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7 05: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李妙然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經期痛、同房痛甚至不孕,可能指向一種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這個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如果我說:巧克力囊腫,你是不是經常聽到過?這都是子宮內膜到處亂跑「搞的鬼」。
所謂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是子宮內膜細胞本來安分待在子宮裡面敬業工作,會隨著女性內分泌周期脫落、更新形成規律的月經,但就有些「不安分」的內膜跑到子宮外面去耍。跑出去的內膜也會受激素影響,每個月增生出血,但卻「排」不出去,慢慢就變成異位病灶,比如跑到了卵巢上變成了卵巢囊腫。每個月這些「叛徒」就會搞事情,導致痛經、月經多、同房痛、排尿排便痛甚至貧血、不孕。
得了內異症的人往往會糾結:看中醫or西醫?
在紅·Live女性健康學院的直播中,中西醫結合婦科主任朱芝玲對此做了詳細解答。
簡潔文字版↓↓↓
我們先來看來兩個案例。
「
案例一:痛經、不孕
麗麗,28歲,備孕一年未成功,有痛經史,近期查出來6釐米的卵巢囊腫。要手術嗎?
」
如果是6公分的囊腫,還是建議手術把囊腫剝離,儘可能保留正常的卵巢組織。術後可以用中醫的方法進行促排卵。
手術的好處是:
囊腫剝離後有利排卵,輸卵管也會更加疏通,術後容易懷孕。
術後立馬懷孕,孕期和哺乳期這段時期,月經不來潮、不排卵,內異症復發的概率也大大降低。
「
案例二:嚴重痛經、經期腹瀉、已生育
王女士,35歲,已經生育,嚴重痛經並且伴有腹瀉,核磁提示「巧克力囊腫」,是怎麼回事?
」
女性盆腔的最低的位置就是直腸前面,當「不安分」的子宮內膜跑到這個部位,會促進腸蠕動,便會造成腹瀉,屬於深部病灶,建議手術剝離囊腫。
而術後的康復,就可以運用到傳統的中醫調理痛經症狀、腸道功能、排尿功能等。比如灌腸、針灸、三伏貼等等。
怎麼看了兩個案例,都是要中西醫結合治療,實在不想手術的姑娘怎麼辦呢?
其實能不能保守治療,還得根據囊腫生長的位置、生長速度、大小、腫瘤標誌物等等來綜合判斷。打個比方,如果不安分的內膜跑到了卵巢上,長起了囊腫,並且囊腫都有六七公分了,生長速度也快的話,那麼每次月經來潮都會把內膜附著到卵巢上,實際上對卵巢功能也是一種破壞。比起手術帶來的一點點損耗,疾病本身的危害更大。但是,如果囊腫不大,生長速度不快,定期隨訪,也是可以制定個體化的中醫療法。
原標題:《經期痛、同房痛、不孕,看西醫?還是看中醫?》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