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物質鼓勵孩子不可取,希望孩子主動學習,父母可用三種方法激勵

2020-12-18 卡卡媽聊育兒

文/卡卡媽聊育兒,原創內容。

今天早上陪兒子去小區公園玩時,聽見一位年輕媽媽對她的孩子說:「你只能再玩十分鐘啊,要趕緊回去做作業了!」孩子說他想多玩一會兒,媽媽說:「明天就要過年了,你的作業還沒完成呢!要不這樣,如果你能夠在這兩天完成作業,那麼過年我就包個大紅包給你。」

我兒子也聽到了那位媽媽的話,於是問我:「媽媽,如果我過年前能把所有作業做完,你是不是也給我包一個大紅包?

我告訴兒子:「過年無論你做不做完做業,媽媽都會給你一個大紅包。只是,你如果能夠在過年前做好所有作業,那麼春節期間,你可以玩得更開心,因為不用惦記著做作業。你說對不對?」兒子點頭表示贊同。

父母希望孩子儘快完成作業

我認識的很多媽媽,都像上文的媽媽那樣,喜歡用物質獎勵的方式來激勵孩子,例如對孩子說:「如果你把這碗飯吃掉,我就帶你到公園玩」、「你把玩具收拾好,就可以看動畫片」、「如果你考試有九十五分,我就給你買芭比娃娃」,諸如此類。

其實,我認為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因為如果父母經常這樣做,那麼孩子會習慣這類型的獎勵,如果下一次,父母沒有給孩子同樣的獎勵,孩子很可能會拒絕合作。

而且,父母用金錢或者禮物來激勵孩子,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很管用,但是,經常這樣做,只會令孩子養成與父母講條件、提要求等不良行為。

用物質激勵孩子的方式並不可取

三種方法正確激勵孩子

父母希望孩子進步,想讓孩子好好學習,最重要的,是想辦法讓孩子發自內心地去學習,主動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如果你怎樣,我就給你什麼」,那麼,很容易會令孩子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父母;他做這些事情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正確地激勵孩子呢?

父母要學會正確激勵孩子

一、父母不要用物質來獎勵孩子

我們知道,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肯定、鼓勵、認同是很重要的。但是,父母也要注意,對孩子的肯定和鼓勵,最好是著力於精神、並且有益身心的。

如果父母經常使用物質來獎勵孩子,會令孩子錯誤地認為「金錢是萬能的」,對金錢產生盲目的崇拜。父母用金錢或者物質來誘惑孩子和要求孩子,那麼,孩子的上進心和責任心很容易會消失,變得特別「現實」。

我們知道,好孩子不是用物質獎勵出來的,而是表揚出來的。所以,父母平時多些留意孩子,經常表揚孩子的正確行為,這樣更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端正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品格。

父母儘量避免用物質來獎勵孩子

二、給孩子準備一些意外驚喜

其實給孩子一些物質獎勵,只要方式正確,也可以起到激勵孩子的效果。不過,像孩子的日常行為,例如認真吃飯、收拾玩具、認真學習等等,這些本來就是孩子應該做,並且也能夠做好的事情,沒必要特別給他獎勵,更不要用獎勵來要求他合作。

但是,如果孩子在父母沒有要求的情況下,自己完成了原本沒有做過的事情,那麼,父母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小禮物,給孩子一個意外驚喜。

例如,四歲的孩子第一次把自己的小襪子洗得乾乾淨淨的,媽媽可以乘機送一件小禮物給孩子。同時,媽媽要告訴孩子,她獎勵孩子,是因為孩子有進步,自己學會了洗襪子。

媽媽的這種做法,既不和孩子談條件,也不承諾以後,同時又表達了自己對孩子的愛,所以可以很好地促進孩子的上進心。

父母可給孩子準備意外驚喜

三、給孩子準備一個「紅星榜」

如果孩子比較小,還沒有上小學,那麼,父母可以仿照幼兒園的方法,給孩子準備一個「紅星榜」,讓這張「榜」來鼓勵孩子進步。

父母可以製作一個「紅星榜」,在上面寫上孩子的名字,貼上孩子的照片,如果孩子學會了一樣東西,或者做對了一件事,父母在表揚孩子的同時,還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往「紅星榜」上貼一顆紅星。

每過一段時間,父母都可以和孩子一起數一數紅星,看看孩子獲得紅星數量的同時,和孩子一起回憶一下,孩子是怎樣獲得這些紅星。這樣,孩子會感到非常高興和自豪的。這種做法,也能起到鼓勵孩子的作用。

