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微博上問:長期獨居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一定會得到一大堆這樣的答案:
不過微博裡對獨居的描述還是略顯單薄,在豆瓣上有一個叫「獨居者聯盟」的小組,其中的成員們最短獨居一年,而最長的,已經獨居了十年以上。
有的人生活極其簡單,一間屋子、一張床、一張桌子、一臺電腦,一住就是12年;
有的人十分注重儀式感,鑽研美食、學習插花,生日的時候還給自己買一小塊蛋糕,插上蠟燭許願;
還有的人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做手術、一個人行走了十萬八千裡,在看似孤獨的日子裡,磨練出一身本領。
其實不管是幾個人生活、生活水平如何,都一定要有一個讓自己感到幸福、充實的態度。
而與「獨居者聯盟」成員們有著同樣生活方式和想法的人,並不少,這個叫onuk的日本小姐姐就是其中一個。
她今年37歲,當初為了證明30+的女人獨居生活能有多美好,特意在YouTube和ins上開了帳號,去記錄自己日常生活的點滴,直接圈了60多萬粉絲。
那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細節,將她的小日子襯託得熱氣騰騰,很多網友看過後直接表示:「希望自己30多歲時,也能這樣獨立自由溫柔溫暖」。
01
三十幾歲的年紀,也要勇敢跳出舒適圈
Onuk是一名設計師,在人人羨慕的大公司工作,朝九晚五、收入穩定。
工作的第十年,因為出差的原因,她在日本住了一小段時間,被當地人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便萌發出想跳出當下的舒適圈,重新開始一段全新人生的念頭。
當時她已經三十歲了,周圍的人都覺得這個姑娘異想天開、太能折騰:30歲還不談戀愛不嫁人,放著穩定的工作不要,去陌生的國家開始重新開始,太不切實際了!
但onuk卻說:30歲出發,比40歲、50歲好太多了。
畢竟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於是她果斷從原來的公司辭職,拎著全部家當,隻身一人去了東京,開始了在異國的獨居生活。
遠離了親友的嘮叨,告別無用社交,onuk開始把所有的空閒時間,都用於打理自己的小日子。
在這個沒什麼人認識她的地方,她終於成了一個優雅的國王,在自己的世界裡縱橫跋扈。
每天的頭等大事是吃飯。
工作日的早晨大多比較匆忙,但onuk依然會變著花樣,為自己準備營養又健康的早餐。
如果時間充足,還會再來上一杯手衝咖啡。
食材也不多買,只準備當晚和第二天早上需要的,這樣每天都能吃到新鮮的食物,也不必擔心一個人吃不完而壞掉。
回到家後,花上較長的時間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犒勞辛苦了一天的自己。
偶爾犯懶時候,就買半成品回來加工,但擺盤卻不糊弄,精緻的器具總是能帶來儀式感。
自從來到東京後,onuk周末的生活也不再枯燥單調,她開始走出房間,穿梭在城市中每一個街頭巷尾,尋找各種有意思的店鋪。
有時打卡人氣爆棚的網紅西餐廳。
有時一頭扎進巷子裡,在靜謐的小小咖啡館,喝上一杯純手作咖啡。
onuk身上就像裝了一個精準的美食雷達,那些傳承了好幾代的老店,以及讓人垂涎欲滴的街邊小攤,她都能找得到,甚至比很多當地人還熟悉。
除了餐廳,博物館、古董店、服裝店也是她的天堂。
onuk看似閒適悠哉的生活,讓很多網友不禁產生疑問:是工作不忙嗎,或者很有錢?
其實日本的工作壓力很大,和大部分社畜一樣,她也常常加班到深夜,周末抱著電腦趕稿更是常事。
但是她即使工作再繁忙,依然時刻記得一個道理: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丟掉生活。
就這樣,在日本的五年裡,她努力工作,慢慢生活,終於在即將步入四十歲的時候,攢夠了一筆錢,讓自己可以自由選擇任意一種生活方式。
加上確實有些想念家鄉和親人了,於是她果斷結束了在日本的漂泊生活,重新回到了韓國。
關上門後的舒適度,是自己可以努力的
2019年10月,onuk結束了日漂回韓國創業,這一年她已經35歲了,但多年的獨居生活,讓她越來越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所以即使回到家鄉,她也沒有著急相親結婚,而是按照自己的計劃,在首爾龍山租下一間76㎡的舊式公寓,又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將它布置成了自己喜歡的復古風格。
推開入戶門,是一個獨立的小門廳,onuk特意設置了落塵區和緩衝區,保證從外面回到家後,灰塵不會被帶入室內。
地面鋪設的黑白花磚自帶復古摩登的氣質,既方便打理,又讓整體純白的色調更顯豐富。
