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綠色藝術建築獲國際設計大獎

2021-01-10 華夏經緯網

  新華社臺北2月20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臺灣單位面積最高吸碳量的綠色藝術建築——陶朱隱園近日獲頒德國國家設計獎。此前,該建築曾被CNN評選為全球九大城市新地標之一。

  頒獎活動日前在德國舉行。評選機構表示,該建築憑藉其吸碳抗暖理念的藝術建築設計,內部旋轉的壯觀結構,在周圍環境中相當突出;建築將未來派設計美學與可持續發展完美結合,深獲評審肯定。

  「城市之樹」是陶朱隱園的設計理念。這座住宅項目每層順時針向上攀升4.5度的螺旋藝術造型,從2層到最高的21層共旋轉90度,因此從城市不同角度觀看,其建築景觀也不同;由於每戶都有不受樓板遮蔽的大面積露臺,因而戶戶都能種樹。

  據規劃,該住宅將種植約23000株綠植,用實體詮釋「城市垂直森林」概念,其全建築吸碳量約達130噸,單位面積吸碳量是臺灣著名的大安森林公園的2.92倍。

  陶朱隱園在設計、施工過程中,將科技與環保融合,使用浮力通風塔、雙效熱泵、風力發電設計等大量節能設備,比一般的鋼筋混泥土建築低34%的碳排放量,在臺灣第一個獲得低碳建築住宅類鑽石級別預認證,並多次獲得國際建築設計獎。

  陶朱隱園開發營運商臺灣「中華工程」董事長特別助理沈輝庭在談到陶朱隱園的設計時錶示,作為企業,希望通過探索開發環保建築,擔負起社會責任,帶動行業建立「減碳」「吸碳」的環保理念。

  德國國家設計獎由德國經濟和技術部頒發,設計作品本身已獲得國際級別的設計大獎才具備該獎項提名資格。該獎在國際設計界中享有盛譽。(來源: 新華網)

臺北陶朱隱園 旋轉藝術建築新地標

  你好臺灣網2月9日臺北消息(記者志鵬 王坤)在臺北信義商圈附近,有一座外型奇特的螺旋式建築,每層順時針向上攀升4.5度,從2層至21層共旋轉90度,整體呈現出螺旋藝術造型。這棟建築取名「陶朱隱園」,是臺北市區正在建設的住宅樓,名字來自於春秋時代範蠡,因他又被稱為「陶朱公」之故,意在實踐範蠡智慧與公益的精神。8日,「陶朱隱園」榮獲2018德意志國家設計大獎,此前「陶朱隱園」已獲美國LEED綠建築黃金級預認證並獲CNN評選為全球九大城市新地標,且是唯一住宅地標。

  「陶朱隱園」項目為創新鋼結構設計,輔以EPS隔震系統,建築壽命至少達300年以上,可大量減少環境汙染及破壞。同時整座建築以「城市之樹」理念,由於螺旋上升創造出每戶均有167㎡的空中陽臺,設計者將森林搬進陽臺,種植喬灌木超過23000棵,綠覆率高達246%,吸碳量達每年130噸。

  2016年4月19日,「陶朱隱園」應住建部、環保部及國臺辦等相關領導單位之邀於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辦「第一屆 國際吸碳建築研討會」。研討會主要目的為因應地球暖化,對抗空汙,希冀讓「吸碳節能垂直森林綠色建築」普及化,將環保建築理念由兩岸推廣至全球。

  目前項目已進入到庭院植栽調整階段,預計6月份即可取得房屋產證。不過該項目尚未公開銷售,最新市場行情傳出以每套約1,000平方米(300坪)估計,每套市值已超過人民幣5.5億元。(來源:你好臺灣網)

臺北豪宅來滬推介 綠色建築理念受到好評

    新華網上海8月28日電(陸洲騰)在上海人的印象中,臺商買走了上海許多豪宅。如今,臺北豪宅也來到上海尋找買家。近日,臺北陶朱隱園來到上海推介,其集綠色生態為一體的建築理念受到滬上業界人士的關注和好評。

