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猶如城市的血脈,縱橫阡陌間,城市的歷史滄桑在一磚一瓦中呈現。驀然抬起頭,一座座破舊的老房子,一塊塊小的路標,都記載了一段段美麗的故事。
欽州老街,這裡充滿著歷史的氣息。很多破舊的房屋早已無人居住,但鬥拱飛簷和斑駁的牆壁仍然訴說著它往日的風採。
漫步中山路騎樓老街,看到騎樓林立,商鋪一家挨著一家,店老闆也站在門口吆喝著…有那麼一瞬間仿佛穿越回民國時期,仿佛重映了當時作為商業中心鼎盛時期的繁華場景。
中山路始建於1934年,當時,欽州鎮街道狹窄侷促,路面凹凸不平,房屋參差不齊,居民日常生活和出入因此而受到了影響,民怨鼎沸,時任欽縣縣長章萃倫鑑於城內「商業日盛、商家日強」的局面,著手對城區進行全面規劃和整治。
今天的中山路是將當初欽江邊狹窄的壕壩街、下南關街、華安街、惠安街加寬拓直改造而來,形成一條長500餘米、寬8米的大道,兩邊的建築修建成具有嶺南風格兼具西式哥特風格的騎樓形式。
騎樓是一種近代商住合一的建築,建築物底層沿街面後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間的建築物,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我國嶺南地區是騎樓分布的主要地區,由傳統民居與西方建築藝術相結合演變而成的一種商住建築形式。
欽州中山路這些騎樓街,是民國時期和解放後很長一個年代欽州的商業中心,打鐵巷、舊米巷、芋頭巷、宜興路、魚寮街、鹽埠街這些以行業命名的橫街小巷,生動形象地反映了曾經人聲鼎沸的商業繁華場景。
現如今,中山路仍存在著很多老舊的招牌,似乎在訴說著它的歷史故事。
騎樓老街前後對比圖
欽州騎樓,至今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改建與翻修,基本保持原汁原味的騎樓風格,體現了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融合。欽州騎樓是欽州城市的特色名片,是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它反映這個時期的地方人文歷史風貌,承載著城市發展的印記。
2019年,欽州市中山路騎樓街歷史文化街區、佔鰲巷歷史文化街區被評為自治區第三批歷史文化街區,標誌著欽州騎樓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得到了極大的重視。觸摸古建築和舊街巷更能感受到欽州當時的歷史文化。
陽光正好,在老街閒逛,隨手一拍就是這條街最亮的崽~
當然了,中山路騎樓街也是眾多攝影愛好者和藝術創作者的取景勝地,來欽州怎能錯過這個了解欽州文化歷史的地方?
書畫名家們走進欽州創作採風
墨筆丹青,如行雲流水繞素箋,展老街古道舊顏,怎一個好字了得。
靜待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坐在老街的街道旁,拿起手機,記錄你與欽州的點滴故事。
快約上朋友們來欽州中山路騎樓街區打卡吧~不懂路的小夥伴們可以在導航直接搜索「欽州中山路」。
【來源:欽州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