結語:作為父母,我們平時不但要想辦法給孩子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還要教孩子學會正確地對待金錢,在鼓勵孩子的時候,應該在精神方面給予肯定和鼓勵,避免少用物質獎勵。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卡卡媽的看法有道理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其它精彩內容:

想讓孩子善解人意,乖巧懂事,家長要先教他學會「察顏觀色」

人至少有八種潛能,家長在培養孩子時,要先找出他的特點再培養

相關焦點

  • 孩子對學習沒興趣?父母可用三種方法引他走進知識殿堂
    三、可塑性平時,經常會聽到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對什麼都感興趣,就是對學習不感興趣。其實,父母不用擔心,孩子的興趣,是具有可塑性的,只要父母使用合適的方法進行引導,孩子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塑造和改變。孩子的興趣具有可塑性三種方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 孩子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與家庭教育關係很大,父母可用五招糾正
    孩子與同伴一起玩耍的機會不多五種方法讓孩子告別任性孩子任性,其實與父母的態度和日常的行為有很大關係,因此,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對孩子的教育,避免孩子養成作任性如果父母真的為孩子好,那麼,就不應該太過嬌縱孩子,而是從小就嚴格要求孩子,不允許他胡作非為,以免他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行為。
  • 孩子學習缺乏動力怎麼辦?李易峰: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結果不一樣
    而在生活上常聽到父母抱怨,自已的孩子學習不夠主動,成績太差而感到煩惱,甚至很多時候會因些引導親子關係緊張。很多爸爸媽媽也在不斷想辦法,卻都無法扭轉孩子不溫不熱,不推不動的學習態度。父母用了很多推動孩子的方法,但往往收穫甚微,因為孩子有效的學習需要適當的學習動力。
  • 面對英語學習,如何激勵孩子?
    孩子的一生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說話,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學,第一次寫字,許許多多的第一次都是在父母、老師的激勵下完成的,學習英語同樣如此。相信不管作為老師還是家長,如何激勵孩子學習英語都是一項非常重要且複雜的課題。
  • 如何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學會這3種方法,孩子會更受歡迎
    現在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智商,而忽視情商教育,這是不可取的。據研究,在一個人的事業成功、幸福、人際關係等方面,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商是能力,需要父母培養,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提高孩子的情商呢?學習這三種方法,孩子長大後會更受歡迎。情商是什麼?
  • 激勵孩子的良言妙語,孩子的未來,都藏在父母的話語裡!
    文:蜉蝣看過一句話:「每一個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父母說什麼話,決定了孩子以後將走怎樣的路。對於孩子來說,來自父母和老師的激勵,最能讓他們振奮!要想孩子更優秀,這些激勵孩子的良言妙語,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多說。一、鼓勵孩子積極向上的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過一個實驗,表明:教育孩子,鼓勵往往比其他方式更有效。
  • 讚賞和激勵:培養孩子自信心的金鑰匙
    為了讓孩子健康的成長,我們是這樣做的:01尊重孩子的心理想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孩子成為好朋友例如,她想看她喜歡的電視劇,而我們不願意給她看時,我們就和她定個規則,規定她看多長時間,讓她知道父母的想法。
  • 如何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激發孩子內驅力是關鍵
    聽完這位媽媽的講述,很佩服,但也很擔心,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可能對這位媽媽的監督有反抗,到時候這位媽媽該怎麼辦。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和這位媽媽一樣,可以說是犧牲一切,感天動地,但這些父母卻在教育上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 李娜的育兒觀就是「自信」,父母要鼓勵孩子思考,讓孩子勇敢嘗試
    李娜的育兒觀就是「自信」,父母要鼓勵孩子思考,讓孩子勇敢嘗試 李娜這個名字,相信大多數父母都聽過。
  • 用「獎勵」讓孩子進步?心理學德西效應:別讓獎勵抹殺孩子的興趣
    我開始沉思,究竟家長的這種獎勵機制值不值得鼓勵呢?短期來看,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的確被調動起來,為了得到想要的獎勵會想盡辦法去學習去努力;但是,從長久來看,獎勵機制並沒有從根本上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也沒有引導孩子正確的學習方向,是個不可取的方法。