    據介紹,陶朱隱園取名自中國春秋時代陶朱公(範蠡),是蘊含陶朱公的益天下理念及安全避險的考慮打造的藝術住宅,位於臺北信義計劃區,以垂直森林、美觀外表和安全性為打造亮點,被美國CNN評選為全球九大「城市新地標」。

    據了解,此建築以城市之樹為基本理念,每層順時針向上攀升4.5度的螺旋建築造型,從2層至21層共旋轉90度,整個項目種植喬灌木超過23000棵,綠覆率高達246%,吸碳量達每年130噸,大樓建設方希望以這種綠色建築理念引領未來的建築業。

    上海信義房屋代理事業處總經理陳榮智認為,陶朱隱園每年可貢獻吸碳量達130噸,這使得住戶好像居住在原生態的「綠色森林」當中。這個項目是鋼構結構且有48組EPS隔震墊,可抗地震烈度九級,適合臺灣多地震的特點。因此吸引了許多富商的關注。

    滬上業界人士表示,隨著上海城市人口的日益增長,應當大力推廣綠色建築理念。現在上海是富商的聚集地,高端住宅很多,但是以吸碳減排為亮點的還不多。陶朱隱園的案例有助於滬上開發商學習借鑑。(來源: 新華網)

臺北「陶朱隱園」宣告鋼骨主結構完成

    臺灣威京總部集團與旗下中華工程打造的節能建築——「陶朱隱園」,16日在臺北舉行上梁典禮,正式宣告鋼主體結構完成。圖為威京總部集團主席沈慶京(前排左3)在上梁典禮上祭祀祈福。 路梅 攝

  中新網臺北11月16日電 (記者 路梅 劉賢)臺灣威京總部集團與旗下中華工程公司打造的節能建築——「陶朱隱園」,16日在臺北舉行上梁典禮,正式宣告鋼主體結構完成。

  「陶朱隱園」是臺灣威京總部集團以奉獻社會為己任,推動節能環保觀念,採用法國年輕建築師VincentCallebaut的「城市之樹」旋轉建築設計,並遵循陶朱公範蠡「利己、利鄰、利天下」的公益理念,旨在當前全球暖化對人類造成傷害及威脅時,對臺灣社會做出的實際貢獻。

    臺灣威京總部集團與旗下中華工程打造的節能建築——「陶朱隱園」,16日在臺北舉行上梁典禮,正式宣告鋼主體結構完成。圖為最後一根鋼梁正在吊起準備安裝。 路梅 攝

  據悉,「陶朱隱園」建築內外共將種植4萬餘棵樹木,並特別設計出「一戶一樹林庭園」,在樓中種植大型喬木,以達到抗暖化和自我生態平衡的目標,在公共空間設置太陽能排風管道,力爭將該建築打造成永續傳承的環保級藝術品住宅。

    臺灣威京總部集團與旗下中華工程打造的節能建築——「陶朱隱園」,16日在臺北舉行上梁典禮,正式宣告鋼主體結構完成。圖為最後一根鋼梁正在吊起準備安裝。 路梅 攝

  繼入圍2015年「世界建築獎」之後,該項目還榮獲「2015年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設計創新獎」,並獲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16年全球九大最令人期待的城市新地標之一,並且是其中唯一一座住宅建築。

    臺灣威京總部集團與旗下中華工程打造的節能建築——「陶朱隱園」,16日在臺北舉行上梁典禮,正式宣告鋼主體結構完成。圖為最後一根鋼梁正在吊起準備安裝。 路梅 攝

  威京總部集團主席沈慶京在上梁典禮上表示,希望通過該項目推動節能鹼碳文明的發展,亦開啟房地產綠色GDP的巨大潛能,使住宅壽命更長、建材便宜、成本低、能種樹,通過垂直森林建築,將森林還給地球。(完)(來源:中國新聞網)

