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復興」是什麼意思?佩戴它是文化內涵的體現嗎?

2020-12-11 劉仕是遊戲

近年來,關於漢服復興的話題一直爭論不休。有人稱之為「譁眾取寵」。很難等大雅之堂。有人認為這是中華傳統服裝,應該發揚。那麼「漢服復興」是什麼意思呢?佩戴漢服上街。是文化內涵的體現嗎?

什麼是漢服?

單詞「漢服」最初用於《漢書·西域傳》:「最後的來朝賀,樂漢服裝系統」。在《遼史·儀衛志·輿服》中:遼國從太宗輸入晉之後,其漢服也是五代晉之遺制少數民族政權開始明確使用漢服來指代漢族服飾。

「漢服」是古代少數民族對漢族服裝的稱呼。近年來,大家提倡穿漢民族傳統服裝,形成漢服熱和漢服運動,而「漢服」作為漢民族傳統服裝的稱謂被廣泛使用。古代漢民族傳統服飾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幾千年來,它一直保持著相對一致的風格和形狀。其基本特徵是頂部下裳、交領右捲曲、蕾絲暗扣、寬袖絲帶、髮帶冠。在功能上,有正裝、正裝、軍裝等;

從中國服飾形態的變化可以看出,服飾話語服飾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個民族符號最直接的文化。然而,服飾的變化並不是因為服飾本身,而是與上層建築的變化密切相關,即政治權力的爭奪和意識形態的轉變。服裝形態的變化表現改變了服裝話語。

亞洲各國的一些民族,如日本、朝鮮、韓國、蒙古、不丹等,都具有漢服的特徵。作為華夏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服這種獨特的服飾風格深深烙印在中華文明的各個方面,代表著漢民族華麗優雅而寬大的氣質。

「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

在正式的袁世凱任期總統中,祭天和祭孔都是按照漢服服裝進行的,但都沒有被時代接受。2003年11月,漢服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當時鄭州市民王樂天穿著深衣漢服上街展示。新加坡《聯合早報》率先報導並被多家媒體轉載,被漢服粉絲視為現代漢服運動的開端。接著漢服熱漢服運動逐漸興起,漢服粉絲們把它當成了華夏文化復興的象徵。

2007年兩會期間,有委員葉宏明提出將漢服視為一個國家的統一,有委員人大代表提出將現行的西式學院服改為漢服風格,這是漢服在全國兩會上出現的題目第一次。

在北京奧運會前夕,在中國隊入場服的討論中,漢服球迷提議採用漢服「深衣」,支持者和反對者熱烈討論,使漢服運動形成了一個新的高潮。同時,公眾對漢服的認識和態度仍不一致。大多數人認為漢服是「和服」和「韓服」。2004年,8件年輕人的漢服被認為是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首義上街」。

即使知道這是中國的古裝,但對於日常生活中穿的衣服,感覺仍然是無法理解和接受的。這些盲目的群眾肆意扼殺中國文化的符號和符號,迫使湮滅緩慢地擴展漢服的動量,並將漢服鎖定在「奇裝異服」小圓圈中。這種老百姓刻意的「小眾化」,「不寬容」也是審查漢服的一大障礙。

在復興漢服的過程中,要使漢服充滿時代感和活力,使其成為中華民族服裝形象和公眾認可的中華民族服裝精神的代表。但「復興漢服」所關注的不僅是傳承,更是傳承中的基礎上創新。復興如果「漢服」只是古裝的簡單複製品。由漢服承擔的「漢代精華禮制的服制和各族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最終將是一場空談。

關於漢服熱現象

隨著時間的發展,漢服的圈子已經家喻戶曉,但它的大多數受眾仍然是年輕人。在這些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漢服復興的宏圖大志,也可以看到許多不合理和不提倡的行為,特別是過於注重版本風格和品牌的起源,忽略了文化傳承這種情況的本質,幾乎司空見慣。

