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出租商鋪需要交稅嗎?如果不交稅會有什麼後果呢?
商鋪出租當然是要交稅的。但是實際當中,個人的產權的房東想著要交稅就死活不願意,認為一是要多交錢,二是暴露了個人的隱私,於是就可能沒有按照規定去開票交稅,給對方公司獲取發票進行稅前扣除也造成了困擾。
1. 商鋪出租要交稅
個人出租商鋪,可能涉及到的稅種還有點多。
(1)增值稅,適用5%的徵收率。在採取一次性收取租金的情況下,可以在對應的租賃期內進行分攤,分攤以後,月租金沒有超過10萬元的,可以免徵增值稅。
假設我們的年租金是100萬,那麼對應的月租金就不超過10萬,可以享受免徵的政策。
(2)附加稅,包括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這幾項是以增值稅為計稅依據,如果我們的增值稅免徵了,那麼這些稅費也免了。
(3)房產稅。我們出租非居住的用房子,稅率為12%。但是針對小規模納稅人,在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之間可以減按50%來徵收。所以,如果是100萬的租金,要交100*12%*50%=6萬元。
(4)城鎮土地使用稅。這個要看面積,也可以減半徵收。
(5)印花稅。房屋租賃屬於「財產租賃合同」,稅率是千分之一,也可以減半徵收。
(6)個人所得稅。出租房屋按照「財產租賃所得」來計算個稅,稅率為20%。但是這裡有個費用扣除。收入不超過4000元,減除費用800元,個稅=(不含稅收入-相關稅費-修繕費用-800元)×稅率;如果收入超過4000元的,減除20%的費用,個稅=(不含稅收入-相關稅費-修繕費用)×(1-20%)×稅率。
這麼看來要交的稅林林總總確實不少,不過有些地方按照症候群收率來徵收的,相對會好些。所以,在購買商鋪進行投資的時候,也需要考慮上後期出租的稅費問題。
2. 不交稅有什麼後果
很多自然人,聽到要交稅和去開票,都很反感。但是不開票就可能導致租此商鋪的公司沒有辦法將費用進行稅前的扣除。而房屋的租金一般都不便宜,一大筆費用沒有發票,會導致企業所得稅的上升。於是,對方企業則可能鋌而走險到處去找發票,這麼一來,會導致對方企業的稅收風險提高,自己也有偷漏稅的風險。 所以,不如跟對方企業協商好稅費的分擔問題,在合同中明確,再去開票,這樣也避免自己的稅收風險。
總的來說,出租商鋪肯定是要交稅的。對方的租賃單位一般是企業,都需要發票來入帳,所以,需要更加規範化,在商量好稅費的分擔問題後,進行開票和稅費的繳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