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現在得頸椎病的人特別多,一旦頸椎不舒服了,我們去找醫生,醫生總是建議我們把枕頭低一些,問到底多低,他們會拿出拳頭說就這麼一立拳頭高,這一拳頭有多高呢?大約有八九公分。
在民間,有一些老人也常會說「三寸長壽,四寸無憂」。很多人聽到時會感覺莫名其妙,不知道這裡說的三寸和四寸各指的是什麼。
其實,這裡的三寸和四寸,指的都是人枕頭的高度,人的一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覺中度過的,所以這個枕頭特別重要。古代有很多關於這個的成語,比如高枕而臥、安枕無憂、高枕無憂這些,都在說明枕頭的重要性。
那麼,既然講枕頭的高低,為什麼還要分個三寸四寸?這裡面有什麼說法?這樣的說法有沒有道理呢?
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為什麼分三寸和四寸
古代對於這個三寸仿佛有執念,比如我們蓋房子山牆留滴水要三寸,講人矮時用三寸丁。這個對於人的枕頭高度,古人也認為是三寸對身體最有利。
三寸是多少?換算成現代講法,是9.9分公,也就是十來公分。
十來公分有多高?也就是差不多一個拳頭的高度,這對於平時睡覺是不利的,換句話說,很多人睡覺時,如果枕頭這麼高的話,睡覺的人會感覺不舒服,感覺自己沒有枕任何東西。
有相當一部分人喜歡枕高,有的甚至用兩到三個枕頭疊在一起睡覺。
那這個人最不舒服的高度,怎麼就被說成長壽了呢?其實都是個習慣在作怪,比如說我們一直枕高,突然不枕枕頭去睡,那是鐵定睡不著的,但如果我們不枕枕頭睡習慣了,再枕東西反而睡不著,這個無所謂什麼高度最舒服,主要是個習慣。
不過我們有疑問,假如古人說三寸最舒服,那為啥後面還會有個四寸無憂呢?究竟三寸好還是四寸好?
其實這裡的高度變化,對應的是我們睡覺姿勢的變化。
不知道有些人注意到沒有,我們在睡覺時,平躺著沒感覺出來枕頭低,但是當我們側身睡時,就感覺枕頭太低,難受得不行。
而這裡的四寸和四寸之說,對應的就是平躺和側睡。
我們側睡時,肩膀會用力,假如枕頭太低,那頭等於是懸著空呢,非常難受,而人肩膀到腦袋的高度大約是十幾公分,所以才有了四寸無憂這樣的說法。
也就是說,四寸是十三公分左右,這個高度,人側睡時,肩膀不用力,腦袋還能正好枕到枕頭,這樣對側睡是最舒服的高度。
以上就是三寸和四寸的區別,對應的是平躺和側臥。
那麼,這有道理嗎?
二、這句話有道理嗎
黑嫂認為是非常有道理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別我可能體會不到,黑嫂本人是有頸椎病的,這個頸椎病折磨得我簡直是苦不堪言,當我們沒有這樣的痛苦時不會感覺到什麼,可等這種病上身了,才會深切體會到脖子健康有多麼的重要。
黑嫂為此求醫無數,他們大多是讓我平躺,不枕枕頭,或者是枕頭低一些。我個人以前喜歡高枕頭,為此不得不做出改變,剛開始時非常難受,習慣了後,才知道對自己的頸椎有多好。
比如說我們感覺頸椎酸疼了,如果枕頭高,則不會緩解,可是如果沒有枕頭,會馬上感覺到緩解。而且人的頸椎是有個天然彎度的,這個彎度是向前微傾的,我們長時間伏案或者玩手機後,這個前傾的度會超過我們的承受極限,於是我們就感覺到了難受。
這時候如果再枕頭高,等於是變本加厲,如果我們平躺而沒有枕頭,等於是將前傾給正回來,把前面過度的勞作給扳正回來。
所以,這個對於我們的頸椎是大有好處的。
而側臥時,由於有肩膀的緣故,如果還是那麼低的話,就會導致脖子一側用力向上扯,一側用力向下彎,對於肩膀和頸椎都沒有好處。
但假如適當墊高一些,我們的腦袋一側正好枕著,而且這個枕頭的高度和肩膀相同,肩膀不用力,上側的脖子也不用扯著用力,下面的也不用彎曲,休息就是休息,不能休息時,仍然讓頸椎工作,所以這樣才會得到更好的休息和睡眠。
故,黑嫂認為這句話非常有道理。
最後:當然了,這裡的長壽和無憂之說明顯是用了誇張手法,這在農村老話裡非常常見,為了引起人們的重視,老話會特意誇張一些。可是,誇張歸誇張,道理還是有道理的,我們如果按照這個去做,雖然不一定就肯定長壽,但對於我們的頸椎和睡眠都是有好處的,身上沒毛病,睡覺睡得好,自然就無憂,無憂無慮之下,人的心情就好,心態也好,這對於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是有巨大好處的,您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