公園城市」,又是如何理解這種「契合」的?

汪俊剛:我理解公園城市並不僅僅是「公園」和「城市」的簡單疊加,而是在一開始就將生態的元素作為城市發展、生活方式構建的重要因子,持續提升一座新城的城市價值和人居幸福指數,讓城市具備更長久的生命力。

實際上,我們早期規劃麓湖時,在建設理念上就與「公園城市」不謀而合。當時我們最優先強調的就是尊重原生地貌和自然環境條件,在進行城市設計時,也是首先搭建水系和公園這樣的生態功能及景觀架構,再發展其他城市功能板塊與建築設計。

現在大家看到的紅石公園、雲朵樂園、麓客島,以及麓湖所有的濱湖岸線,不僅是優美的城市景觀,也是人們開展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我們希望在這裡,讓公園、城市與人們的生活能夠真正融為一體,也使麓湖能成為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的一種模式範本和價值範本。

專注新城建設實現居住升級

成都商報:對中國持續的改革開放,站在行業與萬華的角度,您有怎樣的憧憬?

汪俊剛: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已經取得相當大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準也極大地提升。從房地產行業來看,我認為我們要推動房地產從金融屬性回歸到最本質的居住屬性。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加深入地剖析住房的本質和客戶的真實需求。

萬華對未來充滿信心,因為我們相信,簡單的規模化效應和依賴土地投資獲取效益的時代必將過去,而專注未來新城建設,致力高尚人居發展的公司會獲得更廣闊的前景。在未來的拓展中,我們也會堅持先做到「好」,再做到「規模」,因為客戶價值與社會價值才是企業的核心價值所系,也是確保企業能保有長期穩定的生命力的最重要基礎。

