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隻企鵝去博物館看了哪些中國國寶?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由於疫情的影響,全球許多博物館陷入「寒冬」。近日,美國一座知名博物館迎來了三位特殊的參觀者——企鵝。這座博物館就是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它是美國最著名的藝術博物館之一,由1933年的老館與2007年的新館以及雕塑公園組成。

得知一家動物園的企鵝由於見不到常來探望的客人,心情十分低落,博物館便與動物園攜手策劃了這場奇妙之旅。儘管人們對企鵝遊覽博物館評價不一,但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的負責人卻非常歡迎這三位特殊遊客。

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收藏有莫奈、卡拉瓦喬等畫家的名作,同時也藏有一批十分珍貴的中國文物。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帝後禮佛圖》中的《文昭皇后禮佛圖》。

《帝後禮佛圖》是龍門石窟賓陽中洞上的浮雕作品,創作於北魏年間。賓陽中洞是北魏孝文帝的兒子宣武帝為他的父親做功德而開鑿的。洞中的前壁自上而下有四層十分精美的浮雕,《孝文帝禮佛圖》位於其中第三層,與之對稱的還有一幅《文昭皇后禮佛圖》,刻畫的是皇后帶領侍從列隊禮佛的場景,兩幅浮雕合稱為《帝後禮佛圖》。這件藝術珍品線條流暢,人物栩栩如生,空間與結構疏密有致,表現出中國民族藝術與外來佛教的交融。《孝文帝禮佛圖》現藏於美國紐約市藝術博物館,《文昭皇后禮佛圖》則是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宋代李成的《晴巒蕭寺圖》是這座博物館內最令人矚目的中國書畫作品之一。儘管理論界一直無法對此畫是否為李成真跡作明確判斷,但這件作品從藝術的角度而言無疑是一件神品。米芾曾形容李成的畫「淡墨如夢霧中,石如雲動」,他與範寬、關仝一起被稱為「百代標程」的大師。

《晴巒蕭寺圖》描繪了冬日山谷的景色。畫面可分為上、中、下三段,分別對應遠景、中景和近景。中國山水畫有「臥遊」的功能,能讓畫家和觀者足不出戶而遊歷於山川之中,澄懷味象。此畫的近景中有兩個行路的旅人,挑擔者在前,騎驢者在後。他們既是畫面生動的人物點綴,又如遊畫的起點標識,跟隨他們的腳步,行不多遠便有一座小木橋,走過橋去,屋舍儼然,人群閒逸往來,一派悠然自得的桃源生活。對於經歷五代亂世的李成來說,這樣安詳的生活景象是值得嚮往的。沿著山路來到畫面當中也是視覺中心,只見一座掩映在茂林深處的古寺。相對於山下的村落,這寺廟建築要恢宏許多。巍然佛寺面對的是兩座高入雲天的奇峰,雄秀俊美、蒼茫高遠,給人留下許多的想像空間。

(陳俊珺 綜合)

