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媒體註:本文系鈦媒體「赴美留學談」獨家專欄,專注於赴美留學行業和教育方法論。關注作者「劉君老師」即可訂閱專欄更新。作者劉君老師同時也是「鈦刻專家」App上首批入駐專家。上篇專欄可點擊連結直達: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在線學習總是有問題?| 赴美留學16談
在疫情還未平息的美國,孩子們在家上課已經整整一個學期了。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對著屏幕眼巴巴地看著,度過一個又一個難熬的課時已經是常態,最常聽見的抱怨就是:「和同學玩耍、交流,這些學校裡我最喜歡的事情都沒有了,只剩下對著屏幕學習一件事。」
從我們習以為常的線下課堂,直接轉向線上,很多人都在經歷轉型的陣痛,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值得探討的話題,可能就是,如何讓線上課堂獲得與線下相似的生命力?
第一招:線上課需要設計
首先,正如之前專欄裡我提到的,線上課程並非線下課程直接「搬到網上」,而是需要根據線上教學的特點另行進行教案設計與互動。
比如在教案設計方面,需要根據線上「無停頓」特點來設計,不能像在線下課裡留出太多的空白,需要更加緊湊、加入更多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設計。
舉個例子,線下課程往往是以40分鐘或1小時作為一節課的時長,而在線上,有時把1小時分成10個分別為6分鐘的模塊,可能會更適合「attention span」(專注時長)較短的線上教學。包括每一幀PPT停留的時間也需要精心設計——60秒太長,學生一直盯著同一頁會失去興趣;5秒太短,學生可能來不及讀完所有內容。通常15-20秒就是個合適的時間,學生既有時間看完內容,又需要集中注意力免得錯過內容。
再比如,線上教學的材料需要更加簡潔明了,並且加入圖像、圖表等,讓學生能夠較快地獲取知識點,一目了然地理解老師的教學目標。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線下教室裡,教學內容學生都明白是給大家看的,而在線上,教學內容是直接在他們自己的電腦上的,這其實是一種很私人的教學體驗,老師在設計的時候,可以利用好這一點,讓學生能夠體會到獨特性——老師關注的是他個人的知識點掌握程度,而非僅僅將他當做班級中的一員。我們正在研發的AI助教就會給學生更細緻的指導,提高個性化學習的成分。
第二招:增加趣味性
其次,我們可以通過老師的課堂設計,讓上課的過程更加有趣。比如線上可以進行知識的拓展,通過圖片,視頻,在線及時小競賽來增加課程的互動性,讓學生有更強的參與感。在課程設計上,通過對於知識點的橫向縱向梳理可以更好的追溯學生的知識體系薄弱環境,從而更好的幫學生建立牢固的知識體系。在趣味上,在線課的更多科技元素加入加入可以讓學生的理解認知都更深刻。
而且,在線上課堂中,我們雖然很難與學生直接眼神交流,但是一些及時隨堂測試、分區討論、課後視頻回顧等都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老師也需要比在線下課的時候投入更多的努力,去感受學生是否有足夠的互動、是否需要更多的講解。
這樣一來,學生能夠體會到的關注度更高、也就能更加投入學習。
「遊戲化學習」則指的是將對抗性和趣味性的活動集成到課程裡,比如給學生頒發徽章,機械能積分或選出排行榜等等,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激發競爭能力,從而鼓勵他們盡力而為,專注於手頭的任務,而不是讓他們的注意力分散。
比如同解一道題,學生可以邀請更多的朋友一起來組成小組,共同努力,但是小組間又進行競速,這種協同合作、共同攻克難題的方式可以讓做作業變得更有意思。
第三招:線上的獨特形式
另外,線上的形式也意味著,我們能引入更多新興的學習與合作模式。比如線上的小組討論、直播形式的科學課程等等,由於現在的遠程教學模式,甚至可以邀請家長加入,作為學生的線下夥伴一起進行探索。
比如之前我們舉辦的課外活動「自製黃油」,老師將教孩子們如何用家裡的基本原料來製作自製黃油。在製作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能學習背後的科學知識,並用科學的語言寫下這個過程,爸爸媽媽們還可以吃到孩子們親手做的黃油。
再比如一個「液體彩虹」活動,通過添加不同密度的液體完成液體顏色分層實驗,讓孩子親手製造液體彩虹,並且更好地了解密度的概念——同樣體積大小的物質,含有的物質質量的多少,以及不同的液體的密度差別導致的效果。
這類活動的特點是,學到的知識馬上就可以用到,能夠給學生比較深刻的記憶,也會通過做中學讓他們更好的理解許多科學原理及概念。
此外,這類活動可以作為課程學習很好的補充,雖然在家,但是屬於在家長陪伴下與同齡人共同參與活動,給孩子提供線上的社區活動機會。
不管課程設計者、老師花多少時間設計課程、提供新奇的實驗機會等,線上學習想要有效,學生自己的注意力、耐性仍舊是非常重要的基礎。
從家庭學習方面,我還有以下建議:
首先,家裡最好有一個專門的學習區域。腦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表明,這可以幫助人們的大腦將這一區域與學校聯繫起來,在這個區域裡學生會更容易將精力集中在學習上,而不會將它與其他活動聯繫在一起。
其次,就算在家學習,也保證一個完整、一致的學習日程。一個好習慣的培養需要至少3周時間,而穩定、一致的時間表能夠很好地幫助還未成年的孩子適應這個學習日程。
再次,就算不需要開攝像頭,也鼓勵孩子穿上平常上學的正式衣物。這也是在家保持上學的儀式感的方式之一,它並不一定要多麼地別出心裁,只是希望進一步去幫助孩子在家也能保持「學習」與「生活」的邊界,畢竟對於許多大人來說,長時間在家工作也容易失去邊界感,遑論對生活並沒有太多經驗的孩子。
通過這些方式,我們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在線學習的形式,就算不在傳統的教室設定裡,也有機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擁有快樂的學習體驗。(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劉君)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