繼續往裡走,就是開放式的廚房了。
原戶型中的廚房是簡單的I字型,雖然吊櫃和下櫃都選擇了純白色,但在這個採光較差的空間裡,依然帶來了擁堵的視覺效果。
於是onuk拆掉舊櫥櫃後,用中島代替吊櫃,釋放出牆面空間的同時,優化了做飯的動線,讓廚房更加實用,看上去也更加寬敞整潔。
冰箱緊貼櫥櫃放置於最角落,從冰箱中拿菜、洗菜、切菜、炒菜,最後再端上餐桌,動線極其流暢,一氣呵成。
櫥柜上方牆面鋪貼了一半的花磚,與玄關處相呼應,也豐富了廚房的細節元素。
從廚房走出來,是明亮寬敞的一體化客餐廳。
木製天花板和牆上的木線條被拆除,並全部刷成白色,顯得更加明亮。
客廳和陽臺之間的門洞,被改成拱形,與正方形的窗戶形成鮮明的幾何結構對比,又與圓形的餐桌相呼應,多種線條交織在同一個空間內,帶來了別樣的視覺體驗。
客廳區域的家具大多都是細腳的中古款,有質感的同時,也不會顯得過於沉悶。
衛生間是個沒有窗戶的暗間,將牆面和地面所有的瓷磚重新換成白色後,整體看起來更乾淨簡潔。
臥室和衣帽間也沒有大動幹戈,除了用更加利落的百葉窗代替布藝窗簾外,還調整了一下家具的擺放位置,看起來溫馨多了。
房子裝修完畢後,onuk感嘆道:
當我透過方窗看外面的車水馬龍,看天上閃爍的星星,有一種切切實實的歸屬感湧動。這是一個真正屬於我的家。
很多人都覺得,只有像onuk這樣獨自生活的女孩,才能如此布置出一個精緻的家,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十分妥帖。
那麼獨居的男孩呢?是衣服襪子滿天飛、頓頓外賣,還是和獨居女孩一樣,從居住環境到生活細節,都毫不將就。
其實獨居跟年齡、性別、地點都沒有多大關係,就像這個27歲的日本小哥kaya,他用自己精緻整潔的小蝸居,傳遞出了一種生活態度:即使是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布置自己的小巢穴。
傳統觀念中的玄關,是要整潔有序、所有物品藏而不漏,但kaya偏偏選擇純開放的儲物方式,將各種清潔用品、擺設、鞋子、花草都放在明面上。
雖然看上去確實稍顯凌亂,但那些獨屬于于家的溫馨感,就在這進門的方寸之地,全部被展現了出來。
廚房在入戶門正對面,每天下班回到家,推開門,第一眼就能看到這個滿而不亂的空間。
因為有窗戶無法做吊櫃,便將黑色鐵藝收納網掛在牆上補充收納,放置一些經常隨手取用的物品。
櫥櫃的最左側是小小的雙孔灶臺,沒有多餘的臺面,就用置物架將收納空間向上拉。
因為空間實在是太小了,便在水槽上方鋪了一層瀝水架,平日裡可以擺放一些鍋具,不用的時候就捲起來,十分靈活。
冰箱旁是一個三層置物架,用於擺放大型的廚電和其它雜物。
家裡的杯盤碗碟數量不少,用置物板和掛籃巧妙分層,所有的器具都能塞下。
更可愛的是,家裡的面積都這麼小了,kaya還是見縫插針地在櫥櫃與餐桌的過渡區域,擺放了一個裝飾性的鐵藝架子和一幅畫。
餐廳:雞肋走廊變多功能餐廳,1㎡當10㎡用
餐桌擺放在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之間,劃分出動靜兩個區域。
雖然它的尺寸不大,但同時兼具了用餐和辦公兩個功能,於是在靠牆的位置,擺放了不少帶有裝飾性的辦公用品,牆面上還有海報和掛鍾豐富視覺效果,煞是可愛。
餐桌對面還有一臺電視機,客廳的功能也有了。
臥室:不設任何大型櫃體,留出足夠活動空間
臥室分為三個區域,睡眠區、沙發區和衣帽區。
因為空間不大,所有的物品都選擇了儘量簡約的款式,不但沒有大型櫃體,就連床都是榻榻米的形式,無形中拔高了層高,更顯寬敞通透。
在簡約的風格下,掛畫、地毯、書籍與小擺設的加入,又為這裡增添了不少生活氣。
沙發區就一張桌子、一張地毯、一個摺疊沙發。
如果有朋友來家裡留宿,這裡也可以充當臨時客房。
衣帽區在最內側,由兩個落地衣架組成,上方有壁櫥,可以收納不常用的物品。
有趣的是,衣架旁還有個獨立的梳妝區,是個精緻男孩沒錯了。
最後話說回來,房君並不是鼓勵大家去過獨居的生活,畢竟單身有單身的無拘無束,而結婚也有結婚的幸福美滿。
一個人也好,找個伴兒也罷,如果你的選擇是經過深思熟慮,且適合自己的,那就是最好的。
無論處於哪一種生活狀態之中,只要尊重它的本質,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珍惜身邊的一切,把複雜的日子變得通透簡單,就能看到理想生活真正的模樣。
素材來源:YouTube@onuk、kaya
裝個好房子開通視頻號啦!
說實話,一千個人有一千種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人結婚生子追求幸福美滿,但也有人孑然一身追求自由。
在成都,有這樣一個大叔,他不結婚不買房,花光所有積蓄只為開一家有趣的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