甚至看起來你的漢服是山寨,我的漢服是超越他人的真實想法,盲目支持漢服喜愛的同類型群組,盲目支持其他類型的漢服喜愛的黨同伐異,象徵漢服文化「飯圈化」。為什麼我們要拋棄中國漢服背後的文化,甚至為了好看,把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漢服」結合起來保護漢服?當漢服不是為了傳承中國文化,而是為了成為企業盈利的手段時,就會出現很多被別人批評的不友好行為。

漢服作為普通民眾眼中的「奇裝異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相當一部分路人眼裡,街上穿著漢服的人說「創新」就是「聳人聽聞」。因此我們在復興漢服時不應過於草率,而應逐步繼承漢服所代表的傳承文化內涵。急於把漢服的意思灌輸給別人,或者大力強調服制的版本,不過是簡單的學習步驟和模仿別人。這不僅會減少別人對漢服的好感,也會讓人們對穿著漢服的群體產生誤解。

最後,漢服復興是中華傳統服裝復興的一部分。它不應該是小眾文化炫耀的資本。儘管漢服充滿了魅力美麗大方,但旁觀者是複雜的是可以理解的。這並不意味著旁觀者沒有文化內涵,不懂漢服資格,穿上漢服並不意味著你有漢服的代表才能跟上潮流,對於很多人來說,在狹隘的認知中有漢服不同於其他人並不可取。

復興漢服和推廣民族文化需要粉絲的民族理性,避免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文化衝突。關於漢服發展最重要是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我們必須記住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東西,它最能反映我們的民族特色。復興漢服不是複製粘貼,而是在傳承的基礎上中改進和創新,尊重漢服,理解漢服。我們必須相信漢服不僅是一件衣服,而且是一個符號,一個時尚和一個驕傲。在復興漢服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使漢服更具時代感和活力。