兩岸記者探訪臺北陶朱隱園

臺灣「陶朱隱園」效果圖

  臺北陶朱隱園上梁典禮前夕,邀請兩岸記者26日走進工地,近距離觀察工程主體結構,領略這座環保藝術住宅的獨特之處。

  陶朱隱園由臺灣威京總部集團中的揚州京華城中城、中華工程以及亞太工商聯攜手打造,匯聚建築、結構、工務、植栽等方面專家建立團隊,致力於打造每年吸收約130噸二氧化碳的「城市大樹」。

  為達環保目標,陶朱隱園預計在建築物及基地上種植超過2.3萬棵喬、灌木,而為防止颱風造成樹木折損,在亞洲首度嘗試實體樹木風雨測試實驗,模擬強風豪雨環境,測試各種植栽保護措施的安全性,確保樹木不致傾倒傷人。

  據中華工程董事長特別助理、揚州京華城中城副董事長沈輝庭介紹,高樓種樹的吸碳建築近年來在國際上備受矚目,相信會逐步帶動吸碳文明,而陶朱隱園擬真、嚴苛的自我要求,以使用者利益為核心設想,都是為了打造節能減碳世界地標,號召民眾正視吸碳議題以保護地球。(記者 張盼)(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臺北「陶朱隱園」的綠色主張

    坐落於臺北市信義區的「陶朱隱園」目前正在建設中。該園是臺灣首座規劃種植約2.3萬棵喬木與灌木的森林建築,除了景觀綠化,更突出環保和節能色彩。為了解決地產建築體內部種植高大樹木並保證存活的難題,「陶朱隱園」建築商「中華工程」聘請旅日的詹鳳春博士擔任植栽顧問。在日本拿到樹木醫執照的詹鳳春近日回到臺灣,在臺北陽明山林地考察,力求通過土壤改良技術,創造「陶朱隱園」樹木良好的生長環境,讓「陶朱隱園」成為臺灣森林建築的頂級標杆。圖為詹鳳春(左)在林地現場向媒體講解相關技術細節。本報記者 任成琦攝(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臺北「陶朱隱園」再獲國際大獎

臺灣「陶朱隱園」效果圖

   臺灣威京總部集團與旗下中華工程及亞太工商聯傾力打造的節能建築——「陶朱隱園」,繼入圍2015年「世界建築獎」之後,近日又榮獲「2015年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設計創新獎」,其以卓越的創意表現,為臺灣奪下此項國際殊榮。此前,兩岸三地的北京中央電視臺新址、香港環球貿易廣場和臺北101大樓曾獲此殊榮。

  據介紹,「陶朱隱園」採用法國年輕建築師Vincent Callebaut的「城市之樹」旋轉建築設計,並遵循陶朱公範蠡「利己、利鄰、利天下」的公益理念,在當前全球暖化對人類造成傷害及威脅時,對臺灣社會做出的實際貢獻。

