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美國工廠投資百億卻步履維艱!

2020-12-14 OFweek維科網

最近一段時間,伴隨著iPhone12的熱賣,iPhone的代工巨頭富士康也再度進入的大家熱議的焦點,不過與iPhone大賣帶動的富士康營收大增不同的是,富士康的美國投資的相對失敗,我們怎麼看待富士康的未來?走出國門的富士康還能走多遠?

一、富士康的海外投資失意

根據金十數據和中國經營報的報導,為了重振製造業,2017年底美國採取了減稅等多種方式,目的就是吸引海外企業赴美建廠。其中,蘋果代工廠富士康也成為美國招徠的對象之一。

據悉,為了吸引富士康到當地建廠,美國威斯康星州特意為該企業提供了30億美元的財政激勵補貼,只要富士康能依據協議,分階段完成投資100億美元且為其帶來1.3萬個就業崗位這一承諾就行。然而,據外媒最新報導顯示,過去3年富士康在維斯康星州的投資僅為7.5億美元,離投資100億美元承諾還有很長的距離。這是否意味著美國的激勵計劃失效了呢?富士康的創辦人郭臺銘最新回應稱,該企業對威斯康星州的投資計劃並未動搖。

郭臺銘對美國承諾稱,富士康還將繼續與美國政府合作,以為該州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並吸引新的投資。為了吸引富士康,美國顯然已經下了「血本」,但是富士康如果不能完成其承諾,其實也無法拿到美國的補貼。據悉,早在2019年初,富士康就曾因其招聘人數未達標,而被剝奪了當年950萬美元的減稅補貼。不過,富士康仍表示,該企業並未放棄美國。

按照富士康2017年宣布的投資計劃來看,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當地工廠投資共計100億美元建設10.5代液晶顯示屏(LCD)工廠,並為當地至少增添1.3萬個工作崗位。在這種情況之下,當地政府為了激勵發展,特意為富士康批准了一筆高達40億美元的稅收優惠和補貼。不過這個計劃不到一年就變卦了。2019年3月,富士康提出他們準備建設的工廠並非10.5代LCD液晶顯示屏工廠,而是一個規模和就業崗位都要大幅度縮水的6代工廠。

「事情可能沒有這麼簡單,上面多是從美國媒體和當地企業單方面曝出的消息和聲音,富士康作為全球知名代工巨頭,對違反合同承諾的後果和影響不可能不清楚且全面評估。」一位接近富士康的分析師告訴中國經營報,富士康的投資計劃肯定遭遇了現實困難,或者綜合評估後,這個投資計劃不合理或很難執行。

當然形成鮮明對比則是國內富士康的熱火朝天,10月13日,iPhone 12、iPhone12 Pro等蘋果5G新機正式發布,且預售火爆,蘋果官網還一度宕機,加上傳統的生產旺季,作為全球最大的iPhone代工生產廠商,富士康、和碩等代工廠全面開工之外,開始四處「搶人」。


二、富士康走出國門為啥沒走遠?

說實在早在當年富士康走出國門的時候我們就曾經有過分析,富士康想要海外設廠可能並不容易,那麼我們不妨現在根據富士康的遭遇好好分析一下,給中國想要出海的各家企業一個啟示:

首先,中國是全世界少有的三重勞動力紅利的密集市場。我們一直有一個觀點,不少人都在說中國的劉易斯拐點已經到來了,中國已經失去了原先屬於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優勢,但是真的如此嗎?我們認為可能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中國因為人口紅利的消失的確失去了一部分低技術水平的廉價勞動力,但是並不意味著中國就失去了自己的人口紅利優勢,在富士康身上中國至少有三重勞動力紅利優勢,一是中國有海量的熟練技術工人紅利,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已經形成了大量具有熟練技術能力的工人群體,除了中國之外,其他的國家即使有人口紅利也沒有熟練的技術工人群體。二是中國有大量的受高等教育大學生。我們一直都在說中國的海量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是中國的第二重人口紅利,大學生由於受過高等教育反而可以在機器人操作等一些高技術密集度的工作上發展,這是第二重紅利。三是中國有大量的工程師紅利。中國由於龐大的工人基數,正好形成了大量的工程師,這些工程師成為了中國最有市場競爭力的優勢。