相關焦點

  • 看看他們是怎麼看漢服的:當代漢服復興運動的文化反思
    漢服復興,復興的不只是一件衣裳,而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信仰!民族服飾與一般的服飾不同,它不僅僅是一件禦寒裹體的衣服,不僅僅是追求美麗的裝飾,漢服是華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漢服的復興,是華夏文化復興的一個重要內容。
  • 評「漢服熱」與漢服復興:莫把漢服小眾化、符號化、飯圈化!
    近年來關於"漢服復興"的話題總是爭論不休,有人呵斥這是譁眾取寵,到底難等大雅之堂,有人辯解這是中華傳統服飾,理應發揚光大。那麼"漢服復興"到底有什麼意義?穿漢服上街。到底算不算文化內涵的體現呢?什麼叫漢服?
  • 都說要復興漢服!到底復興的是「當代網紅」,還是「傳統文化」?
    而另一種存在,就是漢服模特、網紅,他們不在生活裡,在網絡裡。這樣的「文化復興」,也讓很多人思考一個問題,這場由一個小眾群體發起的漢服復興,到底是為了復興「當代網紅」,還是真的復興「傳統文化」?一、復興漢服第一人接觸漢服的人,應該都知道王樂天,他是第一個再次把漢服穿上街頭的人,也被稱之為「漢服第一人」!當天的報導是,那天風很大,但是他穿著漢服走在街上,衣服很是飄逸。那是現代時期,第一次大量引起報導的漢服。二、復興漢服的意義所在?
  • 漢服到底是什麼?你是否還會疑惑?
    現如今,漢服的各種文化發展的是越來越火熱了。不僅是漢服本身,就連一些漢服周邊的文化,也是發展的相當迅速。這也正說明了漢服文化正在不斷的被大眾所了解、所接受。然而,有許多人在感嘆漢服文化的同時,卻對於很富文化其實不太了解。
  • 在文化復興的浪潮中,漢服能否抓住機遇,成為中華之「國服」?
    大家好,我是盤子,一個專注古裝漢服寫真的時尚小編 前天晚上盤子在查資料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帖子,原話題為「漢服能否成為國服」。這裡盤子解釋下,什麼是國服呢?其實就是指,類似西服的國內通用服裝,而且是所有人都能不分場合不分時間都能穿搭的那種。
  • 關於漢服的文化你知道多少?還是先來學習一下吧
    伴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以及文化自信的提出。漢民族的傳統服裝受到很多90後00後的追捧,甚至慢慢的形成的漢服圈這樣的群體。成為了如今很小眾的流行。但是絕大多數人卻對「漢服」了解不多,不僅是對「漢服」這個概念不理解,甚至對漢服結構也不甚了解,更不要說「漢服」背後所具有的獨特內涵。
  • 漢服不僅美麗,還有華夏5000年的文化沉澱
    漢服文化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驀然發現,漢服正在成為一種流行的文化風潮。漢服文化受到更多關注的同時,作為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自我表達,它也具有很重要的文化意義。漢服到底是什麼?何為漢服?所謂"漢服",又稱之為漢衣冠,漢裝,華服。而漢服復興是怎麼來的?說起漢服復興,很多漢服愛好者都不屑一顧,漢服的復興不就是披床單的小孩長大了嗎?其實這是非常片面的。
  • 有學生建議把校服改成漢服,家長會支持嗎,復興傳統是否可行?
    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更加重視復興傳統,在2019年北京時裝周就舉辦了「傳承漢服之美」這次時裝周,一共展示了近50套高級成衣漢服禮服與漢元素禮服,禮服的端莊典雅、常服的清新可人,讓人目不暇接。
  • 漢服熱:不僅是一種美麗,還有泱泱華夏5000年來的文化沉澱
    漢服文化受到更多關注的同時,作為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自我表達,它也具有很重要的文化意義。 不僅僅表現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自我表達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承載物,漢服的興起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得到了繼承和發揚。
  • 「漢服文化」漢服不適合日常穿出門?那是你沒選對它!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上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了復興中華民族,無數華夏兒女貢獻了自己的一份熱血。其中,為弘揚傳統文化,復興漢服而努力的同袍們也隨著時代暢享高歌。如今,漢服已在世界上樹立起一面華夏民族鮮明的旗幟,屬於我們的服飾正在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 成都有4萬名年輕人開設漢服店鋪,位列全國第5名,你嘗試過漢服嗎
