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宿歌舞伎町的大久保公園特設會場,現在有100家日本知名拉麵店在舉辦第11屆拉麵博覽會,全部拉麵均價870日元。
100個師傅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招牌面,這該是多麼大的陣仗呀?
說起日本拉麵,聽發音就知道來自我們大中國,那它究竟是怎麼傳到日本的呢?江戶時代後期,橫濱,神戶,長崎,函館都設立了海上港口,隨著華僑定居開始增多,中華街也就隨之誕生了。作為我大中華的代表美食之一,拉麵店當然也就順理成章的開了起來。
1910年(明治43年),日本經營者尾崎貫一從橫濱的中華街上招募了12名中國料理人,之後在東京淺草區開了首家面向日本人的中華料理店「來來軒」,店鋪一開,火爆程度超出預期。1910年也被拉麵評論家大崎裕史稱之為ラーメン元年(拉麵元年)。
首家店鋪的成功使得中華料理店逐漸增多,主打菜品也從拉麵開始往拉麵餃子,拉麵燒麥等套餐變化。1945年日本戰敗後,對中國飲食耳濡目染的歸國日本人,又相繼開啟了拉麵路邊攤。
到如今100多年的歷史中,日本人對中國的拉麵做出了很多的調整和改變,最終形成了與中國,越南等國家不同的面料理。另外,安藤百福(出身臺灣,原名吳百福)也與昭和33年(1958年)開發了方便麵,出口到了世界各地,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食物之一~
日本拉麵按照味道基本分為7類
以醬油為基底料,然後從雞肉,魚肉,豬肉中熬取湯汁混合。是日本最常見的拉麵味道。100多年前首家拉麵店來來軒開業時,就提供了這道拉麵。
鹽為基底的湯汁是透明色的,與醬油和味增相比,算是比較清淡的口味。也正因此,對蔬菜和配料的要求會相對來說高一些。
味增也是日本人愛吃的一種味道,尤其是在北海道和札幌,味增拉麵可以說是做的很地道,味增拉麵是用中國的炒鍋將味增,蔬菜高溫翻炒出汁,極具獨特風味的一種拉麵。表面一層油脂,加重口味的同時,還能防止面冷掉。
豚骨拉麵在九州地區比較盛行,用豬骨長時間熬製,湯汁混有濃濃的骨香,調味使用大蒜,面比較細也是豚骨拉麵的特點。因為面量較少,九州地區特別是福岡縣的博多採用面可以免費續加的制度。
雞白湯麵是使用雞熬製的湯汁,與豚骨拉麵看起來很相似但是味道卻完全不同,與豚骨面相比腥味較小,所以很多接受不了豚骨面的也許吃這個面是沒什麼問題的。
沾面是將面煮熟後過一冷水撈出的,而醬湯乘在另一個容器中,吃麵的時候先沾過醬汁再送入口中,面相比其他口味的面來講會比較粗,量也比較多。
油麵,簡單點來說就是沒有湯汁的一種拉麵,吃的時候要好好攪拌一下,中國的拉麵大多沒有湯汁,可在日本人的嚴重沒有湯汁幾乎不能算作拉麵~與其他味道的拉麵相比,這款面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卡路裡比較低~~
怎麼樣?了解完日本拉麵的分類,想不想去參加下新宿的拉麵博覽會?據說會持續到11月4日,在東京的小夥伴們不妨去吃吃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