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焦點

  • 特殊遊客 美國一博物館疫情封鎖期間迎來三隻企鵝
    據英國《都市報》報導,在疫情封鎖前,人們會排隊去看各種藝術展,但現在由於每個人都待在家裡出不去,如今的博物館已經門可羅雀。不過,密蘇裡州堪薩斯城的一家博物館卻迎來了一些不同尋常的遊客。  上周,三隻來自當地動物園的洪堡企鵝來到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進行了參觀。
  • 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七大國寶,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一眼
    臺北故宮又稱臺北故宮或中山博物院,屬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1965年在臺北市陽明山建成,其包含了大量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熱河行宮中的藏品,是臺灣仿北京故宮建造的一座大型歷史博物館。相信了解臺灣的都知道,臺北故宮一直以來就號稱國寶眾多,更是頻頻展出一眾珍品和孤品。
  • 中國的國寶都流失到哪裡:大英博物館最多,丹楓白露宮最精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然而,近代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凌辱,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和掠奪,使得大量珍貴的文物都被流失海外,那麼,這些國寶都流失到哪些國家呢?大英博物館的中國瓷器其中,最有名氣的應該是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這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最重要的中國畫,也是現存的中國最早的絹本之一。
  • 英國博物館收藏著中國珍貴國寶〈二〉
    大英博物館數之不盡的國家寶藏中,有一件最容易被觀眾視而不見的小東西,反覆出現在我的視野和回憶裡。那不過是一張小小的綠色不乾膠貼紙,一隻小獅子的剪影。在那隻著名的明宣德景泰藍龍紋大蓋罐旁邊,就貼著它。博物館所能挽留的,不過是漫漫歷史中曾經有過的至美瑰寶中,寥若晨星的一小部分。很多人都了解這樣一個事實:元朝畫家黃公望和無用師和尚的作品《富春山居圖》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 大英博物館收藏著中國珍貴國寶……〈四〉
    茶盞託邊刻有三字「壽成殿」,為北宋著名宮殿。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的大維德中國陶瓷館收藏的中國陶瓷,幾乎囊括了中國陶瓷是各個年代的作品,被公認為除臺北故宮、北京故宮之外的第三大中國古瓷收藏地。被稱為「縱有家財萬貫,不抵汝瓷一件」的宋代汝窯瓷器,是傳世品保存最少的一種,據專家統計,目前全世界傳世的汝官瓷總共67件,其中藏於臺北故宮23件,北京故宮17件,而在大英博物館的大維德中國陶瓷館,竟有11件之多!汝窯瓷之所以備受帝王推崇,主要在它的天青釉。
  • 中國這10大國寶,每件都價值連城,至今還在日本博物館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愛旅行看世界,有人曾說,日本是全世界擁有中國文物最多的國家,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對整個亞洲的國家都進行了掠奪,其中搶走了中國黃金大約6000噸,搶走了東南亞各國黃金約1萬噸,除了黃金之外,日本還掠奪了中國大量國寶,直到今天,這些國寶都在日本東京博物館展出。
  • 恐怖,哀惋與滄桑:講述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三件國寶背後的故事
    這家博物館的藏品眾多,讓人恨不得在裡邊徜徉三天三夜。在此,只撿其中讓我感慨最深的三件國寶,與大家分享其背後令人唏噓的故事。神話傳說與人間傳奇交織的月神雕像黛安娜Diana,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狩獵女神和月神,也是奧林匹斯山的主神之一。她是宙斯和提坦女神勒託的女兒,也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妹妹。
  • 「國寶召集令」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虎鈕錞於
    2019年5月18日-8月18日,「國寶盛宴——《史記》中的西南邊疆」在雲南省博物館展出。展覽如同發出一張「國寶召集令」,來自雲南、重慶、四川、貴州、廣西等15家文博單位的眾多國寶齊聚一堂,如何讀懂這些國寶背後的故事,讓雲南省博物館為您解答!
  • 馬未都寫國寶
    這一次,馬未都回歸本業,再次用文物講述歷史,一套四本的《國寶100》被他談得有故事、有知識、有歷史、有情義,趣味橫生。馬未都,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已經出版了《馬說陶瓷》《中國古代門窗》《馬未都說收藏》《茶當酒集》《馬未都說》《醉文明》《瓷之色》《瓷之紋》《都嘟》《小文65》、觀復貓系列圖書等著作。
  • 國寶深夜脫口秀:博物館直播也帶貨
    原標題:國寶深夜脫口秀:博物館直播也帶貨 西安碑林博物館解說員白雪松生於1987年,自我評價社交屬性很弱,不發朋友圈。在2月23日做淘寶「博物館雲春遊」直播前,他都沒有微博,直到火了才在大家勸說下註冊了微博帳號。