  據悉,「陶朱隱園」建築內外共種植4萬餘棵樹木,並特別設計出「一戶一樹林庭園」,在樓中種植大型喬木,以達到抗暖化和自我生態平衡的目標,在公共空間設置太陽能排風管道,力爭將該建築打造成永續傳承的環保級藝術品住宅。(王連偉 文/圖)(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世博生態城「隱舍INNHOUSE」再獲國際建築設計大獎
    由香港建築師學會主辦,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政府「創意香港」贊助的「2015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論壇及大獎」已於2015年3月28日(星期六)在香港JW萬豪酒店順利舉行。
  • 深圳設計直通國際設計大獎
    來源: 深圳新聞網-深圳商報深圳商報2020年1月13日訊 深圳環球設計大獎「設計對對碰 DESIGN PING+PONG」創意分享會近日在深圳圖書館五樓報告廳舉行。深圳環球設計大獎與ADC國際設計大獎達成了戰略合作。
  • 一周藝術人物|安藤忠雄新作「換妝」,吳濱獲國際設計師大獎
    在巴西聖保羅,建築師萊昂納多·費爾南德·斯迪亞斯獲得2020年新冠病毒設計競賽「人氣獎」;在中國杭州,普利茲克獎得主、建築師倫佐·皮亞諾的首個中國項目「天目裡」建成;在英國,倡導東方美學設計理念的中國設計師吳濱獲Andrew Martin國際年度室內設計師大獎。
  • 2016 TAID室內設計國際論壇--城市相對論/品. 臺北 迎向世界設計TAID室內設計國際論壇盛大登場
    由臺北市室內設計裝修商業同業公會(以下簡稱臺北市室內設計公會)主辦的2016 TAID室內設計國際論壇即將於10月13、14日在萬豪酒店與臺北文創大樓舉行,今年以「城市相對論/品.臺北」為題,邀請陣容堅強的國際講師一起迎向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
  • 臺北101:世界最高綠色建築
    原標題:臺北101:世界最高綠色建築 全世界超高建築建設風起雲湧,世界第一高樓不斷易主,而綠色環保也成為超高建築的共同追求。實際上,建築能耗佔城市總能耗的近40%。超高建築作為城市建築的標杆,其節能環保效應更值得關注。 作為曾經的世界第一高樓,臺北101大樓目前排名世界第四高樓。
  • 中山馬鞍島,將現世界級建築!國際大師隈研吾主創設計!
    |翠灣文化藝術中心位置圖示  為高標準、高水平推動翠亨新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以「網紅打卡點」方式塑造城市形象和城市名片,中山翠亨新區管委會於2020年10月啟動翠灣文化藝術中心建築方案創意徵集國際競賽工作,面向全球公開徵集具備國際視野、高水平、高標準的設計方案,以指導翠灣文化藝術中心的建設。
  • 新聞| goa大象設計斬獲2020 MIPIM/AR 未來建築大獎
    近日,2020 MIPIM/AR 未來建築大獎正式揭曉。goa大象設計作品「山水樾瀾庭」(Shan-shui Yuelanting) 斬獲「未來建築大獎「住宅類最佳項目。2020 MIPIM/AR 未來建築大獎由國際地產投資大會暨展覽 MIPIM 聯合知名建築月刊 Architectural Review 主辦,旨在表彰全球範圍內未建和建成中的傑出建築與城市設計項目。自 2002 年創辦以來,該獎項已成為年度國際房地產行業盛會 MIPIM 上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
  • 香港意匯設計作品斬獲2020美國Muse設計獎的多項大獎
    而每個賽季,評審團在每個組別的參賽項目中僅遴選一個最終的年度大獎,「杭州繞城高速西湖服務區」以出色的設計水準獲評審團一致高度認可,成為2020年第二季度概念設計類別唯一一個斬獲年度大獎的作品。恭賀香港意匯商業設計再次榮譽傍身,享譽國際,在國際設計舞臺上展現其非凡之作。
  • 臺北標誌性綠色建築——臺北101大廈,建築造價高達580億臺幣
    臺北101大廈臺北101大廈佔地面積15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9.8萬平方米,高508米,包含一座101層高的辦公塔樓及60米的商業裙樓6層和5層的地下樓面,每8層樓為1個結構單元,彼此接續、層層相疊,構築成為一個整體。
  • 臺灣酒吧 KOR Taipei 獲德國 iF 設計大獎
    由臺北夜間娛樂文化公司 theLOOP 與伊太設計聯合設計,在 2017 年德國 iF 設計大獎「室內建築:飯店/ Spa / 餐廳/ 酒吧(Interior Architecture: Hotels / Spas / Restaurants / Bars)」類別中拿下大獎,是自1954 年 iF 設計大獎開辦以來第一間、也是唯一獲獎的亞洲酒吧,不僅是室內設計美學的突破,更同時創造酒吧產業的新商業模式
  • 32個含景觀類的國際設計大獎,你都知道嗎?
