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生活壓力、工作壓力逐漸增大。適當的壓力會讓神經緊張起來,給日常生活增添活力,但是長時間承受過度的壓力,就會讓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讓心血管疲憊不堪。
人的自主神經分為具有興奮作用的交感神經和具有抑制作用的副交感神經。當人感受到壓力時,交感神經就會興奮,人體就會分泌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又叫「憤怒激素」,人在生氣的時候會分泌這種激素。除了肌肉附近的血管外,腎上腺素還會使其他血管收縮,進而使人體進入備戰狀態。過一段時間恢復正常後,副交感神經就會興奮分泌血清素。血清素是種「治癒激素」,能夠使人感到平靜和幸福,能夠使副交感神經活動增強,而且還會舒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
交感神經:分泌腎上腺素,收縮血管,進入備戰狀態。
副交感神經:分泌血清素、舒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
就這樣,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為了防止彼此過度活動,不斷牽制對方,保持平衡。但當壓力、緊張持續過長時,交感神經就會一直發揮作用,分泌「憤怒激素」。這種「憤怒激素」對人體不利。如果長時間處於充滿壓力、緊張或興奮的狀態,建議放鬆一下自己,讓緊繃的血管舒張開來,變成健康的血管。
看看你是不是亞健康群體
1、軀體亞健康
以疲勞、睡眠紊亂、疼痛等軀體症狀表現為主。
2、心理亞健康
心理以抑鬱寡歡、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懼膽怯、短期記憶力亞健康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心理症狀表現為主。
3、社會交往亞健康
社會交往以人際交往頻率減低、人際關係緊張等社會適應能力下降表現為主。
上述三條中的任何一條持續發作3個月以上,並且經系統檢查排除可能導致上述表現的疾病者,可分別被判斷為處軀體亞健康、心理亞健康或社會交往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群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潛在人群
2017年我國主流城市中白領亞健康比例高達76%,其中接近6成的人處於過勞狀態,真正健康的人佔比不到30%。從亞健康人群的年齡分布來看,40歲以下青壯年佔比達到75%,其健康狀態主要與壓力過大、缺乏運動、睡眠不足等原因有關。雖然在亞健康的狀態下,他們的血糖、血壓、血脂等指標未超出正常範圍,但與健康人群相比有明顯升高,長此以往會埋下心血管疾病的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