其次,中國有著對於企業的市場保護優勢。為什麼富士康在美國步履維艱,其實很大的原因就是美國有著極為龐大的工會體系,這種工會體系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經不再是當年單純給工人提供維權保障的組織了,根據著名經濟學家格裡高利·曼昆的研究,美國的工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成為了一種特殊的卡特爾組織,這種近乎畸形的壟斷組織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我們看到之前美國在裁員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小點,這就是那些沒有工會的員工將會被優先裁撤,表面上來看工會似乎在保護員工,但是實際上工會形成了獨特的利益組織,一方面,在美國三大汽車巨頭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中,工會向企業提出了遠超絕大多數同類工種的工資,結果為了維護工會,企業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失去了市場競爭力,反而導致了企業破產或停產,降低了員工福利。另一方面,畸形的工會形成了歧視性的保護,對於給自己交錢的員工給予保護,對沒給自己交錢的員工則不管不顧,這又形成了壟斷。而反觀中國,我們的整個勞動用工體系都是相對良性的,員工的勤奮工作意願遠超其他國家。

第三,中國企業走出國門不能盲目樂觀。其實對於富士康來說,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巨頭,富士康之所以能夠存在,是因為富士康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漸形成了屬於自己適應中國的商業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富士康的本身企業制度和管理方式是和中國本身的國情非常契合的,但是一旦要走出海外,比如說去美國建廠,大量除了投資金錢以外的文化上的內涵軟性條件就會發揮作用,在富士康本身的業務模式尚且不能完全使用機器人替代工人的情況下,富士康盲目出去建廠必然會導致嚴重的負面效應。

對於富士康來說,中國的優渥環境讓富士康忘記了市場的殘酷本質,這次美國的鎩羽而歸其實正好告誡廣大國內企業,做好了走出去一定要慎重考慮多重條件,一旦盲目投資,就很容易碰到釘子。

