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財網
紫光系最近龍抬頭,旗下上市公司紫光股份和紫光國微股價進入上升通道!
筆者最近被驚了一下,紫光國微從7月1號開始,股價像瘋了一樣,連續四個漲停板,市值超過600億!四天的總成交金額近180億,四天累計換手率超過35%,除掉大股東持有的36.39%股份,流通盤四天換手率約55%!
筆者趕緊看了一下紫光股份,股價前一段時間波瀾不驚,最近有啟動的跡象,筆者花了幾天的時間,仔細研究了紫光股份,得出如下結論:
一、紫光股份的股價相對同類股票被嚴重低估
紫光股份、浪潮信息、中科曙光都是新基建的龍頭企業,筆者在這裡對比一下其業績和股價。
2019年,紫光股份淨利潤18.43億,2020年上半年扣非淨利潤預增20~30%,不扣非淨利潤增長8%,即9.15億;7月3日收盤市值915.2億。
2019年,浪潮信息淨利潤9.29億,2020年一季度淨利潤1.36億,無預增,7月3日收盤市值550.2億。
2019年,中科曙光淨利潤5.94億,2020年一季度淨利潤5880.36萬,無預增,7月3日收盤市值537.1億。
以2019年的業績和7月3日的收盤市值做對比,參照浪潮信息和中科曙光的估值,紫光股份的股價應該在53.43元~81.57元之間。目前股價多少呢?46元多。
目前浪潮信息和中科曙光沒有發表二季度業績情況,因此無法用上半年的業績進行估值對比。
二、紫光股份的價值潛力尚未被充分挖掘
紫光股份名下有多家公司,如新華三、紫光軟體、紫光數碼等,其中最核心的是新華三集團。新華三的核心產品包括交換機、路由器、網絡安全、大數據、雲計算等產品和系統,和美國思科公司的產業、業務完全相同。思科的市值是多少呢?近2000億美元。
鑑於華為目前遇到的困難,按照新華三集團現在的發展勢頭,加上美國惠普公司的加持,新華三集團在對應領域成為全球第二,僅次於思科,應該是沒有懸念的。這種情況下,假定全球第二的估值是第一的一半,就是1000億美元,紫光股份持有新華三集團51%的股權,就是約500億美元(約3500億人民幣),也就是紫光股份持有的新華三集團的股權未來價值約3500億人民幣。
三、紫光股份的業績未來將高速增長
不考慮紫光股份內紫光軟體、紫光數碼等公司的增長,我們看看新華三集團收入增長的可能性。
新華三集團目前在企業級網絡市場是國內老大,在企業級市場的收入,一年是300多億人民幣,和華為合計佔近80%的份額。
未來三年,筆者認為,僅紫光股份旗下的新華三集團,假定暫不考慮企業級市場的增長,只考慮運營商和海外市場的增長,三年後的總營收就會達到1000億(詳細分析見後文)。按照10%的淨利潤計算,紫光股份可以合併50多億的利潤,加上紫光股份旗下紫光軟體、紫光數碼等業務,紫光股份三年後的淨利潤會超過60億。按照50~60倍的市盈率計算,市值會達到3000~3600億人民幣。在股本不增加的情況下,股價在150~180元之間。這還沒有考慮120億增發完成後對紫光股份業績的全面提升因素!
下面分析一下新華三在國內運營商市場和海外市場的增長:
1、新華三在運營商市場將高速增長。國內的運營商市場歷來是個大糧倉,以前受制於華三和華為的協議約束,華三不能進入運營商市場,目前這個約束協議已經過期,所以我們今年看到有新華三在三大運營商中標的新聞。三大運營商的投資每年超過5000億,和新華三有關的市場在3000億左右,新華三做到10%以上的市場份額,即300多億,應該不成問題。紫光股份的董事長兼新華三的CEO於英濤出自運營商,紫光股份的總裁王竑弢也出自運營商。相信兩個人在三大運營商擁有豐富的資源和深厚的人脈,加上他們對運營商業務的深刻理解,無疑將率領新華三和紫光股份在運營商市場大有作為。
2、海外市場的增長。以前新華三是沒有海外市場的,僅有少量設備OEM給惠普,由美國惠普在海外銷售,美國惠普這種老牌的科技企業,戰鬥力不行,運營成本又高,但以前新華三和美國惠普有協議,新華三集團不做海外市場。目前隨著美國惠普自身業績和能力的下降,加上疫情的影響,惠普將會逐步向新華三集團開放海外市場。據說,目前已經開放了日本和俄羅斯市場。筆者認為,美國惠普會最終向新華三集團開放除了北美以外的全部海外市場,為何?美國惠普不會和錢過不去,自己做不掙錢,新華三集團去做,賺錢,新華三每賺100塊錢,美國惠普有49塊錢,美國惠普坐著喝茶,看著別人幹活,就把錢賺了,何樂而不為之。惠普留著北美自己做,一方面給自己留個面子,一方面美國政府也不敏感。
那新華三集團能不能做好海外市場呢?答案是:沒問題,肯定能做好!為何這樣說:
其一,紫光股份董事長兼新華三CEO於英濤國際化背景很好,是個留學的海歸,不僅在工作上號稱"紫光集團第一悍將",而且英語流利。中國的很多企業之所以國際市場做不好,原因在於CEO還是個"土八路";
其二,新華三的團隊是高度國際化的,新華三的核心團隊主要來自於華為、3COM、惠普,工作開會都是英語,有國際工作經驗;
其三,紫光旗下的歐洲Linxens公司是高度國際化的,可以給新華三在國際市場當帶路黨。
其四,在海外能否打敗思科?新華三和全球老大思科是老對手,思科在中國就是被新華三給打出去的,同樣性能、品質的產品,新華三的價格更便宜,服務更好,交付效率更高!如果美國也不反對(因為有美國惠普在),你買誰的?