成都商報記者 符小曉

原標題:萬華汪俊剛:先做到「好」,再做「規模」

相關焦點

  • 傳郎酒董事長汪俊林被調查 其弟汪俊剛滯留境外
    該項目以萬華地產拿地,對外稱總面積達4000畝以上,建築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至今仍有建設餘地。  汪氏產業不乏地產基因。萬華其時汪俊剛任成都同樂房屋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稱「同樂房屋」)法定代表人,該司1995年由三位自然人出資註冊,汪俊剛系第二大股東,但其出資款來自海南一家地產公司的銀行存款。  同樂成立前三年,僅與四川省委招待所聯合開發「同順公寓」項目。
  • 汪俊剛仍停留境外 十年操盤萬畝土地:郎酒系地產隱秘鏈條
    本報記者了解到,自12月初從北京離境,至26日尚沒有汪俊剛的入境記錄。  汪俊剛是汪俊林的弟弟。汪俊林10年前收購郎酒,並以此為依託,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量投資地產項目。這些項目涉及成都市郊近萬畝土地開發權益,兩年前兩兄弟掌控的萬華地產內部資料估計,其總資產已超過40億。
  • 郎酒IPO來了,汪氏兄弟浮現,揭秘發起人「萬華系」神盤帝國
    外界猜測:郎酒此番新產品營銷攻勢,或許是向消費市場乃至資本市場傳遞一個「做大做強」的積極信號。讓外界頗為疑惑的是,2016年11月10日,萬華投資、寶光集團、郎酒集團分別與汪俊剛、汪俊林籤訂《股權轉讓協議》,萬華投資將所持郎酒股份2500萬股以2500萬元賣給汪俊剛;寶光集團將所持郎酒股份2500萬股以2500萬元賣給汪俊林;郎酒集團將所持郎酒股份5000萬股以5000萬元賣給汪俊林。也就是說,上述股權轉讓,屬於原價轉讓,每股只需1元錢。
  • 郎酒地產:汪俊林棄房保酒|汪俊剛|郎酒集團|汪俊林|房地產公司|...
    豪宅大玩家往事  早在十幾年前,汪俊林、汪俊剛兄弟,便已是成渝地產圈業內蜚聲的行家裡手。位於成都城南的麓山和麓湖大盤,被譽為成都最成功的地產項目之一,風靡業界。這些項目均出自汪氏兄弟之手。  據了解,汪俊林最早於2003年涉足成都房地產市場。
  • PNP中國與成都萬華投資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PNP中國與成都萬華投資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文/Lisa2017-11-23 14:35:15來源:womeng--人物頻道   2017年11月13日,Plug and Play與成都萬華投資集團共同主辦的「創智未來跨境峰會•成都站」在成都天府國際基金小鎮召開,16
  • 萬華化學投資筆記
    我先寫出我的結論:他的每一步都是圍繞聚氨酯這個中心展開的,每一步的最直接目的都是為他的聚氨酯產業鏈服務。但是,光為服務這個中心有點浪費,為了充分利用建起的石化產業鏈資源,發揮最大效益,他不做這個產業鏈前端的普通的不值錢的產品,而是利用這些中間產品,向下延伸多種難做的、一般人做不了的、市場緊缺的、國外把控的先進、高端產品。而技術都是來自自主研發。
  • 萬華化學:化工茅臺,給周期股長臉了!
    除了技術領先外,萬華化學還具有:規模優勢、一體化優勢、國際化優勢、股權結構優勢、研發體制優勢。(1)規模優勢。隨著反應釜半徑增長,設備投資金額呈現平方增加(設備殼的製造成本),而反應釜產能則呈現立方增加(與體積相關)。因此單套設備規模越大,單噸的生產成本越低。
  • 萬華化學股價再創新高,市值超3000億元!
    1月6日收盤後,萬華化學披露業績預告稱,隨著全球化工行業的下遊需求在三季度末出現好轉,部分地區需求快速增長,其主要產品銷量提升且銷售價格上漲。 截至1月6日收盤,萬華化學股價再創新高,報收98.42元,上漲0.82%,市值達3090.14億元。
  • 萬華化學:打破周期 產品制勝
    本期主角是萬華化學,講萬華化學之前,先和大家講一樣東西。叫MDI,中文名很長叫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 。它的用途和它的名字一樣奇長無比。它可以用在家具、建築、製鞋、製革、交通運輸、汽車工業、體育、醫療器械等等行業。
  • 萬華化學:做化學的千億級別上市公司,這些分子式真的這麼值錢?
    據悉,2019年萬華化學年營業收入達到680億,其中歸母淨利潤達到100億以上,淨利潤率直接突破15%。在如今很多上市公司毛利率都在個位數的時代,其淨利潤就到達了15%,他是怎麼做到的?或者說做化學的核心壁壘真的這麼高?這麼大塊的蛋糕沒人競爭?
  • 目前萬華化學值不值得入場?|萬華化學|萬華|可降解塑料
    估計是疫情和萬華股價雙重影響的結果吧。下面將股東大會的內容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因為對萬華了解不是很深入,有些化學品簡稱可能有誤,還望指正。公司搞乙烯項目是為了解決聚氨酯產業鏈一些副產品出路問題,MDI/TDI/ADI的副產HCl用來做PVC。通過乙烯做EO環氧乙烷,用來做軟泡聚醚。目前萬華在國內聚醚市佔率第一,硬泡聚醚在中國絕對技術依靠,軟泡聚醚現在名列前茅。聚醚是萬華在聚氨酯產業鏈裡最弱的一環,這十幾年聚醚的研發投入大、市場拓展力度大,已經到擴產時點了。把聚醚這條腿加粗,與MDI、TDI更好的協同起來。
  • 萬華化學:從煙臺走向世界的行業翹楚
    從煙臺合成革廠起步,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如今,萬華化學已成為全球技術領先、產能最大、最具綜合競爭力的MDI供應商,擁有世界級規模、工藝先進、配套完整的C3/C4石化產業鏈,是全球產業鏈完整、品種齊全的脂肪族二異氰酸酯(ADI)製造商,國內最大的PUD製造商,國內最大聚醚多元醇與聚氨酯系統料製造商……從2001年上市以來,萬華化學營業收入從5.7億元增長到2019
  • 萬華化學:再入全球化工50強榜單!較去年升5位
    萬華化學以99億美元再次進入榜單,較去年上升5位,位居32位。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於2001年在上海交易所主板上市。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萬華化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MDI生產商,該產品為製備聚氨酯的主要原料之一,所服務的行業主要包括生活家居、運動休閒、汽車交通、建築工業和電子電器等領域。
  • 萬華化學市值再創新高
    10月14日,萬華化學收盤價80.15元,漲幅1.33%,市值首次突破2500億元大關,達到2516.51億元。 萬華化學2020年半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萬華化學實現營業收入309.07億元,同比減少2.0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35億元,同比下降49.5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24.90億元,同比下降50.62%。
  • 萬華化學:2019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伴隨著福建項目的成功收購、四川眉山項目的不斷推進,萬華全球化布局進一步完善。在此,我要感謝每一位生產者、建設者和參與者,是你們譜寫了新時代萬華的勞動者之歌! 這一年,科技創新再結碩果。萬華將繼續著手對標國際化工行業的先進經驗,高點定位再起航。萬華的研發秉承「化學,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開發出更多對社會有價值的新產品,引領行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 上市19年,業績翻百倍:「一哥」萬華化學,敢花錢,能賺錢,愛分紅
    對比行業前五家上市公司的業績,可以看出,萬華化學無論是在營業收入、還是在淨利潤上,都遠高於其他四家公司,甚至可以形容為遙遙領先。假如把分類擴大到一級行業「基礎化工」,在恆力石化、榮盛石化、恆逸石化、萬華化學、雲天化五家上市公司中,萬華化學的收入規模雖然退居到了第四位,但淨利潤規模卻反超其他四家公司,躍居首位。
  • 成都萬華投資集團董事、總裁羅立平:萬畝土地謀「承接城市功能外延...
    距離「麓鎮」百米之外,成都萬華正主導另一場「造城」運動。與公司此前開發的麓山相比,新項目麓湖的規模是前者的幾倍、甚至十倍。公開信息顯示,麓湖總佔地達11平方公裡。自萬華於2000年開始打造的麓山進入銷售期後,麓湖便進入前期運作階段,項目於2006年立項籌備,2009年破土動工,2011年投入銷售。
  • MDI如願提價 企業卻要檢修 萬華化學的2020還會好嗎?
    原標題:MDI如願提價,企業卻要檢修,萬華化學的2020還會好嗎?   對於此次檢修,萬華化學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