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光伏多股漲停!2020光伏新政出臺,這類項目補貼最高
原創 劉楊
4月2日,光伏概念股表現搶眼。截至收盤,錦浪科技、捷佳偉創、山煤國際漲停;晶瑞股份、永高股份、通威股份、三安光電、中環股份、晶澳科技等漲幅均在5%以上。
消息面上,4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2020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公布了2020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
業內人士指出,光伏電價政策的及時出臺有利於穩定行業預期,引導行業合理安排投資建設,促進光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業內普遍認為,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國內市場二季度需求有望加速啟動。
Ⅲ類資源區項目受益大
《通知》提出,對集中式光伏發電繼續制定指導價。將納入國家財政補貼範圍的I~III類資源區新增集中式光伏電站指導價,分別確定為每千瓦時0.35元(含稅,下同)、0.4元、0.49元。新增集中式光伏電站上網電價原則上通過市場競爭方式確定,不得超過所在資源區指導價。
《通知》明確,納入2020年財政補貼規模,採用「自發自用、餘量上網」模式的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全發電量補貼標準調整為每千瓦時0.05元;採用「全額上網」模式的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所在資源區集中式光伏電站指導價執行。能源主管部門統一實行市場競爭方式配置的所有工商業分布式項目,市場競爭形成的價格不得超過所在資源區指導價,且補貼標準不得超過每千瓦時0.05元。
《通知》規定,納入2020年財政補貼規模的戶用分布式光伏全發電量補貼標準調整為每千瓦時0.08元。符合國家光伏扶貧項目相關管理規定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含聯村電站)的上網電價保持不變。
與2019年相比,2020年不同資源區的光伏指導電價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調。其中:Ⅰ、Ⅱ類資源區的指導電價下降每千瓦時0.05元,Ⅲ類資源區的指導電價下降每千瓦時0.06元;自發自用、餘電上網分布式的度電補貼則下降了每千瓦時0.05元;戶用光伏項目的度電補貼下降了每千瓦時0.1元。
表格為智匯光伏整理
分析人士指出,由於Ⅲ類資源區的指導電價下降幅度最大,因此該區域的項目相對更有競爭優勢。三類資源區的主要特點有三點,一是東南部沿海,經濟發達;二是土地資源稀缺,可用於開發光伏電站的大面積土地少,土地成本高;三是電力消納能力強,部分省份有地區補貼電價。
光伏項目投資扎堆加碼
從行業層面來看,2020年是光伏補貼的最後一年,從2021年開始將進入完全平價時代,光伏上市公司今年的項目推進情況也成為業內關注的重點。
今年3月以來,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等均相繼披露了其加碼投資光伏電站項目的公告。
單晶矽龍頭隆基股份3月23日公告,公司擬投資建設嘉興年產5GW單晶組件項目、騰衝年產10GW單晶矽棒項目和西安航天基地一期年產7.5GW單晶電池項目,預計總投資額70.11億元。公告顯示,三個項目均達產後預計實現年均營業收入約200.78億元,年均淨利潤合計20.94億元。
通威股份3月19日公告,計劃於雲南保山投資年產4萬噸高純晶矽項目,預計投資40億元,2020年上半年啟動,計劃2021年建成投產。項目達產後將實現年營業收入30億元。
晶澳科技也於3月23日宣布加碼產能——公司擬投資14.54億元在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投資建設300MW光伏平價上網項目。這是公司2019年11月借殼天業通聯重組上市後第二次宣布擴產。
光伏行業龍頭的業績同樣可圈可點。
隆基股份2019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9年公司實現淨利潤為50億元-53億元,同比增加95.47%-107.19%。
晶澳科技預計,公司2019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4億元-12.9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0.71%-79.38%。
市場或將迎來「終極搶裝」
3月10日,國家能源局正式下發2020年光伏項目建設方案,國內2020年新增項目正式啟動。
根據文件,2020年光伏補貼總額為15億元,其中戶用5億,競價項目10億(集中式+工商業分布式),競價規則與2019年相同。業內人士表示,此舉有利於穩定行業的投資信心,延續2019年競價政策,併網時點順延。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3010萬千瓦,同比下降32%,累計裝機達20430萬千瓦。同時,光伏產品出口總額207.8億美元,創歷史第二高位。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光伏海外需求受疫情影響有限,訂單、談判照常進行,且目前各大組件廠所籤訂單基本超過全年出貨目標的一半,大部分集中在上半年交付,目前沒有出現要求取消訂單或延期交付的情況。
銀河證券表示,從光伏行業各環節龍頭產能所在區域分布情況來看,基本都不在湖北省內,受復工延期的負面影響較少,龍頭公司春節期間開工情況普遍較好。
國信證券認為,2020年為國內最後一批新增光伏的補貼之年,國內市場或將迎來「終極搶裝」。類比德國平價進程,當前國內處政策預期拐點及平價前夕。目前,國內光伏滲透率僅為3%,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國海證券則表示,疫情或將導致光伏產業供給側得到優化。物流成為產業鏈比較大的瓶頸,尤其是中小企業居多的矽粉、電池網板、接線盒、鋁框等環節,未來將對產業鏈出貨形成一定限制。一線廠商庫存相對充足,受影響較小,供應將進一步向一線龍頭廠商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