其五,海外的銷售團隊和服務團隊哪裡來?這個最簡單,隨著美國實體名單上的中國企業在海外業務的萎縮,他們的一些海外員工會選擇進入新華三,新華三也可以自己再派點人出去,再加上美國惠普向新華三移交一些銷售關係和人員,就足夠了!
總體結論,未來三年,以新華三在國內企業級市場現有的300多億為基礎,如果在國內三大運營商市場增長300多億,海外市場增長300多億,新華三的營收增加到1000億,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的,而且只是現有產品擴展市場份額,不需要增加額外的研發支出。
股吧裡有句話,很有意思,這句話是:"買不到華為,就買新華三吧;新華三在哪裡,新華三在紫光股份!"
四、120億增發和"信創"產業給紫光股份帶來的新動能
120億的增發主要聚集於5G、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和新華三是沒有直接關係的。預計120億增發完成後,在未來的2~3年會給紫光股份每年新增20億以上的利潤。我們知道,在ICT領域,研發和產品、應用只有一步之遙,以紫光的效率,研發投入會迅速轉化為收入和利潤。
"信創"產業(即安全可控)會給紫光股份帶來新動能。我們知道,由於美國惠普持有新華三49%的股權,新華三是不能進入"信創"領域的,隨著紫光股份120億增發的完成,紫光股份在信創領域會有極大的發展。
增發完成後,未來2~3年,紫光股份原有10億利潤加上120億增發形成的20億利潤,紫光股份本部的利潤會有30億以上,加上新華三集團51%股權對應的50多億利潤,紫光股份的利潤會超過80億。猜測120億的增發股價可能在60元,紫光股份新增2億股,增發完成後,合計22.43億股,以50~60倍的市盈率估值,市值在4000~5000億之間,股價在180~200元之間。
五、新華三2018年成立了新華三半導體,自研晶片,目前已經發布了高端路由器晶片,下一步會推出網絡交換機晶片,除滿足自用外,還可以對外銷售。
新華三正在打造自己的"華三海思",未來新華三將擁有自己的"小海思"。
當前的國際環境雖然給中國的一些企業帶來了困難,但卻給新華三帶來了極大的機遇。未來新華三半導體的晶片除了滿足自用外,還可以銷售給華為和中興、星網銳捷等國內公司。
預計2~3年後,新華三半導體的年淨利潤會在20~30億人民幣,可以拆分上市,估值會超過1000億人民幣,這將給紫光股份帶來500億以上的估值提升!
六、在當前國際環境下,紫光股份的安全性邊際極高
目前,美國惠普持有新華三49%的股份,美國Intel持有紫光展銳13%的股權,美國威騰電子持有紫光西數49%的股權,紫光和美國企業搞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完全交織在一起。美國人是商業利益動物,沒有比商業利益更能打動美國人的了,對美國人而言,沒有比利益更好的說辭了,利益勝過千言萬語,勝過最美妙的普世價值觀。
在這種利益格局下,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紫光股份的安全邊際極高。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紫光股份股價的底部區間是60~80元,安全區間是100~120元,激進區間是150~200元,3~5年的想像空間是300~400元。所以筆者判斷,在年底前,如果大盤的趨勢不變,紫光股份的股價將站上100元的位置。
遍看所謂的"新基建龍頭股",筆者認為,只有紫光股份符合新基建龍頭股的稱呼,不是之一,是唯一!
紫光股份就是新基建的"茅臺"!
時間會證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