相關焦點

  • 富士康美國工廠未兌現承諾?官方:從未明確承諾要建 LCD 廠
    17:09 驅動中國2020年12月21日消息,作為美國歷史上外資公司最大的投資規模
  • 川普把富士康美國工廠吹成「第八大奇蹟」 至今還是PPT
    還記得富士康的美國工廠計劃嗎?2017年7月,郭臺銘承諾100億美元投入,川普站臺支持,放話:「世界第八大奇蹟」、「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交易之一」,「這對於美國工人和美國製造業來說是偉大的一天」……當時,川普上位伊始,說要用這個工廠,未來4年建成LCD液晶面板基地,初期解決3000人就業,更進一步可擴大至13000人……將是外資在美的最大一筆投資,也是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標杆所在。
  • 富士康承認建廠是忽悠,公開向美國表示:從未明確承諾建LCD工廠
    12月21日消息,來自國外媒體的報導,在此前富士康與美國威斯康星州重新談判破裂後,威斯康星州直接拒絕了富士康關於在當地的稅收補貼申請。此外,威斯康星州還表示,富士康並未暗戰合同規定在當地建造一座LCD工廠。
  • 川普把富士康美國工廠吹成「世界第八大奇蹟」,然而至今還是PPT
    還記得富士康的美國工廠計劃嗎?2017年7月,郭臺銘承諾100億美元投入,川普站臺支持,放話:「世界第八大奇蹟」、「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交易之一」,「這對於美國工人和美國製造業來說是偉大的一天」……當時,川普上位伊始,說要用這個工廠,未來4年建成LCD液晶面板基地,初期解決3000人就業,更進一步可擴大至13000人……將是外資在美的最大一筆投資,也是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標杆所在。
  • 富士康回應:從未明確承諾要建造 LCD 工廠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重新進行合同談判失敗後,威斯康辛州在今年 10 月份拒絕了蘋果代工廠商富士康的稅收補貼申請,因為富士康未能按照與該州政府籤訂的合同建造 LCD 工廠。對此,富士康回應稱,它從未明確承諾要建造 LCD 工廠。 富士康在威斯康辛州的項目經歷了許多波折,自 2017 年宣布以來,該公司在威斯康辛州建造 LCD 工廠的計劃一直在改變。 2017 年,富士康宣布,將在威斯康辛州建設一座佔地 2000 萬平方英尺(約合 185.81 萬平方米)的園區,這是美國歷史上由外國公司進行的規模最大的綠地投資。
  • 富士康回應威斯康星州:從未明確承諾要建造LCD工廠
    【TechWeb】12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重新進行合同談判失敗後,威斯康辛州在今年10月份拒絕了蘋果代工廠商富士康的稅收補貼申請,因為富士康未能按照與該州政府籤訂的合同建造LCD工廠。對此,富士康回應稱,它從未明確承諾要建造LCD工廠。
  • 富士康要「撤離中國」?官方最新聲明,未來將「榨乾」內地
    對於富士康的闢謠,廣大網友有著不同的看法,歸納起來大致分為兩點,一種為富士康沒有撤離大陸,官方表態了。另外一種為富士康只是暫時不撤離,現在的闢謠是一種安撫的套路。相對來說,支持後者的比較多,為何富士康的闢謠,沒有說服大眾呢?其實,富士康的撤離風波,主要是富士康和郭臺銘自己一手造成的。
  • 焦點分析|富士康印度工廠停擺,蘋果手機還是得中國造
    根據德賽的說法,富士康已決定不再像 2015 年與政府籤署的協議中所寫的那樣,在印度投資 50 億美元。而取消合作的原因,是「富士康與蘋果公司產生了內部糾紛」。富士康曾與印度達成協議,計劃到 2020 年在印度建立 10-12 個工廠,用於消費電子產品的生產。
  • 富士康創始人回應質疑:將繼續向威斯康星州投資
    日前,外媒發布調查報告稱,富士康承諾在威斯康星州投資建設製造設施,但它的承諾並沒有達到標準。富士康本來計劃在威斯康星州建設LCD製造設施,工廠已經破土動工2年,但現在富士康獲得批准,允許將設施從「製造」轉向「存儲」。2018年富士康承諾新設施將會創造工作職位13000個。
  • 郭臺銘清楚得很,富士康離不開蘋果,富士康的苦日子在後頭?
    之前說是富士康養活不了不少大陸家庭,但殊不知,這是一種合作共贏的關係,假如當年沒有深圳對富士康的扶持,富士康能做到今天這麼大嗎?做人最重要的是什麼?那是感恩!這些年,富士康相繼在印度和越南等地建立工廠,郭臺銘一方面說是國內的勞動力上升,需要搞點產業轉移,但事實上誰不清楚?
  • 富士康將加大在印度和中國臺灣的投資
    蘋果的主要供應商富士康今年將加大在印度和中國臺灣的投資,在中美貿易摩擦的情況下,富士康努力擴大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業務。在周二的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告訴股東:「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看,印度將是一個發展的好地方,我們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我們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分享有關在印度進行下一步投資的更多細節。」劉揚偉說:「就臺灣而言,投資的擴展將集中在三個領域,即電動汽車,機器人和與智能醫療設備相關的領域。」
