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五畝桑
脫貧奔小康
板橋鎮左所村蠶農採桑歸來
5月26日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
公布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其中雲南9鎮入選
將著重培育主導產業、
構建聯農帶農機制、
撬動社會資本投入
建成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典型
隆陽區板橋鎮作為保山市唯一鄉鎮入選!
產業強鎮
板橋有底氣
歷史悠久。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板橋鎮位於保山中心城市北部,是國家級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鎮、省級十個經濟強鎮之一、滇西傳統蠶桑示範區。早在西漢時期,板橋鎮就零星開始種桑養蠶,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種桑養蠶是許多板橋人世代的記憶。
借勢而為。近年來,板橋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緊緊抓住國家「東桑西移」「浙商入滇」的有利契機,全力推動傳統桑蠶產業轉型升級,邁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步伐,全面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蠶桑產業帶動起農民「入園進廠」成為工人,拿到工資
產業強鎮
板橋有實力
產業帶動成效明顯。
板橋鎮已引進一家年產值超億元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繭絲綢生產企業,輻射成立蠶桑合作社4個,連結1400餘農戶5600餘人,完成500名農民就地轉移就業,180餘名農民「入園進廠」。桑園面積突破1.36萬畝,2019年農戶養蠶收入達1800萬元,戶均收入超8000元,實現了「家有五畝桑,脫貧奔小康」。
剩餘勞動力增收突出。
板橋鎮實施完成了2500畝高產桑園建設及小蠶共育集成技術推廣,蠶桑產業從種到養實現省力化生產,突破「386199」人群增收困境,成為了寫好全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及盤活留守人員發展高原特色產業「兩篇文章」的關鍵。
三產融合初具雛形。
替換種植桑園後,農藥化肥用量減少40%以上,農業面源汙染得到有效控制,荒地、坡地復綠2000餘畝,生態遊田園遊持續升溫,遊客數量連年攀升。
媳婦難產去世後,建檔立卡戶劉曾軍靠著蠶桑獨立養活兩個小孩
婦女老人成為蠶桑產業的主要從業者
產業強鎮
板橋有動力
今後,板橋鎮會加快蠶桑產業深度融合,以蠶桑作為農村「三變」改革試點產業,「強一產,優二產、活三產」,輻射帶動2000餘農戶與企業捆綁發展,戶均增收突破萬元大關,1500名以上農民轉移就業。打造以基地觀光、產品加工體驗為主的農業綜合體,打好生態興業牌。
在農業產業強鎮項目中,將計劃總投資2000萬元,建設地點位於板橋鎮西河村、左所村、下付家村等7個蠶桑種養殖專業村,涉及建設內容:新植桑園1000畝,桑樹提質增效750畝,蠶房改造1萬平方米,節水灌溉350畝;智能大蠶房建設1360平方米,智能化小蠶共育中心改造1000平方米;桑葚果汁加工車間1200平方米,蠶繭烘乾車間1200平方米;冷庫建設500平方米;桑葚採摘園200畝,主產區道路提升2000米,打造蠶桑體驗教育基地、蠶桑研學旅行環線基地、桑葚品牌及農村電商平臺等項目。
項目建成後將有力推動蠶桑產業轉型,拓寬蠶桑產業從基地到產品的綜合開發渠道,實現桑農增收多元,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提升蠶桑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
小蠶共育技術在板橋已經成熟推廣運用。蠶桑養殖實現了降低技術門檻、省力化種養。
桑養蠶,蠶結繭,
繭抽絲,絲織錦繡
來源:絲路驛站古道板橋微信公眾號
編審:王燦
責任編輯:楊冬燕施媛媛唐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