    時代要求我們要站在更長遠、更廣闊的動態視角上去看待景觀設計的生長性、科學性以及可持續性,不斷在文化背景的基底上進行深入探究,通過藝術表達和塑造自然。在此疫情的特殊時期,景觀周為大家悉心整理並帶來景觀類優秀作品可以申報的國際設計大獎,含來自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景觀領域專攻獎項,以及涵蓋景觀類別的綜合類獎項若干。
  • 【創意空間設計大獎】評委導師團驚豔曝光,與100W+設計師共話設計
    英國安德馬丁國際室內設計大獎英國SBID國際設計大獎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Best of the Best德國iF設計大獎美國IDEA工業設計大獎美國Interior Design 」Hall of Fame」名人堂美國IDA國際設計大獎法國雙面神國際設計大獎義大利A'Design
  • 潘虎斬獲三項iF國際設計大獎
    >第64屆德國iF國際設計大獎頒獎典禮開始在全球設計界閃耀的鎂光燈聚焦中潘虎新作褚橙、和天下共享與極燕冰淇淋>一舉摘得漢諾瓦iF三項大獎更值得關注的是,去年10月潘虎先生曾獲只佔獲獎作品0.8%的「紅點最佳設計獎(Best Of The Best)」,打破了尚無中國大陸設計師獲該領域紅點最佳設計獎的記錄。
  • 通州這個地塊獲國際設計大獎,投資數億、將成國際名片
    通州君獲悉,通州這個大家關注的地塊獲國際大獎,投資數億、崛起成繁華中心!在近日舉辦的「2020年美國建築師協會香港分會設計大獎」的頒獎典禮上,SOM 設計近作:「北京通州日化錦繡文化公園城市設計」項目榮獲城市設計和可持續性設計兩個類別的「優秀獎」(Merit Award)。
  • WE設計師婚戒藝術中心丨榮膺2020法國雙面神 GPDP AWARD 國際設計大獎
    隨著全球設計行業多元化的融合發展,法國設計學院針對全球的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領域設立了法國雙面神GPDP(Grand Prix Design Paris) Award國際設計大獎。旨在發現並表彰在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等領域最具創新和創造力的全球最頂尖設計師、知名設計機構及產品商等。
  • 臺科大學生打造「織布書」橫掃島內外設計大獎
    臺科大建築所學生蔡偉群,將傳統織布機簡化縮小後放進書中,打造織布書《咻臺灣原的編織術》,可以透過書中巧妙的機關設計體驗織布,完成獨一無二的小型織布創作。《咻臺灣原的編織術》不僅包辦2020臺北設計獎的金獎、ico-D特別獎、評審團推薦獎三個獎項獲52萬元(新臺幣)獎金,也獲得金點概念設計獎及美國傳達藝術年度設計獎(Communication Arts) Winner獎項,在島內外設計獎項大放異彩。
  • ZMAX HOTELS的「腔調」+人文設計,入圍國際建築與室內設計大獎
    國際建築與室內設計大獎 Premio Interceramic of Arquitecture & Interior Design(北美PI設計大獎),於2012年創立,獲得建築和設計,專家的認可,有來自墨西哥、加拿大、美國、瓜地馬拉和中國多個國家的設計師參與,是北美業內公認的盛事。
  • 2015北京國際設計周開幕 "中國高鐵"獲經典設計獎
    2015北京國際設計周開幕 "中國高鐵"獲經典設計獎 2015-09-27 14:57:32來源:北京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 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單位: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丨系列...
    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簡介為加強對綠色校園規劃設計的指導力度,切實提高綠色校園建設水平,有效引導和推動學校智慧、綠色、低碳運行,促進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格局並輻射帶動校外空間綠色發展,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聯合國內知名高校建築設計院共同發起成立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旨在引領學校規劃建設綠色發展方向,推進綠色校園建設,打造中國未來學校。
  • 紀念華裔著名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
    1967 膺任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擔任紐約市都市設計委員一職至1972年止。1968 7月9日臺灣省建築學會臺北市建築師公會,臺灣省建築師公會,臺北市建築藝術學會共同在國賓飯店舉行茶會,歡迎貝氏來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