  • 郭臺銘知道美國製造很難了?富士康承認大廠難蓋,願少領美方補貼
    2017年,川普向全世界的製造業推廣「美國製造」,號召廣大的企業到美國來蓋工廠製造產品。收到橄欖枝的郭臺銘特地跑到美國去和川普洽談投資建廠的相關事宜。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Verge》指出,富士康原本承諾要在當地建立10.5代的先進LCD工廠,現在已改成6代廠,廠房規模縮水到只有原來的20分之1。不過,富士康卻對美國方面的說法表示反駁。富士康的律師貝裡(Robert Berry)告知威州,不讓富士康獲得減稅的決定,「不僅偏離認知,也偏離合約時間表」。
  • 2017年美國投資100億的富士康,2020已經不成人形了……
    2017年富士康宣布在威斯康星投資100億設廠的時候,懂王的激動溢於言表,當時懂王話說得很滿,連「世界第八奇觀」都冒出來了,看來錘奇觀的愛好絕非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是東亞特色,只要條件允許,所有人都喜歡錘奇觀。
  • 中國只有兩大代工廠,一種是幫華為就是幫自己,另一種叫富士康
    筆者對於代工廠的認識,大抵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分工提升效率、誰有錢誰是老闆,以及中國只有兩大代工廠。先說第一階段,農場出身的亨利·福特,在修理鐘錶的過程中,發現了精密分工的好處。而後將其應用於另一份全職,通過17年的優化,將728個人工小時/輛的造車速度,提升至10秒/輛。
  • 富士康告訴威斯康星州官員:其從未承諾過要建LCD工廠
    >   在今年10月,威斯康星州拒絕向富士康提供補貼,因為它沒有按照與該州籤訂的合同規定建造液晶顯示器(LCD)工廠。正如The Verge所報導的那樣,富士康建造了一棟只有承諾的工廠二十分之一大小的建築,並獲得了將其用作倉庫的許可,而且沒有僱用接近合同所要求的員工數量。儘管如此,富士康還是 「以眾多理由」公開反對威斯康星州拒絕補貼的做法。   通過記錄請求獲得的文件顯示了富士康的理由:該公司認為自己根本沒有特別承諾要建液晶顯示器工廠。
  • 小米4的誕生地 富士康代工廠參觀遊記
    1獵奇之旅:富士康首次向媒體開放    筆者前幾天有幸隨同小米公司的業務團隊一起參觀了富士康的代工廠,至於為什麼這裡會特意用到「有幸」兩個字,主要是因為富士康之前從沒大規模的開放過代工廠供媒體進行參觀,我們這波人算是首批。
  • 富士康闢謠搬離大陸,華為成立代工廠,不再需要富士康
    說起富士康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代工廠之一,來自全球不少的手機廠商都與富士康合作,讓富士康來代生產自家的手機。我國手機品牌也不例外,很多都是由富士康來代工的。富士康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廠區,但是因為薪資待遇較低,勞動量較大,被人們成為「血汗工廠」。
  • 富士康接受美國降低租稅優惠...
    富士康目前接受美國威斯康辛州的降低租稅優惠,以換取在地投資更具有彈性,雙方接近達成協議,目前正與當地政府協商新合約,而且將有望受惠接下蘋果暫停緯創的新訂單。  富士康聲明指出,為解決三年內無法預測的市場情況與走向,公司在今年8月與威斯康辛州經濟發展公司(WEDC)展開協商,目前對協議進度感到樂觀,未來將會持續在威斯康辛州創造業務發展和就業機會。
  • 美國達成新一輪刺激協議 金價突破1890|富士康接受美國降低租稅...
    富士康接受美國降低租稅優惠協商新合約臺灣緯創(Wistron Corporation)的印度廠房由於薪資發放問題發生暴動,蘋果發布聲明指緯創違反供應商行為準則,因此決定暫停新訂單,直到緯創對暴動事件採取正確行動。
  • 被川普稱作「世界第八奇蹟」的富士康項目,尬了……
    據美國報導,曾在2018年時被美國總統川普稱作「世界第八奇蹟」的富士康集團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投資建設的LCD顯示屏工廠項目,如今卻因為富士康將項目大幅縮水並拒絕籤訂新的合同而陷入了僵局。 據美國科技資訊網站TheVerge報導,儘管當年川普曾宣稱這個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投資100億美元建設的10.5代液晶顯示屏(LCD)工廠,將給威斯康星州當地帶來1.3萬個就業崗位,但富士康實際在當地動工的項目卻是一個規模要小許多的工廠,而且預計僱傭的人數也縮水了至少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