  • 單霽翔、朱廣權、喻恩泰同框恭王府,博物館日帶你「雲」賞國寶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全國各地各大不同的平臺已相繼開啟今天的「雲遊博物館」直播活動。其中今晚將和大家見面的「權來了!喻你一霽雲講國寶!」直播活動可謂看點十足。自帶萌點的「網紅大爺」單霽翔、央視著名段子手朱廣權和熱播劇《清平樂》裡的名臣「晏殊」紛紛到訪恭王府博物館,與你一起穿越古今,感受流轉千年的國寶魅力。
  • 馬未都推出《國寶100》圖書版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出版《馬說陶瓷》《中國古代門窗》《馬未都說收藏》《茶當酒集》等著作。1997年,創立觀復博物館,其後在杭州、廈門、上海等地開設地方館。他最新出版的《國寶100》系列,前後耗時兩年多完成,先是推出音頻,繼而推出視頻,此次又以圖書的形式呈現。  「圖書具有視頻和音頻不可替代的優勢,呈現在書裡的文字更嚴謹,圖書還配有大量國寶圖片、歷史圖片、博物館照片及關鍵人物照片。讀者在閱讀文字的同時,可以獲得更直觀的感知。」馬未都說。  在書裡,馬未都詳細介紹了從全世界博物館中遴選出的100件中國文物。
  • 中國漢代著名寶劍,不知為何驚現大英博物館,專家:堪稱國寶!
    中國漢代著名寶劍,不知為何驚現大英博物館,專家:堪稱國寶!文/歷史大見證中華文化歷史悠久,當時歷史也是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文物,其實我們國家的文物種類也是十分的豐富,比如青銅器,青花瓷等,每一種都是歷朝歷代的結晶之作,也證明了我國的文化底蘊深厚。
  • 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 | 這家日本博物館槽點眾多,為何仍備受...
    紅白芙蓉圖(2幅) 李迪 絹本著色 南宋 國寶 東京國立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陳列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來源與京都國立博物館無異,故此不贅述。瀟湘臥遊圖卷 李氏 紙本墨畫 南宋 國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除了日本文物,中國文物是東京國立博物館內最重要的館藏。不僅數量眾多,有不少還被列為日本國寶、重要文化財、重要美術品。
  • 去北極看企鵝
    「那我今年的生日願望就是,在北極看到企鵝!要是儂額望遠鏡勿來賽,下學期小囡放學就儂去接。」作為企鵝的虔誠粉絲,若不是全球變暖攪亂了南極生態,此時小羅應在地球另一端愛撫尖嘴肥鳥。「北極怎麼會有企鵝的啦!」小李縮著脖子,露出一副窘迫的表情。「命運終將使我們相遇。」小羅神秘兮兮地眨了眨眼,起身望向了遠方。頭頂的歡呼與騷動打斷了這場調情式爭吵。
  • 大都會博物館裡看國寶
    我們從108街進中央公園西北門,沿步道穿行20多分鐘就到了大都會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分很多廳,最著名的有一層的古埃及廳,二層的亞洲藝術展的中國廳和歐洲繪畫展廳,也是我們今天遊覽的主線,其他的全部都看完時間根本不允許,就只好匆匆走過了。
  • 三位大咖遇到三件國寶,單霽翔+朱廣權+「呂秀才」,開講了!
    千裡江山圖金甌永固杯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每一件都是國寶屆的「扛把子」當三位大咖遇到三件國寶會產生什麼樣奇妙的化學反應?5·18國際博物館日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館湖心亭單霽翔、喻恩泰、朱廣權與大家一起雲賞了一番國寶(為保護文物,三件國寶為復刻品)金甌永固杯單霽翔先生講解的第一件「國寶」是金甌永固杯「看複製品也要戴上手套,因為它也有尊嚴」
  • 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講國寶是換種方式看歷史
    此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僅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中打聽到的各種趣聞。這座馬未都最喜歡的博物館出自建築大師貝聿銘之手,通往博物館有條單獨的通道,當你從停車場下來時才會發現,這座藏有西漢金馬的博物館有多麼漂亮。馬未都希望通過他個人的經驗,梳理圍繞著國寶文物周邊各種龐雜的知識,為讀者和國寶之間打開新的天地。
  • 日本北海道這個動物園,不只有企鵝巡遊值得看,但別在這個節日去
    而1972年,我國贈予的2隻大熊貓「康康」和「蘭蘭」,也讓這裡人氣爆棚,上野動物園也成了在日本看大熊貓的必去之地,據說有的時候,遊客得排隊一個半小時,才能一睹我們國寶的真容。除了大熊貓,另一種黑白色調的動物,在日本另一個動物園,是當仁不讓的主角。那就是位於北海道旭山動物園的企鵝了。
  • 現存日本博物館的3大中國國寶,件件都是傳世孤品
    現存日本博物館的3大中國國寶,件件都是傳世孤品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分散於世界各地的200多家博物館收藏了中國160多萬件流失的絕世珍品,除此之外,國外民間的收藏數量估計是館藏的10倍。如何讓更多如珍珠般散落在異國他鄉的珍貴文物重新回到祖國懷抱,為延續我們的文化和歷史提供見證,是國人長期以來難以釋懷的情結,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