    大家好,我是小二黑,你穿過漢服嗎?今日,成都漢服火了,據調查,成都越有4萬年輕人開設漢服網店,店鋪數量位列全國第5,僅次於北上廣杭,接下來就一起來看一下哦!現如今伴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漢服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度成為流行,然而人們對於漢服卻知之甚少,不僅對於「漢服」這個概念本身不理解,而且對於漢服結構的名稱也缺乏了解,更不用說它背後的文化內涵了,現在的人說白了就是覺得穿上好看,以及跟風去買的漢服,但是作為中國人,有必要了解一下漢服的含義。
  • 西服文化在中國為何日漸邊緣?漢服復興,能否取代西服
    這樣看來,今天的西服文化在中國本來應該已經可以說是沒有對手了,獨孤求敗了。那麼,自然而然地,西服文化在中國似乎應該可以成為接受度最高的服裝文化了。但是,恰恰相反,中國民間的西服文化始終步履維艱,民眾接受度極低。包括本來應該普及西服的辦公室群體都對西服態度冷淡,很多人寧可穿休閒裝運動裝也不愛穿西服。除非單位硬性規定,否則很少有人愛穿那玩意。
  • 洛麗塔、JK制服、漢服,你了解嗎?
    作為國內比較小眾的圈子,近年來卻越來越常見,我們經常在在大街上碰到,很多朋友也想穿,那麼你真的了解它們嗎?洛麗塔洛麗塔是什麼?洛麗塔是一部小說的名字,這部小說講的是關於戀童癖的故事,是反應西方社會現實的題材小說,洛麗塔在西方代表著少女穿成熟裝扮,而當它來到了日本,日本人認為是可愛少女的意思,於是出現了成熟女人穿少女裝,因此也就有了我們今天的洛麗塔。
  • 南笙九歌:什麼是漢服?越來越火的漢服文化
    漢服是什麼?我們將明末清初之前的漢族人的穿著服飾統稱為「漢服」,也稱中華漢民族傳統文化服飾。從春秋到東漢,從三國到魏晉,從唐宋到元明,中原大地的服飾不斷變遷、重組、融合、出新。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直到清朝滿族來到中原,其服裝風格與漢服風格完全不同,也是在溥儀騎著自行車騎出北京城之後的一百年間,漢服出現了斷層。漢服衰落潛移默化之中,我們的穿著已經完全西式化。
  • 漢服:從「華夏復興」到單純喜歡 從奇裝異服到龐大產業
    他們的文章諸如,《沒有自己民族服裝的民族》《漢服重現與中國的文藝復興》《大國之殤——漢服消亡簡史》。  最終,成為漢服運動一個重要節點的,是王樂天。那年11月22日,王樂天穿著漢服出現在鄭州街頭,《聯合早報》抓住了這條新聞,漢服由此引發了巨大關注。  早期的漢服文化參與者方哲萱在論壇裡看見了這些事件的發生,覺得為自己一直以來對漢民族歷史和文化斷層的困惑找到了答案。
  • 流行千年的傳統服裝卻在近代幾乎消失,年輕潮流再次復興傳統文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年輕化舉例來講一講漢服的興起,它的背後代表著什麼?年輕化!現在許多的文化的碰撞,包括是思想的碰撞,去融合了現代的一些元素,他把漢服不再是以前古板印象照搬過來我們去直接使用,而是在它原有的基礎上我們加以改進,在它一些優秀的傳統的文化上面,我們給它增添一抹現代的亮眼的色彩。
  • 更衣-雲想衣裳花想容中國傳統服飾-漢服
    漢服文化從三皇五帝延續至今(清代被迫中斷),通過連綿不斷的繼承完善著自己,漢服文化是一個非常成熟並自成體系的千年文化。在當代,漢服文化正在通過漢服運動這一民間文化運動形式逐漸復興。更衣-漢服「天人合一」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核心,它的理念和人生理想追求體現在漢服的設計中,表徵了漢服的深層意蘊和外在形式的審美。
  • 漢服淺談|漢服百花齊放時代下的社團責任
    在探討社團責任之前,我們要首先明確我們漢服復興的目標,我們的目標顯然不是「漢族人只能穿漢服」。我們的目標,是將包括漢服在內,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予以發揚光大,更高尚而遠大的說法是,讓傳統文化中的生活方式,在當代的中國人的生活中找到一席之地,逐步形成新時代的中國特色文化。
  • 穿上漢服,感受傳統服飾文化之美
    #縱觀歷史各朝各代,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服飾風格和特點,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漢服也一直在進行著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不僅在風格特徵上進行著改變,慢慢的,它的身上也在慢慢的積澱著文化的厚度,歷經眾多變革自成體系。
  • 漢服文化等於cosplay?中國的服飾文化其實一直在演變
    #漢服文化#說起漢服,應該會馬上聯想到近段時間街上的那一些身穿漢服的漂亮小姐姐,但漢服文化的復興只是靠愛好是不行的,更需要的是漢服背後的中國文化復興。什麼是漢服?漢服又經歷了什麼演變?我們從先秦開始說起。以西周為例,周朝因為禮樂制度的存在,服飾是很講究的,或者說等級森嚴,什麼階級的人穿什麼衣服,這也是古代貴族社會下的一個標誌。在這個時期,服裝還是分上衣和下裳的,但上衣無一例外還是寬大的袖子。最主要的是平民的衣物色彩是非常樸素的,那種大面積的彩色衣服只有貴族可以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