  • 孩子不願學習怎麼辦?父母正確引導很關鍵,培養好學寶寶不是問題
    寶媽很心急,私信詢問我,到底怎麼樣才能夠讓孩子能夠主動學習,主動完成自己的作業呢? 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會遇到過孩子不願意去學習的情況,這個時候找到孩子不願學習的原因,糾正孩子錯誤的心態,正確引導孩子十分關鍵,父母一定要多加注意。
  • 孩子不懂得提問,學業成績很難優秀,用三種方法教會孩子提出問題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提出過一種名為「發現法」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孩子通過發現問題來掌握知識。所謂腦子越用越活,這些善於提問的孩子,他們的大腦自然會越來越聰明。因為思考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是活躍大腦的過程,而他們提出的問題被解答的過程,更是孩子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 孩子學習不「開竅」?自我驅動力的覺醒是關鍵,父母別幫倒忙了
    作為父母最怕老師說啥話?我最怕老師說,這孩子挺聰明,就是學習不「開竅」!很多家長就期待著,孩子某天能突然收穫什麼內功心法,打通「任督二脈」就開竅了! 那如何才能讓孩子開竅? 自我驅動力的覺醒是關鍵 無論是外界刺激,還是認知構架的建立的基礎是覺醒自我驅動力,只有孩子主動去探索學習的方法、主動去了解知識,接受的刺激才越多,才能快速建立起認知構架。
  • 孩子總是說「我不行」怎麼辦?三種方法激發孩子的自信
    從內而外孩子透露出來的就是膽怯,一點自信的樣子都沒有。按理說已經八歲的萱萱是個大孩子了,很多事情都可以獨立地完成。可直到現在,萱萱還沒有獨自過過馬路,從家裡到學校只有十幾分鐘的路程,永遠都是父母接送。在大人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萱萱卻不敢一個人完成,總是用「我不行」來回答父母。就連去樓下超市買點調料,貌似萱萱都不行。
  •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因此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讓孩子在面對困難時不畏懼,不畏縮,培養孩子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為人父母要明白,一個人不自信的根源在哪裡?是低自尊!這種自我消極的評價,使我們在處理事情的初期就會產生消極的預期,從而增加了焦慮的壓力,使事情更容易、更糟。
  • 想讓孩子將來很好立足社會,三種能力的培養很重要,父母不容忽視
    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培養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這是要成大事的人必備的條件。而父母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就要鼓勵孩子大膽聯想,提出的設想越多越好。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發現問題、探討問題,遇事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多提幾個「怎麼辦」。
  • 孩子有競爭心並非不好,做「良性比較」,鼓勵孩子正向競爭
    對於孩子來說,日常的吃喝拉撒、學習、遊戲等等都具備成敗輸贏的競爭必要。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父母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競爭觀。鼓勵孩子正向競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孩子的6到12歲經常被稱為最明顯的培養競爭力的的年齡段,因為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對競爭結果會表現得非常敏感。那麼這時候,家長可以積極鼓勵孩子多參加團體活動。
  • 會說話的父母,讓孩子從學渣變「學霸」:活用「貼標籤激勵法」
    √ 貼標籤所帶來的好處: 鼓勵的標籤讓孩子更加積極 父母的評價對於孩子而言非常重要,當父母給予孩子正面評價時,父母會發現孩子變得積極得多。鼓勵性的言語總是能夠激發出孩子身上更多的行動力和行動熱情。
  • 孩子學習「停滯不前」?父母別擔心,四種方法幫他擺脫「瓶頸期」
    孩子出現「瓶頸期」的時間有長有短四種方法,幫助孩子度過「瓶頸期」孩子在學習上出現了「瓶頸期」,父母一定要鼓勵孩子不要灰心喪氣,並和孩子一起找出原因遇到這種情況,父母的正確做法,是鼓勵孩子暫停學習,讓他明白放鬆與學習的關係。平時,父母可以鼓勵他多參加一些文體活動,例如唱唱歌、踢踢球等,也可以讓他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看看自己喜歡的書籍。等到孩子疲勞感和厭倦感都消失後,再繼續學習,這樣學習效率才會提高。
  • 「只要考得好就獎勵你遊戲機」:多少家庭正在用「交易」毀掉孩子未來
    看著孩子成績逐漸下降,表姐愁得不行,也實在想不明白:明明有獎勵,孩子為什麼還不願意學習呢?其實,完全是因為父母頻繁地用「學習」和孩子做交易,只會讓孩子認為學習不是自己分內之事。漸漸地,這些物質獎勵對孩子的吸引力越來越低,父母每次說要給他什麼獎勵的時候,孩子也總是不以為然,對待學習更是不如從前認真。其實,當父母把孩子的學習好壞等同於一場交易時,就意味著直接將學習等同於一件痛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